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明發展的目的是什麼?

真的沒有一隻手在冥冥操控嗎?


沒必要在文明面前標註出現代兩個字。

就族群的目的而言,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形式和古人先民們身處的封建社會、奴隸社會、原始社會沒有任何區別。

就是生存和繁衍。文藝點說:追求幸福。

孔子說:三代以前,天下大同。

封建社會士大夫們對個人成就的最高定義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看出他們對社會的最高期望是依然是天下太平,萬民樂業和每個人道德修養都很高。

資本主義社會追求人權,追求高福利。

社會主義社會要生產力極其豐富,人人毫無所缺。

人類的追求從沒有變過,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生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看了這麼多回答,讓生活質量變得更好難道真的算不上一個目的嗎?

現代化可以發展生產力,減少人們的必要勞動時間和消除對生存的後顧之憂。不管你的價值取向是什麼,更多的空閑時間對你總不算是一件壞事吧?

現在社會上一群群天天想著復古回歸自然的人,真讓他們過一年無科技生活試試?

美其名曰回歸,實際上就是吃飽了撐的。


想得美,方能幹的美;看到美,方能奔向美。

人類有一雙瞭望遠方的眼睛,但一直是以瞄準的姿態前行,走到現在,另一隻眼始終閉著,而瞄準的那隻眼盯著的始終是利益,這可不是簡單地擺個姿勢,是手中真的端著槍,握著刀,拿著棍的,一切能帶來利益的事物都被用瞄準。利益相對有限,而瞄準卻非常一致,爭鬥就此發生。兩強相遇,傷人一萬自損八千,利益最後還是要坐下來分贓,或是和親,或是質子等。通過爭搶利益解決自身生存的方法,即不安全,又不可靠,更不夠用。不安全、不可靠,所以外形成相互威懾圈;不夠用,內形成三六九等,你還不能動滅九、滅六的心事,否則九滅了,六就得頂上,六沒了,三就得自己上,這般繼續下去,只能剩下孤家寡人,那時,你再優秀也是什麼都不是。你能富集多少人,你就有多少價值。誰人甘心自己一輩子是那個九,這外斗隨時會發生,內鬥隨時在發生,內弱則外欺,攘外必先安內,人類在這種內憂外患中,被迫不自覺地走向發展之路,去發展利益,以填補自然利益的不足,這也是最安全、最可靠的路,人類文明也從此開始,一定要說有一隻手在冥冥操控,那麼這種困境中的被迫應是最適合裝上去的假肢。

利益不足的矛盾,從沒能靠壓迫和強製程序得以解決,壓迫只能得逞一時。靠壓迫帶來的後果是反抗,再壓迫,再反抗,最後還是只得交給發展,發展成了硬道理。人類對今天無法解決的利益不足的矛盾,在認知上還是寄希望交給今後的發展。發展的現實始終是解決利益不足,依據這一現實,我們至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概念,現代文明發展的現實目的依然是解決利益不足。你也可以高大上地說,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但這個目的並不是人類主動設定的,而是被動產生的。這對我們文明來說更是如此,我們是舊文明歷史太長,新文明歷史太短的大國,太長的舊文明歷史並沒有讓我們贏得科學技術,我們幾乎就是在別人堅船利炮的不斷追打下,才被迫去認識科學技術的,不然,科學技術在我們看來就是雕蟲小技,是鐘錶等新奇把玩而已,就是到了今天還有人是西學為用。

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才走到今天的,但利益不足的矛盾仍然沒有很好地解決,更別說徹底地解決了。這樣的現實,導致新的概念產生——發展不能徹底解決利益不足的矛盾。發展這個硬道理並不那麼過硬,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發展自身會衍生出高質利益的不足。簡單以手機為例,從模擬機到數字機再到智能機,每一次發展都是一次質的飛躍,每一次飛躍都會引來一次哄搶,這哄搶就是高質利益不足造成。隨著更新換代的不斷加快,哄搶的頻率也越來越快,發展不但沒有很好地解決利益不足的矛盾,反而在不斷加快利益不足矛盾的頻率。人類沒能通過發展解決利益不足的矛盾,反而掉進了發展的陷阱中。人類一邊不得不通過發展去填補原有利益不足,一邊發展又將自己曾經衍生的高質利益碾壓為低質利益。量變質變,發展一旦發生質變,人類就會停止原有的量變,但現實是,原有的量變,並沒有完全填補原有的利益不足,而質變又無法帶量來滿足高質利益需求,人類強者在高質利益不足面前,沒有絲毫猶豫就棄低質利益而去,在不足的高質利益中爭奪,而人類弱者在強者棄之的不足低質利益中爭奪。就整個人類社會來看,發展確實使人類各層次都獲得了比自己先前高質的利益,但在不足利益中的爭奪現實從來沒有改變,人類沒有通過發展將自己解放出來,從必然王國走到自由王國,所以始終缺乏時代幸福感。我見解為,人類不缺乏時代比較的快感,人類缺乏時代的幸福感。

當人類始終以一隻眼瞄準利益的姿態前行,那麼無論怎樣發展,都將是摸著石頭過河,利益在哪,他就在哪上岸。發展本是人類抓到的一手好牌,卻被人類打的如此尷尬。

在我看來,人類也許只有睜開另一隻眼,才能看清發展不是為了解決少數人的高質生存,而是解決全體人類的自由生存。


換做是古代,就沒人問這個問題。

因為這樣說會被人們認為是智障。那麼問題的關鍵在什麼地方?是因為題目問的是「現代文明」嗎?

————————————————————————

先說說簡介里的問題吧

有沒有東西在暗中操控著我們的社會發展。

如果我們了解的宇宙還是真實的,

那麼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宇宙誕生了大約138.2億年;地球大約存在了46億年;人類大約存在了250萬年;現代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大概只進行了不到5000年;近代科學的發展大概只進行了不到500年。

乍一看感覺如果有一個物種(大於等於人類智慧)可以領先我們不要說1億年,即使是1000萬年就可以達到操控其他生物的能力了。

但是對於地球這樣的可以孕育生命的星球,事實上是宇宙的第一波(這裡用波,表示除了地球之外,還有可能有其他生命在其他星球上)。也就是說暗中操控輪不到別人對我們,即使有,也是我們對別人。

為什麼說地球是宇宙可以孕育生命的星球中的第一波?

1961年,美國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法蘭克德雷克提出來一個外星文明的計算公式,叫做德雷克公式。 如下

德雷克公式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不光是我們看到的,連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結果也是少之又少(上鏈接有詳細說明)。加上對宇宙時間的判讀,人類作為第一波生物不為過。

誠然,在宇宙中有其他的生物。但是他們都面臨一個問題。一是,人類是在碳氫氧循環的基礎上出現的,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一種波能。倘若是有一種智慧,他也不一定是基於這樣的結構,以至於可能認識不到自己。更何況他們弄不好還在恐龍時期一種轉悠呢。

無論自己的論據多麼充足,必然會有相反的條件。上面的內容只是為了證明想要出現暗中控制人類社會發展的生物可能性非常小(幾乎為0)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沒有這種生物。

————————

如果說我們認識的宇宙是編造的,那麼這就是一個帶有矛盾的問題。

我們生活在「培養皿」里 」」

那又和「缸中之腦」有什麼區別呢?

前一段時間我在思考「缸中之腦」,這裡存在著一波混亂的邏輯。要不你就完全相信他,要麼你就證明你不是。可是當你在網上查找有關「缸中之腦」的問題事,有沒有想過網上給出的令你感到滿意的解釋也有可能是「缸中之腦」創造者編造的。

曾經聽說過一段編輯的文章。一群科學家終於用科學的方式證明了「缸中之腦」是假說,人們都很開心,舉辦著盛大的儀式。可即將頒獎給科學家的時候,畫面突然定格。另一群一群人在看著屏幕欣喜若狂,原來他們用超級計算機模擬科學家證明了「缸中之腦」的假說,便暫停了程序。

這樣便會產生一個死循環,我不建議你去思考這些事情,因為是一個不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說我們是在被監控下發展的,那麼他們自然不希望被我們發現,對於你提出來的問題,他們也可以及時發現,剩下的我還用多說嗎?

同時,你也可以認為我不建議你去思考這些事情,是因為我就是那個你所說的物種。

(?_?)

總結一下對簡介的回答。第一從假設角度我們無法得出有那麼一種東西。第二,這樣的問題只能成為死循環,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最重要的是如果根據我們現在科學的發展,可以推測出現代文明發展的目的,又為何需要做這麼多假設呢?

——————————

下面開始正文


現代文明發展的目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將會有很長的回答我們盡量做到言簡意賅。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人類只是一種動物。在我之前的回答中,曾經探討過,生物存在而不是隨意去死,是對慾望的追求。

對於現代文明的發展,歸根到底也是對慾望的追求。

在人類「小的時候」。過著一種採集生活。所謂的採集生活,就是幾個人看家(包括帶孩子),男人去狩獵,女人去采水果。這樣的生活雖然很危險,但是不會很大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人們可以保持健康生活(無論是洪水還是乾旱,都不會很大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只要隨手一搬家,什麼事就沒有了,何況乾旱沒有了水果還有動物呢)。人們可以說是吃了上頓,想著下頓,最長久的考慮,也只有下一個動身的地方。

但是由於人們的佔有慾,即使是沒有成型的社會,也像宮斗劇那樣充滿了故事。每當人類族群達到了一定數量,便不會再增加。因為他們會在內部鬥爭(奪取首領,奪取女人),然後社會就這樣發展著,過去了幾萬。

但是人類太懶了,雖然採集生活可以生活的更健康,但是人們還想定居在一個地方「如果說可以在一個地方無限的獲取資源,那該多麼好啊」。(免去了四處奔波)

人們發現了水稻、栗,開始了他們定居的生活。

乍一看人們生活的安定了,但是他們不知道自然災害會對他們造成多麼大的影響。

人們對居住地產生了感情,隨著糧食產量的提升,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在族群之間競爭減少的同時,人們也漸漸產生了「家」的感覺。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毒計。有了同樣的價值觀,人們便可以更加和諧的生活,同一個族群的人數也就超過了自然限制。

老哥,你用的什麼手機呀?

哎喲,老弟,我用的小米的呀。

好巧呀,我用的也是小米的。

交個朋友吧。

糧食大豐收,為了記錄糧食的產量,發明了數字。

這或許是科學發展的開端。

戰爭開始了

群落越來越大,各個群落爭著要那塊兒比較肥沃的土地。

中國的炎帝、皇帝、蚩尤爭搶黃河。

埃及3500公園年前各個小部落爭搶土地

………………

像這樣的戰爭,也是沒有對錯的,無論是勝的一方還是敗的一方,都是為了得到更好的土地更好的生存。

發展更好的兵器,更加套路的戰略,為的是人們更和諧的生活。

也有人戰爭中失去了家園,看著親人的身體,在痛苦中刨腹自盡。

人們因為天性而進行的的戰爭是無止境的,但是總會趨於和平

從我們一個一個小家,到後來一個一個族群,再而是國家,現在是人類一個整體。

如果沒有佔有慾,沒有對慾望(美好生活)的追求,則就沒有戰爭。

國家

封建的君主專制:

既然是封建的君主專制,那麼肯定是說他不好了,但是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人們的天性是一人領導的族群。

從小的族群到大的國家,雖然人們渴望「自由明主」,但也是一種渴望稱霸的心。

首先是化學

還記得化學書上第一頁寫著的化學其實就是古代鍊金術發展而來的嗎?

這樣的鍊金術,無論是君主為了得到長生,還是人們想要獲得昂貴的黃金,都明顯的體現了慾望的推動。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一個朝代的,每一個朝代,都面臨無一不是先興盛後衰弱。

越是臨近建國的君主,越是想更好的治理國家,他們有了老百姓的慾望,他們就像我們玩養成遊戲一樣想要取得巨大的成功。治理好國家,安頓好百姓。有一個口號:讓人民更好的生活。

遠離的,他們接管了別人的賬號,怎麼樣?他們沒有為人們的慾望,而是為自己的慾望,100級的家鄉城市,我賣掉一級就可以獲得很多的利潤,何樂而不為呢?

西方

一個基督教興盛的國家。

除了一個很聰明的會用信念把人們聯合在一起的克洛維。一個用教法成立國家的穆罕默德。人們追求什麼什麼教,不就是為了得到保護么?

什麼叫做禮拜日?

大學的興起是對知識的追求

資本主義發展,是慾望驅使……

越過拜占庭帝國直接從中國進口

更快更好的生產——紡織機(珍妮機)誕生

不需要人工的機器——蒸汽機誕生

……

目的是什麼呢?

然而他們根本沒有達到這樣的目的

他們後來意識到,無論是什麼時期,人心是不變的,人慾是無窮的

現在一個很成功的老闆

根本不會比過去的一個普通農民更快樂。

發展的目的是什麼?

什麼……

————————————————————————

我無比誠實的告訴你,後面寫的這樣亂,只是因為不想寫了(有點想悲觀)

所以請大家原諒,我的文章都不一定有明確的答案,這個世界本沒有答案,真正的意思要靠大家理解。

有時間,我會回來再改改的。

最後,希望大家看我點個贊。有問題盡情提。

謝謝。


訓練弓手按年計算,訓練弩手按天計算,訓練槍械按分鐘計算。

發展技術的目的就是抹平人與人天賦與經驗的差距,讓每個人都可以被隨便替代。只不過發明創造的人以為自己不會被替代。

不是ai也會是別的。


一切發展痕迹都是可預見的


一句話成為宇宙的主宰。


謝邀!現代是存在的,一直在發展,離文明還很遠。目的就是展現物種多樣性。


每個人活著的目的都不一樣,所有抱有不同目的的人,共同推進著這個社會向前發展。你問這個社會發展的目的是什麼,沒有人有資格代表所有人作答。但有一個客觀事實就是,今天比昨天美好,明天會比今天更美好……這一切美好與不美好,存在與不存在有什麼意義么?也許有,也許沒有,也許還未可知……


西方海盜文明的核心發展思路是征服其它文明。


表面上看,從一般的個人來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實現自己的理想,說俗氣點就是攢錢買房買車等等。地方城市管理者的層面則是為了地方經濟發展、城市排名上升等等。國家層面,為了社會穩定以及國際影響力提升。個人、地方、國家三者利益一致的時候發展效率最大。

但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單位都是人:發明家為了賺錢或者改變世界來創造,政治家為了個人利益或者民族利益而博弈,科學家為了自己的好奇心來發現。而最好的社會,能給大多數人提供實現以上種種的契機。

所以文明的發展,歸根結底是個人慾望的驅使。文明發展的目的,就是滿足人的慾望的過程。


目的是什麼我不知道,目標是沒有問題。


沒有目的,只有方向。

人類文明:地球去熵過程中數字文明前的重要而短暫的過渡文明。


文明本身沒有目的,跟灰塵一樣,飄哪算哪。但生物存在帶有明確的目地性:繁衍。

別看現代文明欣欣向榮,能讓現代文明消失的方法很多,甚至普通人也能做到,也許人類的進程中會有一個作死的科學家,讓我們game over呢。

如果人類滅亡,最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我從哪來,我要去哪裡,我是誰。一切文明的終極目標就是搞清楚這些


推薦閱讀: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路徑
素食主義發展史:炫耀或遮醜,才是吃素的終極理由
每日一偈 水陸法會在中國之發展
【安全研究】李捷、靳曉哲:轉型與升級:近年菲律賓南部恐怖主義發展研究
為什麼明清時期中國槍炮發展開始落後於西方

TAG:發展 | 文明 | 現代 | 人類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