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睡眠時間充足,早睡和晚睡有區別嗎?


據統計,有84%的90後存在睡眠困擾,黑眼圈是標配,「缺覺的一代」名不虛傳。

「熬夜一時爽,上班火葬場」、「我也不想熬夜,怎奈手機太好玩」等許多關於熬夜通宵的段子在社交網路上層出不窮。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睡眠時間表」,在不被外界因素影響的前提下,它能使我們在同一時間感到睏倦,同一時間從睡夢中醒來。我們基因上刻著的晝夜節律控制著我們體內的睡眠時間表。

在很久以前,當我們的祖先沒有蠟燭、電燈等照明工具時,他們大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如今,儘管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有一件事是沒有改變的:每24個小時,太陽升起又落下。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的許多生理功能都與這一周而復始的自然現象息息相關。

如果把我們的機體比喻做一座高速運轉的複雜而精密的儀器,那麼晝夜節律不僅僅是我們睡眠和覺醒的遙控器,它也是決定我們是否健康、是否容易患病、體型是胖是瘦以及是容易疲憊還是活力四射的關鍵一環。

那早睡和晚睡到底有區別嗎?這方面爭議其實很多,我們分幾個方面來看看這個問題:

早睡和晚睡其實這個概念本來就是因人而異的,比如我小時候,爺爺奶奶晚上八九點就準備睡覺,超過10點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晚睡,但對於我來說,12點前能睡就屬於早睡了。

對大部分人而言,一般每天需要7-9個小時的睡眠。但是,也有有一些人(比如短睡眠者)需要的睡眠時間就是比普通人短很多,如果你的睡眠時間很短,但是睡眠質量不錯,而且並不影響你白天的工作、生活狀態,也就是說沒有日間功能障礙,其實不需要太過擔心。睡多久不重要,關鍵在於自己感覺「睡夠了」。

日間功能障礙:主要包括疲勞、情緒低落或容易煩躁和激動、精力體力下降、疲勞或全身不適感等。

如果你沒有睡夠,你會容易疲勞、焦慮、注意力不集中……身體會通過各種方式提醒你補覺。

《睡眠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稱[1],研究中對43880名研究對象進行了13年的觀察得到結論:

  1. 65歲以下的人群,如果工作日和周末都睡的不夠(&<5小時)或睡的過多(&>9小時)會增加死亡率!
  2. 而如果工作日睡的不夠,周末睡的夠,死亡率不增加。

文章作者解釋說,這可能是由於補覺帶來的好處,平時沒睡夠的在周末補回來,身體能夠接受這種補償。如果能夠做到每天都睡6~8小時,那就還是別用這種方法吧。當然,因為眼前的苟且,這種方式能有效也算是一個安慰。

睡眠其實包含了兩個方面:長度與深度。深度也就是睡眠的品質。除充足的睡眠時間外,保證睡眠的質量也是十分重要的。

事實上,睡眠周期由非快速動眼周期和快速動眼周期組成。而非快速動眼周期又分為淺睡期、輕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4期,人的夜間睡眠,一般分為5到6個周而復始的周期,每個睡眠周期約60分鐘~90分鐘。占整個睡眠時間大約55%的淺睡期和輕睡期,對解除疲勞作用甚微,而只有進入深睡眠狀態的中睡期、深睡期及快速眼動睡眠期,才對解除疲勞有較大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要保證睡眠的質量。

睡眠中多夢、易醒、入睡淺、噪音干擾、焦慮抑鬱等都會降低睡眠深度和連續性,也會讓大腦得不到休息。讓你出現越睡越困的情況。

當我們在壓力下焦慮、熬夜、忙著完成各種工作的時候,你的身體會以為你遇到了緊急情況,本應該下降的腎上腺素、皮質醇這些激素水平會升高,交感神經更加興奮,所以有些人覺得自己好像晚上熬夜的時候效率特別高,就可能是這個原因。但是,長時間的皮質醇激素升高,就如同飲鴆止渴,會使身體承受巨大的負擔。

對於上面這種情況,早睡晚睡的差別是很大的。但是,如果你每天都規律的時間睡覺,睡眠時間足夠,睡眠質量OK,白天精力充沛,那其實晚睡對你身體健康的影響或許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大。

參考

  1. ^Sleep duration and mortality – Does weekend sleep matter?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自身偏好的睡覺最佳時間,即生物鐘,一般可分為三類:

「晨型人」(morningness)或「早起鳥」(lark)

「夜型人」(eveningness)或「夜貓子」(owl)

還有一種就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人。

有研究證明生物鐘會受到基因的影響,而且很難被改變。如果你不是「早起鳥」,那麼你很可能永遠都不會轉變為一個「早起鳥」,至少在衰老到來之前生物鐘不會發生改變。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物鐘會促使人們醒的越來越早。

而無論你是那種時間型,每晚都會需要七個或更多小時的睡眠時間,因而夜貓子不一定會比早起鳥睡更多的時間。

但當人體的生物鐘與社會不同步時,就會產生社會時差 。睡眠時間偏好性本身不會導致什麼負面結果,但不匹配的時間類型和日程安排會導致身體遭受損傷。研究已經證實,短時間睡眠似乎是心臟病、代謝紊亂 、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重要危險因素 。

漫漫長夜,何以解憂?唯有網路,能解吾心。

但我們既然不能實現讓工作匹配人體的生物鐘這一對人體最理想的狀態,就只能盡量早點睡覺來跟上社會了。


在沒有鐘錶日曆的古代,古人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為人體休養生息的規律。古人把時間分為十二時辰,亥時(21:00-23:00)入寢,卯時(05:00-07:00)起床,睡眠時間大約為8小時。

其實,每個個體都存在差異,所以如果能保證睡眠時間充足,早睡、晚睡是否有區別也因人而異。

人在睡眠時的三個階段

我們在睡眠的過程中,會經歷非眼動睡眠、眼動睡眠、快速眼動睡眠三個睡眠階段,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這循序漸進的三個階段,組成一個長達90分鐘完整的睡眠周期。

人的睡眠就是在周期的周而復始中進行。所以,我們應該用睡眠周期而非時長,來衡量睡眠據調查表明,一周保持30-35個睡眠周期,即可維持正常生活。

每個人的身體機能都不一樣,在保證睡眠質量的情況下,所以不要太執著於早睡還是晚睡,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屬於自己的睡眠習慣,才能有好的睡眠。

總的來說,只要保證每天的睡眠質量,早睡晚睡其實區別不大。

即便是這樣,舒小羊還是給大家溫馨提示一下,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就知道說了你們也不聽的)

(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電視劇不好看?)捂著良心還是勸你們,能早點就早點洗洗睡吧~

悄悄的說一句:始於1931年的舒達床墊,是國際睡眠基金會官方認證的床墊品牌!

覺得還可以就關注一下,點個贊吧!


拿個人親身體驗來說一下這個事情吧。

自從開了情趣用品店,晚上需要看店,而且也沒有早起的壓力,晚睡已經是常態了,而且是越來越晚,其實過了凌晨一點鐘,進店的客戶已經很少了(是不是說的就像在這之前很多一樣),也沒有具體想幹什麼,就是想等等再睡,你問我等什麼,其實我也不知道。

當然,也有偶爾早睡的情況,比如喝酒了,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等等。

具體說一下區別:

1.如果早睡了,早起會是大概率的事件,所以我這種都是中午起床的人如果早起一次,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這一天好長啊~」,我竟然有這麼多時間可以利用,還可以做好多事情,所以,不著急,先玩個遊戲或者浪費點時間吧~~這一浪費就是一個上午~

2.早睡早起,精力真的會變好,而且做事的主動性會大大提升,這是我感受最明顯的。如果晚睡的話,就算睡眠時間充足,人也會變得慵懶,很多事都是能拖就拖。效率的差別十分明顯。

3.晚睡容易脾氣差,多年親測不解釋。

4.從本專業的角度來看,男人經常熬夜,對性能力的影響是巨大的。偶爾一次沒事,長時間如此的話,慾望和硬度的下降速度基本上是肉眼可見的。


謝邀

從一個學醫者的角度來說,睡眠充足,早睡和晚睡區別不大,

只要有足夠的深度睡眠,早睡晚睡早起沒什麼區別。

更別說現在當代90後00後大多都是夜行動物,


推薦閱讀:

現在醫學水平能不能治癒強直性脊柱炎?
頸動脈支架是只能放一個還是多個?
四歲小孩反覆咳嗽三個月,白天不怎麼咳,晚上厲害,吃了中藥兩天,病好像嚴重了,該怎麼辦?
血管堵塞,身體會發出哪些信號?

TAG:健康 | 睡眠 | 晚睡 | 醫學 | 早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