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道教不佔主流沒反而是佛教?

道家,亂世下山救世,盛世閉關修行。佛教,亂世封山避世,盛世開山迎香火。 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見我佛心生憐,並非塵世遮佛眼,原是未獻香火錢。


天王當知。邪見外道為求解脫。但欲斷死 不知斷生。若法不生 即無有滅

譬如有人塊擲師子。師子逐人 而塊自息。菩薩亦爾。但斷其生 而死自滅

犬唯逐塊 不知逐人。塊終不息。外道亦爾。不知斷生 終不離死

菩薩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善知因緣 諸法生滅。


只是滿清時代和尚比道士吃香,而後東方思想啟蒙後的三個政權,無論是北洋政府國民政府還是新中國都沒有對道教給予比佛教更多的支持,導致這一歷史的慣性延續了下來罷了。

粗讀史書,就會發現自唐朝開始,中國的民間宗教(我tm特別想科普一下,中國自周朝以來就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度,雖然隨著歷史進程重視宗教的政權不斷被重視世俗權力的政權淘汰到最後中國的宗教似乎不斷靠邊站了,但絕對不像受到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教科書影響的大部分人想得那樣無足輕重,控制宗教信仰,剷除淫祠一直都拿來考評官員政績的,而且皇帝是天子,天之子,代天牧民,其宗教地位對應到基督教就是耶穌)的趨勢大體上是道教興盛則佛教衰敗,佛教興盛則道教衰敗,而且每一個興衰轉折點背後都有官府主導的影子(比較極端的則是幾次大規模的滅佛,滅道運動)。

而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政權的明朝很明顯是一個道教壓倒佛教,三清把佛祖壓在身下壓得嗷嗷叫的朝代,而後滿清入關,在宗教領域,關外原始粗糙的薩滿教面對老朱家扶持了幾百年的道教完全不具備一丟丟的競爭力,只能把目光投向佛教,利用佛教來在宗教領域消除老朱家對漢人的影響力;同時也以佛教為翹板,往西藏插釘子,往大漠撒毒草,控制西藏,同時控制且削弱蒙古。因此在滿清時代佛教才有了巨大的,遠超乎道教的影響力。

再後來,北洋上台之後,政府們都要講科學了,也看不上佛道之爭,懶得摻合進去平白降了身價,那沒有政府的引導,對於缺少家庭宗教傳承的大多數人來說,自然對於佛教比道教接觸得更多一些,更親近一些。

而未來,很遺憾的是,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道教的競爭力也很難跟佛教比,因為佛教的辯難比道教有趣好玩,方便法門只要扔錢就能得福報修來世又真的比道教更方便。


太上有云: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之所以不興盛,恰恰是因為道教人士太想興盛了。

你要是以一顆慈悲心度世,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道教不興自興。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非是無量傳教


主流只有一個教,叫慾望,現在的佛教早已不是佛教,是人的慾望把佛教變成自己心中的樣子,做了虧心事可以求佛,做了壞事可以求佛,想要什麼可以求佛,好像佛的無所不能滿足人類,還有啥信仰比佛教好,這個是主流,當然是佛教好,道教沒這麼大的慾望能給予我們這些愚痴無恥的人類,

道教還算清新脫俗了,正統的佛教一直被排斥不被理解,我也不說這個,而慾望講的是隨心所欲,

你看去西方極樂好不好,念佛功德好大的呢大到可以成佛,也就不好好守戒律,戒律多痛苦,所以去之痛苦,貪之便宜,佛教早就被成為邪惡的信仰,再者好一點的起碼還是守道德的,那問題來了,基督徒也守很多道德,如果佛教僅僅教會你要善良,那要佛教幹嘛,好好聽老師聽父母的話不是更好,,在在者,好點的,守戒律,念佛一輩子的,那就這樣吧這種人不多,很少很少,已經不算是主流了


受邀致謝,只回答題目,因為所謂盛世通常都是以物質財富與科技發展來衡量的,當物質財富與科技發展日漸豐盈之時,人的精神世界,對自身命運的疑惑與存在意義的認識需要也就日漸凸顯出來,儒道釋中只有佛教從一開始就抓住了生命存在的命運與意義價值問題,正切中時代發展需要……


有證的道士才4萬個

道教現在屬於準備死而沒死的階段....

佛教有送子觀音,有法力無邊的如來

聽著就洋氣

道教呢,凈是些古代的名人....

思想家老子,忠義的關羽等等

造反多了最後變成了,愛信信,不信滾的狀態....

最後,佛教的凈土宗是個大殺器......念句阿彌陀佛就成佛了(對最底層的精神安慰)

你道教沒有對最底層的安慰....


其實道教本是佛教的一脈。

現在流行的不是原來的佛道教,而是凈土信仰。

為什麼這樣就能戰勝佛道教呢?

因為,它經過了世俗的改良,

是佛教八大宗派的改良中,最適合競爭的信仰模式。這原因很簡單,你研究一下各宗派和道家的信仰模式,就知道凈土宗所向無敵,特別是在現代的宗教學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有可能道家和佛教其他宗派多是「多神教」等,而凈土宗是人類社會後來才有的一神教。


推薦閱讀:

佛菩薩為什麼不顯神通來讓眾生信呢?
《冥罰淫律》— 只要您瀏覽, 就被記功!
向佛菩薩求婚姻有訣竅
正法:【基本素質】 於甚深義離自毀傷,生大功德入大乘道
過陣子休年假打算去趟五台山,有沒有旅遊攻略或隨筆推薦?

TAG:佛教 | 道教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