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非常忙碌的信佛人,不能接受念佛法,如何學佛?今偏愛小乘教理,可早年修禪曾出現過嚴重障礙,難修禪?

孩子多,家務,培育小孩的事也非常多。這樣的人難以禪修。79年生人,近二十年前自學禪修出現過幻聽,十年前已完全痊癒,這也讓人今天十分畏懼禪修。學大乘思考能力總易失去,愛小乘佛理,不能禪修如何學佛。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云何 四念處。

佛言。

文殊師利。四念處。謂

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是名 四念處。

文殊師利言。

當云何學。

佛言。

一切眾生。

當觀想自身 五種不凈

觀受 有 苦受 樂受 舍受 三悉皆是苦

觀心無常 念念無常 剎那生滅

觀法無我 四大五陰 無實我體

是名四念處。一切眾生當如是學。


護法居士:正法:【五戒十善】 十善立道本?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不能接受念佛,那看樣子比較喜歡思惟,那就從法相唯識開始吧:

大乘百法明門論、八識規矩頌、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顯揚聖教論,然後著手瑜伽師地論,最後總攝於解深密經、楞伽經。

這是相宗的路子。

性宗的話:金剛經或心經吧,圓覺經、大般涅槃經、楞嚴經……都行。

看相應,死守一本,反覆誦反覆體,聞思不斷,打座更是必不可少,也許幾年幾十年後能突然契入吧。

時間少不怕,只要恆持,日日熏習不斷,自然會稍微明白。

真明白了就會開始念佛了。


念佛法門,是最適合忙碌的人的。

行住坐卧無不在此佛號之中,多簡單。

南無阿彌陀佛~大道至簡。


很簡單,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對於自己的每個動作,每個念頭都明明了了,清清楚楚,老老實實,如其本來地覺知到就可以了

具體請參考我文章中的《大念處經》


謝邀

修行也就是清凈,身,口,意這三業。

使身,口,意,符合五戒,十善。最高端的是悟無我,證無生。

即不於,色,聲,香,味,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於,色,聲,香,味,法,所生的心,一般都是,貪,嗔,痴,慢,疑,所以要守好,身,口,意,三門,六根。

其中意業最難清凈,應先守好,身業,口業,然後護持意業(修禪定,悟無我)。

具體內容,研讀,《佛說十善業道經》,《優婆塞戒經》。


題主確定是要學佛法而不是企圖通過「學佛」(注意引號)而撈到一些不容易撈到的「好處」嗎?如果答案是確定的,那麼對三苦八苦的深切體受是步入佛門的唯一把手。這個不需要專門抽時間去專精思維,你只需要換個視角去感!觸!就行,而且生活越繁雜,就越是容易體驗到!直到你到了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追求出離時再說吧。不是在下懶,而是因為如果不在同一個視角下,在下所說的和你所理解的,完全有可能是南轅北轍的效果


前提1,修布施。

前提2,持戒。

然後才到日常修行的環節,否則煩惱太重,企圖心太重,就容易出問題,包括幻視幻聽。

修行之前,還是要先聞法,現在很多大德的音頻,存在手機里隨時可以聽,隆波帕默尊者特彆強調在日常生活中的禪修,而且如果不能做到禪修融入生活的話,今生是不可能證悟的。

上手修行,是要培養覺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法門,覺知念佛也好,覺知呼吸也好,覺知身體移動也好,覺知煩惱也好,重要的不是目標,而是不忘記覺知。以呼吸為例,習慣了覺知呼吸以後,對呼吸的狀態非常熟悉,對有覺知呼吸的狀態非常熟悉,那當沒有覺知的時候,呼吸的變化就會促使覺知自動生起。覺知越來越連續,基礎就越來越牢靠。日常生活中,幹家務是很好的覺知對象,身體的各種移動,觸感,都是覺知的目標。走路的時候,身體的移動,觸感。等車的時候,覺知站姿。當然,也可以無時無刻以呼吸為目標。

修行的幾個原則

1,不要過於強迫自己覺知,或者說把覺知抓得太緊,生怕沒有覺知,這樣的覺知是不自然的,造作的,無法證悟的。

2,休息檢查覺知心的狀態,是都帶有貪婪,抑鬱等等,如果覺知心被煩惱染污,要優先以煩惱作為覺知對象,在心恢復清凈以後再覺知呼吸或身體。出現幻視幻聽時,重要的不是幻視幻聽這個目標,而是心對它們的反應和情緒,心不抓取不排斥,幻視幻聽就會自然散去。

3,覺知時要帶入智慧,要有基本的正見,不要從「我」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比如,生氣時,感覺應該是「有生氣的情緒在生起」,而不是「我生氣了」。走路的時候,感覺應該是「身體在移動」,而不是「我在移動」。並不是腦海里要一直思考這個東西,而是要提醒自己保持如實的覺知,檢查「我」的概念是否生起。不過這是比較高一點的覺知要求了,做不到不必在意,以後自然能做到。

覺知連續以後,定力也會自然提升,定力提升了,自然會看到實相,智慧就會增長。當看到名色法剎那生滅的實相的時候,就入門了,以後就知道怎麼修了。

加油,共勉。


可以夢修。


學佛首先要相信因果,如果你相信因果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你有了學佛的基礎,而相信因果不妨礙你的各種勞動。

學佛重要的要受持戒律,守殺盜淫妄酒五戒,而守戒也不會影響你的家務勞動。

念佛法門是最簡便的修行方法,很多學人每天工作、家務勞作也很忙,經常在走路時,坐車時,洗衣做飯時,口中念佛不停。念佛沒妨礙什麼。

只要你真心學佛,不會障礙你的忙碌的生活的。


修佛的前提是皈依,然後找師父求得要修法門的傳承。自古到今的高僧大德都有師父。現代號稱修佛無師自通者一般都是外道。修禪看似簡單,其實背後的機理很複雜。如果只是修修靜坐,靜靜心到也罷了,如果去修定,自己知道定到哪裡去了嗎?


謝邀。

原本也是想在問題評論中給你回的,看到你在評論中說建議以回答的方式來說,因此就佔用您的回答空間了。

覺行:冥想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

www.zhihu.com圖標

上面是剛剛分享的一個具體操作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不接受念佛,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是 念佛。

念佛有 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不信,因為不了解。

持名念佛,就是一心念佛名號。菩薩名號也可以。一心念,不有其他妄念,妄念來了也用佛號轉換。斷的就是胡思亂想。

觀想念佛,內觀想阿彌陀佛,菩薩的 聖像,的斷胡思亂想。

實相念佛,句句名號,句句透過見本體實性。胡思亂想也正來自實性本體。時時覺察。

千萬佛菩薩眾生,皆空性無二,一體空寂。妙有雖別,真空不二。

所以,總妄執 有個 我,我 與眾不同。

其實,我 與眾無二。

小乘著相。何以故?析法真空 故!

如我,這色殼子,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無窮即空。

只認相空而滅,不覺滅即妙空。

空而妙有,妙有本空。

你所謂禪修,名是禪修,其是妄想。斷了這些,自然清凈。

眾生本就是佛。修什麼?修迷本認妄的 顛倒!

若說,你本是佛,修是佛修,佛不曾失。不修也佛。佛不曾得。

只認得一切正佛妙用。

佛是體名,性是用名。所以要明 佛性。本性。

海是體名,鹹味用名。所以要明 海中鹹味。

一切浪就是 世間一切相。

浪不離鹹味,相不離佛性。

浪正是海,相正是性。

再起這樣那樣的念頭,你認得本,就妥了。


十念法不能接受?還有比十念法更省時省力省心的方法了嗎?而且到了極樂世界,你壽命無量,這個問題解決得圓圓滿滿,不然,在輪迴中,那就恐怕很難保證自己的想法必然實現了。還有,學華嚴者,可以教宗華嚴,行歸凈土;學法華者,教宗法華,行歸凈土;學般若者,教宗般若,行歸凈土;大乘其餘一切法門,亦皆可教宗本門,行歸凈土。此外,世間善男子善女人,素位而行,心慕凈土,居塵學道,相信凈土,願生極樂,持名念佛,阿彌陀佛亦不嫌棄,照樣攝受,如此乃至十惡眾生,臨命終時,地獄現相,苟能至誠回心,念佛迫切求生凈土,十念亦成。如此而言,每一位眾生皆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中的隨時可歸遊子,就看眾生這方自己的意願了,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學佛的人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先了解佛說的有前後世,如果認為沒有前後世那麼佛法也是夢幻泡影。為什麼?因為解脫成為空談。然後了解佛 法 僧的概念,以上了解了,接著思惟自己能信否?能信,才開始契入四聖諦。


不修禪可以學教呀,小乘教理是基礎,現在很多人亂說佛法,實際上只是知道了幾個名詞術語的空中樓閣。每個人宿世因緣不同,修法自然不同,否則也不會有八萬四千法門了。

小乘教理很豐富,大多數只知道四諦十二因緣,實際上整個三十七道品都囊括在一部小乘經典《十善業道經》裡面,而《十善業道經》的修行方法又很適合忙碌的人。

學佛還是要學好小乘打基礎:

無力飲池河,詎能吞大海,不習二乘法,何能學大乘。

先信二乘法,方能信大乘,無信誦大乘,空言無所益。

內真懷斷見,妄自號大乘,不護三業罪,壞亂我正法。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七)


推薦閱讀:

宗杲:斷相續心,是名懺悔(圖)—道德真源
為什麼在國內佛教比道教更受推崇?
同是僧人破色戒,為什麼虛竹可以理解,玄慈特別可恨?
佛陀:觀世音菩薩隨類化身說法(圖)—道德真源
滅盡定和無所有處定有什麼區別?

TAG:佛教 | 佛法 | 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