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都說尊重每種生活狀態,看到確實不妥的行為難道也要尊重嗎?


尊重不等於妥協。有人做了不妥的事,他因此受到你或者其他什麼人的指責和對抗,合情合理,這也是尊重的一部分。

我尊重你,我也尊重其他人,如果你的行為對其他人有負面的影響,為了尊重所有人的生活狀態,我需要在尊重你的前提下對你進行言語或肢體上的抗議,對此如果你覺得有不尊重你的地方,我只能說,這純屬誤會。


我的觀點是不需要,但也不冒犯。最好可以提建議,引導改正。

尊重生活狀態的概念本來就是受迫害者的提議,這本來應該是捍衛自身爭取權益的道德觀念。卻被社會這個大熔爐擴大概念保護的群體,變成了適普性的言論。這導致本來行為態度就偏離正確的人以此為準則,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即你干預了我的利益,我就可以說你不尊重我的生活狀態。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錯,也沒有一個包含一切觀念的所謂絕對正確的言論。牛頓第二定律也有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火車的桌子上的一個乒乓球,當火車加速時,乒乓球會往後滾動,它沒有受力,怎麼會有加速度呢?怎麼會運動呢?因此要看到事物的一體兩面性,它有能解決的問題,也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再比如1+1=2,一個蘋果+一個蘋果=兩個蘋果,這個沒錯。可以一碗水+另一碗水(把它們倒在一起)=兩碗水?一群羊趕到另一群羊裡面後,你看它是倆群羊嘛?所以當給出一個結論,還要看它的作用對象和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的。


只是行為不妥而已,只要不干擾到你的生活就行。

教化這種事出力不討好,少做。

當然至親除外。


以下是我的個人觀點。

假設,人是一種容器,他的生活狀態是某一種液體,他生活的環境就是杯子所處的環境。

例如,小A是一支高腳杯,他沒錯吧?他的生活狀態是紅酒,也沒錯吧?當你把這支裝著紅酒的高腳杯放在酒吧里,你會不會覺得不妥?不會吧?但如果你把他放在幼兒園裡呢?會不會覺得不妥?是杯子錯了嗎?還是液體錯了?還是幼兒園錯了?都不是,只是因為這個組合錯了。

又例如,小B是一個奶瓶,他在幼兒園裡,可他裡面裝的是啤酒。這就好比小B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朋友,可能還在上小學,可是他已經開始抽煙喝酒了。我們當然會覺得不妥,但我不會考慮我是否要尊重他,而是思考到底是誰把啤酒放進奶瓶里的?要怎樣才能把啤酒換成牛奶?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身不由己。他的生活狀態和行為是否妥當,都取決於他生長的過程和所處的環境。也許有些人的出生或家庭教育讓他們成為啤酒,可當他們進入到一個社會大多數人都是牛奶,他們的行為就會顯得不妥。殘酷的是,很大一部分人無法意識到他們是啤酒這個事實。就算有一部分人意識到了,要把自己換成牛奶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窮鄉僻壤來的人進城,隨地大小便。在他們山裡,這樣的做法並無不妥,但進了城,就會顯得不妥。我們需要在尊重他們的生活狀態的前提下,幫助他們了解大城市裡的規則,幫助他們把「液體」換了,而不是指責他們如何做了怎樣怎樣不妥的事。

。。。

說到這個,這也是為什麼我很討厭國外媒體總是喜歡大肆報道中國人素質如何如何差,但是又厚臉皮的賺中國人的錢。我覺得一個真正文明和先進的國家,不僅僅只是歡迎中國人去消費,更要幫助中國遊客去了解他們當地的文化傳統和規則規範。國外媒體貶低中國人,是政治陰謀,而且非常非常的沒有素質。


那要看是怎麼個不妥了,如果不影響別人,就沒必要在意,但是影響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_→建議直接打死


賈平凹在他的《自在獨行》里有句話說得好啊。

「將軍也好,小偷也好,哲學家也好,暗娼也好,他們都是以各自的生存方式在體驗人生。」

人,只要不影響他人的生活,不擾亂社會治安秩序,不違法犯罪。

怎麼去活,去生存,那終究是他的個人選擇。

至於尊重或之獲得尊重與否,那是旁觀者自己的事,可以適當友情提醒,但伸手干預,可就過分了。

謝邀。告辭


你想明白這個不妥是由什麼想法引起的。

比如一個人愛吃屎...你要想明白為什麼他愛吃屎....我覺得引發這個行為的動機是很重要的。


推薦閱讀:

父母偷看子女的日記,聊天記錄,並對此不以為然該怎麼辦?
我們應該無條件尊重他人,還是應該尊重值得我們尊重的人?
如果一個人每天都挑你毛病,對你毫不尊重,那還有相處下去的意義嗎?
作為家長是否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喜好?
倆個人相處的事?

TAG: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