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

最近在自學經濟學的書看到這句話表示想不明白。


一看這就不是經濟學的書


你應該已經學了商品和等價交換了吧?這裡為了思路清晰,重複一下。市場經濟講究等價交換,排除掉欺詐、搶劫、訛詐這類特殊情況,僅考慮商品交換的一般狀況,正常情況下是你買多少價值的商品就要用多少價值的商品去換,於是在交換過程後你擁有的價值和交換之前的價值是一樣的。但是資本卻不同,資本購買了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隨後將生產要素投入到生產過程中去,生產出商品賣掉之後不僅僅能回收之前投入的預付資本,甚至還能得到額外的利潤!一般等價交換的邏輯是無法解釋這種情況的,剩餘價值就是用來解釋這種看似違背等價交換(其實並不違背)的現象的。在這種理論觀點看來,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資本家在投入他本身擁有的價值(預付資本)後,在回收時不僅僅回收了原有的價值,還帶來了一定量的額外價值,即剩餘價值。

於是這句話就比較好理解了。可以理解為對資本不走尋常路的概括。一般商品都按等價交換的邏輯運行,你付出多少代價得到多少等量的回報。而資本則是你付出多少代價卻能得到超額回報的價值。不同尋常的現象必須做特別的解釋,這個解釋就是剩餘價值理論。


想不明白,是因為這句話本身就說錯了。

生產資料、生產工具、資本,是人類勞動必要的物質條件,這些物質條件本身並不能創造價值,它們本身很大程度上也是人類勞動創造的產物,創造價值的主體是人,創造價值的必要消耗是人類的勞動。

能說出「資本是能夠(『是能夠』邏輯上應替換為『具備』)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的經濟學書籍,大致上是西經一路。類似這樣的話,都是西經試圖「在馬經範疇內」為剝削辯護的逆流中,毫無例外無一能自圓其說的一次失敗辯護而已。

馬經清楚的闡述了價值的創造,它告訴你樸素的真相,但本身並沒有提出任何有關於價值分配「合理」的現實解決辦法,辦法還需要人類自身去探索去實踐。

西經擅長於在忽略「合理的價值分配」前提下,解釋現行經濟運行的機理。本質上西經是現行經濟解釋學。

為什麼在現行經濟中「資本必須獲利」?因為在世界範圍內,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機器。經濟、生產、生產力,是不能離開具體的政治、意識形態、上層建築的直接保護而獨立存在、獨立運轉的。

市場經濟前提下,勞動的前提、出賣勞動力的前提、社會經濟運轉的前提,是能給資本帶來剩餘價值。

市場經濟本身的前提,是世界範圍內普遍的資產階級專政。單獨一國,建不成「全面的」社會主義。所以我們的國企、公有制經濟,說強大也強大,說脆弱也脆弱。


首先解釋下「剩餘價值」吧~

馬思認為,勞動者的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結合,並在時間維度上做工(這點很重要!倘若未來人類突破了時間維度的限制,老馬的理論就有問題了…)才能創造出價值。當這個「價值」被社會接受,即有使用價值後,才能成為社會財富。

在現有的經濟體系下,創造的社會財富會得到對應的經濟回報,收益人是生產資料所有者!也就是說,在支付(使用價值符號化後的資本)「工資」後,僱主就買斷了產品未來所有附加收益,這就是為什麼「資本能帶來剩餘價值」。

當然,也會有一定風險,其原因就是之前說的,勞動產出必須有使用價值後(主要受供求關係影響)才能轉化為價值符號。老馬稱之為「商品的驚險跳躍」。

綜上,不難看出,想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混得風聲水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資本」,有了資本就有了奴役別人的工具。假若,碰巧你是個伯樂,你就能悄無聲息地佔有千里馬的「剩餘價值」…


先吐個槽。。你看的像是馬克思但肯定不是。

難道是。。盧瑟經濟學?

反正這類我覺得都不咋地。

不過既然問了,還邀請了,就正經回答一下,長話短說。

首先馬主義認為價值=勞動,價值量=(社會平均或者必要)勞動時間

然後他發現擁有工廠的僱主,工作時間和工人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收益多了好幾個數量級。

於是得出結論:工人一部分勞動產出被剝削了,這部分即剩餘價值。而使得僱主可以實現剝削的,來自於佔有資本(生產資料)。

你要的答案就是這樣的,但這段話我不信就是了


這是政治經濟學裡的概念,不是現代經濟學的概念。現代經濟學認為,資本與其他生產要素一樣,既是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必須獲取報酬的。並且,在資本僱傭勞動的現代企業制度中,資本還要承擔風險,這種承擔可能會使資本損失,所以也需有一定的回報。


推薦閱讀:

TAG:資本市場 | 經濟學 | 價值 | 資本 | 剩餘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