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真慈悲?

今日在共修群中,有一位師兄發了騰訊公益捐款信息,他希望其他師兄幫忙捐助。其中有一位師兄提出發布此類信息干擾到了其他師兄共修。由此幾位師兄展開討論散播公益捐款是否是慈悲之行以及是否可以在共修群中發布,是否算是行六度中的慈悲。同時還討論生活中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不要幫忙,如果要幫忙怎麼幫忙。最後晚輩想問,如何才是真慈悲。想請前輩@法嘉宗智幫忙解答。


如何是真慈悲?

即:無緣大悲,同體大悲。

所謂無緣大慈,指不因任何利人或利己的直心行為,即沒有能大慈的你,也沒有你所大慈的人,能所雙無,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為真大慈。

所謂同體大悲,指明心見性後,明白實無「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世界與眾生,都是一體同心,而不作對立分別。

因此,沒明心見性之人,沒有離相無我之人,都不是真慈悲,他們所謂的「慈悲」,不過是自以為利人,實為利己的自私行為的美稱而己。

舉例:

你遇到一個在外摔傷了的人,你毫不猶豫地幫他解決問題,事後,你不覺得你幫了他,也不要他的感恩與報答,同時,心裡不覺得自己行善積德了,你認為他和你一體同心,本無分別,你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想做的事而己。

這種行為可以稱為真正的慈悲。


自己發菩提心,以後能成最正覺,轉妙法輪,就能讓無量無邊的眾生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這就是對眾生最大的慈悲。


以身相許。


無規矩,不成方圓。

既然是共修群,那麼就需要管理,並明確設定共修範圍

此後,群的一切內容、群的一切建設都必須以此共修範圍為主。

絕不能泛濫成捐款群、公益群、聊天群、放生群…… ……

就好像寺廟,

有些專門弘揚教理,辦佛學院 …… ……

有些專門弘揚凈土,專打佛七…… ……

有些專門參禪悟道,專打禪七…… ……

有些專門作經懺的,專門給人超度…… ……

…… …… ……

術業有專攻,做好本職工作。

否則一樣也搞不成,甚至原求做佛,後來成了做生意。

學慈悲不等於學雷鋒,人天善行不等於菩薩行。

既要說真慈悲,自然要是真覺悟的真菩薩!


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一、有人讚歎不代表我們慈悲。

1、張三欠李四五千塊錢未還。

一日張三請眾友喝酒,唯獨未請李四。

酒後眾友皆贊張三夠朋友。

如果我們是李四會怎麼想?如果我們作為讀故事的人會怎麼想?

2、李四欠張三五千塊錢未還。

一日張三宴請眾友,沒落李四,席間亦未提此事。

酒後眾友皆贊張三夠朋友。

如果我們是李四該如何想?

如果我們作為讀故事的人該怎麼想?

世間這種事情很多,或許是別人,或許是我們自己。

慈悲是好事,關鍵是我們是否真的慈悲。幫助別人不僅要有好的起因,還要有好的結果。更不能忽略了客觀評價,以及後續影響。

二、慈悲的基礎。

通過上面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慈悲是要有基礎條件的。

不欠債才有資格給予,孝順父母才有資格慈悲眾生。

佛教提倡四好: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

要從家庭開始啊!

慈悲眾生是為了讓世界和平,難道不需要從家庭和諧開始嗎?

家庭才是國家的基石。沒有基礎,房子就塌了。沒有孝心,慈悲是假的。

三、慈悲眾生要循序漸進,從根本做起。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

子曰:書雲,孝乎唯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有人問孔子,你為什麼不為國家服務。

孔子回答說:書經上說,國家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親人有愛,家庭和諧。我正在落實啊!如果親身落實國家的基礎建設都不算為國家服務,那什麼算為國家服務呢?

不愛家怎麼愛國呢?不愛父母兄弟,怎麼愛陌生人呢?

四、幫助別人到底要不要做呢?

要做!但是要量力而行,要隨緣做善。別牽強,別執著。

不幫助別人是冷漠。如果這個世界變得冷漠,我們的家庭就無所依靠了。

一會兒說沒資格,一會兒說不做是冷漠,前言不搭後語,豈不是自相矛盾?

五、沒有資格要學會發心。

我們雖然沒有資格慈悲度眾生,但是我們可以用正確的發心去改變。

弟子XXX業障深重,父母恩未報,但眾生有困難要幫助,弟子願『代』父母幫助眾生,求諸佛菩薩加持。

加一個『代』字就可以了。我們雖然沒有資格獨立普度眾生,但是『代』父母行善是有資格的。

六、正確的迴向。

編筐窩簍,全在收口。

初學者行善是為了消業障增福報的,迴向就是收割善果。

既然是『代』父母行善,善果就該給父母。迴向要說清楚。

求佛菩薩加持,弟子XXX『代』父母行善,所得福報盡皆迴向給父母,以報父母養育之恩。

七、什麼是慈悲?

慈,與樂;悲,拔苦。

菩薩慈悲。『代』眾生行善,給眾生好處;『替』眾生受苦,教眾生做人。

菩薩視眾生為父母。眾生受苦,菩薩不孝。因此,菩薩總說無功德無福德,不是自謙,是說實話。

八、末學為什麼不願意『代』?

1、我不欠父母的。

2、我做好事,別人不誇我可不行?

3、佛說行善福德那麼多,我可得自個留著。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慈悲是原始佛教中的四無量心的內容,四無量心分別為慈悲喜舍,其中慈以無嗔為體,予樂為業,悲以無害為體,拔苦為業。四無量心是入定的四種法門,其中慈悲喜三無量最高可入三禪,舍無量可至四禪。修四無量心,最低的成就是死後受生成初禪天人,所以福德極大,俱舍論中說從四無量定中出定的行者,對其供養,善業極重,可當生兌現果報(佛教認為果報多數是隔世兌現,只有重業才能當生兌現),因此四無量心在原始佛教認為是聖者的遊戲所行處,可以用來積累福德。但是要注意的是,四無量心沒有愛染,也就是說,佛教的聖者雖然慈悲,但是不會因為眾生痛苦而悲傷,所以四無量心都是很理性的利息眾生,沒有情愛,很像道德經中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但是又說天之道利而不害,這就是佛教的慈悲,無情的利益眾生。布施,可以算四無量心的一種修行,也可以算六度的布施波羅密,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原始佛教,認為四無量心不能斷煩惱,只能對治煩惱,因為四無量心沒有智慧,煩惱必須靠智慧斷除,同樣,布施波羅密也和智慧沒太大關係,想要解脫,不是必須修布施波羅密的,只有想成佛的菩薩,才需要修布施波羅密,因為佛必須福慧兩足尊,比如他需要有32相,80種好,必須生在帝王之家,這都是福德圓滿的象徵,而只想解脫,不需要修布施波羅密,比如普通的阿羅漢,只需要慧圓滿,不需要福圓滿,所以阿羅漢可以解脫,但是未必都是具備32相,出生顯貴之類的,可以是窮人,可以是女人,而佛,必須是男人,女人不能成佛,所以布施是成佛的必須,不是解脫的必須。


慈悲和智慧不可分。

沒有智慧的慈悲是愚痴;

沒有慈悲的智慧走不遠。


感覺差不多……不過對方並不懂佛,不知道他是怎麼從我的言論里得出的結論……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私以為,真慈悲,就是發自內心地尊重並欣賞每一個個體的差異性,不偏不倚吧。


心有多大,了無牽掛。真慈悲又何妨,假慈悲又何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凈土生一方人。以善傳善,以惡止惡,方為正道。正如一在屋檐下避雨的人向一撐傘於雨中的路人求助,說:「你可否度我?」,

撐傘人說:「你在屋檐下,我在雨中,你不需我度。」 避雨人說:「你有傘,怎麼不能度我?」

撐傘人說:」是傘度我,而不是我度你,要想得道,自尋傘去。」 避雨人感悟,淚流滿面,飄然離去。


推薦閱讀:

【六念】 如來所許念法
三論宗的中道佛性義
為什麼在國內佛教比道教更受推崇?
為什麼我總是用惡意揣測別人 同時自己也備受苦惱 如何運用佛法來改變?
皈依的話,以後生活怎麼辦?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