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會認為老人幫帶孩子是理所應當的事,甚至以不帶孩子就不養老相要挾?這樣的要求合理嗎?


如果是子女說自己父母不幫忙帶孩子就不給養老,那子女是叉燒。

如果是女婿對岳父岳母,兒媳對公公婆婆這麼說,那沒毛病啊,人家還有自己的父母要贍養呢,你又沒幫過人家,人家憑什麼要贍養你,只要他(她)能做到不攔著自己配偶自己去養,就沒毛病


這個問題下的回答三觀可真正啊。一個個上來就是各種不合理。怎麼著,剛畢業就逼著相親結婚的勁頭呢?剛結婚就逼著生孩子,口口聲聲說趁她們還年輕可以給帶娃的氣魄呢?到最後孩子生了,屁都不放一個了,我可去你大爺的吧!我能把你們當個遠房親戚過年過節送送禮我仁至義盡了!給你們養老請找你們兒子,我不攔著,找我?不好意思,我可能只會給你一個大耳刮子!


我來拉社會文化有關專業跑題回答一下,目的是理一下思路,不提供答案,僅供參考。

先打一個比方(部分虛構)。

我是中國人,同事也是朋友西方人。

我吃飯都要搶單,過生日要紅包,汽車隨便借,他們沒有。

於是我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吃飯搶單得有,而且一定要他贏;

我過生日按我的要收錢,但是不用請客按他的;他過生日要請客按我的,但是不給紅包按他的。

他的車以及所有東西當然應該大大方方借給我,反過來我的東西和他要講講「界限」和「隱私」。

如此類推,你猜,我還有沒有這樣的朋友?

只是想說明一件事:搞文化傳統要全套對等,利害義務要公平。

最後一條,符合雙方和所處時代環境。

這一條借郭老師的段子:我去游泳池,看見泳裝美女,大喊一聲:哎呀你們胳膊大腿我都看見了,不真姐了!趕緊的唯一解決方案,全部嫁給我啦,哇哈哈哈……

你猜我會不會被叉出門外,捆樹上打?

我冤枉啊,珍姐烈女也是中華傳統啊?你們老祖宗話都不聽了!

時代不一樣,而且也要雙方自願,權利義務對等。

回到問題,古代和現代都有贍養老人和照顧孩子的風俗,國內外也有,不太一樣版本。

你不能對自己有利就摘古代的,不好的就挑國外的,拼一個版本,那叫沒朋友捆樹上打的風俗。

比如田園某某。


吵吵著贍養老人是法律義務的,不明白法律規定的是最低贍養義務,也就是沒有生活來源的老人可以要求子女給予城市最低生活標準的贍養費。

那麼問題來了,老人們要求的養老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法律規定的最低標準?

如果在前期對子女家庭幫扶方面,你說不帶孩子不違反法律,不是義務,你完成了法律規定的內容,很合理。那麼子女給予你的養老也可以是法律規定的內容,不要抱怨子女不孝,因為更多的贍養費,關懷,照顧,都不是法律規定的,沒有這些同樣不違反法律,同樣不是義務。

即使對親生子女也是需要先有超過法律規定內容以外的額外付出,才能獲得超過法律規定標準以外的更高的贍養待遇。

那麼對媳婦?開玩笑,連法律都沒有規定媳婦需要贍養公婆,謝謝。

如果老人不肯幫扶小家庭,那麼結果就是,媳婦絕對可以不管你,兒子可以僅給你最低標準生活費然後不看你也不照顧你。

你要談法律咱們就都按法律。你要談親情談傳統,談中國的禮孝,麻煩你從一開始就這麼做,不要雙標!


國情因素,這種環境導致大部分老人都為自己的子女婚姻家庭出錢出力。沒有baby-sit的國家,工作上生活上都不是很照顧有孩子的家庭,並不是很人性化。年輕人,特別是倒了適婚年齡卻買不起房結不起婚的年輕人一大把,想要成家必須依靠父母,當然現在大部分人佛了,不接就不接吧。這種情況,婚後經濟條件不允許只有一方工作另一方全職帶孩子,如果我是一線城市拆遷戶,我心甘情願坐在家裡收租一心一意帶孩子。

我見過小夫妻兩都工作依舊自己帶孩子的,他們自己還房貸自己養孩子,女方整個人一副倦容,精神狀態隨時奔潰大哭。和我描述生活是幾度哽咽。想結束這種生活可是房貸還要還,孩子不想給老人帶。

說不給帶孩子就不給養老,這話是誰對誰說的呢?如果是兒媳對公婆,女婿對岳父母有問題?不然誰沒爸媽,自己爸媽還沒孝順要去跪舔別人爸媽了?如果是親生的說的,真的我當媽了以後幻想過,這種生活重壓下,我作為奶奶,還是帶一帶孩子吧,不然我就慫恿我兒子丁克。就怕那種逼你結婚催你生孩子的幫帶孩子就逼歪不行的老頭子老太太。

我覺得我作為父母,在這種國情下提早做好被啃一輩子老,然後努力賺錢的準備是應該的。不然我兒子可能會心甘情願孤獨終老。


我們必須直面一個事實,現階段,對絕大多數普通年輕人來說,組建家庭然後獨立承擔育兒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男性自己很難完全承擔家庭經濟開支,女性也要工作的話這個幼兒怎麼辦?請得起完全獨立照顧幼兒的全職保姆的人還是少數,欠發達地區的絕大多數家庭還是在自己帶孩子。

不要說出來年輕人自己不努力,沒有賺到請保姆那麼多錢怪誰?這種蠢B話,生產力就這麼高蛋糕就這麼大,社會運行機制就決定了有錢人是少數,普通人才更多,不是這群人就是那群人,大多數人面臨同樣的困境。

換句話說就是,只要育兒國家幾乎不管,家庭自己要看著辦的情況下,對於普通人來說,育兒工作方面,父母應該要搭把手,不然就兩個選擇,第一種是年輕人生孩子之後在相當長的時間之內過豬狗不如的生活,看能不能挺過來,第二種是不生孩子。這不是健康的發展模式,豬狗不如的情況是在加重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後面這條路,結果就是生育率一路走低。

總得來說,看待這個矛盾,你要看清楚更大的原因是育兒成本(包括金錢和精力)對於家庭來說已經是越來越不可承受的,如果要生,就得和老人協商好條件請求幫助,這是現階段社會現實決定的沒有辦法的客觀事實,要麼,就請在生育問題上慎重再慎重。

所有無視我國育兒工作現狀的客觀現實,任何情況下都簡單地用「父母不欠你的」這種邏輯來解決類似問題的,我估計你是又X又X,有你們這個勁兒,多懟懟私有制吧,拜託了。


這要看具體怎麼說了?尤其是婆媳關係,更不好相處,本來就是兩個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因為同一個男人,才在一起生活,如果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我不相信婆婆老了,媳婦不管不聞不問的。但是,如果在媳婦最難的時刻最需要幫忙的時候拒絕了,那麼你憑什麼在你動不了躺床上的時候讓兒媳婦伺候呢?有兒子女兒的就讓他們伺候吧,我還是要說,婆婆不是親媽,兒媳婦不是親閨女,做人做事留有餘地,好相見嘛


家裡帶孩子都是媳婦帶,給你養老付出多的也是媳婦。其實媳婦不欠你的,你幫不幫都是沖兒子,養老找兒子好了。


不帶孩子就不養老當然不合理!!用這種事威脅老人的人簡直就令人髮指,我們不談道德,談法律。法律規定,父母對你有撫養責任,你就有養老義務。這點不用爭議吧?

好!我們來基於這個基本法律說點道理上的事,所為我養你三個字,意義非常廣泛,我每天給你三頓飯也是養你,我在三頓飯的基礎上給你一點關心也是養你,三頓飯一點關心的基礎上再給你些愉悅和精神上的支持也是養。最最基礎的範疇,我把你送到養老院支付費用也是養。

那麼這點道理上是怎麼區分的呢?我認為很簡單,你對我多好,我對你多好!!當今社會的年輕人有多不容易,房貸車貸,上有四老下有兩小,夫妻之間還要抽出時間來應對各種問題,如果這個時候,四位老人家給小家庭一定的支持,讓小家庭感受到四人老人在家庭中不可或缺,那他們自然會付出更多的關愛給四位老人。

換句話老人家說:我們辛苦一輩子了,要享受,不想管你們的孩子。那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父母確實辛苦了一輩子,他們想享受享受是合情合理的,那麼相對的,請四位老人不要對小家庭指手畫腳,或是提出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類似每周必須回來孝敬,不可以不關心,不可以以照顧孩子為由忽略老人之類的,基礎的贍養小家庭會做到,但是基於時間的分配程度,可能不能像從前待在你們身邊一樣每時每刻噓寒問暖了。

我們有能力做到最高層次的養老,也有無奈只能坐到最低層次贍養的時刻,這就是所為的關係相對論,相互體貼相互尊重相互才能愛戴,從小老師都會教育我們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順應時代的變化,互相體諒才是最好的,沒有責任就沒有要求,我覺得很合理。


這樣的要求自然不合理,如果老人因此較真的話,可以直接起訴子女不贍養,子女能起訴老人不幫助自己帶孩子嗎?老人幫助子女照顧孩子,原本就不在個人義務內,如果老人身體允許,而且願意協助子女減輕生活壓力,這是好事,子女應該心懷感恩。

如果老人身體不允許,或沒有意願再參與子女的家庭生活,這同樣是老人的選擇自由,他們可以安享自己的晚年,過自己的生活,子女不應該因此心懷怨恨,認為老人這屬於自私的行為。

其實當子女因此懷恨在心,生出怨憎之念時,就已經看不清自己的錯誤了,更看不清自己最為自私的一面。假如老人不願意照顧孩子,子女因此用不贍養老人作為威脅,那麼,無形中就會樹立一個很壞的榜樣,給自己挖一個大坑。


這怎麼說,這不是一個必然的事情,如果你工作很忙的話可以請父母幫忙帶一下,大多數的父母也是會願意做這個事情,但如果要是覺得老人幫忙帶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並且以不要老要挾,個人覺得這可能就是道德綁架了,這樣的要求並不是合理的。


這問題,首先就斷章取義了,問題不完整,然後讓別人入坑。

問題之前應該現有戀愛、結婚、生娃幾個過程;然後才是帶娃、養老;

如果前期是老人一味的強逼,子女聽從,那麼父母帶就是應該的,你們要的,滿足你們。然而,基本上故事是,到了要老人帶的時候,要麼老人身體不好帶不了,要麼就帶出各種問題。

不帶孩子和不養老,就搞笑了,前面帶孩子是家人意願,後面養老則是法律了。已經不是道德問題了。

但怎麼說,從年輕人角度,既然你們做了決定,就別怪罪老人家逼迫,身體是你的,自己做了就別說是因為別人逼的,生娃就想好自己怎麼辦,難道都是 巨嬰 么?


老人如果不催生就什麼問題都沒有。

現實是年輕人腳跟沒站穩,結了婚就天天被催生,這種情況老人不幫帶,怎麼,讓女生讀那麼多年的書只為了做一個高級育兒嫂高級保姆?算盤打的好響哦


婆婆可以不帶小孩,但養老是兒子的義務,請你定位定準一點。


這是社會行情造成的。就像我們小時候,女性是不工作的。帶孩子做家務是理所當然。現在的情況是,人們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有了房貸車貸,自然有了壓力,孩子的教育費用,老人的贍養費用。女的也需要出去工作掙錢。那就產生了這個問題了,孩子怎麼辦?給外人帶,除了花錢,最主要是不放心啊。主要是沒有退休的農民家庭。一家人都沒有退休金的話,這所有的費用就需要靠年青的這代人近三十年的努力掙錢才有可能維持好。因為到了50歲也就算老人了。那這段時間你不幫他帶孩子,他怎麼騰出精力去賺錢。他掙不到錢,用嘴給你養老嗎?


這應該算是歷史遺留問題吧,往上幾代大多數都是婆婆帶孩子這樣過來的,以前幾乎是沒有姥姥帶孩子的,一是不認為是自家孩子二是怕帶了婆家不高興,給女兒帶來家庭矛盾,三是自己也要幫媳婦帶孩子。感覺隨著網路普及這個問題擴大化了,現在生活壓力大,很多夫妻兩個人都上班的人沒辦法自己親自帶,可是無論是公婆還是岳父母總有年老需要照顧的一天,這個時候兩件不相干的事情就糾纏到一塊了,畢竟現在的人做不到以前那樣毫無怨言的照顧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


雖不能說是理所應當,但小夫妻帶孩子期間是最難的時期,工作,家務,帶娃會讓一對新手父母焦頭爛額。所以說這段時間是最需要幫忙的時候。如果老人身體時間工作等方面允許的話,我相信是不忍心袖手旁觀的。但確實有隻肯自己悠閑不幫忙帶孩子的老人,你說小兩口在最需要人幫忙的時候父母不管不問,瞪著眼看熱鬧,他們心涼不涼?所以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人不能活的太自私啊。


謝邀。首先這個問題的背後,需要一個背景設定來判斷合理與否。就一班工薪家庭而言如果老人能出錢出力,不願意幫忙帶孩子,可以請阿姨在家照顧孩子,對與一個家庭的和睦有很大幫助。如果一個家庭本身經濟情況不好,需要夫妻雙方一同工作掙錢養家,在這種經濟能力不允許請阿姨。老人又不幫帶孩子的情況就不太近人情了。畢竟一個家庭的和諧是需要互相體諒的。


公婆那邊的話,沒什麼理所應當,老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誰都不欠誰。但是前期沒有血緣關係沒有感情基礎,對方不付出不做情感鋪墊,怎麼心甘情願的去給老人養老?別什麼孝道,也和女權沒有任何關係,因為現在好多這種話題都會扯到什麼田園女權之類的。就說一個最基本的,連最起碼的情感鋪墊都沒有,你都沒對我好過,沒對我付出過?我怎麼能心甘情願的對你好?靠道德去束縛別人只會增加矛盾和仇恨,只有愛才是關係維繫上升的基礎。

我當時嫁給我老公的時候對我公公婆婆真的無感,口頭上叫爸媽心裡真的一點波瀾都沒有,就是陌生人那種,爸媽叫的順口但是心裡甚至有些彆扭,後來有了孩子,婆婆來給我們帶孩子,孩子很跟她,婆婆也很尊重我們的生活和帶孩子的建議,時間長了,我現在真拿我婆婆當親人對待,是從心裡的那種,不是口頭上簡單的爸媽完事,就好比對自己的親生父母,一句爸媽不是口頭上的。我公公有時候從老家過來看婆婆和孩子,我真心覺得很高興很歡迎,公公來了拿好多吃的。

這種你來我往很現實,或許讓人感覺有些勢力,可是沒有血緣的人之間關係的促進不就是這樣嗎?真正的問題不是物質的付出,而是通過物質體現出的情感的付出。包括我現在經常給我婆婆買衣服買她想吃的東西,她總是說不要,但我看見合適的也會直接就買好拿給他,即使她沒什麼錢給孩子,但是我心甘情願的,她對孩子好,對我好,我們都很開心,就可以了。


老公掙錢能力高,我完全可以辭職在家帶娃,等帶到上了幼兒園再出去找份差事。

老公掙錢能力不高,不好意思,你兒子養活不了我們,我上班,公公婆婆就最好過來帶娃了,不帶?可以,我們小日子過的緊巴巴的,後面哪裡需要用錢了,就別再開口了,逼你兒子可以,逼我沒門了。

誰還沒點脾氣了,誰還不為自己多想想了。


推薦閱讀:

如何從原生態家庭受的傷中康復過來?
家庭鎖事之做繼父繼母難
男人如何平衡家庭成員的關係?
想堅持自己的主張?你要狠得下心啊!| 論子女脫離父母獨立(之二)?

TAG:家庭 | 孩子 | 家庭關係 | 婆媳關係 | 家庭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