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樣才能變得溫和但又顯得與別人有距離?

我比較開放的,但是我最近發現我只是在熱臉貼冷屁股,可能因為我太容易看穿內心或者我確實沒什麼作用了,我快大學了,我不想連一個知心朋友都沒有,感覺給隔絕了,就感覺沒有存在感,我平常每個同學都有交流,挺開朗的(我自己覺得),不會有什麼社交障礙(本人男,18,高三,身體正常,智力正常)


鞋要

這個問題在下也思考過,前幾天還問過一個很要好的朋友「與人類相處如何表現的熱情而不過分親昵,理智而不顯冷淡」。

得到的回答是「你熱一分 我進一分 你冷一分 我退一分 你不咸不淡 我也未必一往情深」。

怎麼說呢,與人相處這種事情很難拿出一個準確的方案,我們應該隨時準備應變對不同人的態度。

舉個例子,在下在過去的社交活動中總是保持著一個態度:盡量讓更多的人不反感我,讓那麼幾個人很喜歡我,卻同時有那麼幾個人不喜歡我(畏懼/敬畏/討厭/保持距離)。

具體做法是,初步建立聯繫的時候保持平常的姿態,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把自己好的一面表現給別人,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表現得過分親昵,不要那種認識二十分鐘就勾肩搭背的態度,僅僅把自己表現成一個樂於交朋友的普通人就足矣。而後對這個人的外界表現和你內心的切實體會進行評價,要看看這個人是否是和你一路的,換言之他是否和你有類似的追求、想法、價值觀念;若否,就保持這種基礎的關係;若可,就可以進一步的促進你們的友誼,試著了解ta所熱愛的厭惡的有關的事情,並進一步進行評估,重複上一次的判斷和相應的對策。長久的相處足以證明你們是否是足夠親密的朋友,這時候表現的親昵與否就很自然了。若出現觀念不合,或是對方的做法引起你的極不舒適,請直觀的表現出來,說出你所有不滿,越直白越好,千萬不要遮遮掩掩,發脾氣甚至打架都是良好的表現態度的方式,不要積壓你內心的不滿,你不舒服別人不一定知道,長此以往ta也不會明白你在你們相處的過程中有何種大矛盾。真正的友情是經得住考驗的,你的朋友會為你的不滿做出改觀,積極的理解你,體會雙方位置的不同感受,你們將一起變得更優秀,你們的情感才會變得既溫和又有原則。

是的

社會生活中個人特徵最為重要的就是原則主義(在下認為),原則是一個人個性體現的最好標誌,它能將情感表現得既不冷淡而又感溫和,充滿人情味而不滿是奉承味。

最後想說的是,交友不一定廣泛,但總有那麼幾個靈魂是你在深夜失眠的時候,可以把最苦惱的事情託付的人。

參考嵇康寫給山濤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和竹林七賢的故事。


我覺得我就是個溫和但總會給人距離感的人,我反而苦惱距離感使我很難交到親近的朋友,就是可以一起瘋鬧啊之類的。

做自己就好了,凡事有利有弊。


做個中立派,俗稱好好先生。不管對誰都溫和細語,但不該說話的絕不說話,除非特別熟,否則不要主動找話題。對方不理你,就做自己的事。吃吃雞,看看書,玩玩手機。不要把不自在放在臉上,你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表情。除非特別好笑,否則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哈哈大笑。也就是說,你要提高自己的笑點。如果周圍人都在笑,那你就微微一笑以示尊敬。做一個看上去高冷但熟人間放的開的人。

啊,對了,現在不能吃雞玩手機。努力吧,少年!


保持微笑

不要有其他情緒,很禮貌,應該就是又溫和又有距離了


作為學教育心理學大四的老姐,現有理論告訴你,高三處於青春期中晚期,自我意識加強,對身邊人的要求增多,尤其是父母親人,衝突增多,各種吵架,對朋友也是

所以開朗非常好,繼續保持,但是凡事堅持原則,還有就是充實提升自己,人都有趨向性,一旦你變的學習好性格好脾氣好會有朋友聚集的,知心朋友的話呢不強求吧,不好遇到,真正有了就珍惜,沒有就算了


做個熱屁股就可以了


個人經驗所得,該生氣的時候就生氣不管你有沒有。太過好相處的人只會受欺負。得給他們看點「原則」。

還有。知心朋友和對象一樣,可遇不可求。自己足夠好了,自然會有。


推薦閱讀:

很想社交,但又覺得社交很麻煩?
美國教授怎麼阻止朋友給太太開後門? | 「點滴」專欄
是否有「一句話」能夠讓內向的人短暫變成的外向?
為什麼有的人就是自來熟?
能力與口才是否成正比?

TAG:社交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