看書閱讀的時候理解能力很差怎麼辦?


看書是一個進步的過程,沒有幾個人都是天才,一看就懂,一看就能了解世界的浩瀚。

像我,最開始看的書都是網路小說,讀的詩詞都是簡單易懂(最好還能喊出來裝一下風度的 ),可我堅持地讀,讀著讀著口味忽然就變了?忽然發現網路小說什麼的真是索然無味,劇情簡陋就算了,文學水平也一般,一邊吃飯一邊讀,根本就是拿來消磨時間的東西。於是我打算去讀經典書籍,我最先涉獵的是古書吧,比較喜歡歷史,剛開始看也一樣,實際上還是和看網路小說沒什麼區別,可是久了,我反反覆復地咀嚼,忽然就發現了歷史原來不是那個味道?

就算沒有12道金牌召回岳飛,實際上大宋的早晚還是得丟?所謂的蠻夷現在已經是中國人了?張居正並不是個混子?

後來,我又開始讀散文讀哲學,最近才開始閱讀各種小說。而我到現在,很多小說我依然讀不懂,可是,經典書籍就是有不一樣的魅力,我不懂,可我總感覺,這平鋪的文字下面隱藏著什麼,令人一讀再讀。本人看了一遍半的《百年孤獨》(原本要看兩遍的,太忙了,只能作罷),也沒怎麼理解。現在看《戰爭與和平》也不是一路看一路懂。

很讚賞楊絳的一句話「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是不懂生活,後來發現,不懂生活是讀不懂書的」,實際上,你認真讀的書都會化成你的血與肉,一時不懂正常,和理解力真沒多麼大關係,每本書每個人看都不一樣,我不相信在文學上有所謂理解力,只存在共鳴。人總是要先讀書,以後等你慢慢經歷那些了,那些話語與人物都會再次在你腦中迴響。就好像某位名家說「15歲讀《易》,35歲讀《易》,60歲讀《易》是不一樣的感覺。」

沒有所謂理解力,你不懂,只是因為你還沒有足夠的經歷

說懂的人,不過裝出一副學究的模樣評頭論足。但,他還是不懂,看到了和懂了是兩碼事。總有人說,「大道理誰都懂」,他那不是懂,只是看到了,記下了。


多訓練。

推薦一本書給你《刻意訓練》。

沒有人天生就很厲害,都是不斷學習不斷訓練不斷積累成長起來的。


只有多讀,多看,多思,多想。

有了一定的閱讀量之後,可以再看看哲學的,或者文論方面的書,把思維操練起來。


把一些你覺得好的語句 片段 詞眼划出 一邊讀一邊寫下批註 或者自己對這段文字的想法見解 多寫 多讀 多練 久而久之就提高了 讀書的事情是快不來的


我遇到過和你一樣的情況,那就分享下產生下共鳴~。

看書的時候我喜歡腦補,加一些更多的理解。每當我看豆瓣啊,知乎啊關於書的評價時腦子一頓雷鳴。難道我們看得不是一本書嗎?同時,我發現在電影,美術等藝術表達形式中我的理解無法達到他表達的層次有時候看完有點迷。

不過如今回去看一些厲害的影評,書評去講解,看書的理解也提高。但是少了些看不懂然後反覆去看的樂趣

到現在,我覺得書也好,電影也好,都是藝術。那藝術就不會只有一種表達,理解不了可能多少是無法體會他的本意或者更多的引深意思。但是看書又不是做閱讀理解,看得是舒服,有自己體會,想繼續看下去,想看更多的書就夠了。

順其自然。

(不知道有沒有給你點啟發,可能偏題了,不過這也是我理解的題目)


不清楚 您是閱讀什麼樣的書籍

如果是教學類書籍 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如果是人文類的小說,

我認為是閱歷還沒有達到,但並不妨礙你閱讀。

等到一定的時期時,會一點便通的。


1,帶著問題去讀,從書中去找答案。

2,多讀幾遍,理解不了的段落跳過,不糾結。往往與自己認知差異越大的書,越難讀懂,但是別在不懂的段落上太糾結,跳過去,沒準下面幾頁,就讓你豁然開朗了。

3,讀不懂,也有可能是書的問題,並非每本書都寫的那麼通俗易懂。放棄它,而不是質疑自己。


我表示我也經常覺得,不過反過來想只是跟大多數人想的方向和點不一樣而已。


推薦閱讀:

8歲二年級外甥理解能力很差,語文考試總是不理解題目的意思,怎麼辦?
老公說我理解能力有問題,到底說不是我與人溝通能力太差了?
怎麼能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CNN:果蠅視覺理解能力幾何?

TAG:閱讀 | 理解能力 | 閱讀能力 | 閱讀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