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孩的家長和打父母的孩子那個讓人更痛恨?


前不久在火車站(人很多)看到一位母親打了她女兒(大約12歲左右)一巴掌,她女兒便直接還手打她,爸爸看見後直接上來就踢了女兒一腳,把女兒按在牆上開始發生訓斥,我聽見女孩哭著大喊「請你們尊重我」。個人認為孩子動手打父母不是天生就有的行為,嬰幼兒時期甚至是胎兒時期開始,父母的言行舉止就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個性形成,父母是孩子的重要榜樣之一,父母說過的髒話、父母的攻擊行為、父母的態度冷漠或溫和等都會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有個評論說得好,這是在比爛。哪個贏了都是悲哀。

關於打小孩的,理由在我們數千年間都沒有變過:為了讓孩子知道「錯誤」是有「後果」的,讓孩子懼怕「做錯事」的「後果」,從而糾正其行為。

但是由此,孩子其實怕的是父母的反應,而不是這件事情的真實後果。所以他們學會的是怎麼討好父母或者躲避、欺騙父母,而不是真的改正。

此外,手握「生殺予奪」的父母會怎麼做?有幾個人手握權力而懂得,或能控制不要濫用?

這就是賭博,看孩子本性能不能扛得住。自然大部分還算正常,但保不齊有那麼一部分毀掉的孩子。從全社會來說,概率可能還算正常——但對一個家庭,要麼100%,要麼是0。想想,要不要冒這個險。

關於打父母的,對於已經出現的情況,我不是聖母,我同意「重症當用猛葯」,但是更多的,父母應該在發生前預防這種行為。孩子打父母,不外乎兩種:

一,父母無限溺愛,毫無底線的縱容;

二,父母用自己的暴力給孩子「榜樣」,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力量強大,他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因為用暴力解決問題,正是從小父母教導他的。

這兩種情況,父母都可憐,但是都不無辜。


打父母的孩子,要麼是被父母嬌慣得不成型,要麼是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嬌慣得不成型(父母常年不在身邊),要麼是從小被父母揍大了、毫無感情,父母老了就採取報復了。

正常教育的人不會打父母的。而從小受到的教育是沒法選擇的,所以我覺得,更應該可憐他們,而不是痛恨他們


沒有壞孩子,只有沒有教育好的孩子,所有的孩子從生下來那刻起,就在模仿、觀察、學習、思考。

大人打孩子都會有各自的理由,一般家長跟低齡孩子的矛盾基本都是學習的矛盾,像我自己,一個三年級孩子的媽,在輔導作業的時候碰到同一類型的題目講了幾遍還做錯的情況下,我就會控制不住情緒要爆發,孩子稱那時候的我就是個女巫!罵是肯定的,偶爾還會打,心裡清楚語言或行為暴力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傷害,所以自己也努力剋制不良情緒,當處於爆發邊緣時趕緊遠離,讓自己做點其他事情。

等情緒平靜後,溫柔地跟孩子說,我為什麼生氣,問問她對學習的想法,孩子內心是很純凈的,等雙方平靜的表達完想法後,孩子會緊緊擁抱住我,我也會緊緊擁抱她,親吻她的小臉、額頭,表揚她其他很厲害的方面,比如有勇氣、落落大方、彈琴的時候特別優雅自信等等。

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永遠是家長的責任,少一點焦慮,多一點積極、樂觀心態。

關於要積極樂觀還是孩子跟我說的,她講在書上看到一個故事:一位老婦有兩兒子,大兒子是賣傘,小兒子是賣瓜。一到雨天,老婦就擔心小兒子的瓜賣不出去,一到晴天,她又擔心大兒子的傘賣不出去,為此她總是很焦慮,後來有人勸她:「為什麼不換個角度思考呢?雨天大兒子傘賣得好!晴天小兒子瓜賣的多,不管晴天雨天總有一個兒子生意興隆的。」孩子通過這個故事教育我:做啥事都要保持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我聽完她的講述,也是覺得哭笑不得,就問她「那你題目老是做錯讓我怎麼樂觀呢?」她思考了一下,暫時我想不到。 苦逼的江蘇孩子,學習壓力遠高於其他省份!

答偏了,這個問題不能用痛恨哪方來做定論,親子關係不好,永遠是家長的責任,但很多家長並沒有那麼高的情商來處理這些問題,包括我也不是個好媽媽,所以還要努力學習


真覺得這是個先後次序,因果關係而已,先有失敗的教育,然後有失敗的親子關係。沒有哪個更痛恨。不好聽的叫自作自受。無論哪個都痛恨。


打小孩的家長這事得分。

有的家長自身性格有缺陷,打小孩都打的莫名其妙,純粹出氣,根本忍不了,這種家長早點去死。

還有種家長,下手沒個輕重,還喜歡打臉,打頭,或者用腳踹的,再或者不分場合的就打罵孩子,直接脫了褲子揍屁股的,也可以去死了。

另外一種,小小的懲戒一下,不參雜個人情緒,控制力道,打也只是拍拍小手心,拍拍肩膀的,並且言傳身教大於體罰,尊重孩子,把孩子的尊嚴放在第一位的家長,沒啥毛病。

再說打家長的孩子,不能忍,這樣的孩子長大也是禍害,同時家長也得反思,教出這樣的孩子,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希望每個小孩都能在健康的環境里長大,更希望每個家長也能有身為家長的自覺。


謝邀,我覺得問題前者需要視情節來評價

在傳統思想里,家長打小孩是被認為理所應當,而我感覺還是有很多家長只會打小孩這一種教育方式,只要孩子惹自己不高興了,就是打。實為家長沒有教育的耐心,這種家長就很令人痛恨了。總是教孩子尊老愛幼,請問這樣的家長自己還記得愛幼倆字嗎?

而談到打父母的孩子,一定是受到了壞影響,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可能來自家庭,也可能在學校或其他地方受到不良影響。能做到到打父母這個地步,思想上已經很偏很惡了,毫無疑問令人痛恨。然而導致這種事情的原因,父母自身也許也需要反思。

前面說的這種父母可能會導致後者的發生,而後者可能會成長為性格缺陷的個體,我的觀點是這兩種情況都是令人痛恨的。

最後說句題外話作為總結吧,現在的小孩比過去思想成長得更快了,通過互聯網見識到的東西也更多了,家庭教育隨著時代發展也愈發重要,不良的家庭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自閉、自卑、叛逆、抑鬱等一系列心理問題。不理性、不科學的家教終究會害了自己孩子和自己。


打孩子的父母要做好自己的孩子打父母的心理準備。


打小孩的家長真的不會教育,打父母的孩子是沒教育好。根源出在哪裡呢?在源頭上。我隔壁的年輕爸爸幾乎每天都打他八歲的兒子,打的撕心裂肺的哭,動不動就是打就是吼,經常打罵一兩個小時,尤其是寫作業的時候。我一個成年人,我真的覺得承受不來,如果每天有人這麼打我,言語辱罵我,我生不如死,我活的沒有尊嚴,,,,,,有時候很擔心這孩子被打的慘叫的時候會不會選擇從窗戶里離開。。。

當然,一個八歲的孩子,可能還不懂恨不懂尊嚴不懂生不如死,只能被動挨打而已。


都很可恨!可是沒有打小孩的家長哪來打父母的孩子?!

小孩生下來就是張白紙,性格的養成習慣的養成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父母如果將孩子看成附屬品,不尊重孩子,動輒打罵孩子,將來孩子不是報復社會就是報復父母。也許你說打罵是愛護是管教,那你回想下你父母對你的打罵管教,你是否怕過、是否恨過、是否想不開過?父母愛護是否也讓感到你幸福?回想下自己就能得到答案。用愛和尊重滋養的孩子不會打父母的。


呃,打父母的孩子小時候不知道受過多少虐打。


現代化社會之中,打小孩早已不能是教育孩子的方式。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一些糟粕也該隨著時間煙消雲散了,像什麼「棍棒之下出孝子」之類的話,難道真的還有人信嗎?現在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更有耐心,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孩子要比以前成熟的早,要照顧孩子的自尊心。

再說說孩子,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當你對父母出拳的那一刻,你就已經被道德所不容。你年輕、衝動的代價都是要父母來買單。當然,最後的最大的代價誰也幫不了你,只能自己來。

世間之事,往往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所以,這是在比爛么?

孩子弱小懵懂,除了哭都不會反抗,打他們很爽吧。

父母老弱,打了就打了,反正現在忤逆也不犯法。

突然覺得做青年人很爽啊。

更新——

題主問題也沒問清楚,當時只是氣憤,簡單一答。

現在細想,到底「打父母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孩子?

我想當然的覺得,能打父母了,怎麼都是20歲往上的青年人了吧,打50+的父母,父子打架,從這個屋打到那個屋,場面很帶感呢。是新猴王替代老猴王必經程序嗎?我們好像幾萬年前就不是猴子了。

我想像中,打人的都有體力優勢的,有優勢就不能動手了,動手就是欺負老弱婦孺,是下作。

小小的熊孩子打父母,該訓斥就訓斥,一星期不許玩手機遊戲,不許吃零食。比動手管用。


都心痛,打孩子的父母我覺得是無能的表現,而打父母的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不管哪種,這父母家長都挺失敗的


我一直覺得哦,

我們痛恨的不是打小孩的家長或者是打家長的小孩。

我們痛恨的是暴力本身。


某種程度上說,這兩種行為互為因果關係。

打小孩的父母,看起來是這段關係中首先掌握主動權和採取行動的一方,但這種潛意識的教養方式也來自於個人經歷和體驗。

動輒抬手打孩子,多出於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自己在類似環境中成長,根據自身經驗總結出,體罰可有效防止孩子錯誤行為的再次發生,「狠狠地打就不敢了」,於是效仿。

第二,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這類家長也大都被這一理念灌輸著長大,對話常常為「孩子不打不成材,你看你爺爺當年……」,從小生活在棍棒下,自我認知為孝子,並堅信自己對父母的孝心源於此。比上條所述家長,這類家長貌似理解更深入,但效果往往雷同。

不管看起來是不是更有理論指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幼年時期,用懲罰來減少行為發生的方式,往往都只能停留在行為層面。孩子趨利避害,會減少不當行為,但隨著時間積累,也會總結出一套「方法論」,在「避害」的基礎上最大程度滿足自己,這也是有些家長會慢慢發現孩子學會撒謊了,於是更加氣急,下手更重,惡性循環起來。

打父母的孩子,童年往往經歷過兩個極端,或是被打著長大,或是被溺愛長大。

第一,如果一個孩子被打著長大,不管其父母的動機只是單純阻止行為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果孩子沒有將該觀念內化成自己的理念和信條,那麼在越發順從的行為下會形成越發叛逆的思維,這種思維慢慢會轉化為埋怨甚至仇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演化為敵對關係,等到絕對力量從父母轉移到孩子一方時,則會出現打父母的行為,這類孩子的內心往往是「當初你怎麼對我的」。

第二,如果一個孩子被溺愛長大,從合理需求到不合理需求都會被滿足,如果不合理需求遭到拒絕那孩子往往會出現哭鬧絕食打父母等行為,然後被滿足。家長這種行為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強化」,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形成一套方法論,如何能使不合理需求得到滿足。當需求越來越不合理,遭到的拒絕越來越強烈h孩子的行為會越來越激烈,就出現了毆打父母現象。

每個行為背後都不是單純的對或錯,找到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改變現狀的關鍵。


回答者:小禾,專業世界排名TOP1的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研究生畢業,教育行業從業者。


打小孩的家長

打小孩的家長→孩子性情壓抑→孩子反抗→打家長的小孩。

因果循環


因為你也沒有和我說他們的故事。倒也是讓我不敢亂加評判。不過,僅僅談這件事就是帶孩子的家長和打父母的孩子。沒有外在因素的話那麼我認為兩者都很讓人痛恨。

我讓你打孩子是一個非常不正確的決定。我覺得如果有辦法進行調解。盡量不要採取這種方法。其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心也並非是石頭做的。它可以明辨是非。懂得,應該如何抉擇了。 所以我認為如果家長在孩子交流,同時應該把它當成同輩人。而不是把它當成一個孩子,你什麼都不懂。大人說話小孩子不要插嘴這種想法。有時候孩子犯了一點錯誤。其實何嘗不是,我我們犯過的。想一想,當初媽媽打你時你那顆想要辯解的心所以為什麼不聽一聽孩子的意見呢?如果你要去打他,他反而更想和你對著幹了。有可能心中覺得你從來沒有理解過我 又或是你們為什麼從來不肯聽聽我的意見?長期下去,甚至有可能會換的抑鬱症。所以打孩子的人何嘗不知道人痛恨呢

而至於孩子打家長的那就更讓人痛恨了。但是家長又何嘗不讓人痛。就在昨天我才看了一個小視頻。媽媽被孩子打得滿身傷痕甚至連妹妹都學著打媽媽。而當時在場的還有廖慧如寥老師, 由於沒辦法給大家發視頻,我截了幾張圖給大家

其中過程讓人匪夷所思,甚至無法相信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里,孩子會怎麼樣?因為媽媽的懦弱。導致了如今的這個局面。我幾乎已經想像到了這個媽媽以後會因為他的懦弱而付出怎樣的代價。所以其實這樣的媽媽又何嘗不讓人痛恨。而孩子。。。。


謝邀。

首先,應該明確一件事,暴力,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個人認為,打小孩的家長和打父母的孩子不能夠僅通過字面上來判斷,而是分情況來討論。

比如打小孩的家長,如果家長是因為小孩犯了錯誤並且不承認錯誤而打了他,那「打」這個行為就意味著一種懲罰。相反,如果家長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就打了小孩,那「打」在這裡就只是家長出氣的一種方式。同樣是打,但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有著不同的原因(當然也不是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有些時候的打,就變得「情有可原」,也許是因為父母出於沒有辦法,才不得已下的手。

打父母的孩子,如果是孩子還小,還不夠懂事,那他們打父母可能是因為自己的父母平時也是以相同的方式對待他們,讓他們覺得「打人」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亦或是一種報復的心理(覺得小時候被家長打,所以長大後進行報復)。但如果是成年的孩子的自己的父母,一方面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倚老賣老,就像《都挺好》里的「蘇大強」那樣,完全不講道理,想幹嘛幹嘛,這或許「能」理解,但真正成熟的人會選擇通過法律的途徑來處理這種情況,而不是跟這種不講道理的人一味的講道理,或者通過暴力來解決。

總而言之,打小孩的家長打父母的孩子都令人痛恨。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一直是一個困擾著很多人的問題。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已經逐漸開始意識到自己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問題,所以人們也開始盡自己的努力來克服它。

只要是在朝著positive的方向發展,就是好事,不是嗎?^o^


推薦閱讀:

我母親有很多心理問題,我怎麼勸她治療?
非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
教育最大敗筆是不曾教會我們面對死亡
父親吸毒,男友父母不同意我們,我該怎麼辦,?
父母最大的謊言:我身體好著呢,別擔心!

TAG:兒童教育 | 孩子 | 家庭教育 | 家庭關係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