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反感別人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哪怕是對了,也會惡言相向?

以前我很討厭別人為失敗找理由,認為很多胖子那麼肥是懶導致的,他們減肥不成功是因為不努力。當他們說出各種不減肥的原因後,我都很反感,不希望他們為失敗找理由。

直到後來,我對很多體脂高的人做了調查,發現他們的理由是完全正確的,一路上有很多的障礙,就算不是一般人,也很難克服。

同樣的,以前有很多同學厭學,自暴自棄,為不學習找了很多理由,例如:老師口音大、教室太熱、宿舍很多人抽煙、身邊很多小混混……

因為我克服了很多困難,所以打心底里地瞧不起他們。

直到後來上到社會,逐漸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環境的力量是巨大的。失敗者所說的各種原因是真實存在的,他們並不是為失敗找理由。他們曾做出過很多努力,多次失敗後才選擇了放棄,而我知道看到的只是他們放棄的時候。

要反思的不是他們,而是我。為什麼別人找到了失敗的原因,我卻強勢否認。如果智商不夠還懦弱的人因為我的否認,也否認了所找到的原因,那我無疑是害人。


你的描述讓我想到了阿德勒提出的「課題分離」概念:

減肥、失敗、找借口,這些事情都是別人的課題,從根本上說,和你無關。

為什麼說,它們是別人的課題呢?

因為他們找借口,最終的責任由他們自己承擔——他們體重超標,無論是外貌還是健康,最終承擔責任的是他們自己。所以,這是他們的課題。

那麼樓主目前遇到的問題是:情感上沒辦法分離「自己的課題」和「別人的課題」。

這個現象就有意思了,因為這個現象存在——而且持續存在——必然有它的意義。

換句話說,樓主在反感的同時,也會獲得好的體驗,所以這種現象一直被強化。

那麼

  • 這種「好的體驗」究竟是什麼呢?
  • 樓主的這個現象為何又痛苦,又一直維持在他身上?
  • 它是從何時開始的?(樓主如何學會這種模式的?)
  • 課題不分離究竟對樓主來說意味著什麼?

這些問題,就是需要通過心理諮詢持續探索的了。


因為內心自卑又自傲,因為自卑不想聽別人的否定,要保護自己的僅有的自尊心,因為自傲相信自己比他們強,那些人沒資格去評判你的是是非非。


自己本來想悄咪咪的咽下失敗的苦果,結果失敗的這麼明顯,讓別人都看出來了,我不要面子的嗎?


如果有人真誠且耐心的和你說你的問題。或者他們帶有諷刺卻誠實的說,或者純屬是諷刺你,這是有區別的。

你會接受第一種。你會不接受第二種的態度,同時反思他們的話。你會完全的反對第三種。

這也說明了一個情況,你以前是第二種人,所以即使你是對的,你也不會被接受。

如果別人有缺點,你要真誠的說,會更有效果。


因為,指出問題很容易,上嘴唇碰一下下嘴唇就可以了,但解決問題真的很難。當你去仔細研究的時候,會發現,導致這個結果,原因真的不簡單。

舉個肥胖的例子吧,你會發現一部分胖人,他們的父母,一方面覺得他們很胖,但另一方又覺得他們吃的並不多,然後你再去研究他們父母的飲食習慣,會發現,某個時代,真的要拚命吃,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同時你還會發現,所有的減肥理論,都告訴我們,節食是不健康的,那麼你說,一個食量是普通人2到3倍的人,應不應該節食?不節食,相當於一個體重正常的人隨身帶著50斤甚至更大的負重,你動動試試,而節食,肯定會帶來其他的副作用,又如何去面對和解決?

所以,大部分時候,大家需要的並不是指出問題的所謂智者,而是一個陪伴自己一起解決問題,監督自己努力,鼓勵自己堅持,陪伴自己面對困難,的夥伴。


標題不大合適吧,是我們方案,還是我反感。

因為不是所有人這樣,所以不能用我們這個詞來說。

我認識很多人不這樣,他們只是在那個時刻偶爾流露出一點點困惑的申請而已,因為一下子不知道要如何理解這個事情而已。又或者,本來挺高興,然後這個高興被抑制了,僅此而已。

這不算什麼心理問題,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問題,或者教育不充分的緣故。更麻煩的是身體緣故容易情緒激動。大概也就這樣吧。


因為不能反悔,即使你分析出了我失敗的原因,我也不能回到當初做決定的那一刻,所以對於失敗而悔恨的人,分析原因對我來說沒用。說難聽點,你像個高高在上的上帝在嘲笑我,你讓我如何不惡語相向。

第一人稱代入。


推薦閱讀:

想太多,是因為自我要求低

TAG:心理 | 社會心理 | 心理健康 | 心理調節 | 心理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