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行為是否有錯?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些現代教育的問題。後來發現更多的是家長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我有一些迷茫,我也是一個孩子,家長對我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我作為孩子的角度認為並不覺得是有錯的。。。所以很希望得到解答。


前提是這樣的父母不能是志大才疏的,否則這類父母的任何「為你好」都是錯的。

你不能說「我心本善,行為必由心而發至善」,這種觀念典型的」唯心第一性,唯物第二性「。——但這種心本善論太過於常見了,自己一事無成還要替子女控制人生,讓他們成龍、成鳳,這哪來的自信啊...

另一個層面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證明的是他們自身不是龍、不是鳳,他們自身就是條小蟲子、一野雞,怎麼保證能讓你成龍、成鳳?

你信任一個人、認同一個人是因為這個人」言出必行「,」行必有果「,而不是動不動在耍流氓說為你好(唯義所在),然後做著害人害物的事。——對於這種人,寧願他全身癱瘓讓人照顧,也不願意讓他在那上躥下跳。

現代教育問題一直在爭議的就是那個」前提「而已,自己沒本事還要為人計長短,這不是錯是什麼?


望子成龍很正常,對自己愛的人有期待難道不對嗎?錯的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太過狹隘,沒有足夠的開放態度。考不取清華北大就覺得自己的「產品」就殘次了;沒找到自以為的好工作孩子就沒希望了。等等等等等


謝邀!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個觀念在社會上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了,表達出歷來父母期望子女成才的美好願景。不過作為一個孩子,肯定也是期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讓父母驕傲的,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的人;這些都是沒有錯的。不過有時候父母與孩子在人生規划上會有一些區別,比如有的孩子喜歡遊戲設計專業,想從事遊戲遊戲行業,但有的家長就會覺得這個是不務正業,但現實是遊戲行業已經漸漸成為了高薪行業,所以我希望所有父母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做的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事就去支持他。


也許是因為自己年輕吃過太多苦,才會說想讓自己的小孩少走一些歪路,但是有的時候要講究方法,照顧好孩子的情緒,不要讓自己過激的言語傷害到小孩


謝邀。

1.核心是尊重,是否有尊重孩子的意願和發展規律。

2.成龍成鳳背後是否有名利驅動?例如成龍為了掙更多的錢還是成龍為了改善人民的某種生活品質。

3.比成龍成鳳更重要的是善良,誠信,愛心,知禮等道德層面的修養。


這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千百年來都是如此,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但是,父母這個心態有可能會變成極端。太期望了,父母就容易用自己的想法,使用不適合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所以不講,簡單一句為你好。不是不對,是可以更好。反駁不是,不反駁也不是。

期望,需要一種符合比例原則,適合孩子的方式來教育。更多的了解,更多的溝通,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建議,更多的尊重。

作為子女也是要理解和體諒父母。前提是孩子清楚認知父母的期望,需要父母去引導教育。


望子成龍是父母對教育的最大謬誤。

過去的父母不知教育是什麼,只是跟著生命的軌跡行走,很多人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只能讓自己的孩子重複著祖輩的命運,現在人們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開始花大力氣在孩子身上進行精英教育,渴望孩子能突破階層,擁有一個更好的人生。

現在鱗次櫛比的校外培訓機構,補課、特長培訓成了孩子們全部的課外生活,父母總是希望以自己的最大努力和付出成就孩子的人生,但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現在的孩子普遍抗壓能力低,一點兒小事就可能引起自殺或他殺,因手機被拿走而自殺、因家庭作業完不成而自殺、因老師談話而自殺、因家長未參加家長會自殺、因老師或家長有所要求而砸師弒母……,沒想到過去最神聖的職業,做老師和做父母都成了高危職業。

陣陣唏噓,擋不住現實的殘酷,種種惡性事件,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也讓有孩子們的父母無比恐慌,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這千小心萬小心地愛護著,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

也許作為當事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的在懵懂中走向了死不暝目,其實這些犯事的孩子,不乏大家眼中的優秀孩子,他們在人前知書達禮、陽光向上,可誰知他們的心裡在想些什麼,心理又扭曲成了什麼樣?

其實關於新一代優生優育的孩子教養的弊端,很多教育家老早就開始了思考,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的主席聶聖哲先生就提出了「養活教育」,來駁斥新生代不切實際的全民「精英教育」,來治癒「唯教育」所帶來的社會弊端和親子問題。

古語有云,「少說多做」,但現在的家庭教育是「只學不做」,瞧瞧從城市到農村的學齡兒童,大多數都是家長隨接隨送,幾乎沒幾個學生是自己背書包,家長們都覺得孩子學習太辛苦,理應為他們多分擔。

可是這樣,孩子生命的能量能在哪裡體現呢?他們並非是一個布做的洋娃娃,隨你擺弄任你「以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想要釋放的生命能量,你以愛護之名,剝奪了他生命的激情,你以為他會快樂嗎?

雖然他們可能愛學習,但看到你一副「唯學習論」的嘴臉,誰不反感?誰不為自己被壓抑的生命力叫屈?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叛逆?為什麼殺父弒母?只因為他們沒有得到釋放自己生命能量的機會,沒有感受到揮灑生命能量的快感,而阻止他們實現這一切的正是他們的父母,「唯學習論」葬送了他們的青春,叫他們如何不恨?

而治癒這一切,唯有回歸,以我們老祖宗遵從的「養活教育」來拯救這一切。現在已經有很多地方的平民化教育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帶孩子去農村體驗生活,真正與農人一起辛苦的勞作,為孩子創造職業體驗,讓他們從身體上的吃苦,真正感受到心情的愉悅。

其實有時候,我們逃脫了苦,也就過濾到了樂,但有很多家長並不了解這點,只以為給孩子自以為好的,他們就會更好,殊不知,生命最初是一個混沌的原始件,必須通過不斷的扛重施壓,使苦與甜、善與惡壓縮分離,把苦的與渣滓從生命中分離,人生中才會留下更多甜蜜和向上的能量。

《三字經》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義」,而人教,不應只是口頭的說教和空洞知識的灌輸,應該是知與行的一點一點的雕琢與打磨。

果麥出版的這本《養活教育》,就是從生命最基礎的需要談起,讓我們的父母為孩子提供可錘鍊生命的條件,使我們的孩子得到各方面健康成長。

一、什麼是養活教育?

養活教育就是教孩子做不會做的事,逼孩子做已經學會的事,不斷改善和領悟,逐步提高,使他們能更好地獨立面對生存的問題。

作為一個人,養活自己,是必須學會的本領。只有能養活自己,才能立足社會,然後才能獲得更多人生的自由。

智商是天生的,但是優秀是教出來的,是一個人從自己一點一滴的勞作和體悟中得來的。要想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就要讓自己的孩子手、口、心、腦齊運作,它們相互促進,才能變得更聰明。

而我們要讓孩子真正的投入生活,能在生活中得到真實的體悟,就要讓孩子首先學會生活自理,學會做家務,然後樹立養活自己、靠自己立足社會的意識。

養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只有我們能夠面對生存的種種問題,我們才能夠享受生活。人的心性錘鍊,必須要經歷一些人生必經的痛楚,才有可能茁壯成長,能抗風雨打擊。

從小承擔一些不太重的責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對孩子的成長有相當大的好處,不僅學會了生活的基本技能,還能在勞作中得到體悟,更明白知識的內涵和別人的處境,獲得同理心,成長為人格更健全的人。

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方面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是生活自理,二是有支撐生存的收入來源。人沒有養活教育,就不可能有教養。生存,是養活教育內容的核心,養活教育的核心就是積極的行動,進行有效的實踐。

開動腦筋,啟迪思路、改進方法、實踐檢驗、總結得失……這些都是養活教育的精髓,這些都必須在一邊學習一邊實踐的活動中得來。

二、養活教育應從哪些方面做起?

孩子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童年。一對只重視學校考試得分的家長,是養不出健康的孩子來的。

養活教育的第一步,首要的就是解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也就是關於自理、自立和生存的問題。

現在富裕少子的生活,讓許多父母都把精力投在了孩子身上,渴望他們更優秀,認為只要自己不惜一切地讓他們受到更好的學校教育,他們就一定會成為社會精英。

然而,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天賦,也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管理社會。但古往今來,中國社會存在一種偏見,那就是讀書為做官,為有一天能成為人上人,在所有事情上能壓人一頭是一頭。

這也許是所有望子成龍的父母的真實願望,但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實行精英教育,像過去養皇太子一樣的方法撫養,勢必會造成這個孩子以後的人生悲劇。

一個生活無法自理,做事不需要考慮別人感受的孩子,如果不能保證以後一定會進入精英層,過上受萬人擁戴的日子,那他又將如何自處?

現在人人都在爭取享受精英教育,但精英教育的結果證明最終只有少數人能夠勝出,那到最後,大多數被刷下來的人如何能適應平凡的生活?

一個孩子是天才,他成才並不需要死讀書。如果有天份,那他也一定能在搞定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生存困境之後,依然闊首昂揚,向新的方向挺進。如果一個孩子不是天才,偏把它當天才養,不僅孩子痛苦大人痛苦,還可能把孩子養成一個廢人,既無法適應生存,又不懂得感恩父母和社會。

有時候母愛是一種營養品,但也更有可能是一種危險品。我們要儘早接受孩子的平庸,用一種真誠的母愛去灌溉他的心靈。如果在完成養活教育後,孩子個人還有更高的理想,這時我們一定要支持,但切莫把孩子一生下來,就認為他是個天才,一定要按照天才的撫養方法來撫育,才覺得自己沒有虧待他。

每一個家庭,都是孩子接受素質教育的場所,每一個家長,都是孩子接受素質教育的老師,最務實的行動就是讓孩子學會做家務,生活能夠自理,面對小問題能夠自己解決,家務的小挫折,能幫他們將來應對更大的挫折。

養活教育的第二步,就是儘早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和挫折。

在這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也沒有體驗不到一丁點兒痛苦的生活,從小,讓孩子習慣生活的現狀,能夠體驗小小的失望和挫折,對以後的人生大有好處。

我們知道,太順的人生總會讓人變得趾高氣揚,不把他人放在眼裡,連我們熟識的大文豪蘇軾也不例外,但正是經歷了烏台詩案後的蘇軾,才沉澱了心性,成為了千古流芳的大文豪。

沒有經歷挫折的成功只是小成就,只有經歷了挫折之後,再次站起來成就的成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成功,所以人們會說,沒有經歷失敗的人,不足以語人生。

但是,現在的青少年普遍抗壓能力低,就是因為沒有經過養活教育的歷練。碰到一點挫折就賭氣、就放棄,遇到一點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逃避、甚至輕生,這都是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太過細緻,為他們清除了他們生命早期必須經歷的生活雜質。

一個人知道了生活中必然存在著痛苦和不順,就會坦然接受它,並理解別人的苦處,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個人的教養,也是一個孩子成長路上自己必須承擔的事,我們一定要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堅決說不,讓他們自己拓寬自己人生的長度和深度。

養活教育的第三步,就是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讓他能夠學習正確掙錢的方法養活自己,愛錢不貪錢。

好的生活,金錢必不可少,我們要教會孩子生存的本領,就要教會孩子們掙錢的本事。一技之長,是我們送給孩子以後人生的最好禮物,讓他們有一技傍身,能好好養活自己,做一個合法公民。

我們中國人很多都認為談錢俗,一看到喜歡談錢的人就稱別人銅臭味十足,殊不知,談錢並不可恥,沒錢裝酷才可恥。而反觀猶太人,他們對財富的認識頗有理性,他們普遍認為:有錢,不見得就好;但沒錢,會帶來罪惡的可能性很大。

愛錢,但並不貪錢,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守住的底線,因為①金錢能滿足人的正常需要,是給美好人生的祝福;②沒有錢的清高思想是危險的,它會把我們逼入人生的絕境;③只愛錢是無法有錢的,要錢也愛你才行,我們必須有自己的操守;④富人不肯施捨財富,就不會給他帶來榮耀,一定要用錢做更有意義的事。

而這些,是一個沒有經歷過養活教育的孩子體驗不到的,獨立和自由都是在挫折的領悟下才獲得的。人一定要學會掙錢,因為不掙錢的人生,不僅害己,還可能害人。

養活教育,越早開始越好。

養活教育的實踐,必須抓住孩子兒童期這一黃金時段,越早開始越好。從小教孩子做不會做的事情,逼孩子做會做的事情,讓他們在不斷體悟中精進。

事實證明,越小讓孩子吃苦,他們越不覺得苦,還會樂在其中,因為在小孩子的心目中,一切都是有趣的,吃苦就像一個個打怪升級的遊戲,有趣極了。可一旦孩子漸漸長大,他們就會排斥吃苦,因為人的惰性一旦養成,是很難根除的。

人的一生必定是有苦的,只有在早期儘快喝完人生的苦酒,鍛鍊出自己吃苦的韌性,以後的人生就不覺得苦,只剩下甜了。而如果人生的布置本未倒置,則更有可能迎來悲劇的人生。

很多人擔心養活教育會佔用孩子大量的學習時間,但實踐證明養活教育越深入,孩子成績就越好。因為任何知識只有觸動孩子心靈,它才有可能變成孩子自己的,而養活教育,就是實戰與學習結合,能更大程度觸動孩子心靈的感悟,讓知識成為孩子自己的部分,更好的吸收。

現在青少年的問題層出不窮,教育也被前所未有的用心佔據,但仍然收效甚微,這個時候,我們是否該思考一下:我們教育的方向是否對了嗎?我們是否在跟著一個深不可測的慾望走進了一個黑不見底的死胡同?

或許,這一本《養活教育》能把我們拉回來,從一個實在的角度出發,好好培養自己的孩子,既不因自己的局限耽誤了孩子的發展,也不會因為自己好高騖遠的要求而斷送了孩子的人生和家庭的幸福。

望子成龍,無可厚非,但它不該成為我們痛苦的根源。放下執念,回歸生命的本質,也許,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謝邀 但是不知道要答的點在哪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身邊另一個生命更精彩 何況是自己的孩子


謝邀。

我個人覺得想法沒錯,大部分父母都是盼著孩子好的,但很不幸,感覺這大部分中的大部分,方法錯了。


各有各的說法,說到底還是父母對孩子抱有太大的期望了,但是父母想沒想過孩子的想法,要是孩子正好也同意你們的想法,想干大事,那就皆大歡喜,但是萬一孩子討厭你們把這種想法強加在他身上,他想要自由,你們怎麼做就是毀了孩子。


推薦閱讀:

怎樣讓父母改掉打擊式教育?
2018年度扎心短片:你的辛苦,孩子都懂
如果我的孩子被打了,我該怎麼做?
父母不關心自己?
養兒子,就是你受夠了他,可你離不開他

TAG:教育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