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自己不滿意所以不開心怎麼辦?

我的不開心,是希望自己是最優秀的,最好的,不是的就不開心怎麼辦?

我的比較對象是男生女生所有人......

早已深知明知這是不可能的事兒,所以我永遠都在孤獨的深淵,絕望的前行,怎麼辦?

知足常樂,看起來我很隨和,但內心深處我對自己永遠不滿意,怎麼辦?


對自己總是不滿意,總覺得自己不是100分就無法接納自己,那麼或許下周這篇內容可以幫到你。

文| 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 何小松

San的酒窩很好看,位置也恰到好處。講話的時候邏輯清晰,而且是名校畢業,有著不錯的工作,也很受領導器重,在入職的前三年就多次被提拔。在我看來這是個非常漂亮,還很聰明的女孩,這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了。

可是她卻對自己有著不同的看法,總覺得這一切都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導致的只是因為自己運氣還不錯,為此常流露出沮喪的表情,覺得自己根本不像他們想的那麼好,擔心如果還被升職,自己的另外一面就藏不住了。所以她選擇了辭職,在她看來這是最妥帖的決定。領導和同事千方百計想挽留她,加工資,調崗位,可是任什麼條件都擋不住她離開的步伐。

離職後,用著之前的積蓄,她也盤算著下一步的打算,怎麼謀求更好的發展。周圍的朋友都覺得這麼個有才女閑著是浪費。邀請她一同創業,她推脫說自己還沒有準備好;也有大公司邀請她去勝任,她也推辭了。這麼一閑就是半年,她對自己的評價就是,只有小聰明,能升職都是運氣好,她的優點被她全部描述成外部因素,似乎和她一點關係都沒有。

在諮詢中,只要我稍微表達一下她似乎很有魅力,也很吸引人,能力也很強,諸如此類的話語。她一定接過話茬,回到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怪圈裡。似乎在她的價值觀中,如果自己還有缺點,還不是一個完美的人,那麼有朝一日一定會被別人識破,所以她放棄了各種機會,在家專心致志的研究如何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可是等待自己的卻不是完美,而是不斷的自我否定,與自我貶低。

像San這樣的來訪者,確實不在少數,各方面條件都不錯,在學校也經常排行榜首。可是他們自己卻從來不覺得快樂,因為在她眼中的自己是如此不堪,時刻擔心自己如果無法完美,便會一文不值。為何這樣呢?

也許聽聽她們的成長經歷,你能夠找到答案。

一百分的標準從何而來?

「媽媽你看我考了一百分!」

「真是個好孩子,說想要什麼禮物,媽媽給你買給你。」

這是一段多麼普遍的母子間的對話,可是這沉重的「一百分」,卻成了很多孩子被父母衡量的唯一標準,在她的世界中好像除了「一百分」其他的分數都是渣。如果考的是97分,父母會指責孩子為何丟了那3分,卻看不到97分已經是很好的成績了。所以即使她已經和第二名拉開很大差距,好像也沒法得到滿足,反而經常擔心如果下次成績不好怎麼辦!

父母對孩子的評價標準成了孩子深深的負擔,也使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發光點,看不到自己的進步,也看不到別人對自己的欣賞。「一百分、第一名」的焦慮始終都在她的成長中,等到她開始工作,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一樣,可這時候事情變得複雜了,因為分數不見了!這...怎麼才算是名列前茅呢,怎麼才算是「一百分」呢?這類人通常不敢停下自己的腳步,讓自己的身心得到休息,因為如果定下來就表示,會被淘汰,會落後。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種人,在他們眼中點滴的進步都是自己努力換來的,即便遇到挫折,也能有所收穫,面對困難時越挫越勇,即使遭遇失敗了,那麼這一次收穫的0.5分的進步,也是珍貴的。似乎在他們衡量自己的標準中,從不以「一百分」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

靈活的自我評估方式,不是一把單一的尺子去衡量自己,而是多維度的,無論在哪個維度上的進步能夠被看到。也讓他們願意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即使遇到困難,也能見招拆招,他們信奉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定比問題本身多的多。說他們是夢想家、實幹家一點也不誇張。充滿好奇心,敢於探索,願意冒險,就像是他們的待名詞。他們享受著當下的快樂,悲傷,痛苦,也為自己的0.5分進步感到開心。

如果你問為啥會有這麼大區別,憑什麼呢?而且似乎後者,在學校通常都是成績平平,憑什麼他們會更快樂,更具有執行力呢。要給出解釋的話,大概是他們更看重過程中的起起伏伏,而是否拿到完美的答案並不重要,只要不斷努力,他們相信能夠有機會無限的靠近那個期待的結果。

評價系統的形成

讓我們回來看看這個自我評價系統吧。在一個孩子在形成自我概念,讓他體驗到自己價值,拼湊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父母是直接給予反饋的人。他的認知中形成著父母看待自己的方式,而這種方式也會隨著成長,內化到他心裡,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父母對他的要求是「一百分」那麼他需要好好學習,下次還考一百分。可是這個標準會讓他擔心能不能一直獲得「一百分」,會不會終有一天他做不到呢?高中、大學還能一百分么?步入社會以後,一百分是什麼?這時候便迷失那衡量自己的唯一標準,陷入的無盡的深淵裡。

其實我特想問問那些一向要求「一百分」的父母,你們自己做到完美了么?憑啥執行著雙重標準,你們能說清楚完美是什麼嗎?

那他們能改么?我真想讓讀者看著我無奈的表情,告訴他「這個事情真的太難了,只能等待有朝一日他自己理解這一切,願意為此做出改變。」

不過還是讓我們看看第二種人的父母是怎麼做的吧!是否一百分從不是他們的評判標準,他們更重視過程當中的鼓勵,肯定孩子的時候是這樣的。

「真不錯,這麼早你就起床學習啦」

「你比昨天早起了1分鐘,真勤奮」

這些肯定,都會成為孩子日和後的動力,而像這樣可以得到肯定的維度可就多了去了,好奇心啊、願意探索啊、願意嘗試啊、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啊!

如果你是父母,應該怎麼做?

肯定是門學問,就在於他所說的對方聽得懂,而不像「完美」聽上去那麼模糊。倒是什麼是完美,怎麼才能完美。就像我帶領的動力性團體的組員所說,小時候父母總叫自己跟鄰居家的小朋友學習優點,可什麼是優點?他一直沒弄明白,只好看那個小朋友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人家上廁所,他也上廁所,也沒明白自己學了什麼。還不如父母告訴他,數學成績要提高,上課需要認真聽講來的清楚。

如果能夠把期待說的清楚,可以執行,這便是最好的。父母肯定的恰到好處,也可以讓孩子呢!清晰的認識自己,學習肯定自己的能力。

可是很多父母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他們要不就是「百分」導向,要不給出一個混亂的標準。San說:「當初考研的時候,她媽告訴自己,只要努力了就好了,結果不重要」可是等到成績出來,差3分落榜了。媽媽卻在一旁指責,你努力了么?你就不能早起點,少玩點手機。

這......說好的努力就好呢?怎麼突然變卦了。是的!San很生氣,她很熟悉這樣的方式。因為在她家裡,這個標準總是變動的,似乎永遠都滿足不了。

正因為很多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面對混亂的標準,原本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期待得到父母的肯定,卻因為不是一百分而落空。只得不斷的為了那個完美的答案而努力。上學時。焦慮怎麼才能保證一百分;畢業後,對自己的要求就成為了「我要成功」可是這個成功是什麼呢?怎麼拿到這個一百分呢?真是想的腦仁都快要炸裂了。

年入5000萬?做個上市企業?還是什麼?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麼學會去滿足自己

所以對這樣的來訪者,最需要發展出的能力,就是形成自己獨特的、靈活的自我評價系統,學習在去肯定自己那0.5分的進步。所以如果你也為「完美的一百分答案」而焦慮,試著停下來吧,焦慮只會耗費你的精力。而完美這件事,就是你的一種主觀體驗,除了你,和你內化了的父母,也許並沒有人在意。

自我的肯定,這種能力的形成,恰好與父母及時的、精確的肯定有關,拜託各位「完美的父母」學習一下。

長大後的我們可以怎麼辦?

San的媽媽總說她做事很膚淺,三分鐘熱度,沒有深度。我倆就探討了一個問題,這個深度是什麼呢?因為在我眼裡,San恰好是一個喜歡鑽研的人,她對感興趣的事情,統統能夠研究出個所以然。

我就問San:「你覺得媽媽說的深度是多少度啊,如果是挖坑的話,你覺得是20米深,50米深,還是100米深啊。」

San 茫然的望著我「我真不知道」。

是的!她媽講的標準,從來不知道是多少、是什麼? San呢?一直希望自己做的好。

我:「那我們就來談談「好」吧,你覺得什麼是好呢?」

San:「就是我感覺好的事情吧」

我:「什麼事情呢?過去的一年什麼事情讓你感覺好呢?」

San:「恩,去年我去講課,課程大家給我的反饋很好,也有很愉快的互動」

我:「這些都是怎麼發生呢?準備課程你怎麼做的?」

San:「我提前兩周就開始準備課程,雖然過程十分焦慮,擔心自己能否做好,就找朋友看聽自己講課,再修改不滿意的地方」

我:「那你覺得這件事你以後還能做么」

San:「可以啊」

通過我們的對話,我們清楚了一個「好」的概念,而這樣愉快的感覺,San也在之後的諮詢中多次講給我聽。

父母在給孩子講標準的時候,拜託先把概念搞清楚,如果說不清,就別叫孩子往這個稀里糊塗的坑裡跳。你可和孩子商量、探討、明確,你想表達的究竟是什麼!

在我們是個孩子的時候,確實面對這樣的困境,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有能力給予我們明確的標準,那時候小,可能真的沒有辦法。可是現在的你可不一樣了,你有自己的朋友圈,有更多的空間去思考,可以選擇很多的資源來幫助你。

此刻,你還願意選擇繼承一百分的人生?還是過自己0.5+的人生呢。每一個0.5都是為自己所做,都是自己願意所為,當一個個0.5拼湊起來,會變成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百分人生也說不定呢。

化整為零,循序漸進,目標清晰,靈活的自我評價系統,大概也算是個不錯的人生藍圖。


最後,動動手指點個讚唄,一門學了就能用的心理諮詢實操應用課程免費贈送給你~

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uni(ID:jdxl-uni),回復「365」即可獲得《每天學點心理諮詢》課程。

課程學習你將收穫:

  • 掌握理解情緒,識別自我情緒、正確對待情緒甚至「雙向情感障礙」的方法
  • 了解人格障礙、抑鬱症、進食障礙等常見心理疾病的識別與治療
  • 學習團體諮詢、藝術治療、曼陀羅彩繪心理治療等心理技術的實操和應用
  • 懂得像諮詢師一樣建立關係、理解情緒、打開胸懷接納更美好的世界
  • ……

助你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專業靠譜培訓——簡單心理uni心理諮詢師執業培養計劃

學心理諮詢,到簡單心理uni ,助你比同行人更快的成長。


我覺得我能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看起來我很隨和,但內心深處我對自己永遠不滿意,怎麼辦?

內心深處對於自身的不滿意來自於與比較以及自身的慾望,我不夠漂亮【帥】,學習不夠好,家世背景不夠富裕,我的專業不如blablabla...我不是最好的,但是我想要變成最好的,很想很想。這是人之常情。也許很多人一定會告訴題主,那些看起來光鮮,在金字塔頂尖的人也有自己的煩惱。可這些話聽起來就是P。因為題主也許會有一種心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如果這種不滿成為阻礙題主前進努力的力量,即阻力,那我建議題主,停止和他人以及外界的比較。專註於自身的努力和進步。這樣的雞湯百度谷歌里一搜一大把,我就不說了。當然如果這種不滿能轉化為動力,鼓勵題主前進,那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沒必要為此煩惱。

我給題主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一直以來我因為我的長相而自卑。小時候我是個弱不禁風的軟妹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因為想要往體育生的方向發展,一次練習賽中的意外,導致我韌帶斷裂+半月板破裂,我在床上躺了有快一年。也宣告了我要當個運動員的夢想就此終結。

這不是最打擊的,我躺在床上一年,每天除了看書學習把之前落下的課程補上之外,我還非常無奈地看著自己的身材走形。你懂得,進入青春期,姑娘們都開始在乎自己的外貌。我一直看著自己的身材從一個四肢纖細的瘦子,到現在的胖到沒朋友的程度。我還記得,初二到高三整整五年,我沒敢照過一次鏡子。我想要瘦下來,因為膝蓋有傷,我連最簡單的慢跑都不能堅持,只能靠節食,我甚至催吐。我得過暴食症,得過厭食症。把自己折磨的例假內分泌紊亂。你能想像一個姑娘絕經整整三年的慘狀么?

初中三年,我在市重點中學的重點班讀書,我是班級倒數第一。高中三年,我在省重點中學重點班讀書,我高考成績是班級倒一。即使這些倒一在一些人眼裡已經非常優異,但在我眼裡卻是一個污點。

直到我上了一所二流大學,在大學裡一下子沒了優秀的同學為伍,我才發現其實我對我自己所有的不滿都是被自己誇大的。我也許胖,也許丑,但我會播音,我口語不錯,我唱歌不錯。我學的是英語教育專業,因為學過演講,我在講台上講課的時候就比其他同學來得自然。於是我慢慢開始感謝自己骨子裡的自卑。我知道我不是最優秀的,但我想成為最優秀的,我對自己有著近乎偏執的不滿,我悲觀,我喜歡未雨綢繆。但這些都成為我在今後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財富。

我有赤裸裸的慾望,我想要有錢,我想要在學術上有所建樹,我想要成為一個精緻的美人。在我意識到這些不滿讓我自己在一點點變好的時候,我便不再覺得這些不滿會對我造成任何困擾了。人嘛,總要給自己一個理由去努力不是么?


《瑪麗與馬克思》中馬克思說他年輕的時候想成為任何一個人,除了他自己。

很多人總是看著別人的生活,走在自己的路上卻望著別人的方向,怎麼能不累。

別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因為環境和經歷的限制,我們只需要成長為最適自己條件的人,在自己的想像里逞強是很辛苦的,更多的時候承認是一種解脫,大米熬不了綠豆湯,但是大米可以做粥。不用比較,你只要做好你喜歡的那個自己。

還有不用那麼隨和,必要時表達你的善意,不用強顏歡笑偽裝什麼,營造氛圍也不發工資,不是義務不想做可以不做。

生活像沙,很多東西越緊握越是抓不住,所以放輕鬆。


當然,因為自卑,我在很多方面都有欠缺,比如:極度渴望被關注,愛無能,別人說的話總往負面想,拒絕溝通。。。

後來,我找朋友討論了關於形象與性格的關係,我的朋友有跟我說:女生最重要的是善良。

向妹妹傾訴了我的煩惱。

以及看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比如《遇見未知的自己》《自卑與超越》《親密關係》以及哈佛大學的公開課《哈佛幸福課》《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說這麼多,就想跟題主,以及那些總對自己不滿意的朋友們說:無論你高矮胖瘦美醜 貧窮還是富有,疾病還是健康,你都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你本來就很美,你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財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然後愛自己。

我有什麼改變呢?

以前,總覺得自己渾身上下全是缺點,

而現在,我看自己哪兒哪兒喜歡。

以前,我會想攢錢去打瘦臉針,脫毛,做豐臀手術,甚至削骨都想過。

現在,你給我100萬,並且承諾把我整容整得很漂亮,我都不會願意。(整容有後遺症,我才不拿自己未來的健康兒戲)

以前總希望得到很多人的喜歡和關注,經常幻想自己美得跟天仙似的

現在,我就是我,不再渴求任何人的關注

而現在,我在客觀上並沒有任何改變。。。。

最後,請相信我,即使你對自己的外在形象,自己的客觀條件有任何不滿,都請不要做任何傷害自己的行為。多找幾個人說自己的煩惱,多看幾個與心理有關的視頻與書籍,或許,你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故事在後面,很羅嗦,但是很真實。

題主,看到你的提問,我想起了之前的我,半年前的我,我自卑了24年,今年才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說出來,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我小時候說話比較晚,大概三歲半才會說話,所以,長大後的我,語言表達一直存在問題。

記得很小的時候,有一次跟著堂姐的錄音機學習唱歌,堂姐過來說了一句:「唱歌怎麼那麼難聽,聲音像鴨子一樣。」從此以後,我便認定自己不是唱歌的料兒,但我又有一顆想要表現,被讚美的心啊,於是,只要聽見別人唱歌好,自卑心便被撩起來。這件事在大學無數次練習後才稍微好轉些。

還有跳舞。小學幾年級忘了,學校組織一次文藝活動,我們幾個小女生排練舞蹈,我拚命地合拍,想要表現好,可是那麼努力,卻永遠跟不上,於是老師下了個影響我許久的決定:我因跳得不好,被替換了。

後來學校喊我去一個地方表演,我超級害怕。後來,走在路上的時候,我都有強烈的孤獨感。

這件事影響了我十幾年,後來,每當看見別人跳舞,或者別人談起小時候跳舞的經驗時,我都會心生羨慕。

跳舞這事吧,讓我徹底開始懷疑自己,我開始認為自己肢體僵硬,動作奇怪,和常人不同,也讓我開始特別在意儀態和形象。

初中在一個不大好的中學,那裡的學生素質一般,老師水平不高。

不知道是誰,說我走路的姿勢不好看,還特意模仿了下。於是,我便使勁懷疑自己有問題,每次走路的時候,都擔心得要死。你能夠理解那種每次只要我走在前面,都會顫顫兢兢的感覺嗎?我總覺得別人會笑話我的走路姿勢。都不記得當初悄悄掉了多少淚。

初中的時候身體發育,我遺傳爸媽的大手大腳,在日記本里寫自己對大手大腳的厭惡之情,很悲催地,被別班的小混混看到,當路過學校的操場時,他們背誦我日記本里的內容,囧得我~~~真是欲哭無淚。。。

高中,一個鎮上的高中,也有玩兒得好的朋友,但我仍然自卑著,所以,從來沒有心貼心的感覺。

高中從來沒有一個人說我不好,相反,我成績優異,待人溫和,單純,大家都待我很好,甚至留言冊上全是讚美。

但是,我的高中生活卻並不像表面上看來那麼開心。

那時,我的腳更大,哈哈,悄悄告訴你,我162cm,39的腳,但是高中穿了三年38的鞋子。還穿著不合腳的鞋跑步,打羽毛球,逛街咋的。

我繼續擔心著自己的走路姿勢是否奇醜無比,總覺得自己的存在是一個笑話。

步子應該跨多大,走路的時候是否肩膀一扭一扭的,走路是腳後跟先著地嗎,我有沒有一瘸一拐的,我是否長短腿…………擔心的問題特別多。

就這樣,我會每天對著鏡子走路,會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悄悄伸直雙腿,對比兩條腿是否一樣長,兩條腿的重量是否一樣,很遺憾,一直處於自我懷疑中。

對了,我還皮膚暗黃,被同學嘲笑過一次。

我還臀部扁平,害怕不知究竟的同學說我身材好。

不過呢,在學校我並沒有表現得不開心,相反,所有的人都認為我無憂無慮……而我呢,也在心底里羨慕著所有的人。

到了大學,仍然自卑的,甚至更嚴重。

我發現我普通話完全不會,平翹舌,前後鼻韻,鼻音邊音不分,於是,努力著,自卑著。

我發現我二腳趾長,不能穿魚嘴鞋,折磨著,自卑著。39碼的腳,卻繼續穿了四年38的鞋。

我發現我腿短,穿褲子奇醜,厭惡著,自卑著。

我發現我臀部天生扁平,嫌棄著,自卑著。

我發現我皮膚暗黃,汗毛旺盛,耳垂大,臉方,埋怨著,自卑著。

更令我自卑的是,我暗戀了一個男生,他沒有我所有的身體缺陷,於是,我覺得自己差勁得要死,覺得自己配不上,不敢表白,苦苦暗戀四年,箇中滋味,實在太苦。

和高中一樣,我沒有跟任何人說我的自卑,我的不開心,一起出去玩兒的時候,笑得無比燦爛,像是世界上最開心的人兒。

大學畢業後工作,情況稍微好了一些。我不再像大學時那樣輾轉反側,我開始學會了「故作自信」!我甚至以為自己已經拜託孤獨感了。

可是就在半年前,今年4.2號,我暗戀的男生來我工作的城市,約我出去玩兒。

當晚,我和他睡了,我是處女,他也承諾做我男朋友。

但就從那時候起,我的不完全感如泉水般噴涌而出,無論如何,我都懷疑他不愛我,更重要的是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就因為我身材不好,沒有自我價值感。

很滑稽的,我倆異地,見面不過5次,他便對我產生了諸多不滿。這兒請注意,他絕非渣男。

這段戀情,兩個月後就告終了。我那麼愛他,在他還打算看看的時候,我說了分手。

而後,極度痛苦的3個月,我每天都處於悔恨和臆想中,幻想著如果相處的時候怎麼做會是正確的,但始終沒有勇氣去見他。

三個月後,他生日的一天去找他,他很忙,但仍然見了我。說了一句:在乎的只是內心!!!

在乎的只是內心,在乎的只是內心。。。呵呵,我一直最害怕的是讓他看見我的極差的身材,原來身材不好這件事根本不值得我擔心,從那一刻開始,我便慢慢接受自己身材不好的事實了,我不再總是幻想著去改變這件事。

當然,因為自卑,我在很多方面都有欠缺,比如:極度渴望被關注,愛無能,別人說的話總往負面想,拒絕溝通。。。

後來,我找朋友討論了關於形象與性格的關係,我的朋友有跟我說:女生最重要的是善良。

向妹妹傾訴了我的煩惱。

以及看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比如《遇見未知的自己》《自卑與超越》《親密關係》以及哈佛大學的公開課《哈佛幸福課》《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說這麼多,就想跟題主,以及那些總對自己不滿意的朋友們說:無論你高矮胖瘦美醜 貧窮還是富有,疾病還是健康,你都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你本來就很美,你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財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然後愛自己。

我有什麼改變呢?

以前,總覺得自己渾身上下全是缺點,

而現在,我看自己哪兒哪兒喜歡。

以前,我會想攢錢去打瘦臉針,脫毛,做豐臀手術,甚至削骨都想過。

現在,你給我100萬,並且承諾把我整容整得很漂亮,我都不會願意。(整容有後遺症,我才不拿自己未來的健康兒戲)

以前總希望得到很多人的喜歡和關注,經常幻想自己美得跟天仙似的

現在,我就是我,不再渴求任何人的關注

最後,請相信我,即使你對自己的外在形象,自己的客觀條件有任何不滿,都請不要做任何傷害自己的行為。多找幾個人說自己的煩惱,多看幾個與心理有關的視頻與書籍,或許,你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找一些事兒,確定一個目標,努力去追求去投入,找到自己生活的主節奏才能全情投入,不然只能是個觀眾看別人自嘆自艾。。。(其實這也是我想對自己說的話^v^ 加油!)


第一,你把快樂建立在實質的成就上。達不到成就,就永遠無法滿足自己。而實際上成就感這種東西,和貪財好色沒什麼不同,都是無法填滿的深淵。

第二,更深層的是,這種成就感卻是依據人和人之間的比較才能凸顯的。在小範圍里,你覺得自己是best,然而一旦遇到更強大的人出現時,又迅速鎖定了目標——「我要比TA強」。但一山更比一山高,更是沒有盡頭的深淵。

這就是你的「不開心」的根源,兩個無法滿足的元素。

建議的「標答」是:永遠不要和別人比較吧,只拿自己說事。

但這比較難,性格決定一切。我相信,這些話,我不說,你也自己勸過自己。可仍然無法釋然,對不對?

我反而相信,等你的生活有了其他重心,這些所謂的成就,所謂的比較,自會慢慢消解。多培養些無需比較成績的愛好等等,讓自己生活有了新的重心,一定會好很多。

也許選擇生養個小孩子,也是蠻好的選擇。哈哈


說的就是我


我也是這樣,每天都在比較,每天也很不開心


喝酒 都不想喝了


推薦閱讀:

媽媽花了600+買了個豆漿機 我覺得很生氣 這種心理怎麼回事?
我總覺得自己得了疾病恐懼症怎麼辦?
得病後感覺自己要被世界淘汰似的?
被社交軟體控制了生活是多麼恐怖的事?
發現自己心理有點問題,找心理醫生有用么?

TAG: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