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豆瓣評分?

之前一直很相信豆瓣評分

看電影都是豆瓣評分從高到低排序挑選

雖然之前也有聽說對於中國電影有失公正

但是也一直沒怎麼覺得

直到我花了兩個多小時看了神奇女俠

豆瓣評分7.1

然而 像國產電影 例如 太平輪上下

評分。。。

可能兩部電影種類不同所以評分標準不同


豆瓣的打分是典型的裝逼型的。

裝逼的打分,把對電影的打分看作一個彰顯個人藝術情操的活動。打分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評價電影,而是為了標榜個人,突出自己如何與大眾不同,表現自己如何審美高於大眾。

所以,打分是為了製造藝術效果,從而吸引關注,不是客觀評價電影。這種打分,造就了嘩眾取寵,極端的表現就是畸形的審美表現,變態的評價標準。

1.反大眾——凡是大眾喜聞樂見的,都不會得高分。比如,《阿凡達》全世界的觀眾都喜歡,所以裝逼人一定不能打太高的分數,豆瓣排名97。而《肖申克的救贖》排名第一,超越了所有大眾喜歡的影片,其根本原因就是大眾不熟悉。

2.反娛樂——凡是娛樂性強的,都不會得高分。比如,《變形金剛》系列,裝逼人一定不能打高分。 而形同嚼蠟的《一一》,幾乎完全沒有娛樂元素,必然會得到裝逼人的青睞。

3.反票房——凡是票房高的影片,必然會被簡單粗暴地等同為「爆米花」,裝逼人一定不能給高分。好萊塢絕大多數電影,在中國的票房都不錯,而中國的裝逼人卻認為沒有藝術價值。在這樣的心態下,《星球大戰》之類的影片必定分數不高。

4.反情感——任何人都希望更開心,而裝逼人楞說悲劇的結尾、凄慘的故事才是真正的藝術,只有這種電影才能打高分。比如,《鋼的琴》《萬箭穿心》。如果喜劇中加上一點悲慘,就是裝逼人最寵愛的了,《大話西遊》《驢得水》《我不是葯神》。

5.反官方——禁片皆高分!《活者》《鬼子來了》《藍風箏》《頤和園》,都符合這一規則。連《我是你爸爸》《無人區》這些既沒有思想性也沒有藝術性的爛片,都會得到高分。而中國影片得分最高的《霸王別姬》,剛開始在大陸也是禁片。

6.反技術——畫面的漂亮,會被評價為「華而不實」;IMAX、CG的創新,會被評價為「捨本逐末」。裝逼人除了賴以生存的文字,對其他藝術形式都非常陌生。他們會「爬格子」、敲鍵盤,但是沒有幾個人會攝影,更不會拍攝動態畫面,剪接比無字天書還難懂。於是,他們就把文字所能描述的故事鼓吹為最崇高、最博大,畫面、音樂、美術甚至表演,都是次要的、可有可無的。

7.顯身份——沒有公開發行的、特殊渠道才能看到的影片得高分。《大話西遊》《千與千尋》被瘋狂吹捧的緣起,並非是其藝術價值,前提是這些影片沒有正式公映,吹捧者就有機會炫耀資源的優勢。那時,網路是屬於高科技階層的,通過網路分享娛樂資源,就像和巴菲特共進午餐之後,不吹牛就睡不著覺。即使現在,中國沒有引進的外國電影,打分明顯高,因為裝逼人必須要證明他的渠道或資源優於大眾,打分時滿臉流淌著得意。

8.泄性慾——性混亂,性變態,是裝逼人們最喜歡的,包含這些東西的電影容易出現高分。比如,古典的《紅樓夢》,現代的《霸王別姬》《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老炮》,還有同性戀、雙性戀,人鬼、人狐、人蛇、人妖性混亂。另外,在1980年代的中國大陸,有一類電影很有特點:因為當時的觀念限制,影片中沒有裸戲或床戲,但男女性愛表現得非常火辣,可以稱為「沒有脫衣服的三級片」,比如《被愛情遺忘的角落》《芙蓉鎮》《紅高梁》。而一個純粹的裝逼人,絕對不能讓人覺察到真實的情感,他們從來不會承認觀影時的雞動或濕漉,卻一本正經地宣稱:影片中的性,不能按一般來理解,有寓意,有隱喻,很深刻,很玄妙,反正販夫走卒是搞不懂的。


不能單純地看評分,

要學會分析圖形!


不看。不能打負分所以也沒在豆瓣評論過!


統計過程應該不存在問題,據說還有反刷分的演算法,問題出在開放的打分平台,特定的使用人群,沒有受過訓練的評價者,不固定的評分標準,客觀公正不存在的


個人觀點:電視劇評分比較準確,高分的大部分都好,低分的普遍都爛,當然有些因為題材、受眾、年代等原因,評分有失公允,但據我所知只是少數。

電影評分是真的很可笑。一部電影上映,面對的群體是全體人民。豆瓣,一個小眾平台,受眾就只是一部分群體,如何代表廣大人民?甚至連票都沒買的人都能洋洋洒洒寫幾千字影評,煞有其事侃侃而談。水軍刷分、對手抹黑第一選擇的都是豆瓣。這種平台對電影評分簡直就是個笑話。

對電影評分準確的還是貓眼,買了票才能評。貓眼評分代表了廣大觀眾的滿意度。


推薦閱讀:

暴火一個世紀、豆瓣評分9.1——算能明白生活一半的意義了吧
豆瓣9.3,這部記錄中國第一批留學生的震撼紀錄片,你一定要看!
為什麼近兩年沒有什麼好看的電影了?
豆瓣9.0分以上1000+條評論的書,傳記篇
[豆瓣]電影評分系統(一)

TAG:電影 | 豆瓣 | 電影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