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想嘗試理解佛教(禪宗),應該如何入門?


趙朴初《佛教常識答問》

聖嚴法師的佛學三書:《正信的佛教》、《佛學入門》、《學佛群疑》

讀完這幾本書以後問問自己明不明白佛教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還想學大乘,建議從《地藏菩薩本願經》開始閱讀,大乘精神盡在此經。

不建議一入手就是禪宗,一則需要師傅,一則需要對佛教有正確認識的基礎,缺了這兩個學禪宗恐有偏差之慮。


惠空法師著作,《禪宗心要》文獻依歷代祖師語錄,思路從禪宗歷史脈絡,取佛法心、道、果體系,建立禪宗心要三義,一心立宗,無心是道,即心是佛。

此三義建構出禪宗思想體系。

《禪宗看心》依據文獻也是禪宗祖師語錄,而思路是依中國禪宗兩大法門,1參話頭2永嘉禪,實修方法,剖析二種現代佛弟子可行法門背後理路。

有心者可以參考,但閱讀要費心些,真的太吃力,網上也有《禪宗看心》視頻和文字稿可學習。


首先了解學佛究竟學什麼

佛教是一位沒有煩惱的人關於煩惱和解脫煩惱的教育,每個人通過自己身口意的練習可以離苦得樂,自利利他。也就是說,Buddhism is a life style that leads to happiness. (學佛是修習導向快樂的生活方式。)」

關於學佛

2014-03-09 09:46:58

世尊的教示,其目的並非為宇宙人生,提供一種系統性的解說,而是欲使聞者得以擺脫本能驅力以及成見的束縛,臻於心靈完全自由自在的境況。所以世尊的教法,都是由認知的本身切入的,藉由深思熟慮以及實踐力行,方得以契入。

這種「深思熟慮」,不單只是日常口語中思考的意思,而是以幾年、幾十年的時間,就極微小的問題開始,反覆盤索,層層深入展開,以致於認知本身的解構。這種「實踐力行」,並非單純的服膺教條,展開對於本能的徹底逆反,而是對於本能驅力的反覆導引及檢視。

那麼,契入佛法後到底能獲得什麼呢?

Just be a Happy guy!

=========================

其次,做點功課,畢竟現在……

observer (因緣合會,皆歸於磨滅,不得久住) 2014-02-12 00:52:41

師兄若得便,不妨先依序讀下這幾本有趣的小書,雖不包大悟,但都免費。^_^

先有一些基礎知識,再來討論比較好。

這是南傳法師寫的入門書

《佛陀的啟示》 羅侯羅?化普樂法師

羅侯羅?化普樂法師

這是漢傳禪師寫的入門書

《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

《正信的佛教》 聖嚴法師

正信的佛教 - 聖嚴法師

正信的佛教 有聲書下載 聖嚴法師 有聲書 有聲讀物 在線收聽

《學佛群疑》 聖嚴法師

學佛群疑 - 聖嚴法師

學佛群疑 有聲書下載 聖嚴法師 有聲書 有聲讀物

這是藏傳瑜珈士寫的入門書

《正見:佛陀的證悟》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819569/

=======================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練習,和四眾僧團一起。檢看自己是否越來越平和喜樂,周圍人是否因為你的練習而受益,也越來越平和喜樂。

                  【絕無版權,敬請轉發】


嘗試理解佛教(禪宗),入門最好的辦法是應該每天早晚有打坐;其次可以多看佛教的經典書籍:《壇經》、《心經》、《八大人覺經》、《金剛經》、《四十二章經》、《佛教遺經》、《法句經》等。


中國的禪宗講究頓悟,照見自性清靜、一念成佛,你所說的入門進階不存在,但是在頓悟之後修持是比較難的,就是說你領悟這個智慧其實是很簡單的,但是你領悟之後能不能一直保持,一直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在一絲一毫中都不背棄不出離這個智慧,就是功力了。

要領悟去看慧能的《六祖壇經》即可,非常簡單明了,稍有天分看完即可頓悟。

前面有些說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和書籍,不是禪宗的。清規戒律太多,典籍太多,皓首窮經也難讀完,也如你所說它講究入門、進階、漸漸悟道,這哪有中國禪宗活潑有趣。

愚見。


經書先不忙著看書,你先座數息禪。就是慢步走,一步一呼,一步一息。到達一定時間你就會覺得世界中唯有呼吸聲音。然後慢慢感覺到自己的不存在(本人做數息禪到達這個地步要4,50分鐘。一定要專心)然後你心就真正意義上的靜下來。你才可以去考慮到底該看什麼經書。要不然你看經書就跟看故事書一樣根本沒什麼感覺,更別說從中感悟到什麼了。


直接看《壇經》 六祖慧能。全是大白話


有幾本書推薦你看,《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有些人說這是什麼密宗的書,其實她包含了基礎的佛教知識體系和內容,然後再去看《俱舍論》、《戒律論》、唯識、因明、中觀等。

假如有一定基礎,直接看看俱舍論也可以,這裡面是佛教的基礎。


推薦一本書 "正見"


推薦閱讀:

正法:【基本素質】 不可以憎嫉人故而憎嫉於法
佛陀:眾生三種痛苦的相(圖)—道德真源
每日一偈|佛教《四威儀》偈——坐威儀
除了佛教同時信仰多種宗教合理嗎?
佛教的日常修持有哪些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