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口音重,有什麼普通話訓練方法?

讀大一,從小普通話就不怎麼標準。由於所在地域的的原因,並沒有一個好的普通話環境。我來到黑龍江後發現身邊的人普通話都十分標準好聽,我以為我的普通話會在這種環境中有所提升。但是!現在都快大二了,方言口音仍然很重,我逐漸自卑了


你都大二了還沒被帶成東北味兒,也夠堅強了~

開個玩笑,放鬆一下,大多東北方言確實和普通較近,沒錯,是大多,其實每種方言不同地域之間都可能會有差別,同一種方言不同地區甚至都有不能相通的情況,說起來這和具體環境等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北京話和天津話的差別,兩者甚至只有幾百里,而且都不是特別閉塞的地方,其實北京話和天津話的形成時間並不是過於久遠,所以,語言的演變因素會很複雜,這裡就不延伸了。

說這些,主要是想表達,不同地域之間語言上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不是需要自卑的事情,而且更重要的是——

因普通話是一種通用語,是作為一種實用性的工具,而「鄉音」或者說「母語」才是文化的符號,值得情緒的波動……所以,起碼普通話不好不是什麼丟人的事,也不該是丟人的事,如果有需求,學就是了,如果因此被人取笑,那肯定不是你的問題。

所以,重要的是自己不把這樣事放在心上,也不受他人錯誤言語的影響。然後才是,如果覺得有需要,比如和身邊的人交流上確實有些障礙,覺得有把普通說標準的需求,能給出的建議是,準確的發音方法網上都有,重要的是練習的過程。

先了解一下語言學的知識,明確音素、音節、聲調等的意義,比如一個音素對應著一個最基本的發音動作,比如——

j: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門齒,舌面前部緊貼硬齶,氣流從窄縫中衝出,摩擦成音。

q:發音時,舌面前部貼住硬齶,氣流衝破舌根的阻礙,摩擦成音。

x: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門齒,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齶,形成窄縫,氣流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這就是三個音素,對應三個動作,這三個動作都是舌面與硬齶共同對氣流的作用。

有些地域或語種之間,這些最基本的音素是有差別的,也就是某些發音動作可能是母語中沒有的,所以在學這些語言的時候,可能會有發音不準的問題,除了音素,音素組合成音節的過程,聲調等也都可能產生不同的發音問題,另外不同語言之間,發音習慣或者用詞習慣以及辭彙上的差別也都是問題。

我們就說音素差異的問題,由於有些音素,母語中沒有,在學這些音素的時候,其實不太可能一次發出來,因為發音是一套非常複雜精細的動作,正常兒童語言發育過程也需要兩三年的練習配合器官肌肉的生長過程。而且剛開始發出來也肯定會有「彆扭」的感覺,這都是需要時間去熟練的,當然,年齡越大,困難也會增加,就像學外語,年齡越大越難做到發音標準一樣,因為肌肉的可塑性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

如果有想在短期內取得準確發音的需求,也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

另外,其實口語的書面語是有區別的,實際上主持人用語以及說話的節奏等很多方面也都和日常生活有差別。

最後,普通話是否標準,既不值得炫耀,也不值得自卑,通用語只是一個交流溝通的工具,其次才是文化的載體,而且在後者的功能上,顯然方言更有文化特徵和感情色彩。


一個很好用的方法,重新學拼音


鄉音重與調平是很多同學的痛點,說話有氣無力,還有的同學呢,吐字發音都沒有問題,可是一開口還是鄉音重,比如山東人容易把開口音 en 讀成閉口音 yin,暴露了自己的家鄉。


那麼普通人怎樣改變語調鄉音重的問題呢?


首先調值一定要到位,所謂調值就是我們所說的聲調。有四個聲調,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專業術語當中,叫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曾經有一個笑話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說普通話。比如「老闆,你把那個東西拿過來好嗎?謝謝哈。」如果把調子沒有運用到準確,老闆都成了老伴兒,兒這個音,就暴露了你的鄉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5 度調值法,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就是一聲、二聲、 三聲、四聲,那麼音頻又叫高平調、五五調值,比如分工、機關、紗窗、招生、調值一定要到位,不然就容易讀成四四或者是三三調值,比如東北人說話,大哥哥呀,你咋整的啊,就有一種想笑的感覺。


陽平又叫中聲調、三五調值,可以讀讀這幾個詞,平時、輪流、聯合國。上聲,又叫將聲調、214 調值。上是上午的上,在這裡讀上,三聲,你好、哪裡、大海,但是千萬不要讀成大海、你好、哪裡,總感覺少了點什麼。而去聲又叫高降調,五一調值,非常乾脆的音,比如,去,跟宇彤老師學聲音,去代表一種非常乾脆的感覺,那麼在這兒我們學習四聲發音要領的口訣。起音高高一路平,由中到高往上升,先將延長在揚起,有高猛降到底層。


學到這兒,有人可能會說我調值不準確怎麼辦?


我們有兩個方法,第一,根據調值,我們的胳膊比劃著來,通過肢體語言帶動聲音的直覺。第二,錄音聽自己的練習,反覆來聽音頻,我們要學會聽,不要盲目的去做,多分析,多思考,多去聽,才能夠改正問題。在這兒要給大家來一個溫馨小貼士,平時練習一定要誇張,形成肌肉記憶,在生活當中就可不必這樣練習,不然朋友會以為你是不是吃錯藥了。當刻意練習一段時間過後,你會發現說話變得抑揚頓挫了,而且鄉音也沒有那麼明顯了。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9 節內容

鹽選專欄

練出標準普通話:告別發聲尷尬,自信說話

宇彤 語言美學創始人

9 小節 | 2 小時

¥69.00 會員免費


1、蹭一下你們學校現代漢語的課,大一剛開學的那種,那會兒會教語音,並且告訴你什麼才是標準的普通話。

2、看新聞聯播,晚上7點的那個,中午的新聞30分已經北京話化了。晚上那個才是最標準的普通話。

3、自己學說新聞聯播里的話,錄下來,跟視頻對比差異,仔細聽哪兒不一樣,照著改。

4、多說,多用,練繞口令,朗讀文字,並且讓普通話相對標準的人糾正。

5、有個東西叫普通話等級測試,那個有相關的教輔材料,可以購買或者借閱學習,學的差不多了也可以考一下試試,那個東西挺嚴格的,能達到二甲基本上全國有資格說你普通話不標準的人就不多了。


順便問一下,是不是很多知乎er不知道回答的時候不應該文不對題?答主問普通話訓練方法一堆人都在說什麼?能幫助答主解決溝通障礙的問題嗎?答主如果想當老師,你們安慰安慰就不用考普通話了嗎?


謝邀。首先因為普通話不好而自卑大可不必。作為一個大學教師,我負責任的告訴你,在大學裡評價一個人的指標是多維度的。比如你籃球打得好,比如你會樂器,比如你顏值高,比如你成績很好。這些都會成為你閃光的條件。所以仔細的尋找尋找自己的優點吧。咯,要想提高普通話,首先要提高耳朵的聽辨能力,要能聽出標準和不標準的區別。隨後用嘴巴重現這些音。如果你能從理論上開始重新學習拼音,當然很好。如果沒有這個時間和精力也可以通過每天聽新聞聯播去模仿。貴州地區確實是普通話重災區,但是我也見到過貴州的同學普通話說的挺好的,所以凡事沒有絕對。


普通話被定成現在這樣,是出於更多的人民考慮的。官話區覆蓋面積最大,找個最平穩中和的地區作為普通話採集地。

而沒有選擇粵語 吳語 晉語 閩南語 贛語等等

這些非官話的語言,由於覆蓋面積低於官話,沒有被選為普通話。

而且也不利於向全國人民推行,否則就等於重新學習另外一門語言。

中國各地語言的差異比一些歐洲同語族國家之間的語言差異要大。

例如:官話與閩南語的差異要大於西語和葡語的差異。

我國各語區的發音方式,母音位置,語法,語言邏輯,乃至使用者的思維習慣都有天差地別。

說普通話有口音很正常,承德北京本身就貼著東北地區,東北地區又是移民文化,地勢平坦好傳播交流。

你學校當地語言與普通話的差異相對其它語區就要小很多

非官話區語言種類複雜不說,隔個山頭就聽不懂了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且當地生活也少有普通話的語言環境。

拿這個標準要求自己,那就是為難自己。

假想一下,如果當初普通話採集地定的你老家隔壁的城市。那你是不是也就成為了你同學這樣的靠近標準的使用者。

而你現在的同學,就會坑坑巴巴的說著你老家話,在知乎上問著你現在問的問題。

歸根結底,語言就是個交流工具,說的好也沒什麼值得驕傲的。說的不好也沒什麼需要自卑的。

普通話更是如此,是為了全國人民更好的交流。

如果有人對你產生了輕蔑之意,你要告訴他們,你老家的語言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半門外語的難度。沒辦法,語言差異太大,你已經努力了。知趣的人就會意識到,他的行為是無禮的。


首先有口音不需要自卑,口音是家鄉的印記,這不是件壞事,對自己的口音自信一點。

你不是為了考普通話,所以這件事其實不是很重要,不用浪費太多時間精力,平時可以多和朋友聊天,還有看視頻的時候可以跟著角色一起念台詞。


我也想說你居然在黑龍江呆了一年都沒有被帶出一口大碴子味(捂臉)我跟我的東北同學講了幾句話就能有東北口音了

說正經的

你不用感到自卑的,沒有人會因為你有口音就對你有什麼看法,而且說實話東北人講的普通話也是有口音的,還挺重的其實。我有兩個雲南和貴州室友,他們講話也稍帶有當地的口音,可是我是真心覺得他們的口音挺有趣有時還蠻好聽的,而且作為一個江蘇人我覺得雲貴川的方言真的好溫柔真的好好聽(敲黑板)

(小聲:吳儂軟語我一直都不覺軟、柔,講起來有點凶好像吵架)


推薦閱讀: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研究國際研討會
100句對偶佳句,漢語真的好美!
【對外漢語】聲母韻母教學的13種方法
什麼樣的語言才是革命與啟蒙的語言:近代中國的「漢語拉丁化」運動
自學考試「現代漢語」語法複習資料(一)

TAG:方言 | 漢語 | 口音 | 普通話 | 普通話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