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我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甚至連可以影響到我人生的事也不關心了,我是心理有問題了嗎?

在最近一個月之前,我是不會提這個問題的。事實上雖然我一直覺得自己外貌和智商不如我周圍的一些人。但我還是覺得自己不是笨蛋。甚至偶爾會因為小時候的成績有一點小小的優越感。而且因為在大學我不是什麼努力的人,加上我有喜歡玩手機到深夜的壞習慣。所以我一直覺得我的心理沒有問題。只是習慣問題。

可是最近我在實習和大四上學期重修的時候突然發現我似乎有點問題。特別是重修讓我發現之前幾年我好像一直都是保持著一種很矛盾,很奇怪的心理。而且我的情緒似乎越來越冷淡了。

要知道我已經提前兩星期準備重修了,可這兩星期我根本沒辦法讓自己好好做下去哪怕看一會書。甚至心中沒有一絲緊迫感。考試結束我就知道自己可能要延期了,可我還是沒有任何感覺。而且我似乎如今對很多事情都沒感覺了。再加上我發現了我有上文提到的那種既自卑又自傲的奇怪心理。最近我還總是精神不足,無論睡眠充不充足都是這樣。另外我似乎對於未來的要求越來越低了,沒有努力的動力了。我想知道我到底怎麼了,該如何改變?


玩物喪志、懶散成性,你自己還不明白嗎?求人不如求己,沒有自律何來自強,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言多無益、不如守中,若下決心到建築工地體驗一天勞作,你就不會無病呻吟了。


不如就不如唄,犯法了?

反正我想明白了,做鹹魚挺好,落下個心裡無壓力,平平凡凡過一生也不錯。

就怕你一條鹹魚的命還做著龍鳳的夢。


樓主走過的路,我都走過。看到樓主,彷彿看到當初的自己。

樓主表現:

1.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2.偶爾覺得自己挺聰明;

3.情緒冷漠,對很多事情缺乏興趣;

4.臨近考試,毫無緊迫感,自暴自棄;

5.精神萎靡,睡眠不足;

對未來缺乏希望,無努力動力;

心理分析

一、自卑心理形成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指當你自己和他人比較時,低估自己的情緒體驗。幼兒時期,由於無力、無能和無知,必須依附父母和周圍世界,就會產生自卑。

二、自卑的人常常說的話

  1. 「這件事情特別簡單,要是換成別人來做也可以,甚至做的比我更好;」
  2. 「這件事情這次能做好,說明我運氣好,換成下次就不一定了;」
  3. 他對我評價那麼好,可能是喜歡我,對我偏心」
  4. 「我不行、我不會、你找別人吧、OK、好的、對不起、可能、大概、抱歉……」

三、常見表現

  1. 經常否定自己;事情一開始便質疑自己的能力,認定自己做不好。
  2. 輕易給自己設限
  3. 不敢接受新的挑戰和機遇,遇事退縮
  4. 總會因事情做不好產生自責,久久不能忘懷;
  5. 習慣迎合別人,典型討好型人格,常常把利益拱手相讓;
  6. 把成功歸結於運氣,不自信
  7. 極度自卑卻又極度自負,徘徊不定時而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時而感覺自己優秀異常。
  8. 認為他人的成就皆為「天賦」,看不起默默努力的人。

二、缺愛

一、缺愛形成原因

長時間依戀情緒沒有得到滿足,幼年時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陪伴,需求得不到父母的滿足。這種孩子長大後性格孤僻、早熟,無法與其他人建立真正親密關係,無法融入社會,顯得格格不入,逐漸喪失了愛和感恩的能力。性格容易走向極端,極度嫉妒、極度自卑等;

參考偶像劇的惡毒女配,都是童年悲慘、長期被毒打,成長過程中感受不到他人的愛和關懷。

二、表現

  1. 無法關愛自己,事事都是無所謂態度;
  2. 抗拒和他人的親密接觸或肢體接觸;
  3. 當和其他人親密擁抱時,身體僵硬;
  4. 和他人站的過近時,內心感到惶恐;
  5. 無法輕鬆接受別人對自己好,要不拚命補償對方,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要不直接拒絕;
  6. 害怕別人對自己的好,擔心自己無以為報;
  7. 害怕別人對自己很好,突然就收回愛,乾脆一開始拒絕別人的親密;
  8. 對自己好的人苛刻,對自己不好的人反而寬容,參考安陵容。
  9. 覺得別人對自己不好是正常的,對自己好才是反常,總是懷疑他人對自己好別有居心;
  10. 不相信別人真正喜歡自己,用食物、幫忙、金錢及其他方式討好對方。
  11. 極度缺乏安全感,常常感到恐懼;

三、建議

樓主的癥狀相對複雜,如果一時間無法自己緩解這種負面情緒,儘早找好朋友傾訴、專業的心理醫生諮詢,把心結打開;

離開壓抑的環境,到外面的世界去,換種心情換種人生;

要相信自己,時間會治癒一切。你現在所經歷的坎坷,將來會成為你人生的財富。一切都會改變的,你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浪矢心理主編團 / 通兒

看完點贊與關注是對「浪矢心理」的支持和繼續創作的力量。


戒掉晚上看手機的壞毛病,然後就是多運動,出汗,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怎麼樣順利畢業,不要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做事要有目標,有規劃,要不就只是浪費光陰,自怨自艾,人都是在自卑與自戀之間徘徊的,所以要學會理性看待自己,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站在這個世界 能獨立自主,一定是要通過自己的優勢方面實現的,所以你可以寫下自己的優缺點,然後想辦法讓自己積極樂觀、勤奮點,記住勤能補拙、笨鳥先飛,最怕明明是一隻笨鳥還不自知,不知道先飛,最後只好被老鷹吃掉了。。。。


可能正處在逃避期,破罐破摔完全不想未來。我也大四了之前也經歷過這種時期,當時很頹喪是靠手機來麻痹自己的。你也別太急,意識到自己不如別人不是什麼壞事,就怕你心理承認了,躺平等死。感覺你還沒到那一步,不然也不會來問問題了。建議你搜一下和自殺,死亡,重疾有關的話題,有時候在面對死亡時才能更了解自己到底該怎麼活,渡過迷茫期,越自由越迷茫,也需要強大的心態去應對。

另外你還是早睡早起多運動吧。

其實到最後你做完一大堆心理輔導,看完一大堆問答,你會發現,哦,還是要好好面對生活,怎麼努力怎麼來,努力可能會有什麼上限,但是不努力的生活一定毫無下限你永遠都不知道你還能有多慘。那時,生活還是在繼續,現狀還是沒有改變,區別是你已經不那麼害怕了,有勇氣去面對它,去承擔後果,然後把你眼光放長遠點,就發現大四過完之後還有嶄新的人生等著你,只要你還在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好多30.40歲的人到那個時候才想著努力,晚了嗎?怎麼說也還有10年20年的。

放輕鬆點你還年輕,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父母那一輩非得30歲就成家立業,功成名就。未來還得靠自己摸索著趟過去,你能做的就是給自己多積累點儲備。


輕中度抑鬱症表現,建議去正規醫院看醫生


正視自己弱點沒有錯,但請不要過分貶低自己,低估自己的價值


北京心之愛心理諮詢師:

你好!你介紹自己的內心體驗時常在自傲和自卑之間搖擺,一方面你覺得自己不如他人,一方面又覺得在某些方面優於他人,你將目前重修的原由歸結為自己沒加重視的壞習慣,難以全然的靜下心來投入到最後的學業中,結束大學生涯。你也覺得奇怪在即將出人頭地步入社會的時刻,你卻沒了動力和方向。對你來說你的內心世界是什麼內容在糾結著你呢?要了解自己需要你更多的信息,也需要你和心理諮詢師一對一的交流。祝好!


沒有 很正常 人都是這樣的 不餓肚子 誰願意幹活 那麼辛苦那麼累幹啥 還不如輕鬆點 人生苦短 及時行樂


你把自己放棄了。

別不承認。

你真的連自己都不關心了嗎。

那你是如何知道你自己不如別人的。

你確定你不關心自己了嗎。

那你發這個問題做啥。

你真的要放棄自己了嗎。

你又何苦要問你是不是心理有問題呢。

所以,你看,是不是你自己快要放棄自己了。

所以,你問一問,是不是確定要放棄自己了。

所以,你到底是要放棄自己還是重新撿起。

你知道自己因為習慣問題,導致現在瞧不上現在的自己,也因為習慣的問題,沉澱下來後,就變成了矛盾體,再因為習慣的問題,習慣到麻木自己,最後因習慣的問題,連精神都提不起了。

你知道你不笨,雖然外貌智商相對遜色一點,你深夜玩手機,因為不想努力學習,玩著玩著就空虛了,不學習不學習就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低了,要求越來越低就沒有緊迫感了,沒有緊迫感,就不會有所謂了,無所謂了,無所謂了,你說無所謂了以後,你還會知道要怎麼滴了嗎。

所以,你現在知道要怎麼地了嘛,打破習慣,哪裡丟的,從哪裡撿回來,不想撿,就不要在那裡抱怨,也不要安上心理問題,好讓自己逃避,去放棄,假使有問題,那也不是放棄的理由。

自己看著辦吧。


看到你邀請我,我就答一波……呵呵…(不主動請問我的,我再想幫,也只得作罷,因為前段時間發生了幾件事情,讓我感覺,好人難作)…下面觀點新穎,語言有點一針見血,請見諒。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體現價值。部分內容恰巧和《人生就是負負得正》的台灣作者有共通之處。

你這裡其實,問了幾個問題。我不知道,你的側重點在哪裡,你也沒說。按照我的答吧: 人處於矛盾,本身就是正常的。重點在於平衡它,適當順應,再轉換。順應不是指的放任自流。邏輯學不讓自相矛盾,但辯證學講的就是人是矛盾的。為何?因為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相應的缺點。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是變化中的。這才是正常的。世間的一切都是相對的,也是二元對立的,我們的重點不是像現在的雞湯情商學那樣,搞分裂,過分排斥不好的和負面的東西,而是要正解看待它們,努力讓自己正能量的同時,也不要過分的排斥負面的東西,負面的東西,因為那是在強化負面的,要接納,不是我們人類排斥就可以消滅掉的,它的存在也有它的意義。意義在於,不讓對立的東西過分的泛濫,起到平衡作用。就像陰陽八卦圖一樣的,陰陽本身混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後形成的圓,也就是完美的世界。也就是說不完美本身是完美裡面的,兩者不可分割。可現在的人,過於活的虛幻,搞起分割來了,為何現在的人,抑鬱的多,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能夠理解,能看明白我所說的,繼續後面的;如果不喜歡我的答案,當我沒答,呵呵。)

故你曾經有點信心,一定是因為你看到了你的優點,現在突然發現自己也是有缺點的,於是又開始不接納自己了。你還是你。只是認識有了不同,角度不同了。側重點不同了。你的優點還在。哪怕到今天,你也還是有強大的優點。註:我這裡強調一點,優點和缺點只是相對的,是可以轉化的。不是絕對的。比如,垃圾放對了地方就是資源,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一樣的。這句話出自《小孩不笨》里的片尾的一句精典台詞。

就像冬天我們覺得有陽光,好溫暖,夏天我們覺得,陽光煩透了,熱死人啦一樣的道理。同樣的事物,我們看待的就不一樣,再加上,兩種陽光在不同的季節本身呈現出的溫度也有區別和變化的。

所以,你現在強化你優點的那一面。只要某些場合,正確的程度下,它們還是優點,看到它們,強化它們,而不是你無動於衷,認為它們是理所當然的。多肯定自己,哪怕一點點小成績。增加自信,人一有自信了,就會覺得自己在其它方面也不錯。再者,你的來信關鍵問題不具體,不能確定是否有什麼心理問題。從你來信看,我覺得應該還好吧。需要進一步約。

外貌和智商不如一般的人,怎麼理解?這是自知自明,還是自我貶低。不管你是哪種,你都低估了你自己。我們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相當大的。只是很多人一生,都因為外界的一些教育,我們誤解了,一生都在跟自己過不去,改那些小缺點,大缺點是要改正,但小缺點,全部改掉那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我曾經嘗試過,發現這是巨大的誤區,卻忘記了,重點是找到優勢,發揮優勢!!!

你在這樣不自信的狀態下,你容易放棄你只要付出一點努力就可以攻克的課題,對吧。也因你的不自信而懷疑自己,所以才會對人生大事也不進取了,對吧?這才是重點。提高自信,首先就要認識自己,前面內容再多看下。我可以說是價值連城。

動力來源於對美好的嚮往和對痛苦的逃避。兩個方面。如果這兩方面,你都有,幾乎不可能會出現動力不足,唯一的解釋就是信心不足了。

心靜下來,接納自我,激發你的優勢,還是該學習學習,不要玩手機到深夜,一點好處都沒有。這樣再來看看效果。成長中探索自己的問題,也需要藉助於詢問心理師。有的費用也不高。註:來諮詢心理師,不代表個體有心理疾病。很多是因為成長中的困擾和自我探索性的話題。

祝福你。


謝謝邀請!

是不是心理有問題?一定是,因為你已經確確實實的遇到了疑問,你的疑問就是問題。每個人多多少少心理上都會有問題,心理上不存在任何問題的人,我沒見過。

你的問題是,你覺得你不如別人。這是一種比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產生了自卑感,由自卑感覺得自己做不成任何的事,從而產生懶惰感。

這是對比較的錯誤應用導致的。

和別人比較,一定不要停留在表面上,要多比幾步,多比些人,「比較」是讓我們來定位自己的。

從你的比較來看,存在三方面的問題,第一:比較的深度不夠。你看到了你不如別人,這是第一步;然後就是哪裡不如,這是第二步;然後是這裡不如的原因,這是第三步;再然後是解決的辦法,這是第四步;最後是反映了我性格中的什麼因素,這是第五步。

舉例,你的朋友是富二代,錢財來的很容易,你覺得不如他,很沮喪。這是個很絕對的例子了。

第一步,我不如他。

第二步,我錢不如他多。

第三步,不如他多的原因是他的背景。

第四步,解決的辦法,我需要去獲得背景。去學習獲得背景的知識。

第五步,反映了我性格中不喜歡挑戰,凡事不容易拿到的就容易捨棄和沮喪的一面。很多事不仔細思考,認為不可能。

當然,我說的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這個比較帶給我們有益的認知應該是,我其實需要去追求背景並且在行動上需要去主動學習!

第二個問題,比較的廣度不夠。這個很好理解不舉例了。我們從小就被要求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較,覺得那沒有意義。其實並非如此,和比我們強的人比,是看他們成功的經驗,和不如我們的人比,是看他們失敗的經驗。和比我們成功的人比,獲得的是謙虛和踏實做事的心態,和不如我們的人比,是獲得自信和滿意的心態。這兩種缺一不可,都很重要。

第三個問題,你比較的維度不夠。所謂的維度,其實和廣度有些重複,把它拿出來也表示了其特殊性。這個維度是指自我在不同時期的比較.自我比較是更加重要的一方面。每天進行自我比較就是「日三省吾身」的簡化版啦。

最後,希望你比較,但是不希望你做那種粗淺的比較。

如果覺得有用請喜歡和點贊 謝謝!


大四這個階段實際上是你人生的一個大轉變,畢業,進入社會,面臨著社會對人的殘酷篩選評判,這個時候就有人找到高薪工作,看到了自己的方向,有人迷茫頹廢,在對比中懷疑自我。

自卑感當然是長期形成的,只不過藉由畢業這個階段,顯性的表現出來了,以前你沒這感覺,並不代表你沒有那些問題。

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這感覺坦白的說我也經常有,而且客觀情況來說自己確實不如別人。找原因,那就是很多年不努力,頹廢懶散自暴自棄,對自己失去信心,對未來失去希望,惡性循環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

剛畢業那會,我周圍的同學,有人混的風生水起,立刻跟別人拉開了差距,有人按部就班,心態良好不急不躁任勞任怨。有人就產生了嚴重的自我懷疑和自卑,直接導致學業或工作更加糟糕,甚至持續多年,最後認定自己不如別人 哪怕一個小小的事情,也搞不過別人,最終在貧窮孤獨無助又偏執暴躁的倆個極端里掙扎。

現在回想起來,或者讓我回到畢業那年,我一定不會隨大流的選擇職業,我一定不會在乎剛開始的工資,我一定不會那麼著急先湊合作完全沒提升的工作,我一定會選擇一個我喜歡的行業,哪怕前幾年很辛苦貧窮,也不在乎那些表象,也不會跟誰比較,只是默默的朝著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去追趕,認識那些給我正能量的人,不讓那麼多消極的抱怨和瑣碎的仇恨侵蝕自己的意志,消磨信心。

我覺得人心就像一顆植株,起初每個種子都差不多,其實沒那麼大差別,但因為他接受的養分,雨露,陽光不同,生長有的植株


推薦閱讀:

當我在吃瓜的時候,我在想什麼....
人生軌跡詠嘆曲
堅持跑步,一種人生態度
如何洒脫地放開自我
我們需要發自內心的「認真」

TAG:人生 | 心理 | 人生價值 | 人生態度 | 人生的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