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想請問每個父母生孩子的理由或者目的是什麼呢?

因為我的家庭氛圍不好,常常讓我細思恐極,就想知道在父母要成為父母前有去了解或者學習如何當好一個父母,而不只是養一個往裡塞錢的工具人,如果不,那問題如上。


我,,,不想結婚,不想生,我想收養一個孩子。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沒有給這個選項。我想收養孩子的理由是想有個人能叫我媽,跟我親。

我爸媽生孩子的理由是這個世界上終於有一個能聽他們話的動物了。


想穿親子裝,算嗎!


其他人我不知道,我是自己想要才生的,多麼奇妙啊,一個生命從無到有,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你細心呵護他長大,他有無限可能,也讓你有無限的樂趣。從此你就有了牽絆,內心有了一抹柔軟


我曾經也問過自己的父母人為什麼要生孩子?我爸媽畢竟是上一輩人,回答的無外乎就是:這是人的本能啊!

於是我到了30+都還沒有要孩子。我和我老公兩人世界過得很幸福,出去旅旅遊,花錢買買買~可是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一點:出去旅遊了不少國家,我有些累了,懶了。買了喜歡的包包鞋子衣服,可是它們終有一天會壞掉。難道我剩下的人生就是在賺錢和花錢中循環往複?忽然覺得一種空虛。尤其是感到自己變老了,一種往墳墓里走的心態讓我感到恐慌。於是我決定要孩子。

有了孩子以後,有多辛苦我就不說了,為了哺乳生病不能吃藥,差點命都沒了(也怪自己以前小看了慢性咽炎。)絮叨一句:造娃真的得趁早啊!T﹏T

可是我覺得特別充實。

我是一個特別不好相處的人,與原生家庭教育有關。為了讓孩子不再重複我的老路,我開始改變個性,一開始當然是因為怕孩子因為我樹敵太多被欺負T﹏T不得已而為之,可是後來發現原來有問題的是我,世界和他人還是很溫暖的。現在工作賺錢也更努力了,並不是說養家糊口的壓力,而是這種壓力催生出來的奮力把我自己都震驚了,感覺自己在職場得到了很強的自我認同和價值實現感。加上以前我就和很多女孩一樣小公舉,對婆家各種刁蠻任性還覺得人家虧欠我的。現在因為必須要讓公婆帶孩子,所以一開始低頭了,後來發現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對公婆好,公婆加倍回饋到我和孩子身上,其實都是相互的……

有孩子以後的人生,彷彿一個新的人生。感謝老天爺給我這個重生的機會,讓我有機會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對於孩子,如果他快樂,我就會覺得安心了。如果他不快樂,那我心裡會有愧疚,畢竟帶他到人間,卻讓他失望了……所以我也要努力讓他多一些快樂,少一些不快樂~


我媽是為了體現自己的生育價值+養兒防老。還有我媽經常掛在嘴邊的:不生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還說女人不生孩子一定是生育有問題,而不是主觀不想生。


父母一般都是因為愛走到婚姻的。不像從前靠媒妁之言成親。

結婚以後,兩個人當然要愛的結晶天使。孩子是天使,會給家庭帶來無限的歡樂和樂趣。

尤其是,小時候的小孩都是非常可愛的,人見人愛,為什麼不要呢?

雖然也有養兒防老的習俗,但是,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的父母們好像都不指望靠孩子養老。他們能照顧好自己都是不錯的結果了!


在我忐忑不安、夜以繼日又毛手毛腳的把娃帶到8個月的時候。現在想想,其實,我之前是很不想生孩子的,沒辦法,你結婚以後就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倆個人融合到了一起,你中有他,他中有你,所以必須顧及到人家的傳宗接代的大事,不然斷後了不是?

就這樣,婚後瀟洒了2年,第3年必須要懷上了,經過2個月戰鬥,種子發芽了!這就是我的理由,一個隨大流的行為,人類幾千年就是靠繁衍後代得以壯大,然後統治地球的不是嗎?這個思想深深的紮根再人們腦海里,我是抹不掉的。也許也可以說是我沒有那個能力.......

假如,我可以一個人過得好,我想我會不婚不生!你的想法取決於你的能力,你足夠強壯就可以承擔更多,得到更多!而女人,都說這個世界對女人不公平,給了女人軟弱的一面,而軟弱附帶的技能就是依靠,心安理得的依靠!而他願意給你靠,生個孩子也是可以的,雖然痛,但是就那十幾個小時!(哈哈,生之前可不這麼想)

但是生出來以後,我明白了孩子的意義,孩子這個小生物,你對他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寶寶每天都在向我們展示她學會的新技能,感嘆寶寶成長之快。如果你忙於工作無暇照顧寶寶,就會錯過他的第一次笑,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爬行,第一次坐和站,還有他對你的依戀!

之前說是對男人的依靠,不如說成全了這溫暖的幸福


生命的延續和傳承吧,但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目前不是很想生孩子,因為這是一項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精力與金錢,卻不一定有回報的投資。

但是,假如我將來心甘情願的生了孩子,那一定是因為我很愛TA的父親,並且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希望能看著一個小天使在充滿愛的環境里成長成一個堅強,樂觀,有擔當的人。

畢竟,無論是愛還是金錢,或是良好的教育,都是我童年時缺少的。

自卑,懦弱,外表討好型人格,實則內心陰暗。我的靈魂已經定型了,這輩子也就這樣了,那種張揚肆意的開朗與自信,怕是這輩子都感受不到了。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像我一樣。


孩子應該是帶著愛來到這個世界的,夫妻因為相愛,深思熟慮決定生下下一代


這真是時代進步了,只有人類才有避孕這回事,其他生物就只是繁衍後代從不考慮為什麼。人類這麼自私,有一天滅絕也是可行的。


因為基因的延續啊,還有到了老年,有個念想。


意外懷孕。但樂於接受生命中的偶然。也很感激。原先跟男朋友因為兩方家長矛盾無法調和被迫分手,分手後保持聯繫,一次偶然懷孕,謝謝懷孕讓我們有了讓家長不得不接受的理由。我很愛我生命中的兩個男人。


要麼喜歡,要麼就是上一輩逼的,,傳宗接代,現在好多人都不想生孩子


想讓世上永遠有了血肉至親的親人。這也是中國人的傳統。!


基因的傳承。深愛彼此,想生下一個愛的結晶陪伴我們,並陪著她成長,感覺是一種幸福。


首先,不生孩子這個選項都沒有嗎?

其次,你試試想一下自己這輩子不生孩子,你仔細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多問自己一下,怎麼才能做到不生孩子,於是就知道那些父母生孩子的理由是什麼了。


本人懷孕中。下面是一些心路歷程,並不是學習過程。。。我覺得要生養孩子的話,態度和信念比較重要,技巧不重要。因為題主提到了自己家庭不好,讓我想到了我的家庭是如何影響了我的婚戀觀和對生養孩子的觀念,所以故事從頭講,有點長。

小時父母忙於各自的事業,一來對我疏於管教,二來又離婚了,所以我很長一段時間也對愛情、婚姻、親子關係十分懷疑。但我也很清楚,我並不是否定這些事情的全部,而是因為見過其中壞的方面,所以更想理解和擁有其中好的方面。

父母不太管我、也不太顧家的另一個影響,就是我在小學被欺負孤立。父母作為優秀的知識分子,很早就灌輸我自立自強、遇事反思自己的原則,所以我很難向父母和老師求助,重複著被欺凌的歷史,很難和身邊人建立信任。

所以我的世界觀是跟別人相反的。很多被寵愛的女孩子自然而然覺得,只要自己溫柔對待世界,世界就會溫柔對待自己。她們相信這個世界有它和善的秩序。老師就是園丁,父母就是大樹,夫妻就是彼此的靠山。但我的親身經歷卻是:就算是可敬的父母也會在你最痛苦的時候丟下一句是你自己的鍋;就算是被仰望的老師也會在你蟬聯雙百的時候提起你被拉進男廁所的窘態,就算是你從來沒惹過的同學也會為了自己一時爽而編個段子告發你,或者盲目跟隨別人嘲笑你。就算是前天和你交換了戒指,宣稱愛你的小男生今天也會把你揍得鼻青臉腫。

我的世界觀跟多數女孩相反,我認為他人一切的優秀品質、你和他們的社會關係、你們之間的承諾,以及你自己的正常作為,都不會給你的幸福帶來任何保障。認為「你是我的老師/父母/男朋友/小孩,所以你應該認真對待我」這就是捨本逐末,天真迷信。人的思想行為比他們認為的要隨機得多。想要一段真實積極的關係,首先要有信任和尊重本身。只有你們互相信任尊重理解,他的優秀才能被你受用而不是用來折磨你,你們的關係才對彼此有約束,你們的承諾才會被放在心上,你的溫柔相待才會被接受以及回報。

而互相信任尊重理解(至少對於沒錢沒顏沒靠山的我)是非常難的一件事。首先那個對象的緣分必須得到,其次我還需要積極去贏取對方的理解和尊重。緣分不到的時候,我就「自閉」了。所以我雖然小學畢業以後正常地有了朋友,但平常都很內向。和我爸媽希望的一樣,我非常地獨立自主。我幾乎不關心別人對我的看法。不要求別人如何待我。所有事情默認自己搞定。

到了青春期戀愛的年紀,我那對優秀的父母離婚了。我很少對帥的男生髮花痴。真的很難為了一些表面的優點動心。我冷眼看著同學們要死要活地配成一對對又散開。我不覺得家庭是什麼必須的東西,戀愛也不像影視劇里的那麼好。他們都沉迷於表面,幻想著確定一個關係就能被溫柔對待,然後都搞砸了。連我父母都搞砸了。

前面說了,我並不是否定這些事情的全部,而是因為見過其中壞的方面,所以更想理解和擁有其中好的方面。

我覺得戀愛也是有本末的,首先兩個人要有信任和尊重,還要有深度的好奇心和慾望,有經歷的相似,有獨特的價值,有相處的溝通和磨合,最後才是發簡訊、送禮、調情這些細節,以及排他和避嫌的各種操作,這些完全是可以根據各人的習慣調節的。

我覺得家庭也是有本末的,首先要有愛和信任和尊重,然後有一起生活的慾望和勇氣,然後才有生孩子養老房子車子這些細節,這些是可以根據家庭狀況調節的。(在知乎看到很多人先把車房或者顏值的標準定死,然後覺得這個區間的人怎麼沒人喜歡自己,啊,思維真是太顛倒了)

我覺得親子關係也是有本末的,要和孩子搞好關係,首先你得有個互相愛和尊重的伴侶,然後組成穩定的家庭。然後仍然是親子間的愛和尊重。然後是相處的年年月月每一頓飯每一次對話的恩情。然後才是責任和期望,然後才是為社會育人,而孩子是否幸福自立、是否回報你只是之前一系列的結果,而且非常隨機。想著「我要生一個乖巧聰明的娃並且砸所有的錢讓他上鋼琴課啊」然後去找一個富有的對象嫁了,這是完全要搞砸的。

因為我就上過鋼琴課啊……

在我這種謹慎保守的三觀下,我的愛情不多只有兩段,但是難得地順利,兩次都是在長期觀察一個男生的三觀和跟我的相性之後,對他生出了信任和依賴和珍惜的想法,最後主動追求,找對他的胃口然後為他付出。第一次是20-23歲,相比很多人都非常晚了。因為畢業不能在一個城市而宣告結束。第二次是24歲到33歲也就是現在,很快就會有愛情的結晶。兩段感情都維持在非常平等融洽的氣氛中,溝通順暢,基本沒有作、誤會和冷戰發生。我父母都為我維持感情的能力感到震驚。

和現任在一起的時候,我主動提出的同居,但很多年都沒想過生孩子,也不太想結婚。我覺得不要孩子就不需要結婚,甚至拒絕了一次求婚。不想生孩子的理由和大多數女性一樣,就是心理和財力都沒準備好,也覺得男友還不夠成熟,可能會是撂挑子的父親。然而在一起第三年的時候,我因為工作需要異地一年,但是我們都不想結束這段關係,為了讓他和他父母安心,我就提出了結婚。那時,我們已經非常融洽了。我也慢慢忘記了自己是一個風華正茂,在性魅力巔峰的女性。我不能想像離開他,再和其他人在一起、從頭信任了解了。我覺得這是我慎重挑選、真心相待、認真磨合過的人,所以一個結婚的名義是對得起我們彼此的恩情和期待的。

但結束異地、辦了酒席之後我還是沒有決定要孩子。我很感激老公,一直尊重我的心情,堅持採取避孕措施。在家長的催促下,我和他也討論過很多次,把生孩子的利和弊都擺出來計算。但是那時候其實是運用大數據,運用別人的經驗去預測自己的未來,諸如「現在養一個孩子的時間金錢都要大大高於我們小時候」「我們的財力能力只夠把他/她送進大學本科,但以後就算上了211也不是有出息的象徵」或者「有了孩子我們的二人世界也會受到干擾,很多夫妻都是在有小孩之後不和的」。而自己內心對為什麼想要孩子、如何養育孩子、組織家庭還是沒有任何的想法。本末倒置是不行的,我本能地這麼想著,所以一直沒有提上日程。

但是後來,在這個風平浪靜的二人小家庭里,我竟然經歷了比較大的變故,變得不像那個獨立自主謹慎保守的我了。

我的健康狀況愈發下降,最後放棄了坐班的工作,職業道路中斷,和很多朋友失去了聯繫,對未來失去了規劃。

我的思考能力、自學能力、享受愛好的能力、做一切事的效率都隨之下降了。似乎開始抑鬱了。

這時候很多人建議我,既然你在家賦閑,還不如要個孩子先養起來。我內心對此又抗拒又崩潰,因為走下坡路的我是沒有資格養育新生命的。老公對此也不知道怎麼辦,他認識的我一直是非常積極有態度、有活力的人。(內向的人,活力來自於自身)

但是在家休養的時間,我的情況並沒有轉好,只是對止損的技巧更加熟練了,一頭痛就吃片葯,心煩的時候少和人說話這樣子。一年又一年眨眼間過去。我逐漸接受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不會再變好了。每個人都會老去,變得愚鈍和消極,我的巔峰期只是過去得早一點。

我以前會想「我自己都沒時間沒錢繼續學琴,我憑什麼要花時間花錢養個孩子讓ta學琴?」現在我知道了,給我時間和錢,我也學不來琴了。什麼時候幹什麼事,適合干許多事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以前我很習慣和享受孤獨,能夠掌握自己的時間和心情,發展許多愛好。現在我感受到的更多是慌亂和空白。我的思想和感受無處釋放,寫日記也無法解決,我不停地刷知乎和微博,看不進去整本書和整段的文章,我變得特別卑微浮躁,甚至會刷淘寶來解悶,像一個普通女人一樣。我曾經有過很多知識和經驗,我有證書,我得過獎,我有許多光輝的瞬間,實現過許多夢想。我和許多優秀的人辨論過,並肩前行過……但是我幾乎已經想不起來以前的事了,也沒有人在乎了。我會空虛而乾癟地和老公一起生活到死,即使我們互相信任愛護,我們能夠融合到我就是他,他就是我,但是這樣的一個合體仍然會寂寞空虛,我們的事情無人可以分享、紀念。現在我們把新鮮事在微信群里告訴父母,以後父母也會離開。日子會非常無聊而消沉地過去。

我開始頻繁在網上發言,對年輕人溫柔耐心地告誡,然後很少被領情。這是我最討厭的「好為人師」,以前我只負責管好自己,沒空跟別人瞎BB。但我現在也搞不出什麼東西了,我發現現在我非常需要一個情感和知識的接受者。我老公一直是這樣的對象(他學歷沒我高,一度眼界沒我廣),但是他現在也很成熟了,我們能說的話題也不多了。我的朋友們也一樣,成熟了,有家庭了很難見面了,能談的話題變少了,不會再在一些無意義的思想情操上扯來扯去了。然後我像強迫症一樣,反反覆復地回想起小時候,父母是如何對待我,乃至於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如果我是父母,我一定會避免一些最差的情況。

這時候我知道我需要一個孩子了。ta會需要我目前為止攢下來的一切,這一切不會在我朽去的身體上消失終結掉。什麼時候幹什麼事,現在是我最有愛心、最有耐心、最願意作出瑣碎的付出的時候,是我最不自大、最不自閉、最不自私的時候,對自己看得最清楚,心態最端正,也最怕虛度光陰的時候。我的慾望和溢出的愛已經足夠供養一個孩子和一個三人家庭。但願如此。包括任何事都是,我已經不再等待最佳的時機了,現在就是最佳時機,以後身心水平只會越來越差了。即使不會完美甚至風險很大,想做也就該趕緊做了。再不做就死了。

而這個時候,慢性婦科病宣判了我,幾乎不可能懷上孩子。看來不是我在選擇要不要孩子,而是命運在選擇我了。那麼到35歲法定領養年齡就領養一個吧!我的想法忽然很清楚了。

結果有一次月經沒來……去檢查發現還真懷上了。和老公幾乎沒商量幾句,就決定要這個孩子了。

正好這個時候,我老公工作也在穩步上升,我們有了一間小小的房子,而我也逐漸學會了各種家務,做飯,能熟練地感知到他的情緒和需求。對於我身心狀態不好這件事我們也最終都接受了並且很恩愛。和彼此父母的關係也在加強。我們都變得成熟了。

我們不會刻意窮養TA,也不會刻意富養TA。我們不指望TA能有多有出息,不指望TA為我們養老。

我們不會給TA留下房子,也不會為TA搬學區房、擇校。我們不會強迫TA學習什麼技能或者繼承什麼志向。

我們希望自己能好好地、合理地對待TA,像真正的一家人那樣。即使很多事情幫不了TA,也絕對不會輕視TA傷害TA。我不會說「我們都是為了你」,因為我很清楚生養TA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我自己。也許這對TA不太公平,但我會盡量做到合情合理。

就像迎接一個一生下來就會彼此信任的親人一樣,多一個彼此信任的親人。這就是親子關係之本。我要的就是這個關係本身。我根本不怕為此去付出,因為不受歡迎的童年讓我早就習慣了,不付出就沒有收穫,付出也不一定有收穫。只要是我愛和信任的人我都很習慣去付出、去反覆溝通,然後一切看緣分。

我不再擔心我們的時間精力金錢太少、社會經驗格局地位太低,我們的性格不夠完美,不足以養起一個合格的人類。因為孩子也是社會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我成人後和母親和解長聊時,她說,很抱歉讓我的童年經歷了那些,但是,「你現在不也挺好的,挺健康的一個大人嗎。」是的,自從我選擇了獨立自主,我有了我的人生,我覺得這是一段反思過,也很值得活、不後悔的人生。我的父母很少關心我的瑣事,是因為他們在忙著活他們的人生,他們承認自己沒能力顧及太多事情。而他們這種自私的模樣,其實一直以來給了我很多勇氣。如今的我不再覺得童年的缺失是父母老師社會對我的一種虧欠了。它是一種經歷和經驗,把我塑造成了我。我父母沒有教會我溫柔乖巧四處逢源,但教會了我孤獨和堅強,教會了我不抱幻想,集中心意去發現和運營重要的關係。我的原生家庭中沒有朋友和歡樂,但是有知識和思想,有一段封閉的、自由自主的時間空間,這也是很多人得不到的。我現在只感激我父母擁有的、分享給我的那些東西。成人的過程對每個人都是殘酷的,我不應該把自己的挫折全部當作父母的錯,我也沒必要把自己孩子必須面對的磨礪當作自己的責任。

我想,我終歸是一個不錯的人。我作為母親對孩子的積極影響,不在於我教給孩子什麼、我提供什麼,我擁有什麼技巧,而在於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TA能從我身上耳濡目染得到什麼樣的觀念和信念。包括我老公,他是一個溫柔正直有原則的人。我們有一些優秀的基因,比如音樂細胞都很棒,以後我們可以組個三人樂隊。我已經在想像著我們邊彈邊唱的樣子了,真的。我們可以一起打PS4(如果那時候還是4),一起逛街吃冰淇淋。我們會把我們夫妻快樂的、互相信任的生活分享給TA。我曾經很孤獨也很堅硬,但在和老公的家庭中我很努力地付出和獲得了溫柔。我希望有個新生命能見證它,被它感染。

現在一切都準備得差不多了。我覺得追溯到這件事能成的本源,是我對愛情有一個端正的態度,找了一個合得來的老公。在一起的時候,我不要求他有錢有學歷,他也看上了我的脾氣率直好溝通。我們從彼此身上都得到了難得的理解和尊重。所以當我對結婚生孩子沒有想法的時候,我們可以一起沒有想法,仍然一起快樂地走下去。到了情況有變,產生了想法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動手去實現這些想法。而中間的各種疑慮和節奏錯位,由於信任理解和尊重,我們也一起度過了。現在很多人在談戀愛之前就會判斷對方(甚至自己)在生養孩子的意義上靠不靠譜,就是典型的捨本逐末,我覺得這樣就會直接導致本題「生孩子的理由倒底是什麼呢」等一系列困惑。你得知道你自己是誰,你適合和什麼人在一起,而且實實在在地在一起。到最後水到渠成才會輪到孩子的事情。(或者你認識到自己就是需要單身,你踏踏實實地單身,也就不會有孩子的事情。)而且生孩子也不是為了孩子達到什麼標準或者孩子自己滿意,人都是沒經過自己選擇就出生的。和地球上萬萬千千的動物一樣,就那麼自然而然形態各異地長大了。父母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看成孩子的神和主宰什麼的。更無需迷信什麼奇技淫巧。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孩子在愛中出生長大,這樣已經很好了。

最後借用《進擊的巨人》主角出生時,他的母親的話:

沒出息就不行嗎?不是特別的就不行嗎?我的孩子出生在這個世上,就已經很偉大了。你看,他是那麼可愛。


愛情的結晶,生命的完整


想要孩子,需要什麼理由和目的


推薦閱讀:

不想跟男友生孩子是什麼心態?是不是不夠愛他?
孩子白天跟奶奶 晚上跟媽媽?
生完孩子後是孩子先被推出來還是母親先被推出來?
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年輕人願意生孩子?
最近懷孕了,想讓公婆在我臨盆時過來照顧一下,結果他們要帶一歲半的小侄子一起,這樣可以嗎?

TAG:生育 | 生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