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媽媽在分娩前應警惕哪些事情?


分娩是女性一個特殊的生理過程,在分娩時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准媽媽應該做足準備,那麼,准媽媽在分娩前應警惕哪些事情的發生呢?

一、不要過度緊張

如果精神過度緊張,就會使肌體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增高,輕微外界刺激即會引起疼痛。所以孕婦在臨產前要消除顧慮,保持愉快輕鬆的精神狀態。生孩子雖有一定的痛苦和危險,但絕大多數都是順產,難產是極少數。特別在現代條件下,分娩的安全性已大大提高,如果孕婦能認真進行產前檢查,重視孕期保健,一般都不會出問題。

二、注意不要焦慮性急

有些產婦就是急性子,未到預產期就焦急地盼望早日分娩,到預產期後更是焦慮不安,甚至亂用中西催生藥物,這種心情也會給分娩帶來不良影響。要知道,預產期是有一定活動期限的,提前或錯後十多天都是正常的。但如超過預產期10天以上還不分娩,應請醫生查明原因。

三、不能粗心大意

少數產婦和家庭粗心大意,到了妊娠末期各種準備仍不充分,臨產時手腳忙亂,容易發生各種意外。有少數孕婦已接近預產期,還乘坐車船到異地,由於車船的顛簸和勞累,常在途中造成意外分娩,威脅母子生命安全。所以孕婦臨近預產期最好不要隨便外出。

四、不要讓自己疲倦勞累

充沛的精力是保證孕婦順利生產的重要條件。臨產前如果精神或身體處於疲憊狀態,必將影響順利生產。所以孕婦分娩前十多天,生活一定要有規律,吃好休息好,養精蓄銳,靜候分娩。

五、不要事事都憂愁苦悶

有些孕婦臨產前心情不好,處於悲傷憂愁狀態,這種消極情緒也妨礙順利生產,應努力避免與消除。親人應給予孕婦足夠的關心和愛心,不要施加各種壓力,以免影響順利生產。

六、注意孕期保健

胎兒的娩出主要靠子宮收縮及腹壓的作用,將胎兒從子宮「逼」出來,這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如果產前吃不好睡不好,對生產十分不利。

臨產前一定要注意營養,少食多餐,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吃好睡好,使體內能量充足,精力充沛,才能完成產時艱巨的任務。

臨近產期,還要注意按時排凈小便,臨產前每隔2—3小時應排一次小便,大便也要隨時排凈。因子宮、陰道與直腸相鄰,如分娩時大便積留,不但會影響胎頭下降,同時隨宮縮用力娩出胎兒時,還可能將大便與胎兒同時排出,造成胎兒感染。


警惕醫院會把你羊水主動捅破。


越臨近分娩,越要數胎動,做胎心監護,注意自己的身體是否有異常,如遇到羊水破了就馬上平躺去醫院。


備產包準備充分,醫院選的得心,都不如遇到一個人性化的接產醫生。我們這邊陪產啊,導樂啊,都並沒有普及,所以,接產醫生就很關鍵。當然自己體質評析也需要心裡有數(究竟是剖是順不是意願能決定的),孩子情況也是瞬息萬變(繞頸啊,胎心啊各種),但是現在醫院監控和醫生水平,不至於讓大小太受罪,就是錢多錢少一丟丟差距,再有就是產程長短。放心吧!自己努力,再配合醫生,會一切順利的!


謝邀。

分娩前一周的徵兆

1、子宮底下降 初產婦到了臨產前兩周左右,子宮底會下降,這時會覺得上腹部輕鬆起來,呼吸會變得比前一陣子舒暢,胃部受壓的不適感覺減輕了許多,飯量也會隨之增加一些。

2、下腹部有受壓迫的一種感覺 由於下降,分娩時即將先露出的部分,已經降到骨盆入口處,因此出現下腹部墜脹,並且出現壓迫膀胱的現象。這時你會感到腰酸腿痛,走路不方便,出現尿頻。

3、見紅 妊娠最後幾周,子宮頸分泌物增加,自覺白帶增多。正常子宮頸的分泌物為黏稠的液體,平時在宮頸形成黏液栓,能防止細菌侵入子宮腔內,妊娠期這種分泌物更多,而且更黏稠。隨著子宮規律地收縮,這種黏液栓隨著分娩開始的宮縮而排出;又由於子宮內口胎膜與宮壁的分離,有少量出血。 這種出血與子宮黏液栓混合,自陰道排出,稱為見紅。見紅是分娩即將開始比較可靠的徵兆。如果出血量大於平時的量,就應當考慮是否有異常情況,可能是胎盤早剝,需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4、破水 陰道流出羊水,俗稱「破水」。因為子宮強而有力的收縮,子宮腔內的壓力逐漸增加,子宮口開大,頭部下降,引起胎膜破裂,從的陰道流出羊水,這時離降生已經不遠了。

5、腹部有規律的陣痛 一般疼痛持續30秒,間隔10分鐘。以後疼痛時間逐漸延長,間隔時間縮短,稱為規律陣痛。 眼看著預產期已經不遠了,有些准媽媽的內心開始像小鹿一樣緊張得不能行。

想必很多准媽媽都會有類似的感受,因此,提醒准媽媽們,越是快到臨產期,越不能掉以輕心,以下這幾項禁忌你可不要輕易去觸碰。

分娩前一周的禁忌

1、忌大吃大喝 快分娩時,胎兒會往下走,這時准媽媽覺得胸口不那麼憋了,胃口也好起來,可是這個時候也別放縱自己大吃大喝哦。孕晚期胎兒體重增長速度加快,胎兒較大,會給順產增添負擔,盡量選擇易消化的食物。若是剖宮產的話,手術中腸管會受到刺激,胃腸道正常功能被抑制,腸蠕動相對減慢,若進食過多,會加重腸道負擔,造成便秘、脹氣。

2、忌劇烈運動 臨近預產期的准媽媽,體重已經達到極限,這時候如果進行劇烈的運動,比如跑步、打羽毛球、游泳等,可能會引起早產。當然這並不是說整天躺在床上睡覺就可以,准媽媽還是可以適當做一些慢運動的,比如散步、爬樓梯。這樣可以促進腿部血液循環,減輕水腫和便秘的癥狀。通常還有利於順利分娩,縮短生產時間。不過需要注意散步或者爬樓梯時,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30分鐘左右即可。

3、忌吃粗纖維食物 臨產前一周,除了要避免一些可能影響胎兒健康或者引發流產的食物外,對於粗纖維的食品也要盡量少吃。比如麥麩、筍乾、紅薯、土豆等。納尼?這不是可以預防便秘嗎,怎麼也不能吃了?粗纖維食品有利於腸道的蠕動,從而促進排便。而這對於分娩前一周的准媽媽來說,可能會使其在產房生產的時候出現尷尬的事情,比如拉出便便,到時候就不是尷尬兩個字可以形容了。

4、忌頻繁摸肚子 很多准媽媽喜歡摸自己的肚子來感受肚子里胎兒的存在,但是准媽媽要注意,如果頻繁撫摸肚子容易刺激子宮收縮,相當於給胎兒打了催產針,很可能會引發早產。特別是一些前置胎盤、胎動頻繁的准媽媽,更是應該避免這樣的動作。

在臨產前的一周,准媽媽一定不能放鬆警惕,要適當控制飲食,注意保持營養均衡,把自己的身體調整到最好的狀態。同時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一方面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增強准媽媽的免疫力,保證產前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准媽媽充足的睡眠對於胎兒的生產也是極有幫助的,而且對於產後的乳汁分泌也極為有益。


胎兒的健康問題吧,化學物理性質的傷害,胎兒在母體的情況,胎動計數,羊水情況,產檢以及孕期要做的一切篩查都要做吧。

但是也不要太過於擔心,過多的擔心反而不好。


推薦閱讀:

漲漲漲……漲奶了~好痛啊!!
家長糾結,到底要不要給寶寶穿襪子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評:心靈上細養,身體上放養
生了女兒,我為什麼要更加努力?這位媽媽的回答戳心了
有超前意識的媽媽,不會讓孩子超前趕路

TAG:育兒 | 生育 | 分娩 | 婦產科學 | 產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