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謀帶有欺騙性,在道德層面如何立足?

戰略性謊言如何過心裡這關?


謝邀,道德其實就是先人強壓給我們的一部法律,而且就和中國與美國法律不一樣一樣,每個人的道德標準都不同,而現在信息大爆發,人們都在磨合之前的道德觀,其實不要怪別人冷漠,人家只是在自己道德中找不到幫你的理由。


謝邀。

道德並不唯一,也存在多重標準,取決於所處的環境,時代等等。

不同的道德也可能存在互相衝突的可能,面對這種道德的取捨是很多文學素材討論的話題。

就兵不厭詐而言,欺騙是一種不道德,但隨之也許帶來對侵略者的勝利,減少更多本國甚至敵國人民的傷亡,以小的不道德換取大的道德,這是我認為的立足點。

但是也必須要說,這種思路也往往被居心叵測的陰謀家或者政客利用。比如打著反日旗號行打砸搶的暴徒,鼓吹國家民族利益而大肆掠殺猶太人和外國人的納粹。


  「道德」的定義和定位,自古至今一直在變。

  可以查一下春秋時期宋襄公的事迹,按現在的思維這就是智障一個,但是在當時他確確實實贏得了尊重並被尊為春秋五霸之一。因為在當時認為即便是戰爭也要講規矩講道義,所以不守規矩的楚國即便是贏了宋國也為人不齒。

  但是到了兵家的興起,戰爭層面的道德存在的必要性開始受到質疑。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擊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孫子兵法·始計》

  於是漸漸地,對於戰爭,道德的標準開始降低,直至「兵不厭詐」成為普遍認知的合法思想。

  但是道德標準降低也並不代表消失,例如「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也還是被廣泛接受的。時至今日,反生化武器、人道主義對待戰俘等等,也都是戰爭層面道德的體現。


要知道打仗本來就沒有任何道德可言,打仗就是紅果果的殺戮,兵不厭詐,當然不厭了,只要能儘可能的減少自己這方的損失,去謀取對方的損失,就是正道。


道德是毫無目的性的純精神追求嗎?個人認為不是的,。道德產生的意義就是人與人之間達成長期的,良性循環式的合作,以得到整體性的生活品質的提升。

戰爭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在古代,科技力量薄弱,戰爭就是唯一的使得部分人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使用兵法則是勝利的保證。這種情況下我們還可以以較為寬容的態度去看待戰爭或者兵法。但到了現代,科技,生產力,文化觀念等等都有了大幅度提升。這個時代還試圖依靠侵略去取得資源的,不僅是不道德的問題,更是愚昧落後阻礙人類進步的行為。


看你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人還是利他,有些情況下會手下留情,但是對手一再得寸進尺就沒有辦法了;其實有的時候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會太計較的,如果逼的太緊,那就沒有有有辦法了


實際上堂堂正正的打仗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左右就不再有了,從不擊半渡,不殺二毛的宋襄公到不按約定鼓時出戰的曹劌。

並不是從三國開始才用計謀詐變取勝。

戰場上的衝殺一開始原本確實是堂堂正正作戰,郤克在戰場上見了齊傾公,卻還是要行禮而退。那個時代的戰爭是遵守一定規則的。可是到後來就慢慢演變成了無所不用其極。

用這個苛責古人也是不對的,孫子兵法云: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反之亦然。利而誘之,亂而取之。


推薦閱讀:

你的情緒來自你的創造——聽js叔叔講莊子筆記(六)
情緒的研究方法概論
全世界無聊(抑鬱症的秘密)

TAG:道德 | 三國演義書籍 | 三國志書籍 | 認知心理學 | 說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