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媽媽念佛拜佛,應該怎麼處理才不影響正常生活?

我媽她每天都在打卡念佛,他們有一個群,一百多人,好多人每天都頂禮師父,說自己念了多少多少的。而且那個師父還有自己單獨的微信,我媽還轉錢給她。拜佛真的有需要給那麼多錢嗎?

然後現在我覺得這種行為很煩,為了能念多一點,她每天無時無刻都在念,她有個念佛計數器。起床晨運念,煮飯念,平時有時候不睡覺念,連出門在外吃飯,去旅遊在大巴上也不浪費時間。

然後我覺得這種生活很不正常,念這麼多真的好嗎,我覺得她自己念沒什麼,關鍵是有時候出門別人看到我媽媽念佛和那個計數器,會對她有不同的眼光。

然後我家有個小孩子,媽媽又要說帶他去念佛,說念佛怎麼怎麼的好。念過佛的水就說怎麼怎麼的好,說是神仙水。平時有什麼事情發生,就說念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沒事之類的。總之,家裡好的東西她會歸功於她念佛迴向給我們。哎,真不懂佛是個什麼東西。因為我覺得佛只是個心靈寄託而已吧,我覺得國內太多不正宗的佛教了。

還有一個問題,佛教不是不倡導燒東西的嗎?供諸天,火供這些都要燒大量的東西,燒這麼多東西真的有用嗎?我覺得很污染環境。

我也沒有說不想給媽媽念,只是希望她在家念就好了。我也不想因為佛這個事情搞到爸爸媽媽經常吵架。各位佛友你們有什麼意見,你們都是這樣子的嗎?是不是真的念得越多越好。還是我有什麼不足嗎?


謝邀!

題主母親的行為其實沒有什麼神叨叨的,也是一般學佛人精進的表現。用計數器計算念佛次數這個一般是共修的需要,時刻念佛這個很難做到,能做到已經是非常精進了。在初步學佛,淨土宗的念佛法門也好,藏傳佛教持咒也好,其實一天不停持念還是很有幫助的。正所謂「一念敵萬念」,就是用佛號或者咒語不停的起念而抵擋雜念和一切導致輪迴的貪嗔癡念。計數器統計在一段時間是否能完成所設立的功課,比如說持咒40萬遍,或者是為了要報念佛數量給共修團隊做大迴向等等,這些都是修行的方式。

等到過一陣子,當念佛功夫純屬了,心裡念念皆佛號,自然不需要口中念念有詞。題主反感的莫非就是在外面人家看到母親口中念念有詞,自己在身邊或者別人知道你是她兒子/女兒,心裡覺得有點掉面子而已,怕人家覺得母親神叨叨。

對於供養法師,這個不是說要給錢什麼的,而是處於自己的「捨」。頂禮法師那更加是佛教徒對出家眾的尊重和敬仰。做火供或者供天/齋天的形式也是佛教徒對於六道眾生的尊重和慈悲,讓六道眾生都能得到法益。

不過,「神仙水」這東西就不能迷信了,「大悲水」是有的,不過不是代替看醫生。也不要把所有東西都歸功到自己修行,應該正視和面對。有病就要看病,生活有改善就是改善,如果遇到問題就要好好面對和解決。

至於學佛學到家人不高興或者有矛盾,則需要好好調整。

眾生歡喜,則諸佛歡喜。


佛學是一種心理鍛煉方法,是通過持續的有技巧的專註某個比如呼吸之類的目標(定)和對出現的身體感受保持持續覺知(觀)等方式鍛煉心靈運作方式。這兩種方式方式都需要較高的心理穩定度和理解力,所有抱著類似身體健康、發財等世俗動機的佛學修行都容易出問題。

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連基本的心理健康都做不到,遇見問題就逃避,事有不順就抱怨,連理性都難,更不用說理解佛學了。

對很多人而言,佛學已經等同於神仙鬼怪一類的奇談,佛已經被異化為一個擁有賜福能力的神,這樣的所謂學佛會有什麼結果可想而知。

對於你母親和很多借著佛學榨取金錢的敗類,你是很難改變的。就和那些賣包治百病的醫療器械的騙子們一樣,有科學常識的人一眼就可以看穿的騙局卻可以忽悠無數大爺大媽。因為所有的騙局之所有有效,就必然契合了人的某些心理需求。

對老年人而言,通過念念經或花點錢就可以獲得巨大利益的所謂佛法真是太划算了,除非他們沒有遇到巨大的人生災難,否則這種盲信不可能被你勸服。甚至有些人即便因為盲信搞的家破人亡了也不會回頭,還自以為是消業啥的。

建議是不接受、不參與、不衝突,別試圖勸服她,就像你無法勸服一個從小自卑,一心一意發大財的人參與傳銷一樣。你要把握的底線是不要讓她輸出這種盲信,比如影響你和你父親的生活方式或你將來的孩子等,另外盡量讓家庭財產透明以防她私自動用大量財物送給騙子。

小結幾點

1,你媽這類行為和佛法修行沒有任何關係,就是精神洗腦而已。她想給你洗腦了就用這句話回復她,放心,佛不是搞傳銷的,不會因為你不盲信而責怪你,就和他不會因為你拜他而賜福你一樣,他就是個老師而已,從他的教導中受益了是因為人們自己的努力,不願意學他也不會幹涉。

2、那個師父就是個騙子,如果他認為自己不是,那就是他也被學到的東西騙了,以為那是佛學。

3、想了解佛法,可以買幾本 阿姜查 的書看,網上很容易買到,抱著看勵志書的目的買就好,之後你會發現世俗的所謂佛法都可以用呵呵來應對了。

4、別因為看了幾本真正的佛學書就以為可以勸服你母親,你不可能這麼快有這個能力,而他們這一生基本上永遠也不會有這種理解力的。

5、對於有一定文化的年輕人,我勸導大家先別看佛學,先把心理學學好,否則難保不會變成題主母親那樣。


首先,題主母親這種情況,基本屬於完全迷信,學佛到這樣,正是現在佛教情況的普遍反映。

題主要和媽媽多溝通,有機會有興趣的話也可以自己研究一下佛經,告訴媽媽正法是如何,正信又是如何的。最簡單的,你可以告訴她,念佛是念覺,目的是為了達到「一心不亂」,而不是只為了數量。大道至簡,也很容易表達的。

不要相信某些人的回答,你媽媽的這幾樣行為可以講就是清清楚楚的說明了現在佛教徒為什麼那麼令人討厭,而並不是某個答主說的那樣沒什麼不對的。如果為了自己念佛,不顧他人感受,也不考慮別人能不能接受,就一味強加給對方,這種情況就不說站佛法角度來說,單單說世間人倫,這也是不正確的。一個人,如果首先做人都有問題,就別談學佛了。


現在的學佛人有八種神經病

1、煞有介事型

張口閉口,便是頂禮某大德,對人言必稱菩薩,就連放生回來嘴裡也說的是:今天放了十隻鳥菩薩,十條魚菩薩……但是,無論是誰一旦說了幾句他不愛聽的話,臉馬上沉下來了,心情不好時,別說頂禮了,別說什麼「菩薩」,就連「僧寶」他都給你頂嘴回去。

2、生不如死型

張口閉口就是這世界沒什麼好留戀的,我什麼都不管就念佛了,我已經活夠了,只求往生西方……於是工作也不上心,對家人也有一搭無一搭,成天要給阿彌陀佛「打電話」,說是要讓佛感受到自己往生凈土的決心。而對凈土的理解,卻僅止於「黃金鋪地」「但受諸樂」「死後才能去」等這些關鍵詞上,對凈土的真實意義卻一無所知。

3、眾人皆醉型

看到別人對工作認真負責,且成績斐然,便不以為然地說:「夢裡造夢罷了,不知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再努力有什麼用?」似乎只有他自己弔兒郎當,混日子才是看破放下的大智慧。

4、自私自利型

說是自己學佛多年,但只要涉及到自己的一丁點利益,就寸步不讓,還偏說:「我其實不在乎這點小利益,但我不能縱容對方的貪慾,那才是真造孽。佛教講自利利他,自己日子都過不富裕,我拿什麼去告訴人家學佛能福慧雙修?」

5、旅行家追星族型

喜歡朝拜各處佛教聖地,收集各種佛像念珠,且對雲彩、光線特別敏感。「看,這是我在五台山拍的照片,這頭頂的晚霞,活脫脫是一朵朵蓮花的形狀,再看旁邊這兩道『佛光』太殊勝了,頂禮文殊菩薩。」或者「明天某某大法師要到某地講經。」

6、誦讀家型

每日持咒,誦經不斷,自稱法喜充滿。但放下經書去趟菜市場,都能和小販斤斤計較一個小時再回來。特別喜歡按照自己理解的經文意思教訓人,但除了常讀的那幾段以外,其實對經典從未深入。

7、放生愛好者

喜歡參加放生,卻對自然環境是否適合放生從不作深入研究。更有甚者,有「生」就放,管它是毒蛇還是老鼠。

8、素食偏執者

不厭其煩地勸別人吃素,看到別人吃片肉便鄭重地宣布人家要下地獄。可是又對別人做的素菜素食挑三揀四,對色香味要求極高。

以上八種類型的人,是學佛中常見的八種「病態」,對號入座,診斷一下自己得了幾種「病」,請及時醫治!

文章轉載別處,侵刪。

對於提問者我覺得你不妨可以問問阿姨,每天拿著計數器念真的不是一種「執念」嗎?與其想著怎麼往生消除業障,不如先放下「執」。佛經是一種講義,真的確定看懂了嗎?花和尚魯智深一生沒有念佛,甚至打死過惡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破了很多戒,但是誰能說他不是佛?不懂得的仔細看水滸傳就會知道。

佛是真性情,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慈悲。不是念多少遍經就來的。打個比方,一個學生從不寫作業,只是認真理解書中的內容,另一個學生從不去理解,只是反覆的抄書,抄了百八十遍。你猜他兩誰學習好?所以說那位抄書的就是讀死書,死讀書了,他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罷了。學佛亦是如此,重在反思自己的內心,唐僧取經成佛不是因為他想作秀,走那麼多的路給人看,我多麼多麼虔誠,我要感動佛,而是他發自內心的想把佛法的精神發揚光大,使眾生幸福。所以他是佛。

講個小故事

小和尚問老和尚:師父,您開悟前每天做什麼?老和尚:挑水、劈柴、做飯。

小和尚:開悟後呢?

老和尚:挑水、劈柴、做飯。

小和尚:那開悟對你來說沒有任何改變啊?

老和尚:開悟前,我挑水的時候想劈柴,劈柴的時候想做飯。開悟後,我挑水的時候想挑水,劈柴的時候想劈柴,做飯的時候想做飯。

抱歉,因為時間太緊,措辭可能不夠嚴謹,在這裡說對不起咯。長的美得人一般都會給我點贊,嘻嘻。


我媽也是!天天跟他們那群裡面的人視頻,音頻,畫盤,以為畫了盤就能把身體里的疾病驅走了,還學什麼五行,還有天天晚上不睡覺,念經,拜懺,白天不工作,不是睡覺就是念經,出去也是,不管是公交還是大巴,都在拿著計數器念什麼佛號,還整天出門,說什麼遊學,天天過的特別邋遢,屋子裡都是臭的,已經完全脫離正常人的生活了,家裡人說她,不聽,很固執很迷信,不知道怎麼辦了,唉


推薦閱讀:

拜佛方法
寺廟說3根香就夠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一次上很多香?
寺廟供奉聖誕老人是什麼寓意?
求神拜佛求健康,還不如先了解自己身體狀況
(轉)憶佛拜佛得力之法

TAG:拜佛 | 修行 | | 修佛 | 佛的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