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對父母說的那些氣話,父母會不會記在心裡?
會,還會很傷心,但,總是會原諒。
感覺到了你的後悔和擔心,擔心自己說的一些氣話會傷害到父母。
當一個人在感受太過氣憤等強烈的情緒狀態時,會急於立即表達出來,是很難控制的,如果礙於某些客觀原因而刻意壓抑下來,並未得到及時處理,這種情緒會堆積在心裡,日後還是會伺機出來,甚至更加變本加厲。
情緒本沒有好壞之分,都可以得以表達。只是,在表達的方式,環境的選擇上需要有所考慮,因為不當的反應可能會造成對彼此的傷害。在這裡以在家和父母發生衝突時的情景為例給出一點建議:
感到怒不可遏時,可以衝進單獨的房間,不停捶打被子,如果感到委屈大哭一場也很好。在情緒恢復平靜時,再與父母進行溝通。
另外,情緒發泄了,不管結果怎樣都已經成為過去式,糾結於以前沒有意義,苦了自己,也改變不了結局。不如,踏踏實實將心專註於當下,能做些什麼做些什麼。比如,如果對父母有歉疚之意,可以直接向他們表達歉意,「對不起,當時很生氣,所以說的話比較重,希望你們能夠理解... ...」
你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歸根結底是你們的認知(對事物的看法)不一致而已。當這種不一致出現的時候,激發了你的一系列自動化的反應,可能的情況有:認知上,他們不理解我,我怎麼這麼倒霉,遇到這麼難以溝通的父母;他們不愛我;他們拋棄了我;我不可能被人理解,我就是個笑話... ...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可能引發的情緒有:憤怒、悲傷、委屈、愧疚... ...
情緒的產生並非由外界事件(比如人際衝突)直接導致的。按照認知行為理論(CBT),在事件和情緒之間其實還有一個認知在起作用。那麼這個認知就是你對這個事件是怎麼解讀的?你是在用什麼樣的認知模式來理解你身邊發生的這些帶給你困擾,帶給你負性影響,帶給你壓力的事情。這個認知才是真正影響你情緒的原因。那麼認知行為治療就是要去幫助大家看到引起自己負性情緒的那個負性認知是什麼?我們經常會出現的一些自動化的負性思維是什麼?通過這些自動化的負性思維,我們去了解我們的負性中間信念是什麼?那麼通過這些負性的自動化認知和這個中間信念,我們去了解最核心的負性核心思維是什麼?
了解了這些內容,接下來就是我們要怎麼去修正和調整,然後把這些認知變成一個對我們來講有積極意義的,有推動的,有功能的認知。當我們的認知模式發生改變的時候,我們就更有能力行動。
當有負性情緒的時候,恰好是訓練的好時機。可以寫下來,用ABC模型訓練自己。這個訓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看起來好像我們只是應用一些方法,其實我們在使用這些方法的時候,我們大腦的神經連接是有變化的,這個是有影像學的證據支持的。
我們原有的一些功能不良的認知模式,在我們大腦的神經聯繫裡面已經有了一迴路。這個迴路讓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自然而然出現糟糕情緒。在CBT每一次訓練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也在重構。這個重構是什麼?就是原來的那個模式的迴路在慢慢地變得越來越松。而我們做出的認知調整,會讓我們新的模式慢慢建立。那麼當它內化成一個直接的反應模式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大腦就被重構,也就是大腦的神經之間建立了新的聯繫。這是CBT能夠對負面情緒起作用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這個迴路建立了以後,它就成了你新的反應模式。
另外,正念的訓練,可以使自己的心能夠安住於當下,放鬆而專註地過好當下的每一刻,對於情緒的調控也很有助益。
健心家園所開設的正念和認知行為療法(CBT)訓練營,可使大腦得以放鬆,改變認知,從根源入手,改善緊張焦慮的情緒,通過長期堅持練習,大腦功能和思維模式都會發生改變。用通俗的話講,改變的是心態,會變得更陽光更積極,也就更能接納和應對各種複雜的情形。並且掌握了一套科學系統的方法,終生受益,自助助人。
健心家園「正念訓練營」和「CBT訓練營」已經累計舉辦四十多期,幫助到兩千多人。了解相關信息及更多自我心理療愈方法,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健心家園。
會 有的時候自己不懂事說一些很不好的話 傷了他們的心 自己也很懊惱
父母會心痛,但很無奈,等到有一天你長大了,他們也會釋懷
你從小到大,爸媽罵過你很多次,打過你很多次,你還能記住他們說的那些難聽的話嗎?可能你想起來,覺得有些話他們說的不妥當,但你不會一直放心上啊。吵架歸吵架,吵完了還是一家人,再怎麼不愉快也是一家人,什麼事耶割不斷血緣親情。一起生活難免會有意見不統一,生氣了也難免會說難聽的話,但父母的氣話你都忘記了,你的氣話他們還會一直記得嗎?父母比我們多吃二十年的鹽多走二十年的路,你都不記,他們怎麼會記呢,你看你消氣了依然很愛父母呀,他們也跟你一樣的呀。
看你和父母的關係,如果從小關係到大好,說明父母在親子關係方面做得不錯,至少懂得反思,或者能真的關注到你,能溝通的,有同理心的,你真要說些氣話也不會是很過激的,這種父母一般不會往心裡去
如果父母是強勢的,或者有些那種真的亂罵的,孩子忍氣吞聲長大後有能力反抗後,這種時候說出來的氣話估計真的就有殺傷力了,鑒於父母不不具備同理心,很大可能往心裡去。
推薦閱讀:
※記不住長輩生日就算不孝順嗎?
※如何拒絕親人借錢又不傷感情?
※父親出軌,該不該告訴母親?
※如何跟一個固執,死板,控制欲極強的母親緩和關係?
※在什麼時候感覺自己是外人?
TAG:家庭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