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被社會所奴役觀點,你們怎麼看?


而我估計你想說的應該是人在社會這個大範圍下必須得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所以稱之為「奴役」吧。

這個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至少在我看來。在電影《搏擊俱樂部》裡面,主人公傑克是一個典型的為社會所奴役的人,他打著領帶,穿著西服,如行屍走肉般行走於職場,每天的理想就是到宜家買傢具,試圖把自己的家裝潢的如標準家庭那樣,儘管後來他買全了傢具,內心還是覺得迷惘,直到後來泰勒的出現,才點名了他得困惑,他內心渴求的是人性深處最原始的本能,搏擊的快感。現代社會人總為一些並不需要的東西而忙碌工作,並以此來獲得別人的尊重,但事實是,人只要一些最基本的東西就可以有骨氣的生活了,宜家,西裝,領帶這些東西只是社會的控制者營造出的一種你們必須追求的氛圍,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正常運轉,一些人出賣自己的青春勞力,只為換來虛無的自尊,等到他自己混到頂層,又開始靠別人的青春得到自尊。

梭羅的《瓦爾登湖》裡面也正是宣揚了這樣一種思想,梭羅為了證明人脫離現代社會也能生存,在瓦爾登湖旁邊蓋了一座木屋,用的工具只是一柄借來的斧子,之後他開始自己耕地,捕魚,他詳細的記賬,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人只要工作三個月的時間,就能滿足人一年之內的熱量攝入量了。但是反觀人類社會,人們天天加班,每天工作的如牛如狗,到頭來換到的只是人生存並不需要的東西和虛無的自尊。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人確實在為社會所奴役。


謝邀,我是覺得與其說被社會奴役,不如說我們服務於自己的社會,人類文明不斷演進,人類自己制定了屬於自己的秩序規則,為的是服務於人類本身,或者是部分人類,人一輩子忙忙碌碌,在社會中,我認為不是被奴役而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生存,受到各種因素所制約,其實我覺得不受任何制約的完全自由好像應該是不存在的,就算脫離人類社會,魯濱孫那樣自己在小島上創造自己的荒島王國也要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所以我覺得我們是享受社會帶來的便利,以各種方式服務於社會,其實還是為了生存


錯錯錯,社會是一個概念或名詞沒有主觀能動性。應是有拳人奴役無拳者


你認為是奴役,有人認為是社會分工。關鍵是不論你怎麼看,你都得參與其中。人是社會動物,只要你活著,就得在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擔自己的責任。除非你躲入深山,斷絕一切聯繫,自給自足,孤獨終老。否則不論你願意與否,都必然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


謝邀。

首先我們要明確「奴役」的定義。奴役_百度百科奴役_互動百科

被奴役,即被像奴隸一樣使喚。奴隸是有奴隸主的,一開始的奴隸是因為戰敗被俘出現的,而後出現了奴隸制度。

所以,奴役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讓我們把目光放到曾經的美國南部,你會發現有很多小說、文學作品在描述奴隸的生活,那是一種:

1.沒有安全保障

2.沒有醫療保障(有大夫也不給你請)

3.廉價的消耗品

4.老了、干不動活了就要死(避免浪費糧食)

5.沒有自住房

6.不能有愛情和生殖衝動,你需要像家畜一樣被配種

7.沒有生命保障,因為你的奴隸主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把你們輸出去,而新的奴隸主可能會選擇乾死你(比如心情不好,跟摔個杯子是一樣的操作)

……………………

的一種生活。

現在的你:

1.領著並付著五險一金,在有保障的社會下工作

2.不再是一個廉價的消耗品

3.老了、干不動活兒了有國家保障

4.可以自己努力買自住房(北上廣深的房子貴,你老家也貴嗎?)

5.可以自由戀愛,甚至婚前試愛

6.生命被非法剝奪的時候有警察辦案,買了保險還有保險給你賠

這樣的你,好意思說自己被奴役?

每個人都應當承擔一定的社會職責,這是社會發展分工合作的結果,也是能保證你現在的生活水平的一個必要手段。你可能會覺得為了生計奔波很累很苦很像被奴役,那我問你:

1.讓你在野地里找果子吃,現在你的知識和體能夠不夠填飽肚子?會不會吃中毒了死在外面?

2.住在洞窟里,你會找到一個背風的洞穴嗎?會生火嗎?知道怎麼保持火堆不熄滅嗎?你怕不怕被蛇、被老虎、被狼什麼的叼走?

3.你會做衣服嗎?

人的壽命之所以可以越來越長,就是因為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互相合作,讓大家過上舒適的生活。我們是合作的關係,而不是奴役與被奴役的關係。

如果你覺得你老闆在奴役你,你可以報警啊。


這個問題其實在《人類簡史》里就有相應的闡述,以農業革命為例:

農業革命以前,人類過的的狩獵和採集生活,按現在的觀點雖然生活不怎麼體面和安全,卻也相當的輕鬆愜意,因為人口少所以靠狩獵和採集也能滿足生活需要,而且食物的種類更豐富,質量也有保證,這也是人類作為雜食動物應有的飲食結構,人們的也比較健康,最重要的是不用整天工作就能滿足需要。

農業革命前,穀物只是人類飲食的一小部分,因為以穀物為主的食物不僅營養不均衡、難以消化,而且對牙齒和牙齦也大大有害。

但是主動種植作物的好處是能夠提高單位土地上出產食物的數量,生活也更穩定、安全,更重要的是有利於人類種群的繁衍壯大,因為從生物學角度,一個物種的演化是否成功主要取決於個體的拷貝數,所以為了種群的繁衍,人類決定多做一點,每天從早到晚辛苦勞作。

人們都認為農業的發簪是革命,是進步,認為自己馴服了農作物,殊不知自己反倒被農作物馴服了。為了大面積的種植,人們不得不定居下來,費心費力的開墾土地、照顧莊家,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我們日後作為主食的小麥、稻子等等昔日的無名小草,成功的借著人類的努力實現了種群的大擴張。

其結果是人類的食物結構變得單一,過於依賴農作物,不得不終日務農,飲食結構不合理加上終日勞作導致疾病增多,而且一旦遇到自然災害,糧食欠收,還有可能挨餓。但是人類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因為種群太過龐大,經年累月的擴充耕地導致其它生境的破壞,大自然已經無力負擔這麼多人的採集生活,想不種地都不行了!

通過這個例子,大家可以了解到,人類很多時候總是認為多做一點、多努力一點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後來的工業革命、信息革命等等,都是如此。可能從種群演化和繁衍角度是ok的,但是對於個體來說未必就是好事,畢竟人非草木,有複雜的心理需求和個體感受。

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導致人們的慾望無限膨脹,過去的奢侈品如今成了大家的必需品,相對於少數的特權階級,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只是在這樣一個死循環中不斷重蹈覆轍。

有人會覺得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傻,為什麼不能換個活法?事實是人類社會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上述的生活方式已經成了主流價值觀的一部分,也就是遊戲規則,跳出這個圈子不是不可能,但是會被大多數人所排斥、疏遠,甚至敵視,對於普通人來說成本太高了,不是哪個人都能承受的了的。

不過也不必絕望,哈弗大學有研究顯示,人的幸福感與金錢、物質、成功與否並無太大關係,其實更多的來源於良好的有質量的人際關係。

所以我覺得既然苟活於當下,詩和遠方可能有點奢侈,但是至少可以把心態放好,善待自己和身邊的人,多多交流、溝通,保持一顆平常心很重要!


既然我們無法擺脫人類社會,那麼只能改變我們自己的認知。不要覺得被奴役,畢竟當今社會的自由度是自4000年前開始的封建社會以來最好的時光。可以思考,如何利用當今社會的優勢劣勢來達到自己的理想。正面思維、正能量還是很必要的。加油!!


我看動物世界,人與自然,這些節目,即使是食物鏈頂端的,每天要花費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去捕獵,而且成功率還達不到百分之五十。企鵝夫婦出去吃頓飯要十天半個月往返。它們算不算被自然法則奴役?

如果說人類更高等,有其他追求,不是簡單的生存。那麼好,社會外具體點就是我們接觸到生活圈子,上下班是沒有失敗率的,怎麼也有工資拿,這是自己要換取其他生活物資或更高追求的本身資本。這比其他動物容易多了。

不要把社會「人物化」,我們現在的種種生活方式和習慣,只是在適應屬於人類的生存法則。哪有那麼悲觀。出於人類懶惰的「本能」,一百個人有九十幾個想不勞而獲,那這社會還得了?還怎麼運轉?用的有某些動力源使得人們得各司其職的幹活才能讓人類社會運轉正常。

我們是以一定的秩序在「服從」某些規則,但是同樣成千上萬的「我」才造就了社會這大體良好的運行環境。

我們沒有被奴役,是我們「克己」的創造些屬於自己的社會。

覺著有點跑題了……我作文不好,見諒。


一朵玫瑰花,有人嘆惜它花下有刺,有人驚嘆它刺上有花。

半杯水,有人嘆惜水只有半杯,有人欣慰還好有半杯水。

同樣的環境,心態不同,心境也不一樣。

悲觀的人被環境控制,樂觀的人適應環境,智慧的人調控環境。


奴役?這是什麼意思?如果是指個人的一種絕望、無奈的狀態,那這無疑是精神和肉體的分離,他自己不滿意現在的狀況,如果一個人沉浸於本職工作,他哪有空感受這個奴役呢?但這難道不就是狹隘的觀點么?這種心理上的感受取決於個人的位置,也總有人不會被奴役,社會在某種程度上是在針對一些人,這些人或許會覺得被奴役。

可是,如果以一種超然的視角,將每個人與這個社會相比較,那無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大家各司其職,忠於職守,社會才會穩定,社會需要這樣,這是社會總體利益的要求,它不管內部利益的分配,因為不管怎麼分,總和是不變的,這是對社會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社會的任務就是將個人放在一定的位子上,這也可以叫一種奴役?

奴役總有一種違背個人意志的成分,「奴」是沒有權利翻身的,然而位置的安排都是出於被動么?我倒想問問,社會究竟是什麼?的確,它的結構有時就像實體的組織,如科層組織、企業,它們是完全為了自己的發展而針對個人的控制,我們什麼時候聽說過個性化面試?但是社會和它們不一樣,社會給人的位子不是沒得選的,人們在社會中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這是社會流動,同時,社會不僅僅是一個既成不變的結構,人的能動性也在創造結構(請看看吉登斯論結構的二重性),因此,只要人們有的選,甚至還能在某種程度上改變社會(想想工業革命),就不能說是奴役,所以,對於這種安排位置的情況,我倒是覺得換一個詞,說社會控制比較合適,它並沒有那麼「死」。

當然,您要是非說,人只能在社會中謀生,而不可能回到過去野人的狀態,這也是奴役啊,可這是人類自身發展的歷史,是人類的選擇,社會本身就是為了人類總體服務,因為社會來源於人,而不像是外族入侵那樣,有一個和我們完全不相干的種族來奴役我們,所以我認為這並不是一種奴役,您看看您指的是哪一種社會的奴役呢?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無所畏懼,什麼也不在乎,那就不會被牽絆,也不會有所謂的奴役。然而你存在這裡,跟太多人事物牽扯,都是羈絆,你都要為其退步,不能隨心所欲。


謝邀

關於這個觀點 我認為這針對的只是一部分人

當然在天朝的話 確實這一現象比較普遍

有的人辛辛苦苦一輩子 賺來的錢都給自己不懂事的子女敗光 這些錢去了哪裡呢 自然是流入別人口袋了

但是我們的社會有越變越好嗎 這點我不敢亂說

重點是 希望所有人所有事情會越來越好

我自己的觀點 輕噴謝謝


你可以選擇去大山裡自給自足,男耕女織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人有社會屬性。被奴役從何說起?這個就和打遊戲一樣,需要好好經營。人生這個遊戲和其它不一樣,最有挑戰。


適者生存,沒有奴役與被奴役,你活著處在這社會中,總會受到制約,完全自由之身,如烏托邦一樣是不存在的。凡事想開點,逃避不了,坦然接受。


人會被社會所影響,而社會又會被人所改變。


推薦閱讀:

厲害了,我的天網工程
我們的慾望無藥可救了嗎?
日本零售商為什麼喜歡把東西都裝進自動售貨機賣?
麵包和愛情,你會怎麼選?(1)
[雜想] 空虛的弒神者們

TAG:心理 | 社會 | 哲學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