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區別 有的話是什麼區別 沒有的話是為什麼呢?


你說太監和男人有沒有區別,區別就區別在有和沒有


補充一下:

其實在《我車庫裡的龍》裡面,這條龍的屬性並不僅僅是「隱形 無形 浮在空中 能吐無溫火焰的龍」,而是一條只有聲稱者一人說他確實存在、而其他人根本無法感受到它存在、並且無法通過任何手段驗證其特性的龍。

甚至「隱形、無形、浮在空中、火焰沒有溫度」都是後來打的補丁。

原文縮減下,是這樣的:

「我車庫裡有條龍,它會噴火。」

「我咋看不到它?」

「因為它是隱身的。」

「那我地上撒些麵粉,總能看到腳印吧?」

「那不行,那條龍一直浮空著。」

「它不是噴火么,讓我感受下火焰吧。」

「它的火焰很特殊,沒有溫度。」

「那對著它潑油漆,應該能看到形狀。」

「不行哦,那條龍是無形的,所以你潑油漆也看不到它。」

總而言之,這條龍是永遠無法被任何手段驗證其確實存在的,那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這條龍無論做啥,都不會對我們產生任何影響。所以才會說,這種龍哪怕真的存在,也和沒存在一樣了。

很多人還是會問,那如果這條龍有一天,檢測手段進步了,能檢測到它了,這條龍還是和不存在一樣嗎?

其實這又牽扯到現代科學另一個特性,就是所有理論都是有適用範圍的。現代科學所描述的系統,大多有三大屬性:系統的邊界、系統內的元素、元素之間的規則。

所以,就算哪一天,這條龍能夠被檢測到了。對於那些並不需要考慮龍是否存在的領域,依然這條龍存不存在都是一樣的。就拿龍來說,如果我要在房間里鋪一層麵粉,那我就沒必要考慮,會不會被龍踩得亂七八糟。我要用空調給房間降溫,那也不會因為龍的存在,而花費更多的電。

ps:原答案說這體現了可證偽性,但下文又沒有詳細的說明,其實可證偽性更多是體驗在對話的過程中:你說有龍,那我就可以通過檢測來證明它存在,驗證者想通過看來驗證,但聲稱者立馬打了個補丁說看不到,後面也是如此。那麼,這條龍還有什麼可以用來驗證的屬性呢?

我們可以預想,只要聲稱者的補丁繼續打下去,那這條龍就一直是無法被證偽的。所以這條龍並不在科學的研究範圍之內。在科學的層面上,這條龍哪怕存在,也和不存在一樣。


原答案:

這個比喻是用來說明現代科學的可證偽性的。

首先,你要明白這個區別是針對誰的。如果這條龍真的存在,那至少對於這條龍自己來說,肯定是有區別的。但是對於無法感知他其他人來說,就不一樣了。

在原文中,這個例子是兩個人之間的談話,所以這個區別指的是對於人類觀測者的區別。

對於人類觀測者來說,有這麼一條龍,用任何手段都無法驗證他存在(原文中是如此,而不是僅僅隱形+無形+浮空+火焰沒溫度),那有什麼理由證明他存在過呢?換句話說,這條龍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對人類產生影響,那人類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用考慮到他。

這就是所謂「這條龍哪怕存在也和不存在一樣」。


有區別,又沒有區別。

1、事物的存在,必須依賴於精神的存在。也就是說,判斷事物是否存在,必須能夠感知到。無論是邏輯上還是低端的眼見為實。比如你建立一個科學理論,發現必須要有一個參數,並且這個理論邏輯能夠自洽,那麼我們可以判斷這個參數必然存在。儘管你沒有看到,但是在邏輯層面,能夠感知到他的存在。

所以如果感知不到的「龍」,我們可以判斷不存在。

2、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在邏輯上就認為這條「龍」存在呢?不能。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認定了隱形的龍真的存在,且無法被人類認識到。那麼人類的認知是不是要把他納入我們的認知?

比如,我設立一個科學理論,發現邏輯自洽。那麼我要不要研究,這個理論的結論實際上受到了「這條龍」的影響?那麼這樣一來,太費事了。

所以,若無需要,勿增實體。


謝邀

肯定有區別啊,既然他存在於這個空間,或者我們無法理解的空間,那麼他的存在就是有意義的。就算現在我們沒有發現,未來的某天,我們或許能證明他或發現他的存在(就像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除地球外的生物一樣:存在於宇宙的某個角落,大聲的說著我們聽不到的話)


這…… 那條不能被觀測到的龍是怎麼被發現的?

如果沒有被發現,這個問題不成立;如果確實被發現了,那這就是個自相矛盾的問題。


伸手虛空抓握,掌中有沒有?


單就問題描述而言,前者是存在一個對人造不成任何影響的龍,後者是沒有,區別就在有和沒有,就像人的色覺細胞有限一樣,無法感知不代表不存在


謝邀 一個是看不見但存在。一個是根本不存在。


奧卡姆剃刀原理:無法觀測到的就是不存在。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吃飯是為了生存,旦生存不是為了吃飯?」這句話?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任何東西,對一個一無所有的人造成傷害。這句話怎麼理解呀,是什麼意思?
被人擺臉色是什麼體驗,你的內心是怎樣的?
如何理解「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兩者皆可拋」?
現在的所有古籍,比如四大名著,論語,春秋等等都採用了簡化字,就算文言文也是簡化字,這會對理解有偏差嗎?

TAG:閱讀 | 哲學 | 文學 | 理解 | 如何理解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