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教的因果論和機械論有什麼區別?

佛教中說人的一念一動都會種下種子,也必然會引髮結果,因果循環,報應不止。機械論里也說世界就像一個機器,環環相扣。那這兩者之間有什麼異同呢?

還是說我對這兩個概念沒有認識清楚。


謝邀。

不懂佛學,不懂哲學。

信口胡說。

佛教的因果,包括業報等等,是多年來經驗、猜想和推理的產物。

這與機械論在有因必有果這個層次上,在我看來,是一致的。

因為如果按照四見地的說法,「諸行無常」,有因未必有果。如果有因必有果,因果就是恆常的,就可以通過控制來實現目的,就可以執著於控制。

機械論指導下的科技發展就是這麼乾的。

所以在這一點上,因果律與「諸行無常」是矛盾的。佛家認為「諸行無常」,五蘊皆空,因此無可執著。

但是「諸行無常」又涉及自我指涉。

所以你知道,咱老百姓,一旦思考起哲學問題來,還是很危險的。


世界是電腦模擬出來的遊戲,遊戲規則叫做因果。玩遊戲的人沉迷於遊戲,把遊戲的一切都看成是真實的,不知道怎麼退出到操作系統,只能無休無止的玩下去。機械論沒有玩遊戲的人,沒有脫離遊戲的可能。


確實很相似。不同的只是,機械論會引申出宿命,佛家因果說不會。

大家都是凡夫,扯所謂勝義諦只是痴人說夢。

問題本身是屬於世間的!世間的一切,包括修行出世(修行的目標是出世間,達成目標之前的整個過程,仍是世間法啊!),都是嚴格遵循因果的。

諸行無常,意思是一切都在高速生滅,沒有恆常本體,而非大家所曲解為的沒有規律!(打個比方,電影,看起來是一個動態畫面,其實是數十萬個靜止畫面。而畫面之間當然是有規律演化的。)佛法不是不可知論!


在我的認知中,這兩個觀念在表面上有「相似」性,但本質上的區別也是顯而易見的@_@:

佛教中的「因」是可以「種」的,「種」的過程可以有「意志」在裡面,且多用於解釋人世的事件,更多地強調了「因」對「果」的決定作用,意志對「因」的參與使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機械決定論認為,當你掌握了某一刻的宇宙中的所有的狀態的信息,就可以根據自然規律完整地反推和順推出宇宙的全部歷史與未來。當然,不僅對於宇宙,對於一個假設中的與外界完全隔離的體系中,也是這樣的。這一點,你在做高中的物理力學習題時,就容易感受到了。

希望可以回答你的疑惑。


勝義諦是沒有因果的,因果在時間軸里,勝義諦突破了時間。佛法得跟人類溝通,要化成人形用人類語言慢慢宣講世俗諦一步一步帶人提升。

法華經里有個個比喻就是國王發現了失散多年的王子是個乞丐,但是直接告訴他他不會相信難以承受突如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國王讓他在這裡從底層的勞動人員干起,漸漸的讓他增長閱歷文化最後才告訴他身份。

眾生都有佛性,但是證悟的因緣方法各不相同


好像沒有什麼關係吧…

佛家講的因果,準確來說還有個緣字。

緣起,才有因果。只有因,沒有助緣,也是沒有果的。

做個比喻,因是輸入值,果是輸出值,緣就是函數形式。函數形式變了,因果就變了。

而機械論,大概理解應該說的是萬事萬物有唯一的運轉方式吧,這顯然跟佛家因果論無關啊。

佛學講的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跟機械論的唯一性就完全不同了。


使用的範疇就不一樣。宗教和哲學差的地方我覺得題主應該明白,只是想說兩種因果論有何異同。完整的闡述我恐怕是沒這個能力的。佛教的因果不是建立在方程上的,他們的因果在科學上沒有必然的聯繫,機械論的因果則是有嚴格的物理描述的。另外,佛教的因果論和輪迴理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也和機械論大不一樣。


推薦閱讀:

爵爺壯心不死,但已慢慢凋零——阿蒂亞對黎曼猜想的證明為何是失敗的?
61.為什麼人生50%的痛苦是多餘的?
心靈成長課程滌盪著我們的心靈
變數
人生要學會珍惜

TAG:哲學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