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選擇信仰宗教而不是選擇去超越神?

我一直覺得無論去信仰什麼,都會是心中最至高無上上的存在,那這個存在為什麼不是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為什麼要去相信別人,崇拜別人?最應該崇拜的人不應該是自己嗎?

我一直不信宗教,也沒有什麼偶像,因為我認為宗教也是別人所建立的,別人能做到的事情,為什麼我做不到,耶穌和釋迦摩尼也都是人類,也都是通過了自己的努力才成為了神,為什麼我們不能也去努力成為一個神呢,或者說只要我們相信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是神都是超人不是嗎?為什麼會去選著跪在神的石像下膜拜,而不是去說選擇超越神?


我認為,人所做的一切的行為,本質的驅動力都是一種愉悅的感受的回饋。我不知道這樣的考慮方式是否以偏概全,接下來的回答,也是以此為前提的。

……………………………………………

其實相信神是因為這麼做可以讓自己不必再去面對很多的思考、憂慮,以及擔心等不能讓自己感到放鬆的心理狀態。你不必去思考到底什麼是對的,因為神明已經給你安排好了一切的答案,你只要照著做就可以了。

人從來不會介意受到欺騙,只要這種欺騙不會被自己發現就行了。所以大多數人看到了所謂專家的發言就不由自主地相信了,再退一步說,大家看到了教科書就不由自主地相信了。相信的成本越低,對應的,從相信這一行為中獲得的內心的安穩的感受也就越多;對這個相信著的事物越是懷疑,心中的不安定情緒也就越重,而這種不安定,是被人下意識地討厭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每年填報志願時那麼多的家長寧願相信各種親戚朋友的沒有來源的傳聞和數據,也不願意好好聽聽自己的孩子到底希望什麼——其本質是家長對孩子,甚至是對自己的不信任,從而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孩子,從而無法從自己和孩子的決定中獲得一個積極的情感反饋,而對應的,為了緩解這種迷茫,他們會選擇不加判斷的相信一些數據,從這種相信中圖一個安心。

乍看之下好像說到了一個和宗教毫無關聯的地方,但是仔細一想,聽信傳言而選擇專業,好像和信仰宗教而做出各種人生判斷是類似的行為。所以在我看來,所謂的信仰宗教,不過就是人類對自己的不信任,導致了自己胡亂地把自己的信任依附在了某種教義上,而這樣的行為的本質,不過是為了獲得一種安全感。額……往大里推,這和抖m沒什麼區別,都是出賣自己的信任換取安心。而結果就是,如果信任的東西確實引導你得到了一些積極的結果,那這個就是信仰的勝利,比如信仰科學、比如信仰共產主義、又比如信仰自由民主平等;反過來,如果信仰的東西引導你的做出了一個自己無法接受、或者是不被社會認可的行為,那這個就是邪教了、又或者會被歸因於是信仰者本身的愚昧,比如某某功、比如很久以前相信著的地心說等等等等。

………………………………………………

尼采就指出過,人們首先是信仰上帝,然後因為理性主義等運動的影響,「上帝死了」,但是人們的感情卻還是需要一個地方來放置,所以有很多人就把信仰給了科學,然而科學和上帝,其實也沒多大差別。所以尼采說,我們需要去做的,是去創造,而不是把信仰依附在任何地方,這個觀點大概和題主提出的是差不多的吧?(其實我根本不懂尼采,不過是一知半解的讀過他的一本作品而已,如果說錯了請求指出,然後也請不要太相信我……)

其實在我看來,信仰自己,大概和信仰宗教也沒太大區別吧,不過是把信任感留給了自己而已,一個人如果足夠自信的話,會這麼去做也沒有任何問題,一般人的話可能信仰自己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吧。個人認為生命本無意義,只是看把信任依附於什麼東西上而已。

問題就是如果是一個三觀危害社會的人,他的自我信仰就會很危險了。所以大概倫理上、輿論上、或者政治上還是傾向於信仰一些已存在的,溫和的宗教,或者是信仰科學、信仰自由民主平等之類的吧。

嘿嘿嘿,一通胡言亂語,如果有人看到這裡的話,請收下我的感激。


謝邀。

@Kazui的答案說的挺好的,確實是個不錯的角度,即,人信仰宗教,很多時候可以逃避一部分對於自己的「責任」。

我從其他角度補充一下吧。

首先,最直覺的,我看到這問題的第一反應是:人不能變成神或者超越神。神是什麼,答案也許不一樣,但神的功能其實有些相似,那就是非常的強大,有左右一些人類不能或在某段歷史時期內不能控制的事情的能力,無論是多神論還是一神論,神都無疑很強大,要麼在力量上,要麼在超自然能力上,要麼在知識上(譬如全知或預言)……人類相不相信神,尚且需要其他經驗來驗證,即,如果我完全沒有其他科學知識,也就無法判斷是否有一個「神」可以做到把王屋太行搬走……但非常簡單地我就可以知道我反正搬不動……而且只要稍加鍛煉,或者看一看我身邊強壯的人,我就可以知道我再怎麼鍛煉也搬不動,所以不會生出「成為神、超越神」這個想法。

其次,信仰可以讓人推卸一部分責任。譬如說,人在謀劃一件事兒時,難免有所遺漏,難免有世界過於複雜,難以完全把握的無力感,如果我們全權對自己負責,我們的責任會非常大,譬如諸葛亮也有放完火不料下了雨的情況(雖然可能是假的),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又難免自責,甚至在一些過於不巧的事情發生時,陷入懷疑和絕望,倘若此時有人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是天意如此……好吧,脆弱的心靈是千瘡百孔的,很容易就會把謊言當成救命稻草……這樣世界就沒有那麼不公平,悲慘就沒有那麼悲慘,即便我受了最大的苦難,好歹可以安慰自己這不是永無止境的不公正……

再次,題主所說的通過努力來成為神,是指什麼意思呢?是指有神論意義上的修鍊成神,還是無神論意義上的開宗立派?whatever,大部分人是成不了神的,你能這樣想,本身就是一種幸運,大部分人啊,活在被逼無奈中,饑寒交迫里,每日俗務纏身,惶惶終日,老去於紅塵,委身於黃土,沒有奇蹟也沒有悼念,像滾滾江水注入大海,翻騰咆哮,卻身不由己。他們相信死後的樂土,就可以帶著希望生活,若死後也一無所有,那麼活著也就滿是苦難了……不過我希望題主能成為被這些小人物歌頌讚美、永遠銘記的「神」,至少帶給他們一點福祉吧……


每個人都去超越神是不可能的,因為在規矩社會下,存在一個統治者。你去超越可以,統治者會讓你超越成神,然後顛覆統治者的統治?

當然也是可以的,很多特別專制的統治者宣稱自己就是神。不過,你要有這樣的實力,徹底凌駕人民群眾之上,沒有任何人能顛覆你的統治。然後,你才可以宣布自己為神。


如果你理解的神是可以被超越的,那就不是神……


我也崇拜自己,但是我認為我無法超越宗教口中全知全能的神(前提是把他們當做存在)


毛主席就是喜歡超越的人,與天斗其樂無窮。但是他心中最高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群眾。他有說自己超越人民群眾嗎?超越無產階級?超越共產主義?


作者:吳江

鏈接:一篇關於宗教信仰的文章,想聽一下大家的看法? - 吳江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以超越性信仰為特徵的政治實體

吳江 2016碩士 伊斯蘭教

摘要

從單子論和進化論角度來講,植物-動物-人之所以思維水平不同,是因為人的接收系統在不斷進化,所以人類能更多地接收電波傳達的信息

美國從誕生到快速成為第一強國,在於其一開始就是移民國家,「移民」的自身屬性決定了其對舊勢力的反抗和對新生活的嚮往。

以美國為範本,建立一個更先進的政治團體。為了保證這種先進性,要對進入門檻進行具體的規定。首先入會者必須在斯坦福-比奈測試中進入前5%。其次加入者需品行良好,有責任意識,認同本組織的信仰理念。

關鍵詞

電波感應 動機 美國精神 斯坦福比奈 「無領土」國家

第一章

信仰基礎--電波感應論

作為一切生命被認為具有的靈魂,實質上是生命本身神經系統對一個不斷發射的電波的應激性反應,這個電波是恆定的,終極的。

從單子論和進化論角度來講,植物-動物-人之所以思維水平不同,是因為人的接收系統在不斷進化,所以人類能更多地接收電波傳達的信息

宗教與科學的區別在於,對於此種終極性電波的解讀方式不同,實質上「上帝」與終極理性實質上是統一的。

從精神藥物的例子來看,之所以冰毒能改變人的思想和行為,是因為它通過改變神經系統對「電波」的接收,從而造成主體的思想紊亂。

這種信仰決定了上帝與科學並不矛盾,宗教徒與馬克思主義者都可以統一於「電波感應」的信仰當中。之所以選擇這種信仰,實質上 是為了衝破現有的各種不同見解,讓每個人都可以既保留之前的信仰,又能融入這種超越性的實體。第二章將要分析現有生產力條件下勞動動機的非自覺性。

第二章

從「人性」來分析勞動積極性

先舉幾個簡單的例子1從我國人民公社與聯產承包糧食產量對比來看:人具有天然的惰性和從眾心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團體內,如果a實施了某件具有積極意義的行為而沒有得到積極的反饋,a就不會再重複此行為。若a得到了積極地反饋,即實在的利益,則b,c會效仿a的行為

2假如某人從事高危,重體力,或大量耗費精力的工作,其動機大多是需要快速賺錢用於某個特定用途,比如a償還債務b親屬就醫費用c買房。在將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理想與自我實現不能成為勞動的首要動機

3公務員熱。導致公務員報考熱度如此之高,並不是其本身正常的工作性質和待遇造成,而是它蘊含著一種身份的象徵,一種人格的擔保。公務員個體在婚姻,社會地位上的優越性促使其為了得到和保持這種身份,必須付出加倍努力並保持良好品行。

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的形態會有變化,但勞動難度和強度差別仍會存在,如何發揮人的創造力和積極性仍然是社會發展的主題。

分析:這一章主要是闡明對現有制度反思,分析現在的 生產力條件下勞動積極性不可能完全依賴於人的自覺,如何探索出一種激發個人勞動積極性的道路將在下一章闡述。

第三章

以美國為例談「反抗與超越」

美國從誕生到快速成為第一強國,在於其一開始就是移民國家,「移民」的自身屬性決定了其對舊勢力的反抗和對新生活的嚮往。美國精神就是不斷超越和自我證明。德裔猶太人,東亞和印度的移民為美國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而當前美國的問題在於,相對於其他族群,非洲裔和拉美裔對社會的貢獻低而破壞大,這成為限制美國發展的最大瓶頸。

通過以美國為例,提出創造一種新的團體是激發個人創造力的一種方式。

第四章

政治實體的進入標準和組織形式

以美國為範本,建立一個更先進的政治團體。為了保證這種先進性,要對進入門檻進行具體的規定。首先入會者必須在斯坦福-比奈測試中進入前5%。其次加入者需品行良好,有責任意識,認同本組織的信仰理念。

團體成立之後,初期以財團法人的形式出現,以會費作為活動資金,作為團體成員謀求個人發展的的聯繫平台。後期如果團體掌握足夠的社會資源,可以建立一個「無領土」的國家。團體成員先移民至允許雙重國籍的國家,再加入新成立的國家。

國家的組織形式分為兩種,一種偏左翼,一種偏右翼。兩派之間國民可以自由選擇,自由轉換,以保證國家能夠找到最高效的發展模式。

第五章

一種新的社會組織形式

新成立的團體不再是傳統的家庭模式,而是建立15人左右男女各半的小型社區,這樣既充分解放了個人的性權利,又能合理分配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人口再生產完全依靠生物醫學模式,不再自然生育。每個15人社區可撫養15個後代,保持人口數量和質量在合理區間。

之所以選擇這種生活方式,是為了通過先進的 理念和方法保持競爭力,促使這個團體成為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動機,引領生產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梁寧 心理學導論 華東師大出版社 2013

趙敦華 西方哲學簡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韓德培 國際私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第一,人是喜歡逃避的,這個逃避是讓人能夠心裡得到極大安慰。比如一個人實際上成績差,考不上大學,但是他的父母會說他考運差,考運是個什麼,由誰做決定,這大家都不知道,但是這股強大的力量左右命運以致於我只能接受,那我就不追根溯源,乖乖服從。這種心理暗示遠比這個人整天想著我沒有能力,我努力也沒用要好很多。

第二,人天生有種臣服心理。無論他強大與否,內心中還是希望有種東西能讓自己折服。永遠做決定的人一定很痛苦,人都是希望可以有種力量讓自己歸屬和依靠。宗教中的無所不能的力量就是能讓人有這種感情和感覺。所以宗教里會有明確地目的讓人去做什麼,哪怕是世俗社會都會有所規定,人要做什麼。所以我在想我們社會在崇尚的自由某種程度是不是也不好,往往自由是目的而不是過程,而人往往希望自由是個過程而非目的。(或者我對自由理解不充分。)

第三,宗教具有交流紐帶,增加認同感的作用。就比如,英國和法國說不同的語言,但是他們會因為信教而能夠相互理解,相互認同。但是中國人和哪怕在英國說一口地道英語,在很多方面都無法認同對方。所謂儒家文化也有類似作用。很多人年輕時候不信教,晚年卻突然信教,就是因為信教往往能夠增強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紐帶,增加彼此的共同語言。


推薦閱讀:

人皆有一死,當砥礪前行!
No.0 HK416是我的老婆
馬云:夢想是一定要有的,萬一要實現了呢?這句話有科學道理嗎?
256、【世界哲學大會】1988年,第18屆世界哲學大會觀感
p11

TAG:哲學 | 信仰 | 宗教 | 神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