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少形成新的文化和思想,都是還在用前人的東西而沒有發展?


思想自由,渠道多元,

好東西不是沒有,

沖淡了,

需要更多的批判力。


你沒有發覺而已,網路文化,90後文化,廁所文化,快餐文化等等,太多了。文化比之前以更快的速度在發展,傳統文化和新文化激烈碰撞,串門兒的少了,拜年的少了,微信隨份子的多了,qq拜年的多了。而這些改變只發生在不到十年間,別忘了這些可是傳承了上百年沒有太多變化的傳統文化。只緣身在此山中,你還需要多加留意。


現在有新的思想和文化啊,如: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太多的學者發表的自己的思想和創作。也有新文化啊,新的科學技術發展都是新文化。從積累上說積累越多以後的創新越少,五千年的積累,什麼沒有?


這問題要剁碎了講,估計是長篇巨著外加口水仗。所以還是簡短做個推理,先定個初心,假定提問的初心是為了在新文化和新思想中社會獲得進步,那麼就得先定義一下指哪方面的進步?經濟?政治?幸福感(當下快樂)?安全感(未來可期)?

現在隨便從上面拿一個下來做初心目的,然後看看目前有什麼新文化和新思想比目前用的老思想更合時宜?敲黑板,合時宜不是更好的意思,而是當前更適用的意思。

所以我的觀點是,老東西尚未被淘汰,一定有它還需要存在的理由,如果它真的不合時宜了,新的東西就會自然取代它。所以新不新不重要,合時宜才重要。

計劃生育政策的變化是個很好的例子,馬上要實施的社保移交稅務統征也是個很好的例子,另外聽說民企暫緩也是一個好上加好的例子。


新的文化和思想有很多,只是不主流。因為這不符合即得利益群體的統治需求。即使有新的文化和思想,大多都被扼殺了。


很簡單,因為國外的強文化介入,變向的滿足了當下年輕人的文化需求。在外來強文化佔據先機的情況下,那麼文化創新的積極性也就不那麼大了。


就拿中國來說吧,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南北朝玄學,民族大融合,兩宋時期的理學,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以及民國初年「民主科學」新思想運動等等,每次新思想的解放與形成都是在戰爭時期。因為戰爭時期往往是某種制度理論的衰敗,這就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思考,探索,進而促進思想繁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通訊落後造成思想的集合困難,而現代通訊速度極快,幾乎每一新發現瞬間大家都能知道,而一種大的思想潮流是由一小點彙集而成,這就造成了一種很少形成新思想潮流的幻覺,其實我們的生活觀念,態度,已經社會思想都在改變,而且速度會越來越快。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現代社會當然在形成新的文化和思想,你不知道,或者你視而不見,而已。

文化和思想,與生產力與生活方式有直接關係。

石器時代的自然崇拜野獸崇拜,都是從部落民日常生活狩獵、與大自然對抗中得到的靈感。

農耕文明的禮儀教化,游牧民族的勇者精神,也是由各自的生產力和生活方式決定的。

義大利的城邦制和和民主體制帶來文藝復興,幾次工業革命和科學思想互相促進。

大航海帶來對進化論,人類學和歷史學的思考。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又帶來啟蒙運動。

生產力帶來改變,改變帶來戰爭,戰爭帶來民族的覺醒,人性的反思,以及從家庭中解放的女性力量。

至於後工業時代,發達國家生產力達到全民吃飽了沒事幹,又帶來嬉皮士,反戰,環境保護,LGBT等等各種政治正確。

核子武器、基因工程和人工智慧,又給我們各種人類末世的思考。核廢土,生化危機和黑客帝國,都是20世紀最後幾年的最新思潮文化。

(別笑,人們其實一直在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畢竟人類現在是歷史上第一次掌握了終結歷史的能力)

至於今天,互聯網高度發達,全球互聯,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可控核聚變近在眼前。

人們還在誕生哪些思想?哪些文化?

你猜?

你再猜?

(插一句,我一直認為《攻殼機動隊》系列是神作。早期版本就有討論靈肉分離,人工智慧的人權問題。

2000年左右的電視劇版《攻殼機動隊》更是詳細討論,涉及生化技術的人體改造倫理問題和改造人的社會問題,互聯網普及後的模因傳播和顏色革命等)

你也許說,這些不是思想文化。

那隻能說,你自己不去看新思想,而不能說不產生新思想。

一個守舊的人,本來生活中就是一片枯黃。


現在是新的文化和思想自由生長的時代啊,只是多是亞文化罷了。刨開亞文化,主文化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中啊,不過這種和平年代主文化是不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可能這就是你產生現在很少形成新文化觀感的原因吧。


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會變 因為我們是共產主義


推薦閱讀:

上聯:人情莫道春光好,求下聯?
乘風破浪會有時,書山有路勤為徑。欲把讀書比五味,唯有勤能補拙也。下聯?
有什麼積極向上的對聯?
上聯:月落波心添恨緒;求下聯?

TAG:文化 | 思想 |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