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把孩子送回老家帶嗎?

今天老二被猝不及防地送回老家了,小傢伙哭著喊著不要回去要媽媽陪,但是上班了沒人帶,只好暫時回去一段時間。我的內心是非常不願意的,對老公也不滿,因為他絲毫沒有想過把孩子留在身邊哪怕我辭職在家帶到上幼兒園。我們在深圳,房貸車貸月供一萬五,有幾十萬存款。最近我正在換工作,也有了眉目,但是我更看重孩子,覺得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媽媽的陪伴,不能簡單粗暴的把他扔給老人。我們家兩邊老人都不願意來外地,之前一直是輪流著來,我曾經為誰過來帶孩子的事情傷透了腦筋,也受夠了這種強迫老人來帶孩子的境況。我是覺得只要經濟條件能夠允許,應該儘力自己帶,這樣既不為難老人,也不愧對孩子。可是,大家都覺得我讀了那麼多書,怎麼能在家帶孩子呢?就應該趁年輕去掙錢啊!孩子小在哪裡都一樣。我其實挺討厭這些說辭的,我的孩子需要我,我也想親自陪伴我的孩子成長,怎麼就不行了呢?可是,沒有辦法,沒有人支持我,就算我一意孤行辭職帶娃,到最後也是遭人嫌棄,工作也因年齡問題而難找。你們會怎麼辦?


答案是:不會!!!(本人的親身經歷也驗證了,很慶幸當時堅持不把孩子送回去。)尤其是孩子年齡小的時候。

如果現實的情況是實在沒有辦法帶孩子,那麼,建議考慮4個問題:

1.孩子年齡多大了?是否會有心理創傷?

2.送孩子回老家帶,孩子與父母隔多長時間見面?

3.你是否能夠接受隔代養娃的結果?

4.還有沒有其他辦法,能夠讓孩子留在自己身邊?

若孩子小於3歲,送回老家帶,會有心理創傷!

那是因為孩子在3歲的時候,才能形成客體穩定情感穩定的概念。如果3歲以下的孩子離開媽媽超過2個星期,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個人粗暴的理解認為,這也就是為什麼身邊有的媽媽把孩子送回老家一段時間,結果接孩子回來,孩子看自己的爸爸媽媽就像陌生人一樣。

什麼是客體穩定?什麼是情感穩定?

心理學裡有一個說法越來越深入人心:媽媽要陪孩子到三歲,三歲前不要有長時間分離。之所以如此,是研究發現,在良好的養育環境下,孩子到三歲時才能形成客體穩定和情感穩定的概念。客體穩定,即我看不見媽媽,但媽媽是存在的。情感穩定,即媽媽有時對我不好,但我知道,她對我的好是恆定存在著的。孩子有了這樣的概念,才能承受與媽媽的分離。否則,他會將短暫的分離視為永遠的被拋棄。

如孩子三歲前,媽媽與孩子有兩星期以上的分離,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被拋棄創傷。孩子形成的被拋棄創傷,不會因媽媽回來而自動化解,媽媽必須做很多努力。很多媽媽沒修補的概念,或修補時因碰到了孩子的保護殼,而很快失去耐心。結果是,這些孩子的被拋棄創傷一直留在心裡。

這個說法,第一次是在武志紅先生寫的《為何家會傷人》中看到的,對我來說是很震撼的。很幸運的是,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孩子剛出生沒多久。所以,知道我家娃娃3歲之前,我最長離開她的時間是因為去出差,最長時間是5天。

我認為,3歲之前,足夠的陪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以後,孩子才能更加獨立。

當然,我也不認為,孩子大於3歲,就可以長時間放回老家。身邊的同事朋友,一般是孩子已經上了小學的情況,暑假送回老家1個月。

送回老家帶大的孩子,為什麼特別乖特別安靜?

打這個小標題的時候,有點心酸和心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一個現象?如果孩子在父母身邊長大,孩子在父母面前,有時候會很任性,有時候也會很撒嬌。相反,如果孩子不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那麼,往往會很安靜很乖,乖到讓人以為這不是一個孩子,已經是個大人。

今年暑假,有個親戚家的孩子到我們家借住幾天。七八歲的孩子在媽媽要離開的時候,特別平靜,沒有表現出不舍,也沒有挽留媽媽。要吃飯啦,要睡覺啦,大人一個指令,她就乖乖去做。我家娃娃看到有一起玩的姐姐,開心到笑得很有魔性。她依舊是很安靜,沒有這個年齡該有的活潑和生氣。

過了幾天,孩子回了老家,她媽媽跟我婆婆說,孩子跟她爸爸說,她蒙在被子里哭。我家婆很驚訝,因為沒有聽到聲音。

這個孩子的媽媽在一線城市工作,孩子出生不是很久,就放在老家給奶奶帶,與媽媽聚少離多。

我以為,這大概不是我們身為父母,希望看到的孩子的「乖」與「安靜」。

隔代養娃,送回老家養,你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並調整嗎?

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同。個人認為,優先順序是:

1.有能力,經濟條件允許,自己帶。

2.白天上班,長輩或保姆帶,晚上和周末自己帶。

3.送回老家帶。

  • 第1條就不討論了,是最好的情況,每一個全職媽媽,個人都認為值得點贊,堪比007!!!
  • 目前可能很多媽媽是職場媽媽,我也是屬於職場媽媽。如果做不到第1條,那盡量爭取第2條吧
  • 如果是長輩幫忙帶娃,我個人的經驗是,不要對老人要求太高,畢竟精力旺盛的小寶寶們,可是很磨人的,換做是自己帶,有時候自己也會體力不支,無數次想把熊娃娃讓未來親家領走。因此,老人主要是確保孩子的安全和照顧好三餐和溫暖
  • 由於晚上和周末自己帶娃,那麼,隔代教養孩子的一些作為爸爸媽媽認為不正確的東西,或孩子的性格,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 另外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問題是,孩子小的時候總有個頭疼腦熱的時候,老家的醫療條件往往比不上媽媽所在的城市,還有可能住老家住的地方也離醫院比較遠,再加上老人家的判斷可能沒有年輕爸媽們的判斷准。另外,還要綜合考慮孩子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睡不安穩,老人的體力是否可以支持?以及孩子不舒服的時候,更需要父母陪伴在旁,可遠在他鄉的父母是否每次都能及時趕到?

還有沒有其他辦法,能夠讓孩子留在身邊?

  1. 如果像題主這種情況,建議孩子把孩子帶在身邊吧,至少在孩子3歲之前。做好跟丈夫的溝通工作,取得他的理解。
  2. 家裡長輩年紀太大,或者家裡長輩不願意到城市幫忙帶娃。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作為媽媽必須工作賺錢。第一,有沒有可能選擇幼兒園或託管班的工作,可以邊賺錢邊帶娃,身邊有認識的人就是這樣做的。第二,看看能不能發展自己的自由職業,也是邊賺錢邊帶娃。
  3. 家裡長輩年紀太大,或者家裡長輩不願意到城市幫忙帶娃。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第一種情況是請保姆帶孩子,媽媽繼續上班。第二種情況是不放心請保姆帶,那就自己帶孩子直到孩子上幼兒園。

總而言之,在自己最大的努力範圍之內,盡量把孩子帶在身邊吧!

祝願每位媽媽,都可以見證孩子在身邊每一天每一天的神奇變化!孩子需要我們,可能就是這短短的十年吧。慢慢地,TA長大了,可能就越來越獨立了,不會像3歲之前粘著我們了。珍惜每一個成長的階段吧!


不會。

我已經為了孩子隨時做好辭職在家全職的準備。

感謝我公婆來上海幫我帶孩子,讓我不失業。白天他們帶,下班後我自己帶。

我也不虧待他們,帶孩子方面,只要不涉及底線,盡量讓著他們,尊重他們。每個月給足生活費,逢年過節紅包不會少,基本上過年都會給公婆一萬的紅包,中秋節六千。碰到換季會給買新衣服新鞋子。

當然,如果真的哪天公婆不願意帶了,我就辭職自己帶,直到孩子入幼兒園。我不會讓自己的娃變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

當我讀完你的問題,在我腦海里浮現的第一個辭彙就是「留守兒童」。換一種說法就是到底要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變成留守兒童的問題。

現在留守兒童的現象太普遍了,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無論在廣州、深圳、上海、北京,還是其他一二線城市,有千千萬萬的家庭和你類似,孩子生出來沒辦法自己帶在身邊,就把孩子送回老家讓老人代為撫養。

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幾千年以來,孩子一般都是在媽媽身邊長大的,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幾十年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的社會現像。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大家都認為要抓住機遇、要發展自己,於是就有很多媽媽剛生完孩子不久就會重返職場,拼搏發展自己,甚至有的媽媽出國讀書、讀碩士、讀博士。

不可否認,這些送給老一輩代為撫養的孩子都成為了留守兒童。

那麼留守兒童會出現什麼問題呢?

前段時間央視法制頻道播出了一個節目《媽媽 再給我一次機會》講述一個8歲男孩被媽媽暴打致死的案件。

2018年元旦剛過, 8歲的明明無聲無息死在了自己的房間里。當急救人員趕到現場時,明明的媽媽周芸大聲喊著:「兒子,你快醒來吧,媽媽保證再也不打你了。」聽到周芸的話,急救人員覺得事情很蹊蹺,於是立即撥打了110報警。經過警方偵查,確認兇手就是明明的親生母親。在警方的訊問筆錄中周芸說,這些年生活壓力大,所以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明明身上。但是明明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養成了一些壞習慣。她一直認為孩子就是「不打不成才」,可是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竟親手將孩子打死。周芸後悔莫及,但一切都為時已晚。

《守護明天》媽媽 再給我一次機會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感興趣的朋友去看看,中間有李玫瑾老師點評,是精華內容!)

雖然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案件,在孩子養育過程中卻和很多家庭的現狀非常相似

把孩子生出來,自己要外出打工賺錢,公公婆婆又不喜歡離開老家來到陌生的城市幫忙帶孩子。沒辦法,於是就把孩子送回了老家,讓爺爺奶奶代為撫養。

有些老人的生活節奏慢,不講究規矩,過分寵溺孩子,而自己又遠在外地管不了孩子,孩子養成了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

當孩子上小學,把孩子接到身邊時候,發現孩子很多問題:

吃飯不好好吃飯,總是慢吞吞;

自己的東西總是亂放亂擺,從來都不收拾玩具;

作業不好好寫,拖拖拉拉;

沉迷玩手機,打遊戲;

不聽話,愛說謊;

不愛閱讀,不愛看書

......

當發現孩子這些問題的時候,一般媽媽會非常著急,想馬上改變孩子的這些問題。但是發現問題很容易,想改變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就很難。

孩子這些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好幾年慢慢養成的。想馬上改變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更加造就了媽媽的焦慮,越是想改變孩子的毛病,就越生氣,孩子就越覺得自己改不了了,於是說謊,覺得說謊媽媽態度馬上就好起來了。

當媽媽發現孩子說謊就更加憤怒,尤其是檢查孩子作業的時候,發現語文作業沒寫、英語單詞沒寫、數學卷子沒寫,更加暴跳如雷,於是「吼媽」就這麼出現了。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我相信很多家庭都是這種狀況的吧。

還有有的家庭老公就像擺設品,從來不過問怎麼養孩子的事情,「喪偶式育兒」。把養孩子的所有責任都交給妻子,妻子說怎麼做就怎麼做,完全沒有主見,育兒的參與感極低。

有時候,我認為媽媽的一部分育兒焦慮是來自於老公的不作為、不參與、不上心、你隨便等,包括我自己也很討厭老公的這種態度。所以真心希望,各位爸爸,要對孩子上心一些,為妻子分擔一些。

留守兒童可能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那麼孩子該不該送回老家撫養?

我覺得這個問題,持不同觀點的人太多了。我的主張是,有條件的最好是自己帶,自己養。大家都知道孩子在自己身邊長大,對他的身心發展都有利。如果暫時沒有能力,不得已退而求其次,送回給老人撫養。

但是,必須要注意:

第一,父母不要做「甩手掌柜」

孩子生下來要撫養,本來就是自己的責任。自己的孩子自己必須肩負起養他育他教他的責任。不能是丟給老人就算了。雖然老人養孩子也有很好的,吃得飽,養得胖胖的,可是一些行為習慣、規矩的培養、閱讀習慣的培養就是父母要想辦法的事情。你不能親自教,也要和老人溝通,表達你對孩子的希望。希望他能有個好習慣、希望他懂禮貌、愛閱讀。並且創造條件讓老人通俗易懂地教孩子。

第二,擺正心態,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當你發現孩子存在一些不良習慣,或者是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首先要清楚的是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自己的教育缺位造成的,還是本來就不是學習的料?

擺在心態,查找原因,而不是急於馬上改變孩子。更不能把你的焦慮遷怒於孩子的身上。以前我們上學的時候學習不好,會認為是老師沒教好;而現在孩子學習不好,是覺得家長沒教好,所有的作業回家做,家長要輔導孩子做作業,這很明顯就是把學校的責任轉嫁到家長的身上嘛。

我上學的時候,作業都是在課堂完成的,家庭作業幾乎不存在,只有寒暑假才會布置作業帶回家做。而現在呢?哪家孩子是沒有家庭作業的?

還有現在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家長就開始焦慮了,想著要上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名牌大學。越是焦慮越是逼著孩子學習,逼著孩子考好成績,卻忽略了孩子的差異性,或許你的孩子本來就沒那麼聰明,考不了100分,幹嘛要天天逼著他,拿著繩子抽著他走呢?

第三,保持好溝通,多關心,多注意孩子的成長。

雖然孩子不在身邊,也讓孩子時刻見到你,多打電話、多視頻,多些表達你對他的愛,保持你們親密的親子關係。

第四,最後分享一個李玫瑾老師關於「成長中心理撫養」的講座視頻,講述兒童心理發展,和孩子行為規矩的培養。非常值得參考!

太長了,我剪了一些,完整版及李老師其他視頻歡迎在我的公眾號:不愛睡懶覺的小芝麻 菜單欄「李玫瑾」查看

回復「早教」獲得價值過萬元蒙台梭利早教教案、視頻、書籍等資料

回復「建議」獲得中華兒科學會《0~3歲嬰幼兒餵養建議》(基層醫師版)


再苦再難不會送回老家帶,因為我覺得和孩子的感情是在養育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送回去難免生疏,生他不就是為了好好愛他嗎?送回家也還是愛他,但是錯過了他最重要的時光也不值得


我不會選擇把孩子送回家讓父母帶,尤其是孩子小於三歲的我更不建議送回老家帶。

分享自己的經歷,曾經工作很忙時,孩子跟父母回老家住了一段時間,再次回到家中,孩子看到整個環境的眼光都是陌生,甚至跟我們父母相處都會顯得特別生分,孩子很拘謹,小眼神中明顯帶的是一份不安。看到孩子這樣的一幕,我就發誓再也不讓孩子回老家帶。即使是在我們有了二寶期間,家裡特別的忙亂,我又經常性出差,我也選擇讓孩子在家成長,這樣只要時間可以,哪怕一小時半小時的陪伴,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濃濃的愛意。當然我也曾面臨和案主一樣的情況,家中老人不願意離開熟悉的環境,我就反覆做父母工作,在父母剛來的一段時間,經常帶著他們在小區熟悉環境,帶著孩子找到一些孩子較多的場地一起玩耍,讓父母也找到適合自己交流的群體,我會發現慢慢的他們也就更加安心的幫我們帶娃了。我也經常帶著父母參加一些家長課堂,讓他們接觸更多科學的育兒經驗,讓他們看到或聽到更多分離帶來的影響,父母更願意付出留下來和我們一起帶娃。

如果父母確實沒有辦法幫忙來帶孩子,我建議可否就近找到適合的阿姨或者現在有很多的托幼中心,只要我們願意,很多的方式都可以讓我們選擇將孩子留在身邊來帶。同時還可以兼顧到工作。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情感交流,願所有全天下的孩子都能幸福快樂的成長。


推薦閱讀:

全職帶娃3年,我想告訴你這3件事
寶媽注意:寶寶喝水有講究,千萬不能胡亂喝
要不要做全職媽媽?先直面慘淡的現實
全職媽媽如何實現工作帶娃「隨心所欲」
寶媽做微商,真的賺到錢了嗎?反正我是上當了

TAG:育兒 | 兒童教育 | 親子 | 孩子 | 全職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