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快速學會與孩子相處?


孩子為主,家長為輔 家長要輔助孩子培養一些好習慣,無論再忙多陪伴孩子,


我們和各年齡層的孩子,有不同的相處方式。

在此,我想羅列一些共性:

① 陪伴

某小學做了一項問卷調查:你最希望父母做什麼?買心愛的玩具、衣服,吃大餐,看電影……還是陪伴?

100%的孩子都選擇了陪伴,他們覺得只要能和父母在一起,比做其他任何事都開心。

② 在親子互動中,用理解、反饋、確認代替說教、意見、質疑

孩子:「我再也不要去幼兒園了,貝克把我的玩具搶走了!」

媽媽:「他這樣做,你很生氣。」

孩子:「是的。」

當孩子發出一個信息時,媽媽對孩子的情緒做了理解,然後反饋給孩子,得到確認。

在反饋的過程中,媽媽並沒有發出自己的信息,比如評論、說教、意見、分析、質疑等,只是把對孩子信息的理解反饋回去,媽媽強調的是「你」,而不是「我」。

③ 非語言信息來幫忙

研究發現:在日常溝通中,語言信息對人的影響僅為7%,而非語言信息高達93%。

我們可以通過撫摸、擁抱、親吻、拉手、微笑、點頭、充滿愛的眼神、坐在孩子身邊、朝著自己的方向揮手等來傳達信任、理解和愛。

④ 鼓勵

鼓勵是在做2件事:看見孩子內心隱藏著的失望;將消極轉向積極。

⑤ 做孩子永遠的朋友

一位可愛的爸爸說:「孩子3歲,我4歲,我永遠和孩子同齡,我要做他的好朋友。」

相比長輩這個高高在上的身份,孩子更喜歡那個陪他玩,一起學,說說知心話,活在一個世界裡的大朋友。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全文見公眾號),供參考。


說他感興趣的話題,比如熊出沒,和他一起唱兒歌,比如兩隻老虎


我這還單身的人……


和孩子在一起互動的時候把自己也變成孩子,你就能對他的一切感同身受,你和孩子也容易相處了,重點是你能放下架子把自己變成孩子么?


跟孩子節奏相同,孩子一般聲音不大,那我們也要輕言輕語,然後肢體動作要配合得當,陪伴孩子時確保自己的時間充裕,這樣就避免了急躁敷衍孩子,然後就是跟孩子相處溝通的內容要投其所好。最後一點你想要孩子變成什麼樣子,一定注重身教,身教重於言傳,與孩子無壓力的相處,讓孩子覺得你跟他平等,切忌動輒就吵罵,打罵更是大忌。謝邀,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要想和孩子搞好關係,就要投其所好,找到他的興趣點在哪裡,讓他覺得你和他是有共同語言的,這樣你對他來說就變得有吸引力了。不過,也不要表現得太主動,保持一種神秘感,比如,孩子喜歡遙控汽車,那你可以自己在一邊研究,裝出很好玩的樣子,當孩子表示出感興趣了,你再順勢下坡,和孩子一起玩,在不知不覺中拉進你與孩子的距離,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和你親近了,這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急不得,要有耐心。


上大學的時候,爸爸媽媽經常這樣講:女兒,學什麼中文,沒有前途,去學師範,畢業出來了輕輕鬆鬆當老師。我這是為你好!

周圍的聲音也是這樣:兒子,別去大城市打拚,回家考個公務員,有個鐵飯碗。我這是為你好!

女兒,你也老大不小了,再過幾年,你就貶值了。趕緊嫁了吧,我是為你好......

其實父母的這種行為,本意只是想讓孩子少走彎路,過上他們認為的好生活。

你會發現孩子越長大越難相處,只要家長放下「為你好」的心態,接納那個不完美的孩子!


鼓勵式教育,千萬不要打罵


尊重他,不要站在高處和他說話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媽媽生二胎,大女兒癔症性眼盲」等二胎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會更優秀?
婆家和娘家對一些風俗的看法很不同,婆婆又很較真,我該怎麼辦?
是不是很多人厭惡原生家庭,如果有,最後又是怎麼辦的呢?
怎麼分辨一個人有沒有受過家庭傷害?

TAG:家庭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