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分哪些,你所接觸的投行具體是做什麼的?怎麼做?


IBD裡面一般會按照領域(Industry/Sector Group)產品(Product Group)來分類,Industry/Sector可以理解成不同的行業,比如醫療(Healthcare)、科技(TMT)、零售業(Retail),能源類(Oil Gas)等。

而產品就是上面說到的IBD提供的幾種服務,比如股票資本市場(Equity Capital Markets),債務資本市場(Debt Capital Markets)、企業併購(MA)等。每個組需要對自己負責的領域或者產品負責,當然也會比較精通。

在IBD裡面,Industry Group和Product Group根據項目需要,經常協同合作。比如,Google要IPO(只是舉個例子,Google早就上市了,現在叫Alphabet),於是他們決定花重金找高盛幫他們做這個案子。

高盛接到這個項目該做什麼呢?很明顯,Google是科技公司,要做IPO股權融資,所以高盛就會從Industry Group找到科技(TMT)組的人,Product Group裡面找到Equity Capital Markets組的人,來聯合處理這個案子。

Industry Group比較直觀,就是會專註這個行業或領域,非常有研究和經驗,同時各種產品也都有所涉及,這裡我們再仔細說一下不同的Product Group做的業務:

融資服務

通過Debt融資

當公司或政府需要借債來籌集資金(也就是有借錢的需求)時,往往會尋求IBD幫助。借款的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幾種:

1. 貸款(Loans):通常在固定資產的擔保下,由銀行直接提供的資金;

2. 發行債券(Notes/Bonds):通常由債券投資/購買者(比如投資基金)提供資金; 債券可以公開交易;

3. 可轉換證券(Convertible Securities):投資/購買人未來可以以預先確定的交換比率將其債券轉換為股票。

那IBD怎麼幫到需要借債的客戶呢?Product Group中的Debt Capital Markets或者Leveraged Finance Group可以幫助借債的客戶提供市場信息,並設計債券的結構(比如到期日,利率,票面利率是固定還是浮動,抵押品,契約,債務估值等),讓客戶了解真正能夠吸引投資者的「合理」結構。之後,很多投行還可以幫助客戶尋找並聯繫潛在大型投資者,建立投資者的興趣,承保交易(Underwrite,後面會做詳細說明),以及協助提交監管文件。

而Industry Group可以從財務和業務角度分析債務對客戶的影響,為客戶提供行業相關研究、製作營銷文件,向投資者介紹行業和公司,並且幫助提供監管和合規的相關的材料。

投行可以利用專業性對公司進行指導,同時利用行業里積累下來的人脈資源幫客戶融資,有的大行還可以為借債公司提供資金,在幫助公司融資的過程中自然功不可沒。

通過Equity融資

如果客戶(政府或者公司)願意出讓一部分股份來融資(也就是所謂的股權融資),他們也會找投行尋求幫助,一般股權融資包括這幾類:

1. 首次公開招股,就是大名鼎鼎的IPO:公司首次向公眾籌集資金 ;

2. 後續Follow-on Offerings:公司在首次公開募股後再次向公眾籌集資金 ;

3. 私募Private Placement(後面會展開說):公司從私人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不過這樣就不能公開交易了)。

這裡Industry Group和Product Group的職責和發債融資很類似,除了完成對股權結構的設計和估值以外,有時投行也會和自己相應的資本市場部門Sales Trading合作,完成在二級市場銷售和流通。

當公司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時,只有各個環節都保質保量才能夠吸引到大型投資者的興趣,成功籌集到資金, 投行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並且,IPO是公司發展的里程碑,這也讓Banker們的工作更有成就感。

承購包銷(承銷,Underwrite)

這是啥意思?可以試著從字面上理解一下——就是先買下來,至於怎麼賣出去,投行也包了。當然這意味著他們要承擔賣不出去的風險,所以一般投行會用一個價格買進來,再加一點溢價(Premium)賣給投資者,從中賺取差價,算是承擔風險的利潤,這個差價專業點說叫承銷利差。

大家聽說過聯合(Syndicate)這個概念么?因為有的時候遇到金額比較龐大的項目,為了分擔風險,會有好幾個投行一起做,就叫Syndicate,裡面牽頭的(就是承擔最多融資額的)投行叫做Lead。

少數情況下,投行不承銷,只是作為中間人,盡最大努力推銷,賣出去多少就是多少,而不承擔承保風險。這種情況下,投行會從中間收取傭金(Commission)。

私募(Private Placement )

除了在公開市場交易(Public Trading),投行有時也會通過私募的方式幫客戶籌集資金,比如向機構投資者(如保險公司或養老基金)募資。私募的主要好處是向公眾披露的信息較少,監管要求沒有那麼嚴格(監管是指:證券監管,政府認為機構投資者比個人投資者更專業,風險承受能力更強,因此對私募投資的監管也較為寬鬆。)

兼并和收購 (MA)

如果有公司計劃收購另一家公司,投行可以幫助他們做調研,決定收購誰,如何收購等關鍵決策。這中間涉及到對目標公司估值(Target Company, 就是被收購的Target)和長時間的協商和交涉。

整個過程中Product Group和Industry Group分別負責不同的事情:

Product Group中的MA Group,和重組部門(Restructuring Group)一般會負責設計交易結構(就是以什麼方式買、買多少?) 和交易流程類型(怎麼買,是拍賣還是協商交易?) ,並且幫助執行整個交易以及協助完成監管合規相關的工作。

Industry Group主要會做行業研究,在收購對象方面出謀劃策、做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 、建模估值、和為財務影響提出建議。

覺得有幫助,就幫我點個贊吧~


國外叫投行,國內叫證券公司或券商。證券公司業務種類很多,崗位技術性強的有投行業務和投研業務,也是門檻相對高的崗位。投行業務就是幫企業搞IPO、併購,剛入行經常外地出差,在一個地方一呆就是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很多人搞幾年轉行做PE了,一級市場為主,更注重人脈和深厚的資源,不然容易遇到職業天花板,想要入行最好cpa和司考有一個證書;投研偏重二級市場,主流路徑是先去證券公司研究所、公募基金或保險公司的研究部,先做分析師,也經常出差,但一般去一個地方呆1-2天就能回到辦公base地(這是比投行好的地方),大約5年後做基金經理,不斷積累經驗、人脈,然後做私募,更注重個人的判斷和研究能力,按正確方法,一步步做,不容易遇到天花板。


已上同仁已經說了,國內投行大致分為三類,這裡談一談券商投行業務範圍。券商投行業務整體分為三個部分:承攬、承做、承銷。一般的業務可以分為股權和債權兩大類。股權業務包括不限於IPO,企業併購與重組,新三板掛牌,OTC掛牌之類的。債權包括不限於公司債、企業債、政府平台發債、ABS、PPP之類的。


說說國內的吧,題主問的是類型。國內投行其實如果按類型分我覺得分三類,一個是傳統有牌照的證券公司的投行部,中金、中信之類的,有的券商投行是一個獨立的子公司,如華泰聯合。這類投行以牌照業務為主,主要是圍著中國證監會轉,IPO,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和再融資,廣義上還包括債券業務,近年來隨著專業化職業化趨勢發展也會有一些FA業務或非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業務,另外部分靠前的大行國際團隊也很強,也會做一些港股或美股業務,美股基本比較少。整體風格差比較大,有的很市場化、國際化,有的還是一副老國企范。第二類是類似華興這樣的無國內牌照投行(雖然搞了個華菁證券,但目前業務尚無起色,暫不考慮),他們有香港或美國的牌照,以FA起家,也有能力做一些港股和美股的業務,整個風格更加市場化和國際化。第三類就是一些所謂的精品投行,主要就是併購撮合和FA,這裡面就很參差不齊了,有的確實是集中了很多大牛,非常專業,有的就是草台班子,一堆江湖騙子,什麼賺錢就幹什麼。


一級一級半市場股權債權融資推IPO


謝邀。

dcm、風險管理和衍生品。

dcm就是發行不同結構、不同期限、不同幣種的債券。不同結構就是維好結構、直接擔保、銀行備用信用證等結構;期限就是年期債、真假永續等;幣種就是美元、歐元、港幣、新幣等;創新點就是綠色之類的。

發債中出現幣種期限錯配就要進行風險管理,具體工具就是衍生品,如ccs。

此外,還會做債券投資,以獲取融投利差,投資品類包括senior/junior債券等。


推薦閱讀:

TAG:投行業務 | 投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