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該怎麼做?


我個人認為,第一,這個問題涉及對「期望」的管理。不光指孩子的自我期望,還有家長對孩子的期許,不合理的期望會造成心理壓力。就像高考報志願第一步是正確定位自己(可略保守一點),首先家長就不應對孩子有不現實的期許,不能樹立孩子無法夠到的目標,然後再引導孩子合理確立他們自己的目標。

第二,人的早期生涯,主要是接受教育,在這個階段,各種事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家長須真正持有這個觀念,然後真誠地和孩子分享——只要努力去做了就好;如果處在心理低潮期,能夠「按部就班」也是成就。

第三,就像報志願可以「沖」一樣,分數既定的情況下,志願報得好,也可能去更理想的院校。人生也要「沖」:要有「沖」的意識,因為總有「衝上」的可能。很多時候,能力和信心都不是最重要,正確做事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和我的一個學生聊了聊,她的經驗:1. 要結合考試難度來分析,不要糾結分數,關注排名。2. 正確利用考試,考試更重要是暴露了知識的漏洞和方法的不恰當之處,如果確實是以上兩方面那就抓緊時間補足,但也有可能是孩子正處於力量積蓄期,堅持住就會「柳暗花明」,而太關注短期結果反而影響信心、自亂陣腳,家長可以不帶著情緒和價值判斷地和孩子分析分析考試情況、學習狀態,那就一起面對眼前的困難,但如果家長沒有穩定自身情緒的能力,那就還是做好後勤工作吧,要不會加快孩子亂了陣腳的步伐(但題主沒說孩子多大,如果孩子還沒上初中,那家長就必須上了)。3. 請孩子關注下應試技巧,包括時間分配、心理暗示等一系列的問題。


2018年公布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指出:

大約每6個學生就有1個人有過自殺意念;每14名學生就有1人制定過自殺計劃;每37名學生就有1人採取過自殺行動。

而造成中小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家庭矛盾和學業壓力上,比例高達59%,其中相當一部分家庭矛盾的衝突根源,仍是學業壓力。

美國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身為父母,不能用考試分數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優劣,更不能讓孩子有以此為榮辱的意識。

可是,許多父母偏偏將一紙成績,作為了孩子榮辱的唯一標準,分數高就給個笑臉,分數不達標就施以家庭暴力,或者是冷暴力。

父母亂用權力棒,真的貽害無窮。

那麼孩子成績差,父母該怎麼做?

面對不理想的成績單,我們要清楚孩子屬於哪一種類型,再因人而異去對待:

1、成績一直差,努力不見成果

成績是對平時功課的檢驗,功夫在平時,總是考不好的孩子,肯定有學習短板,家長更應該給予指導和愛的關注。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80%的學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試中真正存在的問題,而很多家長對問題也沒有做到追根溯源。

試著陪孩子去總結和糾錯,再加以肯定和鼓勵,沒有一個努力的孩子不想有個好成績。

有個孩子高考考了3年,第一次英語只考了33分,後來他考上了北大,開了家英語培訓學校並在美國上市,他就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

他說過:「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

他的成功離不開母親的鼓勵和支持,相信當我們能夠正確引導和正面影響孩子,差生也有逆襲的一天。

2、成績差,心思不在學習上

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總會有些叛逆,如果父母再一味的批評嘮叨,受「超限效應」的影響,孩子對父母的話也許會充耳不聞,這時候家長的教育就要具有策略性。

著名作家劉墉的兒子劉軒,中學時崇拜賽手舒馬赫,變得不愛學習,考試成績一直是C。

面對老師都無計可施的兒子,劉墉劍走偏鋒,拜託兒子能像舒馬赫一樣也「考個零分」,但前提是不能交白卷,所有題都要做完。

父子打賭之後,劉軒儘力去考,可因為學業不精,無法避開所有正確答案,他一直未能得逞,考試成績依然是C。

為了早日考到零分,也為了自由,他開始努力學習,一年後,終於完美避開正確答案,拿到了零分卷。

這個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愚蠢之舉,卻滿是來自父親的套路。

等劉軒恍悟的時候,已經走在優秀之列了。

3、平時成績不錯,偶爾發揮失常

平時,我們經常會聽到「發揮失常」這樣的考後感,除了一些客觀原因,還是孩子主觀上有太多心理壓力。

心理學上有個「瓦倫達效應」,即越害怕失敗,卻容易失敗。

朋友的女兒就是小考沒問題,大考總失利的典型。

小升初時,她考前擔心焦慮到失眠,因為朋友灌輸過「成敗在此一舉」的思想,期望她考進市重點,為高考鋪路。

可事與願違,考數學時,她因為過度緊張,一道題沒思路,後面幾道題跟著答不出來。但一出考場她就明白該怎麼解答了。

後來,朋友意識到問題所在,只要求女兒從考試中總結不足,錯過的題不再出錯,初一幾次模考,孩子的成績都很穩定。

家長的焦慮心態可以理解,但切忌給孩子太大壓力。

我們一定要懂得,不論是孩子偶爾考砸和屢次考砸,我們都要先幫助孩子梳理情緒,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們成長的路,也是我們成熟的路。

無論他考得怎樣,都請告訴他:

「儘力了,不遺憾;沒考好,不丟人。」

微信公眾號: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家有正在上學的孩子,下面這樣的場景,你一定不會覺得很陌生。

在孩子的學校門口,或者家長會前、家長會後,等候的爸爸媽媽,其實主要是媽媽們,三三兩兩兩地湊在一起,很大聲地談論孩子的考試成績:

你們家孩子這次考得怎麼樣啊?

唉,考得不好!你們家孩子怎麼樣?

我們家那個,湊活吧!

就你們家孩子,成績那麼好,還算是湊活,我們這個,才愁死人了!

孩子哪一門考得好,第幾名,哪一門考得不好,怎麼不好,爸爸媽媽們都會跟別人談論,而且還免不了地加上對別人家孩子的吹捧和對自家孩子的貶損。

真心爸媽覺得,這樣真的不太好。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該怎麼看待、怎麼談論呢?來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家的想法和做法。

1、不要太在意成績高低。

很多爸爸媽媽從孩子一上學起,就特別關心孩子的成績,而且也要求孩子考試一定要有好成績。比如一二三年級的孩子,語文數學要拿雙百,英語也要一百分,高年級或者中學的孩子,一定要考到好名次。

我們的建議是,好成績當然好,但爸爸媽媽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也不要把考試成績和父母對孩子的態度關聯起來。因為這樣會收到幾個負面的效果。

第一個負面後果是,孩子一考試就緊張,特別在意考試成果,反倒沒有辦法全心全意、踏踏實實地投入考試。很多這樣的孩子,都是平時程度還不錯,但一到考試就考砸。

第二個負面後果是,孩子的抗挫能力會比較差

可能沒有爸爸媽媽會直接說,「你考試名次不好,我就不喜歡你」,「你贏不了這個比賽,我就不喜歡你」,但事實上,不少爸爸媽媽卻在這麼做。

孩子考試、比賽,得了好成績、好名次,爸爸媽媽會表現得歡天喜地,對孩子格外熱情、格外和顏悅色,孩子提出任何要求,都會毫不猶豫地滿足,「好好好,都答應你」,甚至一些平時不允許做的事,也會格外寬容,「好好好,你是大功臣,你想幹啥就幹啥」。

而如果孩子沒有得到爸爸媽媽期望的成績,大人馬上就換了一幅面孔,「考成這樣,還想要這要那?想得美!」,「玩手機、玩電腦,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玩、玩,學習上怎麼沒見你這麼有精神頭。」

爸媽這樣,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我對你的態度,由你的成績決定,你成績好,我就愛你多一些,成績不好,我就不愛你、不喜歡你。

孩子無論大小,都能準確解讀這樣的信號,這樣會讓他們對成績、輸贏格外關注,無法接受成績不好或者比賽失利的後果——因為他們輸掉的並不是自己的名次,而是爸爸媽媽的愛。而一個有意思的想像是,越是這樣,孩子越容易在重要的考試或者比賽上失利——因為他們太患得患失了,根本拿不出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拼一把。

所以,爸爸媽媽明智的做法是通過態度、言語、行動,讓孩子從小就明白,爸爸媽媽愛你,只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與你在學校是否名列前茅、是否有傲人才藝,沒有一點關係。並且,大人也要真的發自內心地這麼認為。

第三個負面後果是,孩子可能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去謀求好成績。

孩子考試作弊的情況,在低年級時就會出現,或者是偷看同學答案,或者自己偷偷看書、打小抄。我們大兒初三,最近的家長會上,老師還講到一個這樣的例子:

一個孩子和他的爸爸媽媽都特別在意考試成績,孩子就經常考試作弊,這樣考出來的成績,每次都不錯,爸爸媽媽覺得孩子成績不錯,中考時就要求孩子報很好的高中,結果考試成績出來,爸爸媽媽大吃一驚,根本就不能接受——怎麼會考得這麼差!孩子自己也挺詫異的——他根本就忘了,自己平時的考試成績有多少水分!

2、不存在「考得好」「考得不好」的問題

很多爸爸媽媽在談到孩子的考試成績時,會說孩子這次「考得好」或者「考得不好」。

真心爸媽認為,根本不存在「考得好」「考得不好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考試結果好壞,都是平時學習狀態和程度的反映。一個平時學習狀態、學習程度差的孩子,不可能考得很好,一個平時很好的孩子,如果沒有考試時剛好身體狀態不佳、考試遲到等問題,也不太可能考得不好。日過不關注孩子平時的狀態,只糾結考試成績,就是捨本逐末了。

另外,爸爸媽媽用「考得好」或者「考得不好」來評價孩子,也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認知:我不是平時的水平不夠好,只是這次考得不夠好,我下次考試認真點,就能考好了。——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事。

3、孩子彙報考試成績時,多表揚,少批評。

孩子彙報成績時,我們的基本策略是多表揚,少批評。哪一科成績很好,就熱情洋溢地表揚一下,哪一科成績不好,就提醒他繼續努力。

「媽媽,我數學99分。」「哦,好棒!」

「爸爸,我語文88分。」「哦,好像不太好哦,下學期加把勁兒?」

孩子小學時,差不多這幾句話就完了。現在大孩子上了初中,學校會有比較多的橫向和縱向比較,談論成績時會更詳細、更嚴肅些,但基本上還是先表揚完好的,再提醒一下需要加強的地方,不會好壞不分、攪和到一起。

這樣,兩個孩子都能對大大小小的考試抱 take it easy的態度,好壞都不會太在意、糾結。

與孩子的考試成績相比,我們更在意的,是孩子平時的學習狀態是不是認真、有沒有困難、需不需要幫助。

4、就事論事,不做「偏科」等概括。

很多爸爸媽媽,在看孩子的成績時,特別喜歡用「偏科」來概括:

「我們孩子偏科啊,數學好,語文不好。」

「我們孩子偏科啊,語文好,英語不好。」

我們認為,孩子小學和初中階段,各科的成績差異,不會嚴重到「偏科」的程度,大部分原因是在某一科下的功夫不夠。怎麼下功夫都無法糾正的「偏科」,可能要到高中才出現

所以,我們認為,對小學、初中孩子各科成績差異,應盡量不用「偏科」來概括。

越是這麼說,尤其是當著孩子這麼說,越是給孩子的成績差異找理由,孩子會認為「反正我就是偏科的」,反正我就是不擅長這個科目,而不會認識到不夠好的那個科目,是自己沒有下功夫所致。持續以「偏科」掩蓋真正的原因,可能正好種下孩子到高中後真正偏科的種子。

5、孩子考試成績,只和他自己談,如有必要,和老師談。

孩子的考試成績,我們基本上視為孩子隱私的一部分,盡量只和他自己談。和大兒子談成績時,不會抓過小兒子來一起聽,和小兒子談成績時,也不會抓大兒子旁聽,更不會和其他家長討論彼此孩子的成績。

如果老師需要溝通孩子成績,我們會和老師認真討論,或者如果我們覺得需要和老師溝通孩子的學習狀態和成績,我們會考慮找老師討論。

基於自己的孩子自己負責、盡量不給老師添麻煩的心態,我們抓住老師討論孩子學習和成績的情況,還沒有出現過。

6、談論成績目的不是評價分數,是找出需要加強的部分。

真心爸媽一直互相提醒,也向孩子明確表示,考試的目的是考察學習的結果,成績好固然值得表揚,某科成績不夠好,也是好事,正好告訴你哪裡還有差距,需要加強。爸爸媽媽和你們談論考試成績,不是為了評價分數本身,而是要和你一起發現差距,找到下一步需要重點下功夫的地方。

孩子明白這一點,就不會為成績不夠好而有太大壓力。不少孩子被逼得隱瞞成績或者試圖用到作弊等手段,甚至出現離家出走、自殺等極端行為,往往是因為大人、孩子對分數本身、排名結果太過在意。

7、不把某次考試成績不好當作「小辮子」。

父母不能抓住孩子某些不足之處當成「小辮子」來用,更不能把考試成績當作孩子的「小辮子」。

「考得那麼差,還想出去玩?!」

「考得那麼差,還想要新玩具?!」

「考得那麼差,還不趕緊做作業去?!」

父母這麼說,是恨鐵不成鋼,目的是讓孩子進步,但因為考試成績不夠好而限制孩子享受約定好的好吃的、好玩的、自由時間,是極其消極、沒有建設性的方式,只能讓成績不那麼好的孩子沮喪、對抗,甚至自暴自棄破罐破摔,讓成績好的孩子覺得父母只在意成績與面子,不考慮他的感受。

8、盡量縮短討論考試成績的時間。

每個學期結束,考試成績自然是爸爸媽媽最關心的話題,可能會持續到大人孩子真正從每天上學的節奏中放鬆下來,甚至一直到孩子回老家見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考試成績是過去時,不是現在進行時。人生漫長,一次考試,尤其是普通的期中、期末考試,並不決定什麼。沒完沒了地討論已經過去的考試、已經定格的成績,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沉湎於過去,無法自拔,對於孩子知道下階段要超哪個方向努力,毫無用處。

所以我們的方法是盡量縮短討論考試成績的時間,和孩子討論清楚哪裡需要繼續努力,就停止這個話題,和孩子一起放鬆,如果是期末考試,更要讓孩子享受一個輕鬆的假期。

9、不在兩個孩子之間做比較,也不與其他孩子比較。

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爸爸媽媽很容易比較兩個孩子的成績,「老大學習不好」「老二學習差一點」「老大語文好,老二數學好」等等。現在很多家庭都要了二胎,未來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家裡是雙胞胎,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作為資深兩孩爸媽,我們的建議是,一定不要在兩個孩子之間做比較,也不要與其他孩子做比較。

「不比較」是我們帶兩個孩子的基本準則,同樣,兩個孩子的成績,也不會拿來比較。「你看你比哥哥/弟弟考得差」「、你看你某某科就不如哥哥/弟弟」、「你哥哥/弟弟能考得這麼好,你怎麼就不能呢」,這樣的比較,對被當作榜樣的孩子不是鼓勵,對被比出短處的孩子更是傷害,而且還可能造成兩個孩子之間的妒忌和大小衝突。

我們曾遇到過一對雙胞胎的媽媽,兩個孩子同年級,成績稍有差異,大人就經常拿學習好的那一個來鼓勵另一個,結果兩個孩子在家裡經常針鋒相對、打架打得非常激烈。

我們也不將孩子與他的同學比較,不鼓勵孩子與他的同學比較。

父母把孩子和他同學比較,通常是拿成績好的來比,這實際上是對自己孩子的否定。而孩子和他同學比較時,通常找到那些某方面不如自己的,「我比某某還強呢」,這會讓孩子習慣於自我安慰。兩種比較,除了顯得爸爸媽媽和孩子多說了幾句話,沒有任何意義。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兩個或更多的孩子的爸爸媽媽尤其需要這個認知。這樣才能看到、欣賞每個孩子的優秀之處,讓孩子按照他自己的節奏成長。


可以激勵他,如果一味地批評他,他只會厭煩學習厭煩你,但是適當的激勵就給了他信心,為了不負父母的期望也一定會加倍努力的,或者給他定個目標如果達到了獎勵些他喜歡的東西。正確的教育很重要


每到考試結束以後,在開家長會之前的空檔,都是孩子和家長內心戲上演的時期。

考完了以後,考得怎麼樣,孩子心裡是七上八下,說有底也有底,說沒底也沒底。

但是,考得好還是不好,孩子自己還是有感覺的。

有的孩子會跟家長說感覺自己考得不好,而有的孩子就是自己悶著,不對家長言語。

而最有意思的是那些「沒心沒肺」,或者說天生樂觀的孩子,不論考得怎麼樣,當家長問起他感覺考得怎麼樣的時候,孩子都會回答:「我感覺考得還可以呀!

記得曾經有一位同學就是這樣的樂天派。

家長聽孩子說感覺考得還可以,就喜滋滋的去開家長會。

到學校以後,老師把家長單獨邀到辦公室,把孩子的試卷拿給家長看,結果孩子兩門功課總分加起來都沒到100分!

家長說當時尷尬得真是恨不得地上有條縫鑽進去,太沒思想準備了!

所以,不論孩子對家長說有關考試考得怎麼樣的問題,家長都應該有應對的姿勢,特別是孩子對家長表示考試失利,考得不好的時候,家長的態度尤為重要。


首先,認真傾聽孩子,接納孩子考試失利的事實

孩子考完以後,跟家長說自己考得不好,家長認真傾聽孩子,就是給孩子很大的安慰。

家長接納孩子的態度,會讓孩子感受到可以在爸媽面前,不必太緊張,就可以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說出來。

爸爸媽媽的傾聽和接納,會給孩子強烈的安全感,會讓孩子感覺到,不論他的考試成績如何,都不會影響爸爸媽媽對他的愛。

安全感的建立和穩固,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然後,幫助孩子一起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梳理總結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

爸爸媽媽傾聽完孩子說考試失利的情況後,可以和孩子一起聊一聊具體的問題。

比如:

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為什麼考試失利呢?具體原因都有哪些呢?

是這次考試題很難?還是因為複習不夠?或者是因為本身平時的學習中存在不清楚,沒掌握的問題?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多說,家長多聽孩子說。

然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說的情況,針對具體問題,幫助孩子進行分析造成這樣的問題的原因。

家長還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思考:

「針對你自己認為造成考試失利的那些原因,怎麼樣做才能改進呢?需要爸爸媽媽做些什麼能夠幫助到你自己呢?」


最後,家長要和孩子的老師及時溝通

孩子考試失利,一方面需要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

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長和老師常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特別是上課的情況。

針對這次考試,家長可以抓住開家長會的機會,看一看孩子的試卷,聽一聽老師對考試情況的整體分析。

家長還可以和老師面對面的交流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

開完家長會回家後,可以和孩子一起再分析一下試卷,把錯題的正確解答寫在專門的錯題本上。

一定要孩子弄清楚做錯題的原因,是基本知識沒掌握?還是粗心大意?

家長要提醒孩子認識到:

每一次考試都是一種檢測你學習情況的手段,通過考試發現自己的問題。

針對問題,去做到查漏補缺,避免下次考試再犯同樣的錯誤。

除了開家長會以外,家長平時也需要和老師保持聯繫,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態。

特別是需要知道孩子是否在學習上有困難?孩子存在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老師提出哪些建議?

孩子學習如果有困難,家長可以和老師坦誠溝通,明確表達希望老師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及時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如果老師還能在百忙之中指導孩子掌握學習方法,督促孩子認真學習,那就更好了。

和老師溝通的同時,家長也應肯定地向老師表態:會和老師很好地配合,一起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難,為孩子取得學習上的進步而共同努力。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考100分的都是女生,但她們的成績到五六年級就不行了。有個考了好幾次第一名的女生,連高中都沒考上,現在是我媽跳廣場舞的隊友。

考試成績能代表什麼?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習水平的高低,但並不能代表所有。考試就是從很多的知識點中摘一些弄份試卷,用試卷的分數作為這一段時間學習的總結。

考試的意義,是檢測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考試很難完全實現這一功能。分數高,可能是掌握了全部知識,也可能是運氣好,考的都會,不會的都沒考。而且考試成績的好壞,也跟很多因素有關:孩子的情緒,考試的狀態,知識的掌握程度等,用分數代表一切似乎有點太簡單粗暴了,也沒有發揮考試的全部意義。

孩子考完試,家長要做好這4項工作,才能真正發揮考試的作用。

詢問孩子對成績的看法

孩子是考試的主人,可以問問孩子,這次考試是不是發揮出了真實水平,哪個科目考得比較滿意,哪個科目離預期比較遠,讓孩子對考試,對這學期的學習情況有個大體的認識。

很多家長會武斷地用考試成績評判孩子本學期的做法,考得好,這學期就沒有虛度,給孩子獎勵,全家歡歡喜喜過大年。考得不好,就冷嘲熱諷,說孩子不努力,不愛學習,沒出息,過年都過不安生。

家長最好不要輕易下結論,要結合孩子的努力程度和考試成績,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不要把孩子當成比較的武器,客觀看待孩子的表現。

跟孩子一起分析試卷

不管是考得好的科目,還是考得不好的科目,家長都要跟孩子一起分析試卷。考得好的是哪裡好,為什麼好。考得不好的是哪裡出了問題,知識掌握不牢固,還是看題太粗心。

把所有的試卷分析一遍,找出孩子的優勢和劣勢。我姐家孩子考試,語文99分,英語80分滿分考了72。通過對試卷分析發現,語文扣掉的1分,是出現了一個錯別字,容易丟分的閱讀理解和作文得了滿分。語文成績不錯,得益於孩子閱讀量大,喜歡讀書。英語考得不理想,是句子整體意思掌握不好,歸根到底是英語聽和讀得量不夠,缺少語感。通過這樣的分析就得出結論,閱讀習慣要保持,但要加強英語書的閱讀,同時要多朗讀多聽音頻培養語感。

跟孩子一起分析試卷,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對分數的關注轉移到具體題目上來。保留做得好的地方,補充不足的地方。也通過分析試卷傳達給孩子這樣的理念:考試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不足,掌握好知識,同時為制定新的學習計劃做好準備。

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劃

期末考試之後就是寒假,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制定新的學習計劃,在寒假實現完美逆襲。把學過的知識系統性複習一遍,重點複習考試中出現問題的知識點,舉一反三,讓學過的知識徹底內化成孩子的知識體系。

同時,可以針對新學期的學習內容做一定的預習,或者拓展學習新的課題,增加孩子的知識面,為新的學習做好準備。

制定新的學習計劃,讓孩子明白,考試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說大了,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考試,考試成績不能代表什麼,也不能決定什麼,它只能提供參考,指引方向。讓孩子不把考試成績當成聖旨,就能避免孩子把考試成績看得太重,萬一考不好免得走入極端。

引導孩子找到學習的意義

前不久某學校的運動會上出現了幾句的口號,「我愛學習,學習讓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乍一聽這四句話讓人笑得前仰後合,細品一下卻全是心酸。

學習是為了什麼,讓媽媽快樂嗎?如果孩子連為什麼學習都不知道,又怎麼能指望孩子真的努力學習呢?所以,不管孩子考試成績如何,學習狀態如何,家長都要想辦法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在哪裡?學習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強大。

怎樣才能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意義呢?問問孩子長大以後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人,為了實現他的目標,他應該做什麼。從後往前倒推,有點類似於目標分解,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就會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方向。

我在農村長大,我學習的目標很簡單,我不想像父母一樣種地,所以我必須好好學習,考上大學。現在的孩子很少吃苦,吃穿不愁,他們也不會像我那一代人的目標這麼粗淺。

家長可以讓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觸各行各業的人,不管是真的走出去,還是通過電視節目看書,引導孩子找一個夢想,讓孩子有努力的方向。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看考試成績就會被困在圍城裡,考了98分,糾結為啥不是100分,考了第二名,也會不甘心為啥沒得第一。目光局限在考試里,考試就只是一場考試,這就真的是暴殄天物了。

跳出考試看考試,考試就不過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小小測驗。有高峰就有低谷,高峰時期保持優勢,更好地前進,低谷時期奮發圖強,取長補短,求得更快的上升,這才是不斷前進的人生態度。


謝邀。

三個觀點需要給孩子灌輸。

1.成績不代表個人整體發展,成績好不代表人的其他品質好,成績不好不代表其他品質就不好。成績只是一個時間段的檢測,只能證明當時你有沒有努力夠或者存在其他因素,覺得自己儘力了就好,往後工作、生活也是這樣,做一件事就要儘可能去做好的精神。

2.學習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做人品德更重要,但好的成績它會給你人生一個又一個的選擇權,而不是被迫謀生。

3.往後餘生,缺乏學習的心態,會與社會脫節。


和他一起分析哪些地方出錯了,建議他做好總結。

多鼓勵,本來自己考崩心裡就窩囊,家長沒必要多苛責。

多陪伴孩子學習,這一點非常重要,要讓他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推薦閱讀:

讀書之《惡童日記》
如何安撫兒童情緒?
暢銷全球50年的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
愛磨蹭做事拖拉 專家支招如何打敗孩子拖延症(二)
讓家長頭痛的「小任性「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兒童心理 | 父母教育 | 兒童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