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的斷句是怎麼決定的?

沒有標點的話,可不可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指「路徑可以取道於不一般的路徑」,後面則是「形容可以用不一般的方法形容」


錯誤理解。


其實不用斷,而不用斷的才是大家。

比如道可,道非,常道。自古中國人向來就是無可,無不可,然後一直都是無可無不可。所以那些會做人的中國人本就繼承的很好,永遠不立刻答應也不否認,從來不極端,而是走第三條路,就是中道,也就是陰陽之和。

中國文化就是怎麼說都沒錯,但是沒有一種說法一定對。情況永遠是在變動的,認死理,就死了,活著的都是柔軟的。

拋開內容,老子的文學造詣世界頂尖,當然藝術的外在表現源於內容的偉大。

老子,大家也,而大家者也是我們大家。

順便,道德經扔了標點看,隨便不照順序看,都可以看,而且不要抱著琢磨出一個到底啥意思,正確答案是啥的想法去看,根本不難的。老子說了,說不清楚的,你非要用白話翻清楚,對牛彈琴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德經的提綱,核心。在現代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就應該從現代人的知識層面來解讀它。

首先要明白老子是在中國哲學元氣論,陰陽五行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個觀點,在學習道德經之前要先學習《周易》,弄清楚無形態物質的一些稱謂,如元氣物質,無極物質,然後再看老子為什麼又提出了「道」這樣的物質。「道「這樣的物質為什麼還有「道理」這樣的含義?

道可道,非常道。講的是一個語言屏障效應。第一個「道」字是老子定義的道,這個道是一種無形態物質,就是宇宙最初的混沌狀態物質,就是「元氣」。因為這種物質是自由運動的能量,是無形態物質和還是信息,三位一體。在膨脹運動勢力出現以後開始支撐起來一個四維時空物質世界。「道」這種物質,這種自由運動的能量和膨脹勢力相互作用,形成有形態物質世界,「道「在這個過程中仍然是有形物質世界的主體,決定著各種變化規律。

語言無法描述「道」,是因為語言是抽象思維的表達方式,無形態物質不能被抽象,語言思維就無法深入其中認識它。所以就有了「道可道,非常道」這一種說法。

名可名,非常名。就比較好理解了!物質由無形進入有形,可以被抽象思維認識到了,可以被命名,可以被定義了,但是,這個名和定義只是我們主觀上決定的,與客觀本質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的認知會變化,物質自身也在變化。所以說「名可名,非常名」


句還是要斷的,相當於一個完整的聲樂作品也要有小節和氣口,斷在哪裡,斷在心裡就可以


河上公本是這樣句讀的: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文是這樣: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竊以為這種句讀,算是著者本意。你讀出來別的東西了,那是你的升華理解。


三個道字指的是同一東西。春秋戰國時,道不是說的意思。也不是規律,也不是道路。離開語言文字,無欲無念無心無相,就可見,就可悟。要見到悟道又離不開語言文字。


參考帛書版,原來的斷法沒發現啥問題。


老子《道德經》研究新成果

《善融輪老子道紀》

明道建德,善生善融

《道德經》老子 著

《善融輪》理子

理子先生,號高山景行,齋號蕭爽樓。祖籍老子故里,尊老子為祖先,多年研習《道德經》,古簡難存,傳承久遠,序亂錯漏,思想淵博,解讀不易,是以始終不得要領。

歷經人生磨礪、事業成敗、心路迷茫、得子明道、閉關著書、訪道證道等,最終建立以道德信仰為根本信仰,又經過長期的構思創作,寫了40萬字心得,在重讀《道德經》時,發現自己所寫的都在其中,只是《道德經》被誤讀的太多、太久、太遠了,於是又閉關重新解老,《&<老子&>道紀善融輪》終於問世。

一家之言,明道體悟,名以別之,非標榜唯一,此簡易方法,親身受益,成書推廣,拋磚引玉。本書核心即以道德為根源,先天道德法術器,後天儒法(政)術兵器,道德十學,有宗有君,易知易行,十大境界,對應人生,十大階段,道德主義,道融德善,周玄如輪,道紀法門。

新書包含道德善五大塊,第一部分重新將《道德經》中流傳錯簡、章節整理排列,解密釋誤,提煉出善融輪理論體系。新書包含五大塊,第一部分道學,將《道德經》中流傳的錯簡和章節,重新整理排列,解密釋誤,提煉出「一綱十篇」的善融輪理論體系。第二部分德學,善融輪理論體系的釋義。第三部分善學心得之百家爭鳴。第四部分,善學實踐之百商爭鳴。第五部分,善學傳播之蕭爽樓記。學道心得近40萬字,今先出第一部分,並摘錄部分文章。藉此拋磚引玉,希望同道多多指教!薪盡火傳,得魚忘筌,為道日損,不拘泥於文字,以理解老子思想為根本,修身以真信,修德為人民、修道為自然,助力中國夢,共建共同體,為弘道貴德而努力!倡建善生自然、善融和諧、尊道貴德的生態平台!


按其語言的環境並其語句的常理度析就應該是:道可道;非常道。之其這樣的句式。其它的數多的排列組合概曰都不是主要的主流的或唯一的結局之結論。

另附文章一篇:

道可道非常道】的終極意義的真正真實的真諦定義是什麼?的問題之終極答案

耿閣(鳴天士君)著

題記:《詩論題記》

無有大道至極簡,

道德共存最理邊。

唯道是從德互貫,

道德經諦玩盡顯。

道可道非常道嵌,

惹得靈類愁破天。

今日耿閣履聃意,

咿呀學語奉人間。

【用詩再解題記詩】:「(第一首):「老子先生不簡單,只語遍潤萬慧山。道可道來非常道,所有仙凡頂禮玩。耿閣九死問陽聃!為何一慧如是演?能否讓人通曉去?李耳答曰已講完。」(第二首):」詩賦文篇千萬言,桂月忘卻十五盤。晝夜不知春冬味,半打字數鬧瞎眼。神亦糾兮鬼也纏,魂曾傷兮魄矣殘。辭情總為心影轉,撹得夢幻欠蝶安。」(第三首):「為報臨世碧草顏,又觀祖先奉獻甘,帝恩賜游哲殿慧,豈能不度肺腑肝!淚灑華夏人文巔,思化春雨荷露參。大仁無緣恩天冠,喚贏道理本性染。」

正文:

【道可道非常道】的終極意義的真正真實的真諦定義是什麼?

耿閣(鳴天士君)著

涉及問題:【道可道非常道】的終極意義的真正真實的真諦定義的答案是什麼?

終極答案:「即「——【道可道非常道】的終極意義的真正真實的真諦定義按其老子先生的本然的本意所言所示的終極意義的之其答案就是:「作為道理雖是可以說的然我這部《道德經》中所要說的道並不是一般的普通的道理而是說的是一種特殊到極致又特別到極至的那種至高無上的道理。」(此處一字半字都不能贅言多說 )

特注說明:需要破天荒式的特別說明和特殊標明的是:「這個終極定義的前提只是「道可道非常道」這六個字的終極定義的之其結論的認知。」涉及到「道」的道理的成千上萬的其它所有的問題則屬於另外的另題的內涵和外延的邏輯範疇。」

在這個特注說明裡需要再補充一句話:即:以老子先生的本意所認為的口吻來說應該是這樣表述的「老子先生認為我這部《道德經》所要講的道理是關於【有和無】並【無和有】這兩個字的最徹底最至簡最深奧又最完整最完真最完美最完善最系統的一種至臻至奐至廣至極的無所不包無所不及無所不奐無所不盡其所物所事所情所理的那種無所不盡其所極致的那種道理的。」

固辭:「無和有」並之「有和無」的問題是老子先生《道德經》從頭至尾要告訴人類的人們的一個最是最後也是最是最終的整個《道德經》始終中的一種大道大德同時至簡的簡直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的『有無』這兩個字的境界層次的了進而竟然還有一種更高層級的境界狀態那就是:因為有是無生的且又是『有生於無』『有無相生』的所以當其涉及到「道」的終極的真諦定義時也就唯能只剩下那麼一個字的那個「無」字了的之其:「無之無極之宇宙」或之「無之宇宙之無極」的了」!!!!。

耿閣:草於2018.10.03.晚上8.55分結束。本文原創。本文題記詩文的用時時間是:2018年10月3日下午1點10分至2018年10月3日下午1點55分。「本文所成是在很多篇理論論文的基礎上的一點小小的體會所形成的結果。」

附文:【在數百篇論道的文章中隨摘一篇而略示之】

《完整版》賦詩評論《「道」的四種失量屬性之一「大」》之文的哲理性 人民網已發

耿閣(鳴天士君)著

老 子 先 生 最 自 謙 ,

總 然 不 敢 天 下 先 。

實 質 道 諦 名 解 斷 ,

彌 漫 道 德 經 里 篇 。

人 類 悟 道 理 無 邊 ,

各 抒 己 見 豈 不 偏 。

吾 未 知 其 名 何 顯 ?

字 之 曰 道 定 論 言 。

強 字 為 名 之 曰 大 ,

接 下 筮 遠 反 相 連 。

勸 君 第 一 章 中 看 ,

無 名 天 地 之 始 嵌 。

此 話 到 底 何 意 撿 ,

無 是 道 名 真 面 臉 。

道 名 諦 無 已 確 定 ,

有 無 本 然 理 道 間 。

無 乃 道 名 始 終 冠 ,

絕 非 解 始 天 地 先 。

人 家 老 子 本 心 意 ,

天 地 有 無 道 母 兼 。

道 姓 無 極 宇 宙 鑒 ,

此 乃 唯 一 正 理 典 。

其 悖 億 萬 論 道 撰 ,

既 便 次 理 綠 葉 添 !

復 歸 無 極 大 遠 反 ,

宇 宙 規 律 理 盡 填 。

別 說 老 聃 道 名 暗,

分 明 諸 仙 悟 太 淺 。

八 首 小 詩 十 分 掂 ,

三 恭 智 仁 萬 善 年 。

老 子 道 德 規 律 映 ,

嫵 媚 永 恆 照 陽 天 。

題記特註:關於「失量」一詞之示略:「失量」是自然科學術語,「是一種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數學術語稱之為「向量」。倘或用作於哲學術語的話其之則可稱之為「質量能」(或之「物質質量能」或之「物質場能量」或之「質場效能量」)。在本詩文中需要再重複解釋的問題是:「第一章」中的「無名天地之始」和「第廿五章」中的「先天地生」這兩句話的老子本意說的是: 無名天地之始也!-----「無」作為「道」的名字並不是自有天地開始就有就存在的而且也是不存在天地開始不開始的問題的進而又是其其「道」作為「無」就是根本不存在什麼天地開始不開始的問題的且也是更沒有天地開始不開始這一說的。」 「道」 作為「無之宇宙之無極」或之作為「無之無極之宇宙」她生養滲透代替並齊蘊含孕育同存共寓於一切事物之中不僅統御凌駕於所有的事物發展變化的始終中的全過程之中的全部的始終中的整個過程之中而且所有的一切的事物都寓於其中而被寓其中之其無一所遺無一所漏也!固辭:「無之無極」是作為「道」的本質本性本名本姓本心本命本意本能的之「道同無極道化無極」之「道即無極道合無極」之「道與無極是並然共有著『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功能本能的理寓規律的「之」又之是」道和無極之間是「整體無間無間整體」的通然統一的本來之面目的而再又之其是那些被曰之為「大」「筮「「遠」「反」「逝」「玄牝」「穀神」等等的這些所需要表述的思想理論道理理念和觀念觀點都只不過是「道」的別名次名或之是其「道」的所屬的屬性而已。」 先天地生(這個「生」字是有是存在的意思是無極宇宙客觀存在的意思)「老子先生自己的思想理論的本意說的是:---- 「作為「無極的道」不管你天地是否形成不形成開物不開物」她都是永恆地自然而然地與客觀存在同時存在的。」(在這裡一字都不能多說)。

特意說明:尊敬的人民網的編輯編審的審核管理員先生們您們辛苦了!我耿閣非常感謝感恩您們審核通過並發表面世了我耿閣所撰寫的幾篇不成體統的小文章。由於我耿閣太粗心太疏忽大意了,以至於在:「賦詩評論《「道」的四種失量屬性之一的「大」》之文的哲理性」這篇文章中竟然能把「少了一句話」的未改稿給發布了。當看到發表文時我耿閣確然是徹底的傻眼了,明是選定好了的確點擊錯了。雖有唯恐發錯唯恐發錯的意識然最終還是發錯了,真是痛心不已呀!因為您們太忙了!我耿閣非常不願意給您們找麻煩。於是決定錯就錯了吧!不再重發了。然當每每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又心動心灰意冷了。這是因為文中「少了的那句話」在文中非常重要也非常精要,倘或沒有「少了的這句話」那則可就是使文章的文理哲理的內涵遜色的多了,說的重一點的話來說那可就是:「這篇文章就可能幾乎要成為了廢篇了。因此我還是決定再發一次來彌補這個缺憾。敬望您們費心過目予以權衡成全為盼了。」 耿閣:著於2018.03.21.夜10.11分中國合肥


隨你怎麼願意。

不同的斷句有不同的意思,關鍵在於你為什麼想斷句。

你如果是實證主義者,追求作者本人的真實意思,那就去翻閱專業學者的研究資料。別看那些「地攤回答」,直接找高等學府的教授論文。

你如果想找到些人生指點,不妨讀一些白話文的書,比如《中國哲學簡史》、《鄉土中國》之類的。這些書比那些之乎者也好理解。

你如果只是一時好奇,翻一翻相關問題的高贊回答就可以了。當個爆米花嘗嘗就行了。


老子的意思是物質決定意識。

道通西方意識概念,可道是言說,非常道是意識並非決定因素,也就是看待問題不可唯心。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開篇點題,同理與此。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認識是發展變化的。

老子是過來人視角全景探討,大道無名,人生無常,合二為一,變動不居,馬克思則是博古通今立足現代社會,統一論述了人與自然皆是運動中的物質,意識形態是物質運動的規律性認識,因此是動態的。

一個是洞徹世事的老人簡言。

一個是不屈不撓的年輕志向。

所以底色雖同是動態發展,但老子多言無欲則剛,馬克思則著重奮鬥抗爭。


首先明白,老子的道德經很大篇幅講的是 人體實修,不全部都是人,社會,哲學等知識,所以理解道不能按照社會性去理解。

而是自己有實修的功夫才能更加深刻的體會老子所說的道。


這個跟哈姆雷特那個意思差不多。

據說道德經在不同人眼中是不同種類的聖經,政治家看政治,軍事家看軍事,經濟家看經濟等。

斷句已經是小問題,同樣一句話都有無數解。

你只要覺得說得通,而且領悟後有益於生活就行,這才是道德經的實用,也是老子希望後世學到的,而不是把這本書奉為神聖。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多讀吧。


推薦閱讀:

文武哲學思辨之二:道可道,非常道
莊子的思想和他的著作對後世有哪些影響?
道德經|老子說這樣做,蛇蟲毒蟻都要避著你!
道家修養之秘——神妙的養生逍遙訣
道家符咒大全(二)

TAG:道家 | 中國哲學 | 老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