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有什麼根據嗎?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太上感應篇,我只喜歡第一句,其他都是廢話。

這個用陽明心學來理解更方便。

當你心中對善的認知有一個概念的時候,在你做了一件心裡認知為善的事之時,你心裡會獲得因為認知此事為善而產生的快樂的情緒。這時候你就已經獲得了所謂的善報。

反之,當你心中對惡的認知有一個概念了,在你做一件心裡認為是惡的事的時候,你心裡會獲得因為認知此事為惡而產生的負面的情緒。這時候你就已經獲得了所謂的惡報。

至於現世實報,大多都是偶然事件,其實是基於樣本量足夠大的條件下,偶然發生的事。並不具備普遍性。由於樣本量大,偶然事件發生的概率雖然不變,但是偶然事件發生的數量的確變多了。所以給人造成一種偶然事件普遍性發生的假象。

以上是從唯物主義的觀點剖析的。下面插一些玄學的觀點。

一個人的情志狀態,能影響一個人的運氣。一個人做了心中認知為善的事,會給一個人的情志加分,一個人做了心中認知為惡的事,會給一個人的情志減分。這些都是,當事人容易忽視察覺的。

那麼如何不被外物影響呢?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麼說吧,即使是將自我的情緒隱藏的很乾凈,但是只是表演的功夫到位,那麼仍然擺脫不了世界的影響。

世界上真的能有不為外物所動的人么?云何降伏其心?中國文化幾千年來為什麼沒有發展成西方的樣子?

大概就是因為五千多年前,發現了心需要降服啊。先賢大哲為這件事傾注了無數的心血。走出了好多路,只是大多都是自我成就之路,並沒有適用於全人類的方法。


善惡不相抵

在世間評價一個人物的時候通常會從他的功與過來進行衡量,因此有時候會聽到「功大於過」或者「功過相抵」這樣的結果來論斷一個人的成就,「功過相抵」可以在世俗概念下使用,但在宇宙因果法則間是行不通的,功是功,過是過,善惡不相加也無法相抵。

有一些人會有一些誤區,認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就可以抵消一件惡事,因此沉迷於做好事,並把這個當成一種逃避惡業的便捷之法,這種僥倖心態顯然是不對的。善事有善事的果報,惡事有惡事的果報,兩者是獨立的。惡事的果報並不會因為你做了善事而消除,同樣善事的果報也不會因為你做了惡事而不出現。就像在前世情人那篇修行日記中分享的第二個媽媽和她女兒的故事一樣,她前生一世對那時的女兒照顧有佳留下善因,但另一世中媽媽卻欺騙傷害了當時作為陌生人的「女兒」種下了惡因。在今生母女的相處中,女兒時而乖巧表現出報恩的成分,時而違戾透露出報怨的緣由。因此善惡因緣聚合時各自結果,恩情不會因為惡因不報,怨憤也不會因為善因而消除。二者一碼歸一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一報還一報。

曾經有一位長期學佛卻不得進展的緣主來醫靈廟希望獲得師父的點撥一二。他的困惑在於學佛很多年,人生家庭子女事業始終難見真正順境,所以有些質疑學佛是對是錯,不解他所面對的不如意是磨難還是必經之路。和師父交談後終於發現了緣由,原來他一直修習的方法是不正確的。他每日忙碌於心靈法門放生小房子與念經三種功課,並期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消除業障度化冤親債主 。這種方式顯然是不合法理的,方法不對所以才導致他人生逆境,因此越修障礙越多。師父指出,冤親債主種類繁多,有欠命欠債欠情等等,用這三種方法如何一一還清。誠然念經有念經的福報,放生有放生的功德,但這些卻不能拿來抵消和償還所欠的業報。師父舉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像別人借了你10萬元,你到期急用去找別人討債,那人不還錢卻說給你放生和念經抵債,你會同意嗎?肯定不答應,你尚且不可,又何況執著的追討了幾輩子的冤親債主呢。欠債還錢乃天經地義, 善果圓善因,惡報惡果償,因果法則是世間最公平的法則,不能有任何僥倖的心理,誰人也逃不過。

每個人都在因果法則之下,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宿命論,不能一心歸命,我們雖無法改變已發生的,但我們的心性和行為卻可以影響未到來的。簡單說,種子發芽結果除了需要種子,還需要陽光和土壤。在這裡種子相當於「因」,果實相當於「果」,陽光和土壤就是「因」結成「果」的「緣」。就像種子沒有土壤無法生長一樣,如果沒有緣,因就無法聚成果。分開來說,善緣有益善果的生長,惡緣幫助惡果的誕生,緣分是善是惡完全取決於自己的發心。因此想要阻止惡報出現,就要修善斷惡,修一切善心斷除一切惡念,這樣才可培養善果並切斷惡果的生長環境。同樣地,當善緣增長時,助長惡果生長的土壤環境減少,也可使最終結出的惡果影響力變弱減輕,這就是常說的重罪輕報。玄裝大師在即將圓寂的時候,生了很重的病,他自己懷疑是不是翻譯佛經有問題導致的,到了晚上菩薩給玄奘法師託夢告訴了他答案。菩薩示意這是重罪輕報,他的病不是因為翻譯佛經有問題,相反地由於他翻譯佛經的功德大發心向善,使得他過去生中的許多重大惡業,經由這個病報掉了 。可見善惡終需一報,但人的行為和心性卻可改變這個報的影響程度。

其次,人們也可在合情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去「選擇」所受的果報。比如我們決定有的罪報和善報,但是我們想先讓善果提前,這樣也是可以的。想讓善果先發生我們就應該先加強培育善果的善緣,讓善先開花先結果。想讓罪報稍後或者減輕,就需要減少或者斷處惡緣,不再讓惡果生長。因為這本身就是自身因果的運轉結果,在自己的福報範圍內,所以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這種果報的「選擇」在很多明師的幫助下是可以快速實現的,很多醫靈廟師傅幫助大家處理過的財運,姻緣,保胎換胎等事情都是合理運用因果法則的典範,姻緣和合中讓條件好的正緣先到來,治療不孕不育時讓緣分大的貴子先入胎,這些都幫助今生的緣主解決了生活中當下最困擾的問題。之後再配合正確的學習,結合有緣人自己的斷惡修善,這些被幫助過的人的生活就會發生本質的變化向著好的方面越來越如意


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純粹是糊弄人的,或者是古代人民的一種自我安慰而已。若是你行善與作惡全都基於這一準則,那也是挺可悲的。

步入社會之後,才明白世界上根本沒有真正的公平正義,所謂的公平,那是需要在前面先加上幾十個限制條件的公平。所以你行善,不一定會得到回報,作惡也不一定會受到懲罰。

所謂的善報與惡報完全取決於你自己,作惡多端的人,他內心的底線隨著他一次次的惡行而一降再降,最終整個人的氣質也變的陰暗猥瑣;而與人為善的人,問心無愧,光明磊落,一股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我希望並不斷努力地做一個與人為善的人。


推薦閱讀:

從劉強東性侵到咪蒙離婚:你的善惡厚薄,藏著悲喜福禍。
靜波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之第四章 善惡並明第十五講

TAG:道德 | 因果 | 善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