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好好學習,不聽話就要挨打?

我是初一的男生,今年14歲 我的成績還不錯!可是我媽管我非常嚴格,我還有一個姐姐,她在上高中……我和媽媽還有姐姐住在學生家屬院里,因為我們學校本來是高中,後來弄了一個初中部……在家屬院里住的都是一些高中的哥哥姐姐,也有和我一樣的初中生……我媽管我特別嚴,我不聽話就用尺子打我手心,媽媽還經常用板子打我屁股!這都不重要,可是我家的是坐地扇,就是可以從外面看到裡面,我媽打我的時候讓我脫光褲子趴在她的腿上用巴掌扇我,讓我的身子對著面外打我,我姐姐也在場看我挨打,我很多次求著我媽不要在這裡打,我媽說:現在我知道害羞了?當時不好好聽話,就讓別人看看誰家的孩子這麼丟人!面外有很多高中的哥哥姐姐可以看到我挨揍!還有幾次我因為不寫作業,上課玩了手機……那幾次都是星期六,星期天不上課的時候,我媽把長凳子搬到我家門口讓我脫了褲子趴在上面用板子抽屁股!我當時臉羞的發燙!我媽媽說:男孩子嘛!臉皮厚,不怕羞當時很多高中的哥哥姐姐路過,還有看著我挨打的初中女生!我挨打的時候不敢看他們,我聽見幾個高中的姐姐說:小孩不聽話挨揍呢!……還有的女生捂著嘴笑我……我受不了這樣的教育!我不要當著別人的面脫光了打屁股怎麼辦?


……首先 謝邀

因為並不了解你原生家庭氛圍到底如何以及你母親對待你的其他細節

所以 孩子 你的問題並不十分好回答

尤其是在你這樣一個年紀里

那麼 作為一個遭受過無數次家暴的資深雞湯店主可以給你提供的緊緊是另一角度的思考和一個算不算辦法的辦法

首先是辦法

即 在某一非正常時間段 十分正經的求助於你的父親 和他心平氣和提出你的困惑和訴求

如果你家裡是母親一手遮天的模式則 嘗試著 和你母親的家長進行溝通

除此之外我並沒有其他好的方法給你

我也沒法回答為什麼你的母親要打你

可能 大部分中國家長始終都有一個讀書本位 功利進取的心 我們改變不了父母 也無法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

那麼你應該想一下

我們不能選擇擁有什麼樣的父母 卻可以選擇自己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你以後如果有了孩子 他不聽話不好好學習你一定打他!你不喜歡的 不給別人 更不要說是你自己的孩子了 可能這還比較遠 但是 孩子早早給自己的人生一個規劃不也很好?

你如何才能做到一個你腦海里構建的完美家長呢?首先,你一定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支撐他的想法 其次,你要有足夠豐富的人生閱歷來引導他

你不再為他設計好道路 只是引導他按照他內心真實的訴求去做

為了讓你以後的孩子擁有這樣的父母 你應該 好好讀書去塑造自己的思想 努力工作來給未來的你和他營造一個茁壯成長的環境

不是嗎?

最後 祝好


不知道怎麼回答或者說安慰你,我見到過不少用暴力教育孩子的家長,甚至有時候我覺得他們不是在教育孩子只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而你很難將他們的教育觀念改過來,他們往往認為棍棒底下出人才,孩子不打不成才。

我有一次在班上因為一個家長在教室里打罵學生髮了很大的脾氣,後來被家長投訴到了領導那裡,但是我不後悔,我在班級群里甚至開家長會的時候也會反覆強調不允許在教室裡面打罵自己的孩子。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我不希望我的學生因此產生自卑心理,被自己的同學嘲笑。

我說這麼多,只是想告訴你,你要知道不是你的錯,是你父母的教育的方式錯了,你千萬不要因此懷疑你自己,否定你自己。

說句冒昧的話,一般情況下,這種家長都是受教育程度不是太高,所以孩子你要相信在有些方面你可能比你的父母思維和視野更加開闊了,你要努力讓自己變的更優秀,在很多方面你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


未成年人保護法,反家庭暴力法了解一下


首先,被打了,還不能確定為什麼被打的……不再想想嗎?

其次,「打」通常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法,可是,只要有度,也不算是一種壞的方法。

最後,你可以與父母爭辯,但要給出真正的理由,而不是借口。多聽聽父母的想法,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想能不能接受同樣的錯誤。


我覺得你媽有毛病,什麼叫做男孩子就要這樣對待,男孩子怎麼了,一樣有羞恥心啊。

說話很直諒解一下。

從小我就被我媽打過一次,因為我頂嘴罵了她,被揪著耳朵從客廳扔出去。

這是我印象很深的事情,可是跟我媽說起來這件事她完全不記得。

所以你所說的這種問題,真的在你心裡能留下巨大的心理陰影,但是對你媽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沒什麼很好的建議,男孩子要教育沒有錯,但是用侮辱的方式來教育就純屬腦子有問題。

但是如果放在我身上,哪怕我不好好學習沒有做完作業,要是我媽脫褲子打我我能打人的。

家庭教育並不是你的錯,跟你媽好好聊一聊吧。


推薦閱讀:

那些課堂上的靈魂畫手們,課本都被你們玩壞了!
學生飲用奶採購:在外包裝上必須有「清真」字樣
我教55個學生47個考上劍橋等名校!做爸媽的謹記這33點!
赴美學生簽叫停?「門縫」機會下如何快速赴美留學/工作?
學生如果真想讀書,是可以讀得不錯的,可惜

TAG:教育 | 家庭 | 學生 | 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