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教的一些疑問?

很久以來,一直想將自己的疑惑整理一下請教一些高人,礙於自己太懶就覺得沒有太多意義。最近我老媽總在看一些道場講法的視頻,就更加重了自己的疑惑,經常和她去爭論,所以覺得還是得做一個了解,苦於網上關於佛法佛教方面的訊息太過龐大我實在無法從中獲得解答,只能寄託於這次的提問了。

我本身是信世界上有鬼神的,因為我小的時候確確實實是有過那麼幾次的特殊經歷,親眼所見,這裡就不再細說了。所以這個原因再加上我母親信佛所以也就跟著念過那麼一年半載的經文,也就那麼幾個,每天當做任務似的完成,後來慢慢也就沒在念了,但我確實相信有佛的存在。

--------------------------以上都是背景--------------------------

我覺得佛法叫人向善、放下執念,從心理的角度來說可以調和心態並且有一個信仰也可以讓人更加堅強。

但我不明白的是佛法中對信徒所描繪的終極目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對極樂世界的描繪是特別的美好,比如「沒有生老病死苦,無量的壽,那裡黃金鋪地,七寶閣樓,宮殿隨身, 衣食隨念而到,百味飲」諸如此類的,或者說很多人信佛的初衷好像都是自己的生活不順,或是病痛,或是家人有不幸等因素求佛祖菩薩保佑,也是這種堅信信佛就能解脫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解除病痛死後才能去過上那種美好的極樂世界。

但是佛法又說讓人們放下,放下萬相、放下執念、放下貪嗔痴,那既然都放下了又怎麼會想要去追求那種美好的極樂世界裡的一切呢。這不是很矛盾嗎,你讓我放下,又告訴我只有堅信念佛才能什麼都好,死後都好。如果佛法說念佛信佛就是普度眾生,對個人而言沒有那麼多美好的回報,那麼還會有那麼多人去信佛嗎?所以,信佛的意義到底何在。那這種吃齋吃素不殺生的善念到底是真善念還是為了自己而為之呢?

還有,很多人念佛就是一直念著一句「阿彌陀佛」,佛法中有說當你學到一起境界了就什麼都開悟了,不要去問,否則就是造什麼業,那本身存在很多問題和疑問的情況下,就只是這麼一天到晚的念著阿彌陀佛,那如何能做到開悟。

諸如此類的疑惑其實還有很多,甚至有時候我聽到一些信徒所說的一些內容,會讓我覺得毫無邏輯,反而會讓我覺得氣憤。真是越來越迷惑,希望能得到高人的指點,謝謝


爾時娑竭羅龍王。即從座起。前禮佛足白言。

世尊。頗有受持少法得福多不。

佛告海龍王。

有四殊勝法。若有受持讀誦解了其義。用功雖少獲福甚多。即與讀誦八萬四千法藏。功德無異。

云何為四。所謂念誦。

諸行無常

一切皆苦

諸法無我

寂滅為樂

龍王當知。是謂四殊勝法。菩薩摩訶薩無盡法智。早證無生。速至圓寂。是故汝等常應念誦。


非常棒的問題!謝謝題主打了這麼多字,詳細具體闡述了問題。那我們一起來討論看看好么?

不知題主小時候有木有聽過一個「小馬過河」的故事呀?說是一匹小馬想過河,但因為自己從來沒有試過,心裡沒把握,就問小松鼠河水深嗎?小松鼠聞言臉色大變,說那水可深啦,它一個小夥伴不久前掉進河裡根本站不住就淹死了!小馬又問老牛河水深嗎?老牛說那水可淺了,只到它腿肚子呢。那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呢?

題主之所以會產生「為何佛法又講放下又講求生極樂,似乎互相矛盾」這樣的看法,是因為這兩種說法是對不同的人說的。

然而即使看上去目標不同,其實也並無二致。因為能立馬「放下」的人極少。

若仁者果能通身放下,當下即是彌陀凈土。

然而大多數的我們都做不到,是需要「走走遠路」的——發願求生極樂。去阿彌陀佛那裡並不是去享受娛樂和欲樂的,而是去進修的——「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法僧之心」。阿彌陀佛那裡的環境就「如人入汀蘭之室」,慢慢就帶蘭花的香味了。

如何是「通身放下」?仁者還有煩惱否?他人惡言相向時起嗔恨心否?軟語溫存時又起貪愛心否?可自察之。若心隨境轉,煩惱重重,憂思不斷,便知自己離「通身放下」還未夢見在。

那麼題主又問單念「阿彌陀佛」,是怎麼開悟的呢?這個其實是關於具體修行方法的問題。念佛這個方法其實非常巧妙又容易做。因為「開悟」不是一個靠六識(思維意識)去理解就能達成的,「好個風流畫不成」嘛。所以單用一句彌陀聖號來遮斷我人的情塵妄想,讓自性朗然現前,時節因緣到了認可、承當下來,就證到自性凈土。

其實自性是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用的。但因為只認它的「作用」,比如思維臆想啦,比如肢體的動作啦,慢慢就忘失了它的本體——了了分明的覺知。修行就是通過某個適合我人的法門,慢慢認識到本體。

認識到本體有什麼用呢?——斷煩惱、了生死、解脫。

佛法的大用就是為人安心、教人解脫。這是佛法最殊勝的地方。

題主的所有疑問,只是因為沒有得到具體而相應的指導,所以聽來聽去就有點亂了。但是題主能提出這些問題,已經說明是個很棒的人了!

願題主吉祥如意。


世尊在世時,佛法就是通過一些實踐來發現一些現象,然後達到離貪的目的,最終沒有執取而沒有心靈上的痛苦,然後死後不再輪迴。

從修行者的角度,這是個好事,因為不管外界如何,你都不再有愁悲苦憂絕望恐懼之類負面情緒,以後也不再遭受老病死的罪,所以世尊發現的方法的確給修行者帶來了巨大的好處,毋庸置疑。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得到這種好處噠。大部分人都並不認同佛教的價值觀,而且佛法非常甚深,所以大多數人都並不具備解脫的能力。世尊也壓根沒打算給他們講佛法。

後來世尊般涅槃,很多人想,既然佛法能帶來好處,那麼就要把佛法推廣出去,分享給他人,讓別人也受益。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滅盡貪嗔痴的觀點,有很多人都認為人活著就是要追求感官欲樂,看不到佛法的好處。所以這些人決定先以欲勾引,後另入佛智,就是先告訴你學佛能讓你賺大錢,先把你勾引進來;然後你在不斷的學習中發現,離欲才是王道,涅槃才是樂,於是你就糾正了自己的價值觀。這是一條線。

世尊無餘涅槃以後,有一些人認為,世尊在世時已經把能渡的都渡了;而世尊離世,種種原因導致佛法逐漸的消失,讓解脫難上加難。於是一個思路誕生了:我們想辦法投胎到其他的佛身邊,直接聽從佛的教導,如果能實現,那麼這將會很有效率。所以這群人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系統通過念佛的方式,增加自己的願力,期待著憑藉這種願力,自己死後能投胎到彌勒佛或者無量佛的身邊,然後直接聽聞佛的言傳身教。這是另一條線。

後來隨著世間的發展,這兩條線混合了起來:一些是「以欲勾引」而說出來的子虛烏有的話傳來傳去被當真了,然後念佛的小團體也不斷的開發極樂世界這個概念。最終翻來覆去,傳到現在,謠言都不知道傳了多少版本了。所以你今天看到的這些匪夷所思的觀點,其實是無數謠言混合的結果;期間還有多少是原汁原味的佛法很難說,但基本上沒有,就算有也不成體系。就是這樣。


想不通,就套到平常事里去。

好比一個小孩子去讀書,他的目的是將來變得很有錢,榮華富貴,香車美女。你能說,因為他目的不純,就不應該讓他讀書嗎?

老師不會去駁斥學生過於物質,甚至會讚揚他們有追求,但在教學的時候,會讓學生先要放下這些念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這矛盾嗎?

讀了書,開了智,明了德,學生自然就會知道當初自己的追求有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需要改正的。不需要老師天天去講什麼大道理。

佛教也是如此。世人會因為各種欲求而學佛,這並沒有什麼錯。也於學習佛法沒有矛盾。

再有,如果一個沒有上學的孩子,看到教室里的孩子搖頭晃腦地背課本,一句詩或者一個公式念半天,就嘲笑說這樣讀書真是愚蠢!誤人子弟!

這種嘲笑顯然大有問題。在他看來,誦讀是讀書的全部了,從而忽略了還有老師講解,課程的不斷升級,以及學生的自我領悟。

學佛也是這樣的整體學習。念佛只是其中之一,有聞,有思,有修。如果把所有結果都歸於「念誦」,那自然很難明白其中的邏輯。


凈土法門是大乘佛教才有的,所以並不是原本的佛法,它的整個理論結構和基督教大同小異,認為有個美好的極樂世界可以讓你往生,只要信阿彌陀佛並做一些符合阿彌陀佛大願的事情那麼你來世就是他的子民了,這實際上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只不過改了一下名稱而已,因為基督教也認為只要你信他並照著上帝的話做,你來世就是和上帝一起生活在天堂,因此這樣的教義不可能是原本的佛法。凈土法門不但相似於基督教思想並和佛教違背,而且也沒有出現在原始佛經之中,更沒有出現在佛滅500年之內的歷史上,比如阿育王時期弘揚佛教,有很多歷史遺迹記載了阿育王所傳教法,但是毫無凈土信仰,這就說明凈土法門在那個時代應該根本不存在,所以不要把持名念佛當成原本的佛法,也不要認為這樣可以放下執著或者開悟,這是不可能的


推薦閱讀:

我們不僅應該相信無神論,還要傳播好無神論 | 科技袁人
伊拉克是如何變成失敗國家的?地球知識局
被馬克思狠批的費爾巴哈到底幹了啥?
Mali|馬里,噢!那個昔日帝國中心的面具!(五)
宗教信仰和科學衝突嗎?

TAG:佛教 | 宗教 | 佛教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