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能力越強就應該幹得越多嗎?

在工作中能力越強就應該乾的越多嗎?為什麼工資卻不是成比例增加呢


要看乾的是什麼?大概分為兩種:

一、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能幹好比肉多,割完羊毛割肉,直到羊腦羊蠍子尾巴油都割乾淨了,讓人扔了,曝屍荒野無人理會。意思就是用廢了,一直讓公司剝削著,榨乾剩餘價值。然而自己沒有獲得任何資源。

二、還是被剝削的主,不過給平台給資源,並且逐步放開權利,讓你能圈人脈圈資源,當然這個圈得看你閑魚的時候是宅著還是為了自己繼續經營著。這個心態是分水嶺。

你要是覺得自己就是一純讓人給剝削的主,那就只剩下利用價值,你要是覺得這些事能給自己積累點附加值,那就不一樣了。

做事一定要有私心,但是公私要端平,大家互相利用之餘,好公司好領導會給你上升的機會,而不是對你殺雞取蛋。

不要讓被動的繁忙把自己填滿,給自己一塊自留地,去想清楚這些繁忙對自己到底有沒有用。

繁忙也好,被利用也好,從來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而是跟自己成全自己:我能做到,能做好!我苦心經營卧薪嘗膽隱忍一時默默耕耘就是為了在機會閃現那一瞬,有能力有實力抓住它!

我還想說的是,沒有誰會單單的用惡意對待別人,只是缺乏溝通。


也許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能力強多做一點,多做一點機會也就多一點,自己的能力會得到更好的鍛煉。

如果在自己的事務中挑選那些更容易出成果的事情,把他做好,相信在能力提高的同時,也會得到更多機會讓別人認識你,讓領導認識你。

其實,工資的多少只是暫時的,我相信,如果你的能力提高了,收入提高是早晚的事情。而且能力和經驗是自己的,誰也拿不走的。如果你做事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即使當下工資收入沒有增加,當你換一個工作時,能力和經驗就是你的加分項,就是你獲取高收入的前提條件。

我們在工作中需要把重點放在自己提升方面,這樣你的心態會有助於你快速提升自己,把所有加給你的工作都當做是鍛煉自己的機會,提升自己的機會。如果有一天你認為自己的能力與薪酬嚴重不匹配時,我相信會有很多選擇和機會等著你。

所以,珍惜眼前的工作機會,抓住每一個可以提升自己的機會,你所獲取的能力和經驗全部是屬於你自己的,而不是公司或者別人的。


領導為了讓員工主動幹事情,才會說「你能力強就多干點」。事實上你能力是否真的很強還得打個問號,因為真正能力強的人都是在思考怎麼干,而不是自己幹得最多。

你現在還處於執行層面的體力勞動者,還不是思考層面的勞力腦動者,為什麼會真的覺得自己能力很強?你是怎麼產生的自己能力很強的錯覺?

這樣的話一般都不是特別受人聽,但確實是事實。

01

很多年前,我遇到了一個非常優秀的班主任,他的話影響了我一輩子。那是踏入高中的第一個班會課,他告訴我們「我承認在你們每個人在家裡都是太陽,都是皇帝。但我們班上有八十多個太陽,有八十多個皇帝,你也就不足為奇了。有人說是金子,無論你在哪裡都會發光,但當你是生長在金子堆里的金子,那你的光芒根本就不耀眼。」

這些確實是我親身經歷的事實,並且二十來年過去了。當時他講話的表情,口氣,聲音一直在我心中回蕩。我自己又用了很多年的時間去證明了他說得都對。

當你覺得自己非常優秀的時候,你身邊的人都這麼覺得。所以你的感覺根本不足為奇,因為大家都很優秀。

這一點其實很容易想到,你身邊的人都很優秀,或者說你身邊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很優秀。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一個呢?因為大多數的眼中只裝下了自己,如果根自己一個人比較,那當然永遠是最優秀的。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卻是多數人不願意承認的事實。

這幾年短視頻作為媒體的傳播已經達到了頂峰。打開 APP 一個接一個的視頻琳琅滿目。小劉也是一個熱心的觀眾之一。

直到有一天,小劉突然覺得有很多質量非常低下的小視頻,但卻依然很火。這讓他非常的不能理解。覺得以自己的認知一定能拍出比大多數更有水平的作品。

說干就干,為此小劉還買了專門的設備支架、燈光,還有一些付費的剪輯軟體。一切準備就緒,小劉開始拍視頻。當第一個視頻製作完成,小劉已經做好了大火特火的準備。他甚至覺得自己的人生就要從此發生改變了。

兩天過後,他收穫了5個贊和230次播放量。但小劉沒有氣餒,他暫時原諒了不懂得欣賞優秀的世人,準備再給他們一次機會,所以小劉開始製作第二個他覺得更優質的視頻。當第二個視頻傳到網上,小劉收穫了2個贊和140次播放量。

這讓小劉覺得不可理喻,哪怕再少,總應該比第一個強吧。而且自己的視頻比網上流傳的那些不堪入目小視頻優質多了。為什麼卻得不到人們的認可,哪到點贊量不應該和作品的優質程度一樣嗎?

小劉的這個問題跟題主的似乎有異曲同工之處。

02

不得不承認,大多數所謂自知的優秀,不過是大千世界的一粒塵埃。可怕的是,作為塵埃的自己一般卻非常驕傲。但無論多麼驕傲依然擺脫不了隨風飄蕩的本質。

在波濤洶湧的海浪里,誰會記住一滴水花的貢獻。本是一滴水花,卻硬要把自己當成浪的全部,這是世界不理解你還是你不太理解你自己。

你對自己的估計總是超過了世界上所有人,事實卻是,除了你沒人這麼想。

懷才不遇是人類的普遍性認知,也就是說,在大街上隨便挑一個人出來都這麼想。換句話講,在大街上隨便挑個人出來,可能這個人就是我們自己。

所以無論你多麼有能力,無論你認為自己有多麼了不起,請記住,你依然是大街上隨便挑出來的一個人,記住只是隨便。更何況高手都在民間,

前段時間有一個乞丐大師火遍全網,當然事後大家都知道隱藏在幕後的強大操作團隊。可是我一直沒搞懂他的賣點是什麼,也就是哪個點會影起人們的共鳴。

直到他手裡拿著一本《活法》在評論陳安之和曾仕強的時候,我終於明白與大眾所共鳴的無非是那種懷才不遇的被發現,那種價值與智慧被埋沒的不服。就是這種夾雜著懷疑的關注,硬生生把大師推向了高點。

所以你只是那個隨便挑出來的人,幸好挑出來的不是這位火遍全網的乞丐大師,要不然你拿什麼跟人家比。

宋小寶有句經典喜劇台詞。

「我討厭你。」

宋小寶答:「討厭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幾。」

自從聽到這句話,在我腦海中總是換化成各種形態使用。此時又冒出來了一句「認為自己優秀的人多了,你算老幾。」

03

很多人用了一生去學習優秀,卻怎麼也學不會放下優秀。

所追逐的優秀並不是用來標榜自己,這才會讓優秀本身更有意義。

某一天早上,我和一個朋友在討論五點早起的事情。周末是不是也應該堅持,又或者給自己放個假。

我告訴朋友我很糾結,後來又想通了。因為早起的事情,一定不能硬生生的把它當成是了工作。

朋友說之前已經說過了,周末一樣。因為當時在碼字,所以順著寫作的狀態給了他一個文縐縐的回復,

每個階段討論的時候,意義不一樣。剛開始的時候是還沒有真正經歷的熱血,現在討論是煎熬中的執著。以後討論是驀然回首的微笑。

朋友告訴我,尋常聊天的時候每句話都能仔細咀嚼,真的是有一個作家朋友的紅利。

這句話讓我這個還在路上的碼農足足飄了五秒鐘。在那五秒鐘里,我已經覺得無數的聚光燈打在了我的身上。覺得高曉松、韓寒就站在我身後,覺得舞台上為我頒獎的是白岩松本人。甚至覺得自己正在與莫言因為長篇與短篇的事情爭論不休。

幸好五秒鐘過後,我醒了過後。然後在心裡默念了無數遍,「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

(PS:我忍不住想問一下看到這裡的朋友,一般你多久會醒過來?)

真可怕,人總是會在表揚中迷失自己,更會在打擊中放棄自己。

只有在無我的時候才能是最清醒的時候。但卻實很少人問自己,我現在是在做夢呢還是醒著。所以快點醒過來吧,從表揚的美夢中醒過來,總要比從打擊的惡夢中醒過來要強。


扎啤,你好!

我為什麼成功,無非是因為努力唄,

我就是把別人用在喝咖啡上的時間

用在了喝扎啤上。

理論上講:

能力和收入是應該成正比的。

畢竟收入是用來證明能力的。

老闆發錢不僅是購買你的時間,

也在購買你的能力。

但是收入與能力常常不匹配,

這是因為我們有個叫「本事」的詞。

有本事和有能力不是一回事。

我希望這張圖小一點,不想讓他太高調!

有本事的拿得多才符合中國邏輯。


聽過關於工資的最扎心的一句話是——如果你付出了最寶貴的時間,只是為了工資,你真的是虧大了。

工作不止是為了工資,更是為了在工作中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在創造價值拿到工資的同時,磨練自己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核心價值。

能者多勞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別人要干一個小時的工作,你半個小時就做好了,做的質量還更高,單位時間內的產值和產能更高,肯定就是做了更多工作啊。

永遠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出賣時間賺錢的打工者的位置,否則就永遠只能當一個出賣自己時間的打工者。


推薦閱讀:

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一個階段,想要迫切的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但又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對於不擅長的領域,到底是自己心態不好還是能力不好?
沒能力,活的太明白真的會很累。怎麼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學習,先學方法,後學能力
學生時代的學生能力能不能體現出他工作能力?

TAG:職場 | 能力 | 自身能力 | 工作 | 工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