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定是播下苦種才會收穫甜蜜嗎?

看了一篇短文,說的是 蕭伯納在挫折中奮發,結論是只有經歷了苦難的歲月,才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有人說,生活中不播下苦種就不會收穫甜蜜。這種說法對嗎?個人覺得這個說法太絕對,可是想不出來反例。


沒有苦就不會覺得甜可貴。

只會嫌它膩味。


fnndp

一定是含糖量45%花蜜才能釀成蜂蜜

苦的東西再甜也泛著澀


我認為任何感受都是相對的。

為什麼甜蜜可貴,是因為飽嘗艱辛苦難,即使一點點的得到和恩惠都會顯得難能可貴,就像讀書時候渴望假期,渴望手機,渴望愛情,就是因為平時被禁止難以得到,偶然擁有的一瞬間幸福就會像蜜糖一樣圍繞,甜到人找不到方向;相對而言,那些被禁止的日子就被潛意識定義成了苦。

但這樣的話對於絕境中的人卻是莫大的鼓勵。


對失意的人是一種鼓勵

高中的時候寫作文總喜歡用這段話

蓋文王拘而演《 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後來每次考試不好的時候,老師會讓我們背: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

當時我一度認為付出的痛苦越多,才能多收穫。

其實現在想想,生活就是這樣,即使沒有收穫的希望,仍然要平心靜氣的繼續播種。

有時候我們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並不一定是為了什麼,可能一句鼓勵的話,一封信,一個無心的善意之舉就能在別人的心中播下甜蜜的種子。


個人感覺這個觀點可以起到一個心理暗示的作用,在面對苦難時抱有美好的希望。

實際上收貨甜蜜和是否曾經受苦難沒有充分/必要的關係,能收穫甜蜜是多種因素綜合導致的,找到道與術,並去運用才是關鍵。


吃苦和甜蜜之間沒有直接關係。不過是生命中有一段是吃苦,有一段是甜蜜。哪段在前,哪段在後都是隨機的。時間長短也不一定。

有人擔心你挨不住吃苦,編出一個因果關係,告訴你甜蜜一定會來而已。


那都是統治階級瞎編出來騙人的,就好比以前的佛教,你這輩子過得不好是你上輩子的過,就為了繼續壓榨人才這麼說的。


收穫甜蜜不一定要苦播。

還有天賦,朋友,家境………………等等各種幫你…

沒有的話,就要苦盡甘來。

一個人的話,確實要戰鬥啊。不想太苦報團團結好過很多。

題目的是從一個人出發吧。


不一定,天龍人生下來就是吃著甜蜜長大的了


推薦閱讀:

彼此深愛卻愛而不得的內在原因及感受?
卓先生說:如果你想跟別人講故事,那就成為那個故事
登高,坡頂自有青天
有什麼時候觸動了你對人生的思考?
有沒有一瞬間感覺這個世界好像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你就好像是一個遊戲主角一樣?

TAG:思考 | 思考方法 | 人生思考 | 人工智慧:像人一樣思考?知乎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