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猴和克隆羊技術差別大嗎?

為什麼克隆成功了猴子就這樣大肆慶祝?個人覺得雖然品種不一樣,但技術難度是不是應該差不多啊?何必在寫一個「首位攻克克隆靈長類動物難關」的噱頭呢?


謝邀,重點在靈長類動物,相信引起的倫理學討論比科學討論要更多一點。新聞出來了太慌張,我一搞微生物的,容我去看兩篇文獻再回來裝逼,本來基因編輯技術大有代替克隆技術的趨勢,但目前來說克隆技術又一記重擊。先用實驗室師兄的一段話搪一下

…………………………

基因編輯可能真的很難存在一種普適,高效且簡單技術,各種生命體可以理解為長期進化出的一系列從簡單到複雜的生化機器。從生活中的機器來看,想用一把扳手上修飛船下裝單車,大卸航母小拆手機,顯然不是特別靠譜。


(′???`)如果是美國人研究出來,也不會有這麼不懂靈長類動物克隆有多難的人瞎酸了


什麼是體細胞克隆?

簡單來說,體細胞克隆技術是指把動物體細胞採用核移植的方法,利用細胞拆合或細胞重組技術,將卵母細胞去核作為核受體,以體細胞的細胞核作為核供體,將體細胞核移入取出細胞核的卵細胞中,構成重組胚胎,開始胚胎髮育過程,最終妊娠,克隆出動物的技術,又稱為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我們借用本次克隆猴的示意圖,讓大家更熟悉。

說起體細胞克隆,相比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高中生物課本上的克隆羊多莉了。

多莉生於1996年7月5日,是由乳腺細胞克隆的雌性綿羊,也是世界之初第一個成功克隆的人工動物。由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和PPL Therapeutics生物技術公司的伊恩·威爾穆特和基思·坎貝爾領導的小組培育的。它被英國廣播公司和科學美國人雜誌等媒體稱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動物。多莉的誕生為「克隆」這項生物技術奠基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因此引發了公眾對於克隆人的想像,所以她在受到讚譽的同時也引起了爭議。不幸的是,2003年2月14日因飽受疾病之苦,研究者對多莉處以安樂死。它的過早死亡,也引發了人們對克隆技術的討論。

伊恩·維爾穆特爵士和他創造的克隆羊多莉

厲害了我的國:克隆猴的巨大價值!

在中國,從中國科學院始,神經科學研究將邁入「基因編輯非人靈長類」的時代,這是我國科學的又一領先世界的進步。

猴子是神經科學領域不可或缺的實驗動物。如果對比其他動物的腦子,就會發現,放眼整個自然界,也只有猿猴的大腦能與人類比肩。甚至也會出現類似於人類的腦部疾病,包括孤獨症、抑鬱症、帕金森病以及不久前很火的「漸凍人」等等。這一切都可以利用基因編輯與克隆技術迅速製作出相關的猴模型。藉助這樣的動物模型,科學家可以在與人類更加相似的平台上研究疾病的發病機制,試驗新的治療方法。人們對這些疾病的理解將出現質的飛躍。

如何讓基因科技更好的服務人類?

體細胞克隆也屬於基因編輯的一種,類似於「基因移植」,在基因解碼研究領域中,基因編輯即基因矯正技術也是研究熱門。關於基因解碼與基因矯正技術如何更好的服務於人類也是大家討論的熱點。

佳學基因認為:基因信息是所有生命活動的信息源泉,是人體健康與疾病的本質根源。佳學基因認為通過解讀人體基因信息,可以分析了解人類健康的風險,藉助基因無損矯正技術,可以將嚴重危脅人類生存的致病基因從人類基因庫中消失。基因解碼技術以及佳學基因致力推廣的基因無損矯正技術尚處於科技的頂端。科技需要完善、人們需要了解、產業需要運用。但毫不懷疑的是,基因解碼技術、無損基因矯正技術最終將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為個人、社會、人類種群、各種種群帶來巨大的價值。


首先是克隆猴的意義:利用克隆技術,未來可在一年時間內,培育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這既能滿足腦疾病和腦高級認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廣泛應用於新葯測試。

如果實驗對象的遺傳背景不同,「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說服力就不夠強。傳統醫藥實驗大量採用小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鼠類可通過快速近親繁殖,培育出大量非常相似的小鼠。但由於小鼠和人類相差太遠,針對小鼠研發的藥物在人體檢測時大都無效或有副作用。據了解,這是目前絕大多數腦疾病研究無法取得突破的一個主要原因。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院士說,克隆猴的成功,將為腦疾病、免疫缺陷、腫瘤、代謝等疾病的機理研究、干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再來說克隆猴的難度:第一隻克隆羊到第一隻克隆猴,歷時21年。期間,各國科學家先後克隆出牛、鼠、豬、貓、狗等多種動物,但對猴子一直無能為力。2003年,權威學術期刊《科學》曾發表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篇論文,論文稱,用現有技術克隆靈長類動物「是行不通的」。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實驗發生在2010年。美國俄勒岡靈長類研究中心的著名科學家米塔利波夫率領團隊成功移植了克隆猴胚胎,但胚胎髮育至81天,以流產告終。

克隆猴主要有三個難點:

難題之一,是細胞核不易識別,「去核」難度大。作為受體的卵細胞,必須先把細胞核「摘除」,才能容納體細胞的細胞核這個「外來戶」。但是,猴的卵細胞核去核難度非常大。

難題之二,是卵細胞容易提前激活。克隆過程中,體細胞的細胞核進入卵細胞時,需先「喚醒」卵細胞,然後才啟動一系列發育「程序」。因此,「喚醒」的時機要求非常精準。但是,使用傳統方式,猴的卵細胞很容易被提前「喚醒」,往往導致克隆「程序」無法正常啟動。

難題之三,是體細胞克隆胚胎的發育效率低。被轉移到卵細胞里的細胞核,突然要扮演受精卵的角色,「趕鴨子上架」很不適應,需要科學家採取多種手段「保駕護航」。如果「保駕」不力,絕大多數克隆胚胎都難以正常發育,往往胎死腹中。

---摘選自新浪科技


差別很大,因為相對於克隆羊,克隆靈長類有許多技術問題,比如表現遺傳修飾等,具體可以參考剛發的cell文獻。


推薦閱讀:

邁阿密大學自閉症行為干預實習 海外實踐
我不希望你因莫名其妙的原因變成骨灰-崔永元
怎樣更好地保存科研數據?
如何培養科研能力?
克服寫作拖延症 Part 5:堅持

TAG:科技 | 科研 | 克隆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