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什麼意義?

本人是一隻九年義務教育畢業的准高一狗,對心理學很感興趣,現在也有一直在看相關的書籍,某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關於心理學的問題,她們就說自己想學心理學的意義是看懂別人的內心,想獲得更多的人緣。聽到這裡的時候心裡有點百感交集,開始想我自己又是為什麼對心理學感興趣,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我的初心也許是自愈,因為我們家有遺傳的躁鬱症,我自己的情緒波動也比較大,曾經被喜歡的人講過「悲喜交加」,這裡有點懷疑人生,爸爸是很嚴重的躁鬱症患者,對我們家庭也有比較大的影響,因此姐姐也曾經患有神經性厭食症,不過姐姐現在已經好很多了。所以我就有了那種想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的心理,這也許是我的其中一個原因。但是我真的很想知道心理學的真正意義。謝謝(*°?°)=3

貼一張男神的圖


說到心理學,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尤其是最近幾年,心理學的熱度真是蹭蹭蹭地往上漲。但是首先,我們想澄清一下「心理學」這個概念。

大部分時候,人們看到的是被媒體神化後的「心理學」。而真正的心理學就像所有科學一樣,遵循科學的標準,做雙盲實驗、有證偽性、能夠被重複驗證。這也是科學心理學與偽心理學的分水嶺。

那學習心理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幫助呢?簡單心理經常收到來自讀者的提問和求助,我們選擇了一些最受關注的主題,這也許也是你在生活中所關注的問題。

一、了解一點心理學,可以更好地對待壓力與負面情緒

  • 自我打擊
  • 消極設想
  •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 總回想過去不好的事情 | 消極反芻(Rumination)
  • 總是覺得對手很難纏
  • 總在責怪
  • 不原諒自己
  • 害怕失敗或犯錯

這是八種常見的負性思維。持續性的負性思維會降低健康和幸福感,對心理學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體會自己的感受,從而與自己的情緒和諧相處。

  • 識別想法和感受

想法和感受常常是導致甚至於加重負面情緒的來源。那麼,識別這些產生負面情緒的內在來源是實現自我掌控的第一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思維和感受,只是去識別和觀察,不是控制它,反駁它。然後,去注意這些念頭是怎麼被自己的經歷所塑造,它是怎麼促進了負面情緒的產生

  • 接納而不是迴避

如果你可以持續地去觀察你的想法時,你會發現它的規律:無論這些想法和感受出現時多麼讓人痛苦,多麼可怕,但它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它必定會被一些新的內容所取代

因此,無論這些想法讓你感到如何地痛苦,你都要努力讓自己迎接它。同時,接納也要注意不是強迫自己接受我們的痛苦,而是更多地接納自己的態度,這些想法和感受是自己的一部分,但它們不等同於自己,面對痛苦本身會帶來更大的痛苦,所以接納要首先培養對自己的慈悲,從對自己的全然地接納開始。

  • 針對不同情況使用不同的方法

如果你有明顯的身體癥狀,你可以進行正念、冥想的練習,幫助自己學習覺察和面對負面情緒時的反應。培養專註力,慈悲心,和接納的態度。

如果你很難安靜地坐下來,那麼可以嘗試著做些運動,運動的同時進行呼吸的專註力練習,保持對身體狀態的覺知

也可以選擇去做事情,負面情緒常常推動我們去做一些事情來緩解它,但保持覺察是重要的,這讓我們知道自己是在應對而不是迴避

  • 尋求專業幫助

可能你會發現,真正做起來仍然很難。或者你發現,你無法幫助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這種持續的不開心已經影響了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麼,這個時候可能你需要一個專業的幫助。心理諮詢等專業的幫助能夠有效地彌補自身的不足,這些專業的方法的有效性也已經得到臨床證實。

如果你已經出現難以忍受的身體不適,精神上的痛苦已經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如失眠和身體的明顯不適,精神緊張,尋求藥物的治療,能幫你有效地緩解上面焦慮帶來的癥狀。

二、了解一點心理學,可以正確地看待原生家庭問題

提到原生家庭,似乎首先湧入腦海中的是一連串的家庭情感熱文標題:「原生家庭的陰影和傷害」、「父母對我的情感忽視」、「代際創傷揮之不去」........

人長大後,好像突然開始醒悟,原來我性格中擰巴的部分,來自父母對待我的方式,於是就出現了經典的諸如「父母皆禍害」的言論。

誠然,原生家庭對於我們的影響的確存在。童年不幸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相關研究發現,長期處於功能失調的家庭環境中的兒童,(包括目睹母親遭到暴力對待、父母離異或分居),其身心健康會受到極大的傷害。而曾遭受童年期情感忽視(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CEN)的兒童更有可能發展為自我價值和自尊缺陷,普遍有缺失感,易抑鬱等等。

但是,我們了解原生家庭的目的在於了解自己,了解家人,而非為了單方面的指責和控訴。

將自己不喜歡的、不接納的部分歸因於「原生家庭」,似乎是我們逃避自我攻擊的一個絕佳出口。但事實上,原生家庭的情感支持,對一個人的影響更為持久。成長過程中我們不斷傳承家庭生命信念,汲取家庭的力量,那些好的、被我們認可的部分早已融入生命,內化成為我們自己的一部分。

Bowen系統家庭理論中提出,自我分化是是家庭成員必要的成長目標。分化的過程將個人從家庭的情緒混亂中部分解放出來的過程。Bowen理論將自主性和情感聯結性並重作為成年人成熟的分化特徵。

不自我分化的人傾向於情緒化,對他人不是順從,就是逆反,他們沒有獨立的自我,相反容易將自己的感受與其他人融合。很難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尤其是面對令人焦慮的事件時。

分析自己的角色,積极參与關係系統,而不是將所有的問題都怪罪到其他人身上或從不反省自己,才能真正從關係中解放出來

「給你傷口的,也讓你閃光。」你也許有過不愉快的過去,但你還有未來啊,別讓原生家庭定義了你。

三、了解一點心理學,可以更自如地處理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中的很多問題,其實都可以轉化為個人邊界的問題。個人邊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指我們建起來的身體的、情感的、精神的界限,用來保護我們不受他人的操縱、利用和侵犯。

健康的個人邊界是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不是對別人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讓我們能夠承受我們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而且,還可以確保我們讓別人也能為他們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越界侵犯我們。

  • 明確你有權建立個人邊界

你當然有權保護自己的隱私、有權利拒絕別人,建立個人邊界的過程,其實就是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只有你建立了明確而堅定的邊界後,別人才會尊重你。

  • 你自己的感受比別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

這句話在大眾看來也許有點「自私」,我們的文化要求我們過多的考慮家人、朋友、甚至是馬路上陌生人的感受。但首先我們要明白的就是,先自愛再談愛人,討好別人而放棄自己的邊界,別人也不會因此而喜歡和尊重你,所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擺在首位,是很重要的。

  • 明確哪些行為是你不可接受的

仔細回憶每一次你的個人邊界被侵犯的經歷,把你不能接受的事列出來,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景,試著用平和的語氣直接向對方表明。(如果覺得有點難,下面有具體方法喔)

  • 嘗試拒絕

如果別人提出冒犯你邊界的請求時,「生氣」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這無關什麼小不小氣或是開不開的起玩笑。而是如果你因為擔心惹他人不快,就不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你的人際關係反而會受到損害,表明個人界限並適當地拒絕,反而有助於關係的發展。

以上是建立健康的個人邊界的方法。邊界很像是我們所說的底線和原則,我們首先要明白自己能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邊界。

四、了解一點心理學,可以更好地接納自己、收穫個人成長

如何獲得自信?

Do』s:

1. 認識到所有人在現實中的自己跟理想里的標準都是有差距的。如果這種差距讓你過於痛苦,那麼可以考慮減少對自我的關注,不要頻繁地在自己身上找缺點。

2. 打破自責成癮的負面循環。告訴自己,別人的看法沒有那麼重要。不要為了降低自己對潛在分歧的焦慮而急著道歉,最終降低自己的自信心,並通過自我暗示讓自己逐漸靠攏最差的那個自己。

3. 選擇高力量姿態。抬頭挺胸,舒展四肢,用生理狀態反向調節心理狀態來提高自信。

4. 改變負面思維定式。避免自卑三要素,遇到挫折的時候注意提醒自己認識到超出自己控制的外界因素,告訴自己通過努力未來是可以改變的。

5. 向下對比。除了要向優秀的人看齊以外,有時也可以多看看不如自己的人,通過對比發現自己的閃光點。作為提升自我自信的方式,這沒什麼不好的。

Don』ts:

1. 強迫自己做出即時的改變,或者長期維持一種硬拗的心理狀態。例如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告訴自己,從今天開始我要自信起來,立Flag!然後時刻小心翼翼地維持著自己,不允許自己出現任何計劃之外的想法或者情緒。這種做法會迅速消耗認知資源,導致自控力全線枯竭,最終產生大反彈。

2. 跟自己反覆強調「我不能自卑」。越是跟自己強調一件事,越容易不受控制地向相反的方向發展過去。改善自信心應該是一個柔和的過程,給自己一點時間,你會發現你的內心比想像得更強大。

雖然說了這麼多,但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不可能一次性解決。日常狀態下,正常人的自信心都會在一定範圍內上下波動,所以偶爾出現自卑的情緒是完全ok的。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

在誇獎的強化下,在焦慮的驅動下,在自我厭惡的指使下,我們越來越「努力」,討厭不努力的自己,甚至將一切的失敗都歸因於不努力。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努力可能不是出於我要追求某個目標,而是純粹的為了努力而努力,或者說,我們也許是努力成癮了。

但其實,我們也可以放下那些努力的偽裝,嘗試去看看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 認識到真正致郁的是什麼

人們需要意識到,有害的並不是「閑下來」本身,而是它所引發的孤獨和自我厭惡,那才是真正致命的東西。

  • 越努力,越焦慮

有無數的人告訴你,要努力去改變自己,努力去變得更好更好更更好。但當你看不到這條「變得更好」的路的盡頭的時候,焦慮和抑鬱也常常隨之而來。

但心理諮詢師不會教導你,或者「糾正」你。心理諮詢的作用是幫助來訪者觸及自己的認知盲點,拓寬認知能力,而不是教導Ta去改正。心理諮詢能幫我們看到自己的努力,探索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自己到底在追求的是某個目標,還是只是在漫無目的的「瞎忙著」。

當我們逐漸認識到這些之後,也許才能真正依據自己的本心,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如果很痛苦的話,就不要自己硬扛著了,嘗試不去努力吧?

最後,小編想說,學一點兒心理學,其實就是在學習如何收穫幸福的能力呀。


最後,動動手指點個讚唄,一門學了就能用的心理諮詢實操應用課程免費贈送給你~

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uni(ID:jdxl-uni),回復「365」即可獲得《每天學點心理諮詢》課程。

課程學習你將收穫:

  • 掌握理解情緒,識別自我情緒、正確對待情緒甚至「雙向情感障礙」的方法
  • 了解人格障礙、抑鬱症、進食障礙等常見心理疾病的識別與治療
  • 學習團體諮詢、藝術治療、曼陀羅彩繪心理治療等心理技術的實操和應用
  • 懂得像諮詢師一樣建立關係、理解情緒、打開胸懷接納更美好的世界
  • ……

尋求心理幫助請直接添加簡單心理諮詢助理微信:jdxlzxzl,給你最溫暖的心理支持。


心理學是很有意義的,不管是不是心理專業,年輕人都應該知道些基本的心理知識。

比如,很多人在不開心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排解,或者選擇了不健康的方式發泄(暴食、飲酒、抽煙、咒罵)。殊不知在排解負面情緒的第一步應當是首先了解自己情緒的來源。

是哪件事情、哪個人對你的情緒產生了影響?做什麼事會讓自己現在感覺好一些?自己下次怎樣做次能避免重複陷入現在的狀態?

又比如,長大以後,需要應對的事情愈加複雜,相應的情緒變化也會複雜一些。在處理問題時,我們難免會因為犯錯而懊惱;又如果因為錯誤的決定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困擾、傷害時,我們也許很難消除自己的後悔和負罪感。這時就需要你學會和自己和解,原諒自己,及時止損,向前看,作出對當下和未來最好的第二次決定。在都市生活的人,如果想要維持好的心理狀態,學會與自己和解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沒有心理疾病的人都會需要心理學,何況是帶有心理疾病的人呢?

題主有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的想法真的很好,感興趣的話心理學對你來說應該挺合適的。心理學有很多分支,你可以多了解下。比如:

臨床心理學(clinical psychology)

主要學慣用科學手段解決心理問題,基本以預防、理解和治療為主,多用於心理諮詢和精神療法(psychotherapy)。

生物心理學(biopsychology)

學習大腦和神經遞質如何影響人的想法、情緒和行為。基本學的是神經學+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educational psychology)

學習在教育背景下的人類心理和行為,比如學習障礙、青少年心理健康、老年人的疾病和認知等。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

主要學習大腦是如何處理想法、記憶和解決問題的精神過程,比如大腦的感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健康心理學(health psychology)

主要學習人類(健康相關的)行為、心理和社會環境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和疾病,這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美國,健康心理學家可以幫助病人和他們的家人接受、適應較嚴重的疾病,和如何從健康行為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我的興趣所在!)

社會心理學( social psychology)

主要學習在一個群體里,個體的心理和特徵。比如探索他們的社交能力,相互依賴的關係,增加信心的能力,適應能力和社會公正等。

以及工業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實驗心理學...手機碼字太累了,題主感興趣的話自己搜一下吧(≧?≦)

總之,你可以盤點下哪個分支是自己的興趣所在、能用所學知識更好的幫助到你想幫助的群體。不過,在從事心理學領域的工作之前,一定要學會自護(self-care)。畢竟,渡己之後才能渡人。

比如在臨床心理學,不能把私生活的情緒帶到臨床工作,也不能讓工作上的負能量影響自己的生活。這世界上過得不如意的人太多了,題主想要助人的心並不能永遠都實現,不要因為治癒不了別人過產生過多的無力感。

我的初衷和題主一樣,所以本科學了跨領域健康科學,了解到了心理、營養、公共健康之類的應用健康科學,漸漸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公正有了極大的興趣,所以研究生準備走社工方向。

個人認為,在選專業上,沒有哪一個專業是自己一定最合適的。每個學科都有枯燥和有趣的地方,就算是自己最感興趣的專業,也可能會遇到無聊、迷茫的短暫時期。

但願能幫到你!加油哦。


btw我在吃了4年抑鬱症的葯之後也被診斷為躁鬱症,不過躁狂很不明顯。躁鬱症的葯又吃了3年,最後還是基本靠自己調整好了..

總之吧,希望你爸爸能早些好起來!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躁鬱症的回答:

躁鬱症,18歲,已服藥4年,大一,對自己的未來感到絕望,怎麼辦??

www.zhihu.com圖標


我也是個高中生(雖然比你大點兒)

從初二的時候因為某些事情的影響我想著我要改變一些東西。


那時候的少年心裏面總想著些「異想天開」的事情?總是盲目衝動,又缺少了些什麼東西。那些性格里的弱點總因為無處訴說無人幫忙而任由發泄。

一直到了高中因為我個人的原因(四處求醫卻無果,周圍人都搞不懂我在想什麼,他們都不理解,我開始沉默,任由他們胡謅,我自己慢慢調整狀態,到了現在還算好點兒)更加堅定了學心理學的信念。我想要改變中國的教育,為何這麼大的一個城市能夠接受心理治療的人卻少之又少?為何學校花費巨資開的心理諮詢室時常拒人門外?


我想要讓世界上少點兒像我這樣的人。我想改變現狀,我想盡我的單薄之力讓更多的少年幸福,還想讓直到現在仍然堅持封建思想的少年閉上自己的嘴。我想,這是我學心理學的意義吧。


你的問題,讓我想到了劉可樂糾結的那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她醫生聽了問她,那意義的意義又是什麼呢?你看,這個問題其實可以類比很多問題。所以,你與其糾結心理學的意義是什麼,不如先去了解它,在這個慢慢了解的過程中,你會受益的。


瀉藥

讀大學時候系主任說的話深表認可

她說 心理學不是教你怎麼去猜透人心 不是給你個本事去賺大錢 而是讓你活的更明白 在生命每個階段知道該做什麼 能做什麼


推薦閱讀:

看看你有沒有負性自動思維?
成年早期的自殺
劉強東性侵折射人性的終極需求
房樹人繪畫心理學--畫之初體驗
時間越長,狀態越差,所以脫單開始變得很難……

TAG:心理學 | 心理 | 情緒 | 心理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