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父母有些行為習慣不好,子女說了父母,但是父母不高興了,說子女沒資格說他們,會不會對子女造成影響?


我們的人生之路,並非是父母導致的。

大家可看上古時候舜帝的故事。他的養母是怎樣對他的。一個種子最後長成什麼樣的果實是取決於種子自己還是取決於外在的環境呢?

所謂的童年陰影是可以通過內心的愛來照亮的。

一塊石頭它只是石頭,然而它是成為絆腳石還是墊腳石是取決於石頭還是取決於人的想法呢?

所謂的童年陰影,有沒有同樣的經歷的人,不但沒有讓這成為阻礙,反而成為自己人生的財富,激發了內心中的愛呢?

隨著心理學的傳播,原生家庭成了典型的流行病。

這本是一個讓你深入了解自己的入口,現在卻成為了很多人停滯不前、拒絕成長和擔當的借口。

生命是流動的,阻礙生命流動的,從來不是你的原生家庭,而是你的選擇。 許多人說,小時候父母的一些行為、言語、神情,曾經給他們帶來過多大傷害。即使到了今天,面對白髮蒼蒼的老人,那些好像早已痊癒的傷口,稍有風吹草動,還是會隱隱作痛。

很多心理諮詢師都認為80%兒童的問題緣於他們的父母,而他們父母的問題,又有80%緣於他們本人小時候自己父母的問題。

難道這個循環任誰都無法擺脫嗎?

試圖改變過去,是一件永遠也不會成功的事情。即使那些來自父母的傷害確確實實存在過。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也許不是逃避,抱怨,而是面對接納,然後向前走。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完美」的父母。

很多人能列出一張曾經被父母傷害過的清單。比如偏向、忽視、過度的責備、不切實際的期許,或者是,在我們的好朋友面前的一記耳光。小時候被父母當眾打在他們眼裡是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卻深深地傷害了我們那幼小的心。父母總是希望我們按照他們的方式做事,但是卻忽視了我們內心的需求。

就是這樣,我們可以抱怨父母的事情實在是說也說不完,如今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也很可能就是由於父母不夠科學的教養方式造成的。但是,為什麼我們可以輕易原諒理解其他傷害過我們的同學、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卻唯獨不肯諒解父母呢?

這也許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擺脫掉「父母就應該無微不至地愛護我們」的想法。我們經常會忘記,父母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他們不過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身上具有各種各樣的缺陷與不足。

他們在當子女的時候也體驗過痛苦和埋怨,在為人父母之後也已經盡其所能。實際上,他們做到了能夠做到的最好。為人父母,不可避免地會在孩子面前犯錯誤,甚至是非常嚴重的錯誤。要知道,即使是提出「幼年經驗影響一生」的弗洛伊德本人,也是一個被自己的孩子責難批評的父親。

每一個人要學習為自己的心理情緒負責。

理解父母,接納自己,拿出成人狀態應有的擔當、勇氣,這樣的話,你所營造的家庭,才不會成為二十年後孩子心中所厭惡的原生家庭。

父母就像我們自己一樣值得被理解接納。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當媽媽沒收了自己的漫畫,或者爸爸逼著自己抄寫100遍考試出錯的生字時,就暗下決心——將來等我當了爸爸(媽媽),我一定不會怎樣怎樣,一定要做一個讓孩子快樂的父母。

等到我們有一天也成了一個小生命的父母,我們才會明白,原來每個孩子的成長都要感謝父母竭盡心力付出的照料和關心。在這個過程中,不論我們曾經懷抱過多麼美好的憧憬,我們還是會犯錯誤,會疲憊、慌亂、不知所措,甚至發脾氣、大吼大叫,一時間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這種時刻,我們很容易自我原諒,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不是超人,都有無法承受的那一刻。而對於父母,我們卻常常忘了這一點。在孩子看來,整個世界似乎就由自己和父母雙方構成,除了父母與自己之間的單線關係,一切都不存在。

其實,如果我們能從與父母的關係中跳出來,站在這層關係之外,從頭到腳,上上下下把父母當做一個完整的人360度看一遍,就會發現,他們和我們一樣,值得被理解接納。他們也是第一次或有限的次數在當父母。

理解父母是走向成熟與獨立的必經之路。

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理解接納父母,並不是父母需要我們這樣做,而是我們自己需要。如果一個成年人總是埋怨父母當初的問題,說明他還沒有成熟到可以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負責。的確,責備父母可以讓自己感到比較舒服,因為這些責備和埋怨可以把我們的問題合理化,把責任輕而易舉地算到父母頭上。

有一些人堅持不肯理解接納父母,只是為了可以讓自己繼續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在他們看來,自己的不幸全都是父母的責任,正是因為你們當年做了什麼,或者沒做到什 么,所以我今天才沒有好工作、沒有好家庭、沒有好生活。

這種思維模式,與一個沒有成年的孩子又有什麼不同?只有小孩子才會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父母身上。實際上,這些人的心理仍然被束縛在幼年時對父母的依賴關係中,並且堅持用不原諒的方式維護這一關係。

一旦我們明白,理解父母是自己走向成熟和心理獨立的必經之路,也就是邁出了接受父母的第一步。當然,這並不需要你專程跑到父母面前,大喊一聲「我接納你們了」,相反,你甚至根本不用提及這一切。你只是放棄了試圖改變過去的想法,放棄了「我應該擁有一個完美父母」的假設,從而用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父母和自己。

你沒有辦法使風不吹,但你可以調整風帆,讓你的船到達目的地。

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借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過去原生家庭中發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負責任。但是,從今天開始,你所做的每一個選擇,你都要自己負責任。

請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

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老換游泳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一個不會做事的人,老換工作是解決不了自己的能力的;

一個不懂經營愛情的人,老換男女朋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一個不懂經營家庭的人,怎麼換愛人都解決不了問題;

一個不學習的人,絕對不會持續的成功。

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變一切,首先要改變自己!

學習是改變自己的根本。你變了,一切就都變了。

你的世界是由你創造出來的;

你的一切都是你創造出來的;

你是陽光,你的世界充滿陽光;

你是愛,你就生活在愛的氛圍里;

你是快樂,你就是在笑聲里。

同樣的,你每天抱怨、挑剔、指責、怨恨,你就生活在地獄裡;

一念到天堂,一念下地獄。你心在哪,成就就在哪!

所以在家庭上,在父母身上找問題,只會延續痛苦。

當父母關心,認為父母干涉太多;父母忙於自己的工作,認為父母不關心。

射不中大雁怪大雁飛的高,怪風大,對提高射箭的技藝有何幫助?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外在的環境上,那麼可以確定的是,那麼他就一直被外界環境左右他的情緒,以後結婚了又會怪伴侶,有孩子了會怪孩子不聽話,怪社會,哪裡會有他穩定的幸福?

只有把幸福建立自己身上,有沒有這樣的人無論在任何環境中始終都開心快樂,他的快樂不取決於環境,而是他的內心的智慧和安寧。

明覺能除千年暗,心燈普照暖人間。

修通自己內心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幸福維度,當站在山頂看世界的時候,一覽無餘,海闊天空。

20多年前,我也曾不自己的不開心歸責於父母,跟父母關係很不和諧,而且因此而吵架,把父母氣病過。當我從一個索取的巨嬰,感恩父母已經做了他能做的,自己的心也就安定下來了。

智慧的你,是願意活在憤恨的地獄還是願意生活在感恩的天堂呢?

最後,祝福你覺悟到自己的情緒不取決於環境而是自己的想法。這樣無論遇到什麼父母,都可以經營好自己幸福的人生。

喚醒自我內心自帶的愛、自帶的光,這才是陪伴自己無條件愛與接納自己的最有力量的抱持。內心有光,你就是自己的太陽,不僅照亮自己,還能溫暖他人!

轉載請註明心理諮詢師夏偉QQ微信362890071


家庭的進步跟父母的思想有很大關係,其他的不多說


此現象說明父母跟孩子的溝通存在問題,雙方都沒有同理對方去找合適的溝通方法。

這大部分原因在父母身上。

問題出在早期的溝通建立、關係建立、溝通模式和情商培養上。

1.看是什麼行為習慣。

如果涉及到影響他人的行為,而父母沒有以身作則這可能會影響孩子對公共意識的觀念。

2.看孩子多大。

孩子身心靈都沒有發育成熟的話,會讓孩子有不被尊重,不平等對待的感覺。甚至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說的話沒有意義,他的意見是沒有用的。

? 應該就事論事,正面對孩子的建議作出回應而不是指責孩子應不應該怎麼做。孩子提出建議這個行為沒有錯,應受到尊重。

? 父母首先要感謝孩子的關心,感謝他願意耐心溝通提出建議,表示對他的建議會好好考慮,表達對其建議的重視。

? 至於建議的內容是否妥當,應不應該採納,視環境可後置回應。比如有其他人在的場合,由於不方便展開討論,可以表達經過考慮後會找孩子再討論這個問題。

(提建議應該在私下單獨溝通的時候,不適合在人多的場合,保護他人的自尊心是基本禮儀。孩子不會需要家長的引導。)

? 為什麼要展開討論?因為父母需要時間針對孩子的建議反省自己、要給孩子機會說說他的觀點,也要把思考過後的結果作出回應——是否接納建議/不接納的理由是什麼。

? 最後都要表達感謝。親子溝通正向而有效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剛來到世上都是一張白紙,

你怎麼對他,他也會怎麼對你。

後來,就成了父母的鏡子。


語言是門藝術,注意說話方式。初衷是為父母好,這樣講確實不妥。


其實因人而異吧,有人天生自信滿滿,不管別人如何說不對,他覺得對,還是會努力遵守的。而有的人或許就會容易受別人影響,產生消極影響。


你這個問題讓我感覺很彆扭啊,子女認為父母習慣不好,這說明ta已經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和價值觀了,這種人不可能因為父母一句話就受到多大影響吧?就很謎。

如果說影響的話,其實最大的也是雙方之間的關係。不過父母這一代,和我們的觀念有著巨大的差異,這是改變不了的事情,關鍵也不是有沒有資格。反倒是認識到這一點並考慮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繼續相處要實際一點。


人家幾十年的習慣哪裡是說改就改的,讓你早睡早起比殺了你還難受呢。

不是什麼大毛病的話就別管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父母買我不喜歡卻很貴的衣服給我缺不願意買我喜歡 價格也偏低的衣服給我?
父親拿上學的錢去賭博,我該怎麼辦?
長大後自卑的孩子 大多出自這4種家庭 家長別不當回事!
婆媳關係讓做兒子和父親的我很痛苦?
如何看待父親去世,母親拋下孩子離家出走?

TAG: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