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到了怎樣的境界,才算是把《道德經》理解得透徹,以至於爐火純青了?


一方神話:技術性留白?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小時候學數學,1,2,3,4,5,6,7,8,9,10。

有一天,突然發現,雖然沒有寫出過所有的整數,但是,所有的整數都能寫出來了。

這就很神奇了,沒有人能寫出過所有的整數,但所有人都聲稱「能」寫出所有的整數。並且,所有人都知道,大家「所用的數」,只佔「能用的數」的極小部分,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隨著年級的提升,在數學上,會接觸到一種稱為「歸納法」的東西,用簡單的規則,來統一整個體系。而在語文上,會接觸到一種稱為「留白」的手法,乍看就是留出一大片空白讓讀者去浮想,但關鍵之處還是在於沒有留白的部分,如何從極簡的素材、段落或結構,傳遞或表達出一大片世界。

一葉知秋的意境之所以美,大概就是因為有著一大片的留白。但一葉知秋有一個問題。

秋天來了,葉子自然會落。

但葉子落了,卻未必是秋天來了。這並不是簡單的邏輯關係可以解釋。

有人看到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另一個人說,來,咱做個統計,用科學的方法來具體分析一下,一葉落跟秋天來了相關性是多少,「因為一葉落而天下秋」到底科不科學。

明顯地,這並不科學。

因為秋天所以落葉,這個模式太簡單了,就是演繹推理。

而因為落葉所以秋天,卻不是歸納法,而是對演繹法的一種反推理,這種推理不是嚴格的,只能靠當事人的「經驗」或「感覺」,聽起來就很玄了。

可以看到,留白是需要有白可留的。

就如,如果要一葉知秋,前提是必須要有「秋天」這回事

這很像是在玩梗,我拋出一個梗,你如果知道這個梗的來源和背景,你自然就明白了我在說啥。如果你不知道,那我就像是在陰陽怪氣地拋書袋。

孔老極負盛名的春秋筆法,就是這種,話不說盡,意到即可,褒貶都在細節中。估計東方的含蓄文化就是這麼傳下來的,言有盡而意無窮。

馬遠畫一張寒江獨釣,簡單的構圖就讓人覺得煙波浩渺,這自然是得益於柳宗元的詩在前。詩畫相配,意境絕妙。

後來者又來畫寒江獨釣,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反而差了一點意韻。原因很簡單,因為珠玉在前,留白都讓前人留了,後人再在同一個地方留白就成了約定俗成,如果創造不出新意境,畫得再好終究是落人一乘。

作為個人,這就是一種境界了。

比如練劍,一招一式,大家都是這麼練。但是新手練的招式就只有招式,而高手練的招式,背後還有無盡的變化沒有表現出來。

這就很像是玩一個開放式的遊戲了。比如打開文明5,有很多路線可以走,很多玩法可以選擇,你非常熟悉遊戲的機制和流程,你就根據當時的心情,隨意地玩下去,然後就贏了。萌新看得莫名奇妙,學也學不來。

立身成局,杵在那就似乎看到一股深厚的沉澱,能用而不必都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再寫下去就越來越玄乎了,那就留白吧,不寫了。


你不需要任何境界,只需要被現實啪啪啪啪,啪啪以啪啪地打臉,然後再被其摁在地上摩擦以摩擦,然後你就知道《道德經》說的是真理了。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世界上最能打的軍隊統帥,有蒙古的成吉思汗、法國的拿破崙,德國的希特勒。到最後蒙古依舊在草原上牧馬,拿破崙死在了聖赫勒拿島,希特勒在狼穴里自殺……

道可道,非常道

真理是你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任何事情只要見諸於文字,那就肯定有漏洞。曾仕強說得好:「一個人愛你,他一定找不到理由,但凡能找得到理由的,都不是真愛。」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話說的越多,就越容易被自己繞進去;聽到的越多越感覺到迷茫。古今中外哪一個人不是死在了自己的強項上,正所謂打死欠嘴的,淹死會水的。想不迷茫,最好的辦法就是別說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完美主義者最容易被現實打臉,因為他們的期望值都太高了,還容不得一點瑕疵,總是貪得無厭,那麼僅有的也會失去,總是鋒芒畢露,那將失去更大的展示平台,看花看到半開時,唐伯虎用一生的經歷告訴大家:「差不多得了。」

天下皆以美之為美者,斯惡矣

當你知道了什麼是好的,同時也明白了什麼是壞的,然後你的人生就在追求好的,排斥壞的。因為總是在向上拼搏,所以總是不滿足於當下,然後呢,就感嘆「人生不如意常八九」。

不尚賢,使民不爭

當然,這是一個理想化的狀態,事實上,有多少學生因為一個獎學金助學金打的不可開交,為什麼在班級里讓人討厭的往往是那些好學生,為什麼孩子眼中最討厭別人家的孩子,因為他們達不到,達不到就怨恨。莊子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明小鹿 ? 謝謝邀請

2018年11月25日更新:

體會「道」的關鍵在於「無」。

世間萬物始於「無」。無中生「有」,有生萬物。

人的思想和行為也都始於「無」。我們的觀點、偏見和知見也都始於「無」。

達到無,很簡單。道德經已經指出來了。那就是「致虛極,守靜篤」。

無提供源源不斷的有。

達到無後,真正的創造和突破才能成為可能。

在苦思最應該遵循的方法是什麼事的時候,要想起「大教無言」。

在苦苦尋找最寶貴的東西的時候,要想起「大方無隅」。

在被困於現狀中無法自拔的時候,要想起「大為無為」。

世間上的書籍沒有需要記憶的,只有需要體會的。

這個世界上也沒有方法,沒有方法是最高明的方法。

2018年11月15日更新:

如果看一本語法書,知道語法,而沒有學會語言。

如果看一本樂理書,知道樂理,而沒有學會音樂。

如果看一本道德經,知道經文,而沒有體會到道。

那麼豈不是「處其實,不居其華」的反面教材嗎?

看道德經只是表面,是道的邊角,是道的「徼」。

真正的精義在於實踐。將老子的經文帶到生活中去體會,去看大道的無字天書。

而這就是道的「妙」。

以下為原答案:

大道至簡。變得越簡單越好。

首先,讀道德經千萬不要有所求。這和讀所有的書都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讀道德經根本就不存在「爐火純青」這一說,也千萬別這樣想。

道德經是一本講述了老子本人精神修行的一本書。這本書並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指引一個人的精神修行的。如果一個人不修行,那麼看了也沒用,徒增迷惑爾。

所以,當一個人真正讀懂道德經後,他就可以自己寫一本跟道德經差不多的書了,因為精神修行的奧義都是相通的。這個奧義就是:消滅自我,空境立顯。這裡的「空境」指的是內心清凈、斷除雜念,就像是一片沒有雲朵的天空一樣。

悟道後,一個人就會失去之前的限制。語言、規則以及教化都是對人的一種禁錮。他們存在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人們自己為自己很聰明、很守規距、很怎麼怎麼樣,但實際上是把人封閉在了一個有限的空間裡面。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只「知道」杯子可以用來喝水,那麼他恐怕忽略了杯子本身只是一個創造空間的容器,而這個容器可以用來干別的事情,比如說去當碗用或者去砸人。。。

當然禁錮除了上述那麼簡單直接的之外,還有其他更複雜的變種,包括個人情感、內心掙扎、作、欲求、貪念、「讀道德經讀到爐火純青」等眾多五花八門的玩意。。。這些東西都阻擋了一個人看清楚現實(或者說世間真理)。這些東西的共同特徵就是不停地把一個人困在一個地方、一個固定的認知。

悟道就是解除禁錮,恢復到原本的境界,看清楚真相。但是,看清楚真相的第一步是看清楚自身,然後一步一步地幹掉身上的禁錮,最後甚至幹掉自己之前認為最核心的所謂的「自我」,直至空境,也就是啥也沒有。

當一個人達到了空境時,他就不會再有多餘的行動了,也就無為了,也就順應道而行動了。說起來很拗口,但是這已經是我目前語言可以形容的極限了。以後想明白怎麼表述了再來添加些東西好了。。。

================================================================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學習、突破自我以及提升的本質不是得到更多,而是減少已知。如果你的腦子裡面全是觀念和自我,那麼讀書只是證明自己,而不是學習,更不可能突破了。讀道德經也是這樣的道理。讀書的意義在於打破已有的認知,而不是鞏固已有的認知。這一點很重要。

認識自我的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寫日記,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後抽時間回顧它們。你會發現自己心裏面原來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潑皮玩意。。。

修行就是砍掉那些,就是這樣。砍掉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學習它們、認識它們、然後忘掉它們、讓它們成為過去。

修行的兩個核心要點:一、誠實,別騙自己。二、持之以恆,別半途而廢。


具有中學語文知識水平即可「理解的爐火純青」,但是理解沒多大用,e=mcc你也理解有啥用?道德經不實踐空談理解,那知乎上大有人在,上次還見到有人論證道德經每一章對應的卦象呢,搞得就像老子本人藏著掖著非得讓讀者猜似的。

但是文字遊戲終究是文字遊戲,脫離實踐空談都是耍流氓,毛主席就非常反感那些空談家,一個個引經據典,恨不得每個字都把字典意思都列出來。除了沒實踐過,別的都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一上馬打仗,發現還不如主席這個連「教條主義」這個詞都不知道的實踐者。


老子是見過和吃過葡萄後寫了一本關於葡萄是什麼的書,顯而易見想要理解最低要求是吃過葡萄。你連葡萄都沒見過你要怎麼去理解葡萄的味道?

那老子所說的「葡萄」是什麼呢?道德經里是這樣描述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結論就是想看懂道德經【離透徹還遠著呢】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你和老子一樣,發現並找到了那個創造了一切萬物的造物主。

那得道是種什麼境界呢?

夫得道者,心有五時,身有七候。(得道者之路:心態的五個階段+身體的七個階段)

一時,心動多靜少;(雜念多、主觀多、客觀少----後代丹經喻為「陰神」狀態)

二時,心動靜相半;

三時,心靜多動少;(雜念少)

四時,心無事則靜,有事還動;(動靜順其自然)

五時,心常與道冥,觸亦不動。(無雜念、純旁觀、純客觀----後代丹經喻為「陽神」狀態)

七候:

一者,心得真定,不雜囂塵;(心定)

二者,宿疾蠲消,身心清爽;(祛病)

三者,填補虧損,復命還年;(健康)

四者,延齡度世,名曰仙人;(延年)

五者,練形為炁,名曰真人;(形:肉體。炁:祖炁/以太、以太體/真炁體。炁者,意之體也。太上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

六者,練炁成神,名曰神人;(神:靈、靈體。《雲笈七籤》卷八:「神者,靈也。」《正統道藏:洞玄靈寶定觀經注》:「靈者,神也,在天曰靈。」)

七者,練神合道,名曰至人。(道=萬物本源)

其於鑒力,隨候益明。(通過七候來鑒明實效的七個階段)

夫久學靜心,都無一候,但令穢質殂謝方空,欲成真道,未之聞也。(靜心學了很久,還沒有七候、沒有空除雜念,還妄想成道,沒聽說過。)→括弧部分:元吾氏註解。

補充一個:在什麼境界下才能明白老子為什麼說「失道而後德」。

《靜心:狂喜的藝術》第十七章 普拉那在7個體中的表現【印度】奧修

「在第六體中,事情甚至變得更加困難,因為第六體不再是生命。對於第六體……怎麼說呢?在第五體之後,"我"消失了,"自我"消失了,那時候沒有自我,你和一切東西都變成了一個東西。現在,並不是你的什麼東西進進出出了,因為自我已經沒有了,每一樣東西都變成宇宙的,而因為它變成了宇宙的,極性就採取了創造與毀滅——舍利西蒂與普拉拉亞(srishti and pralaya,即始與末)的形式。那就是為什麼它變得很困難,因為第六體的基調是創造力與毀滅力。在印度神話中,他們稱這些力是梵天與濕婆。」

  「梵天是創造之神,毗濕奴是護持之神,而濕婆是偉大的毀滅或者瓦解的死亡之神,在那兒,每一樣東西都回歸到它的本源。第六體就存在於那樣寬廣的創造力與毀滅力——梵天之力與濕婆之力的領域之中。

  每一個片刻創造來到你身上,而每一個片刻一切都走向瓦解。所以一個瑜伽行者說:"我看到創造,我也看到普拉拉亞(世界末日,一劫的結束);我看到世界進入存在(being),我也看到世界轉回進不存在(nonbeing)。"他是在談論第六體。自我不存在了,進來與出去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你。你與它成了一體。」

  「一顆星星正在誕生,那是你正在誕生。一顆星星消失了,那是你消失了。所以在印度神話中他們說,一個創造行為是梵天的一次呼吸——只是一個呼吸!這是宇宙力的呼吸。當他——梵天吸氣,創造就進入存在:一顆星星就誕生了,星星從混沌而來。每一樣東西就進入存在。而當他呼氣,每一樣東西也就出去了,每一樣東西都停止了,星星消失了……存在進入了不存在。」

  「那就是為什麼我說在第六體中,它是非常困難的。第六體不是自我中心的,它變成是宇宙的。在第六體中,關於創造的每一樣東西都被知道了——世界上所有宗教的每一件事都談到了。當一個人談論創造,他是在談論第六體以及與它相關的知識。當一個人在談論大洪水、世界末日,他是在談論第六體。」

「猶太基督教、巴比倫神話和敘利亞神話中的大洪水,或者印度教中的普拉拉亞,都是一個呼出的氣息——那是屬於第六體的。這是一個宇宙的經歷,而不是一個個人的經歷。這是一個宇宙的經歷,你不在那兒。」

  「活在第六體的人——到達第六體的人將會把每一樣正在死亡的東西看作是他自己的死亡。一個摩訶毗羅不會去殺死一隻螞蟻不是為了任何非暴力原則,而是因為它就是他的死亡,每一樣東西的死亡都是他的死亡。」

《事事本無礙》【美】肯?威爾伯

「此刻,我被強烈的喜悅所攫獲。宇宙都靜止下來,好似被那無可言喻的莊嚴景象所懾服。無限的宇宙只是一個,如此慈愛而圓滿……就在一股超然的喜悅及莊嚴里,一切盡在光明中。我以心眼看到,整個宇宙永恆不止地從一種次序發展成另一種次序:於是構成宇宙的原子,分子(我不知道它們究竟是物質,還是精神),也跟著不斷重新組合。面對眼前這完美無缺的連鎖,一切都各具其時,各得其所,多麼快樂阿!重重世界都交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

「這是我的街道,這是我的廟宇,這是我的人民,連天空,日月星辰,整個世界都是我的,唯有我正在瞻仰它,享有它。我不懂得世界的繁文縟節,也不懂階級界限,然而所有的界限,所有的財富,連同它的主人都屬於我的。我曾費盡心機去學世界齷齪的伎倆而迷失墮落了;現在我已捨棄一切所學,回復昔日的兒童心態,才能進入天主的國。」

——巴克(R·M·Bucke)

我的出神經驗----出神到各界對我人生的影響

【元吾氏】

回答舊百度空間留言板976樓問題:

「…… 01、早期,丹經苦學了十年三個回合後,依然對出神半信半疑,覺得不符合唯物論。懷胎完成後,第一次出神到第1大界物質界時,無比震驚,開始真正相信丹經中的出神,開始知道靈體的存在。開始知道除了物質能量以外,還有靈性能量。世界觀突然改變,生命觀突然改變。不再唯物,開始從心物兩方面看世界和為人處世,不再以物慾為唯一。此後,我一度以為:物質和意識都是第二性的,能量是第一性的(唯能量論)。……」

「…… 04、第一次進入第6大界時,第一次發現萬物原來完全是一體,道德觀發生根本改變,自私與惡念突然消失,看人看物的心態:那是自己的另一部分,是另一個我,我為什麼要恨他/我。由此發現,修心不能空談,要真正實修到這個靈界,親身體證一體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道德問題。才明白老子為什麼說:『失道而後德。』……」

只有得道才能真正明白【道】「是什麼」,也只有得道後才能明白《道德經》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終極真相----萬物本源的描述

【元吾氏】

本人在2008-01-27第一次進入與本源合一的狀態(大約三個小時)時,震驚的四個月說不出話來。親身感受到:萬物本源,實在是太神奇太神奇了!!!遠遠超越人類的任何想像力!!!它非常難以用物質現象界的語言來描述,也許是個永遠的難題(還是我的無能?)。以下是與本源合一時,直覺本身所能感知到的"不可描述的描述"。

A、本源不能被定義

1、本源是無限的----無限不能被定義,能被定義是有限的。

2、非要強行定義的話,只能定義為:本源=無限。

B、本源只能被描述----最基本的描述

1、本源是唯一的。

2、本源是無限的。

3、本源是無形無相的。

4、本源是無始無終的。

5、問:本源是什麼?答:人類的辭彙里沒有。或者說:本源什麼都是,又什麼都不是(它是一個"無限")。

C、本源的無限性和無限特性

1、本源是唯一的絕對存在,其它都是被本源創造的相對存在。

2、本源雖然無限,同時創造和包含了一切有限。

3、本源雖然無形無相,同時創造和包含了一切形相。

4、本源雖然無始無終,同時創造和包含了一切始終。

5、本源的創造是完全自發的(spontaneous)。(不自發則回歸無形無相一切似無狀態。)

6、本源的創造有兩種自發性:自動+主動。(自動:在物質現象界或被誤認為"慣性"。主動:在物質現象界或被誤認為"變異"。)

7、本源的創造是無限的。(創造是永無停息的。)

8、本源的無限性是不能被邏輯推理、不可被理喻的!(超越任何有限生命形式的有限想像力!)

D、本源不可被理喻----不可描述的描述

1、本源即是唯一的,又是無限的。對於本源,1等於1,1+1等於1,1+1+1+1+1...還等於1。 ----此處的不可邏輯:壹=無限。

2、本源沒有空間,同時創造和包含所有空間。或者說:本源佔據空間體積為零,同時創造和包含的空間體積為無限。 ----此處的不可邏輯:零=無限。

3、本源沒有時間,同時創造和包含所有時間。或者說:本源的時間停滯為零。或者說:本源的時間永久無限。 ----此處的不可邏輯:零=無限(過去=現在=將來)

4、本源無始無終,同時創造和包含一切始終。 ----此處的不可邏輯:其存在沒有開始和結束。(沒有來源,自存自在。)

5、本源無形無相,同時創造和包含一切形相。----此處的不可邏輯:無形創造有形(有生於無,有含於無)。

6、本源無聲無光,同時創造和包含一切聲光。----此處的不可邏輯:無聲光創造有聲光(有生於無,有含於無)。

7、本源不在任何地方,同時創造和包含所有地方。----此處的不可邏輯:零坐標點=任意坐標點。(任意兩點之間的"絕對距離"=零;"相對距離"=相對參照系。)

8、本源無限小,同時也無限大。----此處的不可邏輯:無限小=無限大。(任意兩個體積之間的"絕對差異"=零;"相對差異"=相對參照系。)

9、本源沒有極性(無極),同時創造和包含一切極性(有極)。本源的每一個創造物是本源的一個"極性"、一個"表現"。----此處的不可邏輯:萬物一體,個體是整體的表現形式,是表現與本質的關係,而不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10、本源無限抽象,同時創造和包含無限的具體。----此處的不可邏輯:抽象包含具體。

11、本源自知和無限知,同時創造和包含一切無知和有限知。----此處的不可邏輯:自知包含無知。

12、本源的變化或表現是無限的自發性,不依賴任何動力而自為動力。----此處的不可邏輯:自源自發+自源永動。(無中生有,無源而源)

13、本源的變化或表現是無限的任意性,同時創造和包含一切有限的規則和邏輯。----此處的不可邏輯:任意包含規則,任意包含邏輯。

14、本源(及其運作方式)遠遠超越人類所能想像的任何邏輯或理論!!! ----現代地球人,一根死筋的呆板邏輯和作繭自縛的框套理論,只是本源創造出來的一個兒童遊戲。用現代地球人的有限邏輯很難理解本源的存在方式、絕對無限性和正反一體性。(但是可以通過特殊的實踐方式"感知"到!)

E、本源的本質與特性的近似描述

再問:本源到底是什麼?再答:人類的辭彙里沒有。非要強行回答的話,只能給幾個近似描述:

1、精神/Spirit----從本性的角度描述。(這是最近似的描述,雖然並不準確。)

2、意識/Consciousness----從特性的角度描述。(也是不準確的近似描述。)

3、自由意識/Freewill----從功能的描述角度。(也是不準確的近似描述。)

4、空無/Voidness----從視覺的角度描述。(本源在靜止不運動不創造時,則處於"不表現"的狀態。或者說:表現為"一無所有"。)

5、無限/Infinity----從定義的角度描述。(最近似的定義。)

F、本源及其運作方式的通俗描述

本人第一次與本源合一時,除了以上的直接感知以外,當時能感知到的用現代語言對萬物本源及其創造方式的最簡單、最直接、最通俗的描述(也是本人博客簡介的第一句話和自2008-05-29網上答疑以來多次給出的所有問題的答案):

1、"一個不生不滅的自由意識(Freewill/神Spirit)有著無窮無盡的自發幻想,其景象就是無限多樣的宇宙和萬物及各自的規則和不規則。"

2、"一個不生不滅、無形無相的自由意識(Freewil)/精神(Spirit),有著無窮無盡的自發幻想(Spontaneous Imaginations/Thoughts思想),其景象(Imaginations/表現Expressions)就是無限多樣的宇宙和萬物及各自的規則和不規則。"

人類的語言實在有限,很難描述無限的東西。(語言基於定義,定義的東西也許永遠不能準確描述不可定義的東西,只能無限接近。)以後要是能感知到有更好的描述方式,我再更新。

(本人所述,皆為幾十年親身實踐、親身驗證、親身觀察的客觀記錄。無理論假設、無邏輯推理、無照搬經典。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

若月2011-07-04?18:28:05?

剛開始在開心書院學習《道德經》,我就幻想,老子是不是在一個致虛極、守靜篤的狀態下突然「無我」了,然後觀察到了世界的本源---道。然後老子還能在「無我」和「有我」兩種狀態下自由切換。看了先生的博客,我覺得我這個不是幻想了。

另外,想問先生一個比較幼稚的問題,我在12歲的時候,一次課間,突然「無我」了,周圍的物象還有自己和聲音什麼都不存在了,就感覺一種不亮也不暗的空的狀態,然後突然又回來了,眼前的教室同學,還有課間同學們的吵鬧嘈雜聲。我一直記得這個體驗,就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是不是你說的「出神」呢?我小時候從來沒接觸過佛教、道教什麼的。

博主回復:2011-07-14?16:25:13

是。

a靈界2011-06-28 21:29:06

請問元老師:

1.與本源合一是否等於佛家所說的涅槃?

2.既然本源非常難以用物質現象界的語言來描述,那麼用音樂,繪畫,3D動畫等藝術表現手法能表現出來嗎?現今世界上有否這方面的例子?

3.自從元老師與本源合一後,是否會感覺現我們所處在的物質世界非常無趣,無聊?

4.與本源合一後,還會會對其他界的探索感興趣嗎?

5.元老師進入與本源合一的狀態(大約三個小時),問:元老師以前說過在本源里,時間是不存在的,那麼這三小時的出體時間是如何得來的?該如何理解

博主回復:2011-07-27 11:25:09

1、不是。涅槃,梵語nirvana=脫離, 意指:脫離肉體,回歸為無肉體的純精神生物,回歸不生不死。是指能夠在與本源合一的前提下的脫離肉體,與普通的死亡不同。

2、沒有。本源無形無相無聲,無法表現。

3、很有趣。感嘆無中生有的偉大創造力。

4、會。興趣是可以創造的。啥也不幹也無聊。

5、肉體時間:肉體下午三點入定,晚上九點出定,其中有一半左右時間與本源合一。與本源合一時,完全感覺不到時間,只能這麼推測出相對於肉體的時間吧。表述不準確,見諒。

元吾氏2011-07-27 11:43:03 回復a靈界:

想起來:易經對本源有圖形表示,就是一個空空的圓圈,表示虛無。


推薦閱讀:

讀王蒙的《老子的幫助》實在覺得略顯粗陋,讀不下去,能否推薦對《道德經》解讀較好的書籍?
老子,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真正含義是?不要那種世俗解讀!?
道德經中哪些章節體現了老子的守弱觀?
關於老子不言而教和道德經偏差?
請問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

TAG:道家 | 道德經書籍 | 老子人物 | 人文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