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父母老是說家裡窮,省著點,你花錢會不會有罪惡感?


說真的,至今我都不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到底是怎樣的。

父母說我不應該管那麼多,但是每次出去玩找他們要錢的時候,就會有各種戲碼上演。比如父親突然接了一個電話,說是商量著變賣房產了,又比如有時候母親反而會找自己借錢。

我真的感覺我現在的自卑感越來越重,不敢出門,害怕花錢,多花一點錢在自己身上都有罪惡感,買衣服也不敢去實體店買,只能在淘寶上找那種幾十一百的衣服。因為現在在戀愛中,有時候甚至想和男朋友分手(男朋友已經工作了,工資還挺高的那種,自己還是學生),害怕自己窘迫的家庭情況被他嫌棄。

但是我又發現父親還是一如既往每天去健身房,母親買的衣服也挺貴。

說實話有時候真的很煩,我想不明白我們家怎麼會這麼窮,也會覺得自己很沒用,現階段還沒有辦法給家裡掙錢,三年來好不容易出去旅行一次花了三千,回來內心自責得不行。

反正我是覺得父母不要老對孩子哭窮,貧窮不可怕,無法消除的貧窮感最可怕,自卑真的能毀滅很多東西。

教育孩子節儉當然正確,但請不要以這種方式。


我聽了這句話很多年「家裡條件不好,你在外面不要亂花錢。」及至畢業後工作,媽媽都一直在重複這句話,除此之外,生活用水用電用紙也絕對稱得上環保。

我媽小時候吃了不少苦,上學的時候要步行兩三個小時,家裡兄弟姐妹5個,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三天兩頭去鄰居家借米。外婆家在那個村子確實是比較窮的,我小時候在外婆家玩,記得房梁是木頭的,牆是黑磚壘起來的,房上蓋的黑色瓦片,一到下雨天就漏雨,地上坑坑窪窪,放幾個大盆子接雨水,木門小小的,門檻好高,每次跨門檻外婆都要囑咐我小心點,牆上長期掛著五保戶的牌子。而隔壁鄰居們建了兩三層的小樓房,家裡是平整的水泥地,有的還在門口挖了小花壇,種上幾顆鬱鬱蔥蔥的小樹。我媽說她80年代初剛工作的時候,一個月工資18塊,13塊給家裡,5塊錢當自己的生活費。

以上,是我所了解的我媽小時候的一些狀況,這大概造成了她極其節儉,會一直強調家裡窮,不要亂花錢的原因。

我媽灌輸這種省錢的觀念可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看電視是絕對不開燈的,天色較暗還沒完全黑也是不開燈的,經常摸黑吃晚飯,有人去開燈還會被冷嘲:「你是怕吃飯吃到鼻子里去了嗎?」夏天會大半夜起來把空調關掉(空調溫度設定的挺高,那時候也沒有定時關機的功能),有人忘了關客廳和廁所的燈會被念叨很久。洗菜的水和淘水留著洗碗,洗衣機在陽台,第一輪洗衣服的水可以刷鞋洗拖把,第二輪漂洗的水從陽台轉移到衛生間的三個大桶里沖廁所,第三輪漂洗的水留著下次洗衣服和拖地,會把盆子放在洗手池裡,接滿了倒桶里,用熱水之前放出的冷水留著洗衣服。天然氣大部分時間關煤氣灶閥門,偶爾關總閥,有時候一個人在家洗澡,突然發現沒熱水,又穿衣服出來開閥門。三節以上的衛生紙被說浪費,抽紙都買面積小的,大的用一張浪費,桌上有湯撒了,用紙擦被說浪費。出門能走路的絕不坐車,能坐公交的絕對不打車,我們這裡客車到武漢2個小時,我媽經常建議我轉公交車,大概花半天時間。去超市自備塑料袋,偶爾忘了帶也是能不要就不要,同類商品選便宜的,嫌棄淘寶貴了,都上拼多多,買菜也是盡量往便宜的選,買回來的貴菜都是給我和我哥吃的,自己從來不動筷子,剩菜捨不得倒,有點變質都要一個人堅持吃完,勸她不要吃被一記飛眼「我吃死了算了」,吃完菜剩的佐料(青椒、洋蔥等等)倒在一起第二天煮麵,電飯煲粘鍋不好用還用很多年,粘的米飯第二天煮稀飯。。。。

太多太多,我媽平時的生活習慣,讓我們省錢簡直是常態,對我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我媽在家我不想洗頭髮,因為她會指揮我把水倒在哪個桶裡面,倒錯了被念;我媽在家我不想用洗衣機,衣服少了、水位高了、漂洗次數超過兩次會被念;吹頭髮到她看不到的地方,有時候我吹乾腳上的水被看到了要說浪費電,吹風機不敢用太久;洗手被她看到迅速的沖一下就撤離,洗碗為了把洗潔精沖乾淨也要趁她看不到。總之在她面前做任何事都不自在,感覺永遠跟她的要求不在同一水平,吵架最常聽到的話是:「你知道你浪費了我多少電多少水,花了我多少錢!」

我小學的時候9年義務教育還是收學雜費的,那時候三天兩頭交各種費用,我每次找我媽要錢,我媽都讓我跟老師說我們家沒錢,過幾天再交。我臉皮薄,從來不肯向老師轉達這樣的話,就每天都去要一次,我媽每次都特不耐煩的說沒錢,直到我告訴她明天是最後期限了或者只剩我一個沒交了,她才會把錢給我。那時候越是臨近繳費的期限,老師們就越是不耐煩,嚴重的會被指名道姓的批評,但凡遇到交費,我就有點焦慮,有時候我明明看到我媽在打牌,牌桌子上都是錢,有時候我只是交慢了一點就被老師批評了。童年在這種焦慮中過了很久,也沒人可以訴說,小時候的自己極度敏感內向,也不敢跟媽媽吵鬧。她一方面擔心我以這樣的名目向爸爸媽媽騙錢花,一方面覺得這些費用都是學校巧立名目,所以才會拖延。

而我恰巧又是個敏感又極有同理心的孩子,同時還兼具膽小的特質,所以這件事我後來就這樣處理,學校說收費時,我跟我媽試一次,她心情好就給我了,她拒絕了我就頂著老師的壓力到最後,結局還是交錢,也沒什麼不同,只是每次她不高興我就覺得是我的過錯,我降低了這個頻率,自己好受了很多。

小朋友看到喜歡的東西都想買,我也經常眼饞嘴饞,一想到我媽說那些太花錢了,我就從沒把這些說出過口,我媽還經常在人前誇我,說我上街從來不亂要東西,很懂事。有次學校動員我們去參加一場夏令營,那個小學第一次接洽這樣的活動,對孩子們來說太有吸引力了,我回家說了詳細情況,我媽問我想不想去,我下意識就說不想,我媽說你平時要是聽話一點,我就給你花這個錢了,那時候自責的不得了,還要裝作毫不在乎的說一點都不想去。後來去外地上學每月500塊生活費,生活必需品和吃飯都是規划了再規劃,得了獎學金就充當生活費,感覺自己錢沒花完,就不敢給家裡打電話,我媽平時電話都是叮囑:「在外面要照顧好自己,天冷了多加衣服,不要攀比,不要亂花錢!」所以我一直羨慕那些從生活費里攢錢買自己心愛物品的人,怎麼說也是通過努力實現願望,我大概是太實誠了,覺著我不能稱為家裡的負擔,不忍心跟我媽說謊,我媽問我剩多少我就照實說,然後生活費就延後了。

有一年暑假同學約我去深圳玩,第一反應是我媽要反對,朋友鼓勵我嘗試溝通,大概是我太過倔強直接,還是被拒,僵持了很久最終同意,給了我1000塊,附加一句話「你平時要是聽點話,我早就給你了」。其中曲折我全沒有和朋友說,花錢的時候我很是小氣,我真的勸朋友和我轉了幾小時公交去武漢的火車站,買了花錢更少的站票,在比肩接踵的火車上站了近10個小時,還要避讓來往的餐車,晚上困得沒力氣,在烏壓壓的人群中坐在過道上打瞌睡,遇到好心人買了全程票,中途下車指名把位置留給我倆,我們坐下後趴在餐板上就睡著了,我本是很警覺的,坐車從來不睡。出去玩也是盡量免費景點,朋友買東西但我買得少,交通幾乎全程公交和步行,自己還心疼5塊6塊公交費貴。可想而知,這並不是多麼愉快的旅行,很慶幸有那麼理解我的朋友,沒有歧視我,沒有不耐煩,還和我一起想省錢的方法。回家後我媽問的第一句話是:「花了多少錢啊?」我都快忘了那時候的心情,覺得什麼都猜著了,我很了解我媽,這挺好的。

所以對我媽,從小我就經常權衡一些事物會花費的價值,然後根據她的心理接受程度小心翼翼的提要求,做個乖順懂事的孩子,我明明有很多的渴望,到最後一個都不敢說出口。

我曾經對一個朋友說:「我覺得自己沒有任性的資本。」幾個人正在喝酒,笑話我沒喝酒就醉了。


評論里有一句話真的很對,有時候父母總是說家裡窮,肯定是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壓力,還可能會產生自卑感。

但是又因為理解他們的用意,所以這種無力感無處發泄,我沒有成為變形計上叛逆的孩子,那麼這種愧疚就變成了對自己的懲罰——我有時候不自覺的地方,會變得非常的物質,並且對於金錢的得失感看的非常,非常的重,甚至到了神經質的地步。

特別希望自己早日生活經濟獨立。

因為有時候那句「你怎麼總是亂花錢,咱們家經濟條件不好……」,現在已經對我實行了心理壓力,一種相似的道德綁架【可能有人會覺得我這話很白眼狼】,真的會有心理陰影。


謝邀

有,我也曾經很愧疚。但還是得花啊

我父母也這樣,可是我拿到錢後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去花錢買曾經買不了的東西。雖然那些東西當時對我沒什麼實際意義,但是我會覺得滿足。

以前看過一種說法。作者說如果她有一個孩子,一定要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如果他想要買一樣東西,要和他分析這樣東西有哪些不值得買的理由,而不是告訴他家裡沒錢,買不起。因為這樣會給孩子造成一種,他有錢了就可以隨便買的心理。

我明白父母的心理是為了什麼。因為理解,所以後來才開始正確看待我的消費觀念,而不是抑制消費或者總貪便宜。

你信不信,你沒能力掙錢心生愧疚給他們買東西,怕他們心疼,買便宜的東西,他們其實並不那麼高興?

因為他們想要的不是限制你的消費觀,也不是你的眼界。

而是告訴你,他們的錢來之不易,但還是給了你,希望你能夠把錢花到該花的地方,用有限的金錢好好的規劃自己的生活。

所以沒必要愧疚,你只要確定你沒有亂花錢,就沒有辜負他們。


這種感覺就像是,你看中了很久的一個東西,看到價格突然覺得沒那麼想要了。


推薦閱讀:

中國父母從不做的事,被日本父母當做孩子考上大學的推動力!
為什麼我總是和父母吵架,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有多大?
你相信以身作則影響自己的孩子嗎,以及你作了嗎?
被家長逼著減肥是一種什麼體驗?
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太強勢,怎麼辦?

TAG: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