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五千言中有教授人搞陰謀詭計的內容嗎?


有,只是陰謀擺不上檯面。

你把道德經反著看就是了,比如五色令人目盲。。。。


道是規律,沒有善惡之分。如果你假裝符合道,半途而止,終究會被道所淘汰,如果你能一假到底,那即便假的也成真的了


我認為西方比我們文明進步,最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學會,善於把每件事情進行分類歸納,這樣事情就會看得更清楚。

儒家只會把所有不同類的事情胡亂混合到一起,讓一切不清不楚,這就是中庸。

這樣把思想公式化,儒家的陰謀其實就很難藏身,只剩下罵街了。

它的手法是把目標(宗法秩序)和方法(道德教化)兩個元素鎖死,定形成僵死的元素。

那麼,唯一讓兩者聯繫起來的方法,就只能篡改偽造第三元素(條件),也就是客觀規律和客觀邏輯了,所以儒家是不可能講邏輯的,永遠別指望他們講道理。

按照道家的理論,道就是指客觀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相當於科學的概念。

道的總體原則是不會變的,可變的參數只是人們的需求,也就是價值觀,目標。

但是這只是個原則,人們對客觀世界的理解,隨技術手段的不同,總是會變的,後代總是會找出前代的錯誤,所以,也經常會變動。

但是這個原則是不變的,所以,在公式里,只有目標參數和方法參數才是變動的,道(客觀法則)是恆定不變的,這是總原則,至於對客觀法則的認知能力的變化,那是技術手段的問題,不是原則問題。

原則上,道是不可能變的,價值(目標)參數,如果落到壞人手裡,他可以變成任何參數,只要符合客觀環境,就有成功機會。

目標參數一變,方法參數自然也就變了,方法是前兩個計算出來的。

陰陽思想的起源是原始母系社會的陰陽崇拜(個人同意陳鼓應先生的推論,這個崇拜很可能起源於上古的母系生殖崇拜)。

但是,其客觀理性精神,客觀世界的法則理論上是恆定不變的,只是人們的認知水平,能掌握多少的問題。

所以,道學理論是沒有時代局限性,因為道家概念是純原理,不考慮時代因素。

老子沒有在現代社會生活過,只能把道推理出來的一些結論,按照當時的社會現象進行解讀。

那麼自恰平衡(反對外力干涉)的道學原理,就極可能被解讀成為:不要去啟蒙百姓智慧,讓他們無知無欲,自由發展,管理者插手越少越好,管得越少越好。

在當時條件下,產生這種想法,也很正常,而且,我相信老子是看過很多現在看不到的前代的記載,道家的作品中向來十分反感堯舜禹而推崇黃帝的。

在道家編寫的寓言故事裡,到處都在罵前三人鼓吹親親,賢賢,人們變得爭強好勝,親疏遠近,鼓吹各種各樣的先進理論來教化百姓很荒唐。

他們希望回到黃帝時代,乾脆管理者最好什麼都不要管,讓百姓自由發展,管理者最大的責任不是管人施政,而是治水,觀天象。

他們認為這樣就會變回類似母系時代一樣,那個時候,沒有戰爭,人們不知道親遠高低貴賤,是原始的平等自由。

先秦的道家是沒有現今我們看到的社會發展常識。

按照人類歷史發展階段來講,道家與儒家爭論的剛好是原始母系平等的原始無為體制與父權專制有為體制,哪個更好。

他們沒有我們今天的這些社會實體參照物,那麼反對父權專制,它只能去回憶記載里的母系時代,那是唯一的實體參照物。那時沒有多少戰爭,也沒有等級貴賤之分,父權概念還沒有產生,沒有親疏遠近之分,他們認為這樣很好。

這是有時代局限性的,但是道家理論,道家原則所形成的看問題的理性,客觀,真實精神,是沒有時代局限性的。

所以我們要繼承的主要是這些精神和原則,而不是老子或莊子等個人對這個原則,以他們當時條件下所能看到的時代參照物為依據進行的解讀,不能指望他們解決我們今天的問題,也無需要關心他們個人觀點的正誤。

我覺得把道家原理和老子或者其它道家學者的個人解讀,分離解構,作為兩件事情看,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當成一件事來看,那就會越搞越亂。

歷史上,由於每個人對道的理解程度不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價值觀。

而且通常壞人更能把道的手段發揮到極致,產生威力,比如法家與兵家

因為當你把道家當成純粹一種工具使用的時候,只要你的理解是正解的,它確實可以幫你達到極惡的目的,殺人也行,行惡也罷,你把參數填進去,計算精確,就會有效果。

但是相對完整的,深層次的道家,大多數喜歡隱世,比如張良最後隱了,范蠡退隱了,莊子楚國請他根本不去,呂洞賓也一樣,張本來是想考科舉當官的,經一個道士一番講解,呂洞賓認為當官走仕途毫無意義,張三丰也一樣,明朝皇帝請他他都不理。

這種完整價值觀的形成,跟道學理論結構確實是有關的,因為道家持能量轉換原理,天道只按自身規律發展運動,人力干涉是白費力氣。

你改變的,偏離天道軌道越多,最後受到的報復也就越多,不管你干涉不干涉,天道都一樣按自身規律發展,干不干涉都一樣?又何必要為呢?

對個人而言,你得到就必須用損失去交換,能量是恆定的,表面上得到的東西,必須以之前所擁有的東西去對換,不會多,也不會少,那不是多此一舉嗎?

所以,深層次的道家會形成一種隱士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的產生跟儒墨思維方式的清高脫俗,超凡出世毫無關聯,而是完整理論的道學認為這些毫無意義,什麼都改變不了。

所以,最終對很多事情會失去興趣,這不是一種道德立場化的價值觀,而是用道學原理計算出來的一種計算結果:認為這一切都是浪費生命,毫無意義。

所以,最終只對研究自然奧妙或對滋養生命感興趣,這是一種科學人格,只對自然世界有興趣,對人際關係與政治倫理提不起興趣來,看政治就像看一場已經知道結果的球賽一樣,開場之前已經知道最終結果,再看下去也索然無味。

但是在這種完整價值觀形成之前的半截子道家,只會把陰陽生克理論當純工具來用,確實可以計算出相當陰險老辣的方案。

韓非子是第一個讀懂老子的人,被稱為解老第一人,他只把道家原理當工具用,殺傷力極強,秦始皇極喜歡韓非子的理論,認為那是消滅一切對手的法寶。


道德經講聖人之治,即聖人之道。聖人用了,能使萬物得其長、百姓得其生,安居樂業,衣食富裕。有私慾的普通人用了,完全屬於陰謀詭計。


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是也。陰陽乃一體之兩面,道理如此。

故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一切智謀、智詐、詭道的成敗得失並不在於老師曾教過什麼,而在於運用知識去策劃的人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對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加以把握和利用。

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可不慎慮之。


如果,只停在「無」,或只關注「有」的層面看待事物,確實能夠為改變事物的發展軌跡而設計一些機巧。用長遠的眼光看,改變只是一時的,通常也是損人不利己的。"善謀者行遠,實幹者乃成"。或許讀懂道德經的人不屑於,或者不輕易搞陰謀詭計。

《道德經》第七章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

故能成其私。


道德經是一本悟書,他不是傳授你知識,而是引導你自己領悟知識,不同人懷著不同的目的讀書可以悟出不同的知識,如果你以搞陰謀為目的,就一定能理解『陰謀』


「道」是什麼,不一定有人知道,

很多人知道「道」像什麼,

有時候,「道」就像一把刀,你用其來行俠仗義,這就是寶刀,你用其來做壞事,這就是兇器。


化學課本裡面有教炸藥的方法,物理課本有講原子彈的原理。

那麼,化學課本和物理課本有教授人搞恐怖主義的內容嗎?


《道德經》這本書,很多人解讀,也各有理解。我認為更重於理解的人的水平。強如孔子都只能感嘆道「朝聞道 夕死可矣」。

我自認為還是讀懂了老子書的,所以那些各行業學者的解讀都有失偏頗,甚至還有些人故意歪曲老子,以用作本行業的務實功效,這完全違背了老子的願意。

老子全書的核心是這句話「弱者道之動」,旨為弱化現象是道的實現方式。老子主張出世,主張回退到原始部落氏族社會中去。「國更小 人更愚 事更簡 物更朴」,這就能反應出老子是參透世界真理的第一人,既然任何人都不能違背自然天道,你也不可能脫離天道,那麼與其在世間私混,還不如回到更為簡單的社會,人也不需要多麼高智,沒有那麼多煩心事,每天接觸的東西也都更為原始樸素。

很多人把老子的道,歪曲成君王治國之道,比如漢文帝時期的無為而治,這就大錯特錯了。這也絕不是老子的原意。如果真要求實用,建議《韓非子》《商君書》申不害,鬼谷子,呂氏春秋,孫子兵法,那怕是孔子的學說都能夠讓你在世間有所收穫。但是老子書是參透宇宙真理規律的,絕非一般人可以讀懂,正如後人曲解佛陀一樣。


可能的話,全部都是,很多人就是這麼解讀的。

1.對比孫子兵法跟道德經;

2.對比36計(古文解析)跟道德經;

3.明哲保身,持盈保泰,等等。


普通來看,老子說的是大道,堂堂正正的道理,明擺著的。

或者換個說法,老子只是把一些自然道理用文字表述出來,然後結合當時的政治環境,加以個人理解,形成一套道家學說。

從這個角度來看,老子《道德經》是沒有陰謀詭計的。

其中,第三十六章,常被一些學者認為是老子在教人搞陰謀詭計,如下:

將 欲 歙 之 , 必 故 張 之 ﹔

將 欲 弱 之 , 必 故 強 之 ﹔

將 欲 廢 之 , 必 故 興 之 ﹔

將 欲 取 之 , 必 故 與 之 。

當然,此處的學者,包括了韓非、蘇軾、朱熹、二程等等巨佬。

《韓非子·喻老》

越王入宦於吳,而觀之伐齊以弊吳。吳兵既勝齊人於艾陵,張之於江、濟,強之於黃池,故可制於五湖。故曰:「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晉獻公將欲襲虞,遺之以璧、馬。知伯將襲仇由,遺之以廣車。故曰:「將欲取之,必固與之。」起事於無形,而要大功於天下,「是謂微明」。處小弱而重自卑,謂「損弱勝強」也。

同樣的,有其他更多同樣的巨佬學者認為這沒有包含陰謀詭計。略過。

如果不是專門去考究,實在不值得花費心思去關心是否包含陰謀詭計。

換個說法,從老子《道德經》來看,是沒有教人搞陰謀詭計之內容的。

但是,知識的妙處就在於:知識是死的,人是活的。中國拿著火藥放煙花,西方國家拿著火藥做炮彈。我們讀書,課堂上都學3+2=5,但考試卻不會考你3+2是多少。工作中也不會問你3+2是多少。

所以,如果從老子《道德經》上明白了一些道理,不管陰著用,陽著用,都只和具體的人有關。

古人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非常樸素的辨證。


老子是反對搞陰謀詭計的。包括所謂的機製取巧他都反對。他所贊成的只是遵從自然的規律,人性的規律來行事就行了。人性的最基本規律就是生存,這與老子寫道德經的時代背景和他生活的環境有關。春秋戰國君王爭霸,君王生活條件好了,就去掠奪領地,追求長壽,講養生。而老百姓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整本道德經都是對這些君王的勸誡,不要去征戰了,不要去追求所謂的長生不老了,只要能生存,自然就能達到天年。所有的聲色犬馬享樂,所謂追求長壽的養生都是自損壽命。所以我認為老子整本道德經中沒有什麼陰謀詭計。


分你從哪個角度看,一千個人有一千個人的解讀。不過我認為他只是給人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估計沒有


道無處不在,自然包括陰謀詭計。


都是陰謀詭計,但是看你怎麼理解陰謀詭計。這個世界上的惡人太多,首先你必須理解了解知道陰謀詭計,然後你才能不上當。

首先道德經就是講陰陽之道的。

其次老子講要示弱。

老子講要和其光,同其塵。

老子講要順其自然,遇事一定要順其自然,自然就不是自己,遇事一定不要自以為是。

老子講上善若水,水無常形,兵無常勢。


見仁見智,什麼理論觀點被心術不正的人利用都可能變成壞的,道德經追求的終極目標是歸於無,尋求趨於自然而自身又能安然處之態度。


《道德經》討論的都是大道,沒有陰謀詭計。

春秋之前的人真的還挺樸實的,沒那麼多花花腸子,起碼不提倡甚至恥於搞陰謀詭計。比如一根筋的代表人物宋襄公。

到戰國時代,不搞陰謀詭計就生存不下去,計謀才開始擺到明面上來談,而且有了系統的方法論,《吳子兵法》、《孫子兵法》……


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都源於老子,你說呢


推薦閱讀:

TAG:道德經書籍 | 老子人物 |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