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糟糕的原生家庭有多難?


很難,也很容易,關鍵是你的目標和心態。如果你還對原生家庭抱有幻想,那就會陷入死循環,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也消磨了精力和心智。

講講我自己的經歷吧,可能是骨子裡的天真和偏執,我不斷都在嘗試各種方式,和父母溝通,因此也陷入從希望,到絕望,再到意志消沉的死循環。從初中到大學最寶貴的十幾年間,我一直都是痛苦和迷茫的。

提一些建議吧,希望有用。

1.如果還是學生,那一定要好好念書。上學可以給你正當理由,留在學校里,避免回家。知識還可以幫你武裝自己的精神世界,儘可能地抵抗消極心理。

2.上學→工作→經濟獨立→精神獨立,這是對於普通人,尤其是性格內向的人來說,最容易成功的道路。

3. 不斷給自己設立一些目標,比如學好一門外語,多考幾個證書,工作以後還可以學一些技能。然後就努力實現目標,你會發現自己會變的越來越好。

4.正確處理與原生家庭的關係。一定要經濟獨立!不要心軟!少給錢,別以為給父母很多錢就能搞定他們!保持敬而遠之的關係,才不至於被原生家庭拖累的太慘。斗米恩,升米仇,人性是貪婪的,這普通人之間相處的道理,親人之間也必須要遵循。

5.樂觀!一定要樂觀,快樂是自己的。但是別指望自己的樂觀可以分享給原生家庭,他們有他們的三觀,他們自己不想改變,你越樂觀,他們越是看你不順眼,千萬不要自討沒趣。

以上,共勉。

不幸的原生家庭,禍及三代不止,及早認清現實,擺脫原生家庭也不算很難,可惜我明白的太晚。


適合「有毒」原生家庭的「排毒」秘籍

小區門口一位母親正在大聲訓斥自己的兒子,完全不顧及周圍人投過來的詫異的目光。「你傻啊!給你錢都能丟了,你自己怎麼沒有丟了!」兒子低著頭沉默不語。「要是給你一百塊錢,你也能丟了呀!」兒子繼續沉默,頭壓的更低了。而母親似乎並沒有結束訓斥的意思,雖然過往的人很多。

跟我一起的朋友小聲說:「還不到一百塊錢,至於這樣大庭廣眾之下訓自己孩子嗎,孩子多傷自尊呀」。他回憶起自己上高中那會也有一次丟錢的經歷,一個學期的學費,好幾百塊錢被他給丟了,他怎麼找都找不到,甚至都不敢回家,哭的傷心欲絕。天黑之後他還是回到了家裡,等待著母親的訓斥。可是,沒有。他的母親反而安慰哭泣的他說:「沒事,不就是幾百塊錢嗎。」他內心的愧疚和不安一下就消失了像太陽衝破厚重的烏雲層那樣。

丟了錢對於孩子來說本來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內心會很恐慌、害怕,這個時候也正是心裡比較脆弱需要安慰的時候。兩位母親的做法卻截然不同,前者不僅沒有安慰受驚的兒子反而大聲訓斥,而且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可想而知這會對幼小的心靈產生怎樣不良的影響,通過這位母親對這一件小事的行為足以看出平時她對待其他事情的方式方法。

而面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也許是那位兒子一直低頭沉默的內心的掙扎,他根本沒有反抗的權利,這也是痛苦根源的所在。

而在我最近閱讀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中作者例舉的每一個例子都是實際生活中的尋求幫助主人公。他們無不是童年時期被自己父母如此傷害,而導致的成年後在生活、工作上無法去信任他人、缺乏安全感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的誘因。

前些年在報紙上讀到一句話「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培訓就能上崗的職業就是做父母。」當時對這句的理解就是父母應該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而今天閱讀了本書之後,對這句話感到觸目驚心。原來,生活中的危險不止來自於外界,更可怕的是來自於自己最信任的親人。

《原生家庭》這本書將這類父母稱之為「有毒」父母。當然「有毒」父母不止單單一種形態。書中裡面列舉了六種「有毒」父母的行為模式。不稱職型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體虐待型父母、言語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

本書作者蘇珊?福沃德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作家。出版過的多本情感類的書籍都備受好評。《原生家庭》這本書層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目前已被翻譯成1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而作者本人也是媒體訪談節目的常客。

作者在書中所列舉的實例都是來自於她在治療過程中的真實案例,而本書的目的在於幫助深受童年陰影的人找到真正的癥結,對症治療從而從新認知自己達到自我修復。

在所有類型發家庭模式中,「中毒」的父母都有一些共通特徵:心理失衡、因自身的某種缺失施加到自己孩子身上(例如:感情、自己的童年),自私,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每一個類型中的父親或者母親一方施暴,另外一個則是不作為甚至是共依存者。例如:蘇明玉的父親,每當蘇明玉的母親將生活中的不滿發泄在蘇明玉身上的時候,她的父親總是選擇沉默。而當蘇明玉的母親去世以後蘇明玉的父親就出現了各種奇怪的行為,因為他依賴蘇明玉的母親而生存。

而在「有毒」家庭成長的孩子的共性是:情感上的缺失,自我認知的缺失,觀念的扭曲,多疑無法信任任何人哪怕自己的妻子或者兒女。

有毒「家庭的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父母是整個世界的中心,那麼父母說你笨你就一定是笨的。被自己母親說傻的那位丟錢的兒子,在學校成績一直不好,老師幾次試圖與他溝通都無果。在他的意識中或許正在被這種「餘毒」所侵蝕。

就如書中的受害者之一的牙醫菲爾一樣。六歲的時候經常就被父親嘲笑「這孩子絕對不是我的兒子,你看看他那張臉,我敢打賭他們醫院抱錯了。為什麼不把他送回去,把我們的孩子換回來」。那時的菲爾真的信以為真,擔心自己會被還回去。而他終於忍不住像父親求證時,他的父親卻說:「我只是開個玩笑而已,逗大家開心,你難道看不出來嗎?」諸如此類甚至更過分的「玩笑」充斥著他的童年。他感到屈辱。過度敏感、羞怯以及對別人缺乏信任延續到成年以至於影響他的工作和家庭。他總是覺得自己的病人在嘲笑自己,連自己的妻子也在嘲笑自己。常常失眠,躺在床上琢磨白天大家對自己說的話。菲爾的父母就屬於語言虐待型父母。

菲爾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後決定接受治療。

對於一些已經意識到或者還沒有意識到痛苦根源的受害者們,不妨也試試書中介紹的去除」餘毒「的技巧。

第一步:解放

原諒≠解放

斯蒂芬妮是一位性虐待型家庭的受害者,一位深受眾人敬愛的基督徒和一位冷漠失職的母親。她有嚴重的抑鬱即便她已經結婚生子,但是仍然無法治癒自己的心理問題。在治療過程中她說她 的內心已經平靜也選擇原諒自己的父母,但是她卻沒有原諒自己把壓抑在內心多年的憤怒釋放出來。

這種程度的原諒和忘記一樣,都是假裝出來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她對父母仇恨依舊控制著她,在一次其他受害者的治療中斯蒂芬妮壓抑在心中的怒火爆發了,情緒得到了真正的釋放,感覺一下子輕鬆了。

釋放內心的悲痛和憤怒並非一定要原諒他們,只有將責任歸責與那些該負責的人之後,內心才能得到釋放。

第二步:從觀念中擺脫控制,掌握主權

格倫是酗酒型家庭的受害者,她在自己發家庭中甚至扮演者母親的角色。因為她的母親不但在父親酗酒之後沒有保護自己的孩子免受其害,反而會跑到格倫面前哭訴自己的不幸。格倫這個本應需要照顧的弱小者反而要照顧母親的情緒,因而她一直覺得自己存在的意義就是要照顧別人,從不敢積極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當你把父母的感受當作你大部分人生的基礎時,你正在放棄自己的自由選擇權。

通過審視內心的感受找到觀念與感受的關係,找到感受的根源並且控制它。

第三步:自我界定

自我界定≠自私自利

很多受害者不敢擁有自己的情感或者行動上的「我的需求害怕被打上自私的標籤,總是是以父母對他的需求為基準。從而在照顧自己與關心他人之間失去平衡。對自己多一些回應,對父母少一些反應,使用「非辯護性回應」來應對操控型父母的。意識到自己的感受並且不讓它驅使自己就不再會將自己拖入自我懷疑的深淵。

第四步:認清責任方,不再自我懲罰

前三步是從認知上作出改變,接下來就是情感上的了。這個會有些痛苦,就像給情感做外科手術。

「有毒」父母是成年人,他們應該對自己兒女負責。也許你會想:我的父親酗酒是因為工作上壓力,母親的行為是因為她的生活不如意等等來為自己的父母辯解。但是現在要做的是直面他們,你童年痛苦的責任應該由誰來負責,而不是自己去承受內疚和自責。

第五步:對峙

來一場不以父母會道歉為目的的對峙。大多數父母面對質疑都會矢口否認或者說忘記了,或者我們都是為了你好之類,但他們絕對不會道歉或者不會真正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峙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給你的父母寫一封信,說明他們什麼行為給你帶來怎樣的痛苦等等。或者有勇氣面對面的對峙,當然要採用「非辯論性回應」的對峙。

不論對峙的結果如何,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你會更加勇於面對。

愛是一種感覺,更是一種行為方式。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愛自己的子女也請看看這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本書作者的目的在於幫助處於痛苦之中的家庭找到癥結的所在,幫助遭受童年折磨影響成人後生活的孩子敢於面對,看清事實真正的使得到自我成長。


逃離不掉的,一輩子也逃離不掉,說他是如來佛祖的手掌一點也不為過,我曾一度認為,原生家庭註定是我一輩子也逃脫不了的夢魘,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原生家庭畢竟是我人格塑造的啟蒙,處於啟蒙期的童年沒有快樂可言,導致我總是戴著灰色的眼鏡看世界,長大開始認識到世界的豐富璀璨,我本應為此兒感到快樂和釋放,但是,相反,我會為我兒時的灰暗而感到悲痛,總想著,如果兒時的自己是快樂的,那從一開始,我便會認識到世界的多姿多彩。

當然,成年後的我,在朋友、同事的眼裡總是積極的、自信的、進取的,可能經過歲月的洗禮我真的慢慢的擺脫了原生家庭給我帶來的負能量,但是,每當我自己與自己相處的時候,或是與自己愛人產生情感上的分歧時,我發現,我是消極、自卑、膽小、懦弱的 。。。情感上的我,真的自卑到塵埃里。。。。。。


《家囚》

我是你們眼裡的乖小孩

嚮往自由卻勇敢不來

童年充斥著咒罵、貶低和暴虐

監視、跟蹤和失望的嘆息也是你引以為傲的利器

「求求你誇誇我吧」

我不住的哀求

到最後發現助長的只有你的掌控欲

我在你眼裡像個軟弱無力的孩子

像是依附於你存活的菟絲子

你高傲、權威、自封為天

我卑微、渺小、自我否定

可兇殘的小獸在我心中隱忍的咀嚼

只有冷酷無情,才能純粹理性

因我再也不想沾染你道德高地的審判

讓我自私自利自我毀滅吧

我寧願踏著父輩犯過的錯

留下屬於我的腳印

也不願讓「都為你好」提線我的一生

擎著阿德勒的著作我奉若聖經

但我從不信氣運

只信我能逆天改命

原諒我

我不是突然的自我覺醒

而是籌劃已久

逃離原生家庭


不難,願意承擔後果就行


很難,希望你有決心,有這種意識!有下狠心,一個窩囊的,沒主見的人,哪怕是心軟的人,都是做不到的!想一想樊勝美……再想想那個朱雨辰……

我是個單親媽媽,帶著四個月的女兒逃離了那個家!是因為前夫家可怕的噁心的原生家庭,對前夫有很壞的影響,潛移默化的他自己沒有意識到,反倒覺得所有家庭就應該是那種樣子的,所有婚姻也是他父母那樣的?呵呵!真的滑稽又可悲!之前抱有希望,覺得會改善,可惜事與願違了,我自己也遭了不少罪,不得已帶著女兒走掉!

祝願你的勇氣能支撐你到最後!


很難很難

逃離,其實並不是只遠離你的原生家庭

其實,原生家庭已經從心裡影響自己了

比如,我父母愛吵架

我想,長大後,我絕對不會當著孩子面吵架,可是每次都是這樣

而且我媽媽身上的懦弱 沒有原則(是真的一點原則也沒有)出了事情就只會想是自己的錯。並且認定了就不會改的性格,我以前覺得非常不好, 可是結了婚以後,我在我身上看到了我媽的影子

我媽的這個性格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


有能力 做到該做的 錢到位就行


經濟獨立前提的話很簡單


推薦閱讀:

做一個女生應該注重自身、工作還是家庭呢?
對於寬於律己嚴於厲人,自己做什麼都對孩子做什麼都錯的父母,該怎麼相處?(為此腦殼疼了三十年了)?
從小被家長灌輸家裡很窮的孩子,長大後和周圍人有什麼不同?
有一個碎嘴的父親是什麼感受,我很累,從來沒有說過孩子好?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有沒有影響?

TAG:原生家庭 | 家庭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