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題:青春期更要志存高遠,還是更要腳踏實地呢?請諸位談談論點~?


不能割接二者的關係。

志存高遠為導向,腳踏實地為方法。

單說志存高遠,就是好高騖遠。

單說腳踏實地,就是沒頭蒼蠅。

可以學一學唯物辯證法。


兩者相互輔助的吧,你要先有了志向,才會有實現它的野心,然後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朝它有去


兩者不矛盾吧。


青年人要有遠大理想,更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價值,將來才有實現理想的資本。


志存高遠和腳踏實地不衝突,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就是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一步一步實現它!


兩者不衝突,但如果硬要從中二選一

玩得起,就志存高遠

玩不起,就腳踏實地


任何回答,只要你在告訴他,你是不對的,我的方法是對的,

都沒啥用!

只要你想著去講什麼道理,一上來就試圖告訴對方是你不對,改變社會哪有這麼簡單的,後面無論你說啥都沒用了。只要你說出這樣的話,就已經站在了他是對立面了。

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想要去聽一個否定自己的人的建議,即使我們知道這些意見裡面還是有一些是可取的,但是沒用!你上來就否定我,還想要我來聽你的大道理,做夢去吧!

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墨涵的建議主要從兩個步驟來解決:

1、理解對方的同時 看到自己的不足

問一個問題,有多少家長老師,在2010年的時候告訴過你尚在讀初中、高中的孩子,未來有一個行業叫做電子商務,做短視頻、直播帶貨很有前途?

那人工智慧、5G大數據呢?放眼看一下現在我們在各大招聘網站上可以找到的工作崗位,跟5年10年前的有多大差別?是不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很多傳統崗位開始逐步消失,而另外一批新興的機會也正在冒出來。這裡面有幾個行業、方向是我們家長早早就看清楚了的? 實際上,不僅僅家長,即使你去看專家預測的平均準確度,大致和擲飛鏢的黑猩猩相當!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一些長輩經驗在今天這個如此快速變化的時代面前,是越來越跟不上節奏了。這個時候給出的意見,5年之後回頭來看,不僅無效,甚至可能還真的沒有孩子看得准。

要想有一個良好的雙向溝通,讓孩子給你一個傾聽說話的機會。首先要做到是,認真聽他的具體想法,深度理解他為啥會有如此遠大的理想,以及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準備做哪些事情來達成。聊到這裡,孩子可能就會發現,一旦進入到實際的行動階段,好像這個事情就沒那麼容易了。一定要先找到一個切入點去做,這時候我們一起來想辦法,我是一個來幫助你的角色,站到你的邊,一起來想具體的解決方法,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站在講台上,告訴你不對,我來給你說要怎樣怎樣。

2、臨在當下 關注現在

如果要跟孩子要做一場高質量、專業性的對話,我們就要從如何幫助他達成這個目標為入口。在溝通之前,我們需要先做一個鋪墊。

請問,這個世界上存在時間嗎?給你1分鐘思考一下,看看你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

如果我說,愛因斯坦說:時間其實是不存在的,你會怎麼想呢?

通常情況下,我們普通人認為時間只有三種存在的狀態:

  1. 過去
  2. 現在
  3. 將來

但愛因斯坦說時間是一種幻象時,這不是要做一個哲學方面的陳述。這個論點僅僅是要提醒你一個簡單的事實——這個事實很明顯,你會發現它很難理解,或許你還會發現它很沒有意義,但是,一旦你理解了它的真正含義,它將會像一把利劍,穿透你的思維引起的各種複雜的問題。

強調一下:當下時刻是你所能擁有的一切。從來沒有一刻你的生命是不在當下的。這不是事實嗎?

所有的焦慮,不安、恐懼,壓力和煩惱,都是因為對未來過於關注而對當下關注不夠所引起的。好好想一下,是不是這樣的??

孩子目標遠大,難道這也算錯? 他胸懷天下,想要改變社會,改變世界,完全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沒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當中的任何一條,如果說這個是錯的,這種觀點本身就有問題。

但是,未來是怎樣一種狀態呢? 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講,未來是一種不存在的狀態!!你要想達成這個目標,首先需要思考的一件事情是,請問現在要做哪些事情,5年、10年後的你才能夠達成你的遠大目標呢。

只有當下,才是我們可以關注,能夠控制,可以改變的事情。

一旦把這個目標拆分之後,形成具體要做什麼的討論之後,是不是孩子就會開始深入思考,發現這個問題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了???這時候,你後面再說什麼,或者給到一些實際的建議,他是不是會更加願意去聽呢?

好的,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的思考,如果你覺得上面的文字,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幫助,或是領取每月共讀電子書,關注墨涵電商讀書會, 川大MBA,10年電商教育及實戰經驗,每天分享讀書心得和個人成長經驗,助你養成一個受益終生的好習慣。


志存高遠是指目標,腳踏實地是指行動,都要呀。如果只有志存高遠,沒有腳踏實地,那就叫眼高手低。如果沒有志存高遠,只有腳踏實地,那就叫只會低頭趕路,不會抬頭看路,容易跑偏了。


我是來和稀泥的。

這兩個詞不是A與非A的關係,好像也不是A與B的關係,好想是大A與小a的關係。

也就是說,我在思維上志存高遠,在行動上腳踏實地,一點也不矛盾。

比如王健林曾說:定一個小目標,先賺它一個億。

志存高遠是一個「大目標」,腳踏實地就是實現這個大目標的每一個「小目標」。

志存高遠是戰略,腳踏實地是戰術,是相互統一和聯繫的關係,並不是對立關係。

一個是制定計劃,一個是實施手段。

所以這個辯題如果把它們對立起來的話,那就需要類推解釋了,腳踏實地就應該類推成鼠目寸光。

不然,志存高遠就應該類推成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但顯而易見,它們並不是那樣子。

它們都是好孩子,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而且一點也不矛盾。


志存高遠才有腳踏實地的方向,並不衝突。

就像計劃和方案。概念和實操。


一定要志存高遠

因為生活教會你腳踏實地

但它教不會你志存高遠


這兩者不衝突,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志不高遠,註定庸碌。腳不踏實,根基不穩。

志向決定了一個人的上限,踏實決定了一個人的長久。


主要是突出一個更,你的觀點是什麼我才能針對性給出看法。


胸中志存高遠,路上腳踏實地。


我覺得先腳踏實地才能志存高遠啊,就像生活你都過不好當下未來可期不存在的哈。


精神上要志存高遠,行動上要腳踏實地


定個可實現的目標,然後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去走,等達到了這個目標,再制定更高的目標。一開始定太難的目標有可能就堅持不下去了,不過要有最終可以達成更高層次的決心


我感覺要腳踏實地吧,做一個穩重的人,方能成大器,我們都需要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要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的踏實。


可志存高遠,需腳踏實地


都要,這兩者並不矛盾,我要有遠大志向,也要低調切實去做,一步一個腳印


推薦閱讀:

作為老師,該怎麼面對自己真的很不喜歡的學生?
青春期是不是都有叛逆期?
如何與小我15歲的弟弟搞好關係?
初一孩子偷拿家裡錢怎麼教育?
第14章 寶哥哥,把我贖出去

TAG:青春期 | 青少年教育 | 青春期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