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做手沖咖啡,濾紙需要先打濕嗎?

打濕濾紙和不打濕濾紙到底有什麼區別,打濕濾紙真的是去除紙味兒嗎?


完全沒必要。


首先說一下,我會。

和去味沒多大關係,主要是為了貼合濾杯。

貼合濾杯的意義在於減少沖煮過程中的變數,這可能會影響到流速和萃取的均勻度,從而導致「明明同一套萃取參數結果得出的風味有些不同」的問題,當然,影響很小。

對我而言最主要的原因是:強迫症。

Masaka:咖啡萃取|不同材質的濾紙差別?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以上。


經評論指正,打濕濾杯也可以起到溫(濾)杯的效果,不過這個和有沒有濾紙沒多大關係。


打濕。

初中做「粗鹽提純」實驗的時候就養成的濕潤濾紙的習慣,不僅要濕潤,濾紙還要緊貼漏斗內壁,有氣泡會影響過濾的速度。當然,不打濕你衝出來也能喝。


之前兩次回答的廢話太多,看起來比較煩躁,所以決定簡潔的總結一些乾貨:

1、首先請爽快的解決濾紙味道的問題,有明顯味道的濾紙最好乾脆不要用,選擇幾乎沒有什麼味道的濾紙(有沒有味道把濾紙放嘴裡嘗嘗);

2、熱水打濕濾紙需要注意濾杯溫度過高會導致部分咖啡粉提前進入悶蒸階段,從而影響萃取;

3、濾紙打濕後的透氣性不如乾燥的濾紙好,所以在悶蒸階段會影響到豆子的排氣程度,從而影響萃取率,理論上越新鮮的豆子,烘焙度越深的豆子,受影響越大,KONO這種濾杯影響最明顯;

4、濾紙打濕後理論上前期下水速度會變慢,導致水留在濾杯里的時間會變長;

5、另外在看到其他回答里有答主提到不打濕濾紙,紙會吸收前期衝出來的咖啡液。我覺得也是一個影響變數的地方,因為無論沖之前是否打濕濾紙,紙都會吸收一定量的液體。只不過不同的是沖之前打濕濾紙是用水去打濕,沖之前不打濕濾紙就會用前段的咖啡液去打濕,所以不打濕濾紙的話,前期沖的咖啡液會有一小部分被濾紙所吸收,而打濕濾紙雖然也會被紙吸收一點咖啡液,但是與之相比影響的量就小太多了。

以上是提前打濕濾紙與否影響的變數的一點小總結,但只是目前發現到的一些問題,後續如果發現更多問題再進行添加。

不過最後一定要再反覆強調一點就是,是否打濕濾紙取決於你選擇的沖煮方式和自身的沖煮習慣所調整出的數據和理論中其影響的必要性,而是否需要打濕濾紙這個問題本身是沒有一個絕對的"對"或"錯"的解答的。

以下是羅里吧嗦的原答案,請自行斟酌服用

—————————————————————————————————————————我是分割線,如果不喜歡看太多啰嗦的文字請觀賞到這裡就結束吧,原答案廢話太多 ……………… —————————————————————————————————————————

2020年3月15日更新,年前買濾杯送了一包hario的濾紙,就是這包hario讓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直想上來把這個回答更新一下,不過礙於懶癌晚期,所以一直拖到現在……

首先,托這包hario濾紙的福,我終於知道了濾紙有什麼味道,而且這個味道炒雞刺鼻炒雞難聞,甚至讓我懷疑這包濾紙是不是假的……這包濾紙我只試了幾張就再也沒用過了,原因不是因為我不想改變不打濕濾紙的習慣,而是我心裡會有一種即便瘋狂的用水打濕也不會完全去掉這種味道的感覺……甚至感覺不僅會影響咖啡風味,還有可能會有害健康,那感覺就像是住在剛裝修過的充滿甲醛味的房間一樣……

當然,很有可能是我把這個氣味誇張妖魔化了,因為我也嘗試著用了幾張(每次都是用高溫大水流瘋狂的沖刷了很久才敢往裡倒粉),好像也沒有嘗出味道有什麼影響……但是當我聞到它的氣味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冒出「有毒」的感覺,以至於我都沒敢用它做之前的那幾個實驗(感覺也完全沒必要吧)……我覺得遇到這樣的濾紙就儘可能乾脆選擇不用它吧,有嘗不到味道的紙為什麼非得要用這麼詭異的東西……

另外,由於最近用kono比較多,所以發現,打濕濾紙與否,還會影響到前期悶蒸排氣的問題。理論上沒被打濕的濾紙透氣性更好,有助於悶蒸時的排氣效果。如果是V60這種本身排氣性就設計的很好的濾杯或許影響還不算太明顯,但是對於kono這種一旦打濕濾紙就會將排氣封死的濾杯,影響就非常明顯了……尤其對於新鮮的深烘豆子來說,排氣的影響會直接導致萃取率降低,味道就會容易比較「水」,這個影響可比什麼乾燥濾紙會吸收咖啡的影響大多了…………

還有一點,如果使用的是導熱或保溫比較好的材質(比如金屬或陶瓷)的濾杯,在濾杯用高溫水燙過之後,如果沒有等到降溫就倒粉的話,咖啡就會受到濾杯和濾紙上高溫濕氣的影響而預先進入悶蒸階段。雖然導致的變數可能不大,但是依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萃取率……

最後我還是覺得,濕不濕紙還是要看沖煮方法而論的,首先要擺脫對於濾紙本身氣味的糾結,對此我的建議是,扔掉有刺鼻氣味的濾紙,去買在嘴裡咀嚼也嘗不出味道的濾紙……然後再去單純分析打濕濾紙與否對沖煮方式的影響,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沖煮系統。到那時,濕紙與否就不再有對錯可言,只看是否需求……

—————————時間分割線(以下是原答案)—————————————-————————————————————————

濾紙什麼味兒?

這個問題好像對於手沖咖啡極為重要,然而作為喜歡咖啡這種舶來品的華夏人,我們卻顯然沒有繼承老祖宗「嘗百草」的意識。有沒有味道,自己嘗嘗不就好了~~~

首先說一下,我一開始通過看視頻學習沖咖啡的時候也是打濕濾紙的,但是現在不會再這麼做了,因為我做了幾個小實驗,我驚奇的發現我是嘗不到「紙的味道」的。不過我只測試過三洋mola原木色的濾紙,因為我只用這個濾紙,其他濾紙就不太了解了。不過先說一下我做的小實驗,其實非常簡單……

實驗一:很簡單,把濾紙撕下來一小塊放在嘴裡咀嚼。既然想知道味道,那麼我想這個辦法應該是最直接的。

結論:我並沒有嘗到什麼味道,這使我非常震驚。當然,濾紙在口腔里雖然有牙齒的咀嚼和唾液的分解,但是還是無法模擬沖咖啡時的一種情況,那就是高溫,於是便有了第二個實驗……

實驗二:準備兩隻杯子,一隻杯子放進一張濾紙,另一隻杯子什麼也不放。然後在兩隻杯子里倒入剛燒開的熱水,水量剛剛沒過濾紙就好,以免水太多衝淡了「濾紙的味道」。輕輕搖晃杯子,慢慢等水溫下降,大概過個四五分鐘,現在就可以慢慢品嘗兩隻杯子里水的味道有什麼不同了……

結論:讓我憤恨的是,我這不爭氣的舌頭依然沒有品嘗出區別…………(當然,這個實驗我做了兩次。第一次是在一隻杯子上架上濾杯濾紙,然後往濾紙里倒水,另一隻就直接往裡倒水。根本沒嘗出區別之後惱羞成怒,乾脆把濾紙放進熱水裡泡)

這兩個實驗有些讓我難以接受,濾紙怎麼可能嘗不到味道!那可是紙啊!!!難道我長了一條木舌頭???但是難以置信的結果就擺在我的面前,我確實沒有嘗出區別,甚至把泡過濾紙的水倒出來,和普通的水裝在兩隻長得一模一樣的杯子里,打亂順序之後我完全分不出來哪個是泡過水的……甚至,幾個朋友都沒分出來,我開始驚慌失措並著手準備了第三個實驗…………

實驗三:分別用打濕濾紙和不打濕濾紙來沖同一批次同一種豆子,用同樣的機器研磨同樣的粗細,同一個V60,同樣的水溫,同一個人沖(就是我)……

這一次,我終於喝出了區別!!!不打濕濾紙的那杯醇厚感相比之下稍差一點,不如打濕濾紙的那杯香濃!我終於品嘗到了「濾紙的味道」了!!!

後來有人跟我說,那不是濾紙的味道,那是因為流速不同………………………………

本次測試結果不能代表所有的濾紙,僅僅代表我手中的三洋mola原木色濾紙,至於你們手中的濾紙是什麼樣,自己撕下來一點放嘴裡嚼一嚼其實心裡也就明白個七七八八了,還不放心就把撕剩下的濾紙放熱水裡泡,這樣還嘗不出味道的話我覺得也就不用在意濾紙有沒有味道的問題了。

另外,濾紙打不打濕影響更大的其實是下水速度,甚至是濾杯溫度,還可能影響一些我不知道的因素,對於這些因素的影響可能要比放在嘴裡嚼也嘗不出來的「濾紙味道」要重要得多,所以私以為如果還沒有到考慮這些問題的程度的話,那麼「濾紙味道」這種問題還是也不要太在乎就好了,打不打濕濾紙更多的是要看你的沖煮習慣和方法而論了,其本身是沒有一個對錯的~~~


要要要 切克鬧 打濕濾紙很必要

漂白粉 熒光劑 這些我們全衝掉

紙的味道 你知道

但是 我不要

有沒有專業來點評一下我的rap怎麼樣哈哈哈

說正題,濾紙需要打濕嗎?必須要

1、去除紙味兒

聞一下你手裡的濾紙,有沒有味道,再用熱水沖一下,有沒有紙的味道飄上來,再喝一下沖濾紙的水,有沒有水的味道,濾紙或多或少都會有紙的味道,不同牌子的濾紙有些詫異罷了,但是,只要有我們就不能放過。

2、貼合濾杯

水一澆上去,再倔強的濾紙都會貼在濾杯上了,這個時候如果貼合的姿勢不對,我們還可以調整一下,如果粉都已經在裡面了,那就不好辦了。

3、杯具預熱

濾杯啥的,你不在乎味道,你稍微預熱一下吧,整個手沖怎麼都要一兩分鐘,全部都是涼颼颼的器具,做完咖啡已經快要涼涼了

4、濾紙吸風味兒

對於濾紙吸風味兒這件事情,情理之中,但還沒有科學研究表明這項影響有多大,所以我也沒有數據,只有理論。

水裡面有咖啡,濾紙上有水,所以濾紙上肯定有咖啡,實錘濾紙偷咖啡無誤了

那麼,濾紙偷的這點兒咖啡會影響到杯子裡面咖啡的味道嗎?

理論上是沒有多少的,不過我們做個小實驗的話,兩種方式還是有區別的

我們用一樣的濾紙,一樣的濾杯,一樣的咖啡豆,左邊是濕潤過再倒入粉的,可以看到濾杯的輪廓了,右邊是沒有濕潤過的,白白的

悶蒸結束後

濕潤過的:

沒有濕潤過的:

看出區別了嗎?

陰影部分是咖啡色的,有有濕潤濾紙的情況下,咖啡液體的擴散明顯小於沒有濕潤濾紙的情況

右邊水已經扛著咖啡快跑到了濾紙的邊緣

然後我又進行了一次注水

這個時候水已經扛著咖啡,看完了整片濾紙的繁華

肉眼可見的,在不提前打濕濾紙的情況下,咖啡是會亂跑的,對於提前打濕的情況,這種亂跑的行為只發生在液體浸沒位置的邊緣。

可以理解為,濾紙就像是一個沒人住的小區,打濕的時候相當於水都住進去了,等到咖啡來的時候就不怎麼樂意跟它擠一擠,沒打濕的時候呢,是水和咖啡融合了一起跑,自然分布更廣了。

我這個比喻是不是厲害爆了

到這裡結論是不是很明顯了呢?

等等,還漏了一點最重要的沒說,那就是口感怎麼樣

我剛才測試用的是一隻常規的耶加雪啡,喝起來風味上差異不大,沒有提前打濕的這杯如果不去細細品的話,紙味幾乎沒有,這款濾紙還是可以的。如果光喝打濕濾紙的水,喝起來會更加明顯一些,和咖啡混合就很微弱了。

值得一提的是,咱們一開始悶蒸的時候咖啡就開始亂竄了,要知道剛開始的那部分咖啡可是最活躍的小分子,就是風味最前面的那一部分,雖然跑的少,但是如果你整瑰夏什麼的,你捨得嗎?我是不捨得的。

最終結論是,如果你不在乎喝一點點紙味(或者你壓根喝不出紙味),你理論上可以不用打濕濾紙,但是你真的不要考慮一下預熱一下器具嗎?濾杯濾紙燙一下你不會更放心一點嗎?

所以,不管怎樣,還是燙一下吧。

好了,今天的銀河系咖啡知識普及就到這裡結束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咖啡的知識和信息,可以關注我的知乎專欄和同名公眾號:【喝杯咖啡壓壓精】

喝杯咖啡壓壓精?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近期分容推薦:

什麼叫做烘焙瑕疵?喝咖啡的你應該要知道的小事【銀河系喝咖啡指南】?

zhuanlan.zhihu.com圖標越南滴濾壺入門與進階|越南壺咖啡怎麼做?【銀河系喝咖啡指南】?

zhuanlan.zhihu.com圖標最便宜的手沖咖啡設備入門【銀河系喝咖啡指南】小白入門必看?

zhuanlan.zhihu.com圖標為什麼整個義大利都沒有星巴克門店??

www.zhihu.com圖標咖啡豆的三大品種及其對應的烘焙程度,口感,咖啡因含量,可以推薦一下作為新手入門咖啡師必備的書籍嗎??

www.zhihu.com圖標


不用打濕濾紙,更不用洗濾紙。

參考我之前的回答:為什麼做手沖咖啡不用洗濾紙?


需要。

做手沖咖啡需要形式感,還有準確性。不然就喝一杯速溶咖啡也挺好。


我的建議是必須要打濕濾紙。

原因如下:

  • 可以去除紙味兒,這個基本上是公認的了,很多咖啡館都會有個濾紙架,暴露在空氣中濾紙本身也會吸附一些味道,打濕也能起到清潔的作用。
  • 對於喜歡V60濾杯的咖啡師來講,先打濕濾紙之後更能發揮V60的物理作用。

因為這樣做的目的會讓濾紙和濾杯更加的貼合,畢竟V60濾杯的特點就是,獨特的螺旋紋可以增加咖啡的萃取。

  • 這條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不知道大家沖咖啡的時候有沒注意到,不打濕濾紙沖濾紙會直接變黃,如下:

剛做的濾紙測試

咖啡好的滋味物和風味都是優先萃取出來的,如果不打濕濾紙,那麼好的滋味物和風味就會被濾紙吸取一部分。相反打濕濾紙之後,濾紙已經吸飽了水,沒有空間繼續吸附咖啡滋味物,這是我特別重視的一點。

最後一點,做好一杯咖啡之後,乾淨的濾紙是否也會給你帶來愉快衝煮體驗呢?


看手法,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是日式點滴則不用,其它沖法濾紙則會浸濕


打濕濾紙一來能去除紙味,二來是為了讓濾杯濾紙貼合。

不過有些沖煮流派會選擇不打濕濾紙,比如日本那邊,因為他們認為可以濾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吸附雜味。

但是個人覺得前提都得是你濾紙好啊!之前有喝到過別人用原漿濾紙沖的,不知道是不是牌子的原因,喝起來很明顯的爛紙箱味……(因為自己偶爾也會用但都不會有這麼明顯的味道。)


看情況吧

濾紙是有兩種的:原木濾紙、漂白濾紙,如果你用的是原木的濾紙就需要將濾紙打濕,那如果是漂白過的濾紙,可以選擇打濕或者不打濕。

漂白濾紙

原木濾紙

下面詳細的說下打濕濾紙的目的:

1、溫杯

首先,我們都知道,咖啡粉高溫恆溫情況下更容易萃取出其中的香氣,使咖啡的口感變得柔順,這也就是很多人為什麼喜歡陶瓷材質的濾杯,因為保溫好。打濕濾紙也一樣,就是要先對咖啡沖煮器具進行溫杯,讓器具與沖煮所需的水溫度相對接近,不容易刺激到咖啡液,以此,來得到香氣更佳的咖啡。

2、讓濾紙更好的貼合濾杯

影響一杯手沖咖啡萃取的因素有很多,濾杯和濾紙的貼合度的好壞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貼合度好就可以讓咖啡液避免水從濾杯與濾紙的縫隙間流出,以此做到咖啡粉層的充分萃取,避免一杯咖啡的「水樣」,也同時會讓咖啡有更好的層次度。

3、除味

木漿最後,手沖咖啡為了賞味一支咖啡豆微妙的風味變化,在沖煮過程中需要讓每個環節都不出現影響味道的情況發生,而手沖所需要的濾紙,會有木漿的味道,原木的濾紙味道會更中,漂白的濾紙也是有味道的(在用的Brewista的濾紙),所以需要用熱水打濕濾紙,揮發掉上面的木漿味。


有些咖啡館選擇不打濕漂白濾紙,是因為他們有溫杯盤,所以不需要打濕濾紙,但這樣還是會影響咖啡的整體口感,因為不論是原木的、還是漂白的濾紙又會有紙漿味,原木的味道會更重一些。所以,你如果是在家做,且經常自己或家人喝的話,那我和其他答主的建議是一致的:選擇打濕濾紙!

這就是幾點打濕濾紙的理由,不過每一個品牌的濾紙紙漿的味道程度都不一樣,你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漂白濾紙的情況)。


不一定要潤濕濾紙。如果你是在家裡面用,建議還是潤濕一下濾紙吧,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去除濾紙上的味道,還有就是溫杯的作用,讓咖啡在沖泡的過程中溫度下降的不是很快,保持咖啡的口感。

如果是咖啡館,可以根據情況具體分析。一般咖啡館都會有意式咖啡機,咖啡機上面有個溫杯盤,所以在沖泡的時候也可以不用潤濕濾紙


打濕濾紙的另外一個作用是使得濾紙和器具更貼合。不過這個有時候也會影響流速。現在的濾紙很多都已經能夠做到味道比較輕,主要還是看對流速的需要。


你要了解濾紙打濕前後有何不同即可。打不打最後隨心。

打濕:

1.可以帶走濾紙的一些自然味道。

2.可以暖濾杯,提供一個更穩定的沖煮溫度

3.不會因為毛細現象帶走過多咖啡悶蒸時的咖啡液。因為悶蒸時萃取出來的液體大多為我們想要的成分。

4.廢水。還要多一個容器把水盛好。


我就是看見 手沖 咖啡,進來看看有沒有人說胡話的


我是會先打濕濾紙,溫壺,溫杯後,再加粉的。是為了除紙味兒……


我自己做的時候會比較喜歡打濕濾紙

1.溫杯(最開始學習咖啡的時候,師傅就教我一定要溫杯,因為咖啡受溫度的影響口感會相差較大。我沖咖啡的時候一般都用94度左右的水,萃取出來的咖啡液也不是直接就能入口的,溫杯給整杯咖啡帶來的口感,我很少留意)

2.讓濾紙更貼合濾杯。這樣在後續注水的時候就濾紙就不會因為注水不均勻而導致濾紙出現褶皺的情況。(用咖啡壺注水已經滿足不了我的需求了,我一般都是往分享壺裡注水,然後直接灌進濾杯里,有的時候濾紙會破,但是我覺得這樣貼合的更好一些)

3.去除濾紙中的雜味。以前濾紙有各種各樣的,白色的被認為是加了漂白色素的那種,不是特別健康,但是紙味沒有那麼明顯,灰色的號稱是原漿紙,更健康一些,但是紙的味道會比較重,有的時候用開水沖2遍還是會有味道。但是現在買的濾紙好像沒有那麼大的味道了~

我試過不打濕濾紙,有點不順手,因為習慣的問題,都洗完壺了,還特意不去打濕濾紙,有點不順手。口感都差不多。

我一介草民,也沒吃過佛手柑,那些高端的味道,我是懶得去區分的,好喝,或者不好喝從入口的那一瞬間就決定了~


除了打濕,我還拿開水燙一燙


主要看濾杯,大多數濾杯不用打濕,先潤洗一遍濾杯留下的水就足夠貼合濾紙,用網格濾架就有必要打濕,不然貼不住

豆子種類也有影響,需要百分之三四十燜蒸的豆子當然不用打濕濾紙,需要百分之八十至一百燜蒸的就可以打濕

當然前提是濾紙足夠好,有雜味的濾紙乾脆不要用,真要有雜味也不是水沖一遍兩遍就能衝掉的


作用是去紙味和溫濾杯,讓平均沖煮溫度高點,至於濕不濕,隨你,個人喜歡濕,畢竟廣東人,習慣先燙一燙


推薦閱讀:

咖啡館裡的女人
永久牌自行車設計了個咖啡館,除了喝東西還能修車?

TAG:美食 | 咖啡 | 咖啡館 | 咖啡文化 | 精品單品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