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潛意識對道德的看法就是功利主義對道德的看法?

為最大數人謀取最大的利益


題主用的「潛意識」這個詞,不是很準確,不過能理解到是在問,未經過理性加工過的人的天然本性,是否就是趨利避害,追求利益最大化

準確來說,是只有功利主義這樣認為

而絕對道德主義則有不同看法

比如康德的「為了義務而義務」,人的道德行為出自先驗的「純粹實踐理性」,這個理性超越一切的功利算計對人發布無條件的絕對命令,絕對命令是「應該如此做」或「不應如此做」的直言句式。區別於功利主義那種以條件分句為目的,結論分句為手段的假言命令(如:如果想讓全人類獲得幸福生活,我們就該維護正義。)

康德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種良知、一種責任感,有遵從道德法則的意識,它以自我為目的,是人性的尊嚴,而不是獲取幸福的手段。

與此相似的是儒家的「正誼不謀利」的觀點,表達的也是一種絕對主義道德觀,孔子提出仁學,孟子繼承仁學思想並加以發揮,將仁訴諸「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惻隱之心,任何心智健全的人都有「見孺子入井而知惻隱」的道德情感,而這種道德情感來源於人之所以為人、人區別於禽獸的一種普遍的內在本性,即「本心」,可以理解為一種先驗道德理性,為人提供道德原則、發動道德情感、有著知是知非的道德判斷力。

後世儒家如陸九淵、王陽明之學都建立在這個本心基礎之上。

他們普遍認為,人之所以行道德之事,是由於人的本心自然的發動道德情感,生活中之所以有不善之人,是由於本心被私慾蒙蔽而又不去體察本心之善所造成的。

只要努力做「存天理,去私慾」的功夫,那麼人的本心、良知便會成為人行為的主宰,道德行為只是本心的自然發用,如記錄王陽明言行的《傳習錄》載:「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之事父便是孝,發之事君便是忠,發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

這兩種絕對道德主義的觀點,都認為人的本性中除了貪生怕死趨利避害的動物本能之外,還存有更高級的理性,正是它使每個人有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尊嚴。


對一般人來說,的確是這樣的

普通人從小接受的教育理念就是功利主義的


潛意識的看法應該是利己主義,就是哪種道德當前看起來對自己有利就選哪種,不同的時間可能是矛盾的。經過一些思考的人可能會選擇某種道德觀念,容忍一些對自己不利的情況。


個人因素太多了


不。

潛意識是有文化和環境做前提的。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提問。


瀉藥。如果將潛意識看做是生物的本能。為了讓自己能在大自然中更好的生存,任何手段都可以理解。但是人類作為社群性擁有高度智慧的生物。其存在的道德可以理解為社群秩序和規則。而你提到的功利主義,我認為與慾望的關係更大吧。

當然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為了一己私利,而踐踏道德規則的不在少數,這種事情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認同的。

那麼問題來了,挖掘機到底哪裡買?


道德 規範 都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演化出來的

小孩子爭對錯 成熟人看利益

還有 積攢財寶在地上 有人偷 有人搶 有蟲磕 不如積攢財富在天上

做符合自己身份和性格當做的事就好了


有一個倫理學叫直覺主義倫理學,源於康德的道義論。和功利主義是相對的


推薦閱讀:

瑞詩凱詩丨一個能使土地、哲學與靈魂溝通在一起的聖地
我們是星辰大海中的砂礫,雖渺小卻珍貴
我為什麼要和別人一樣?
簡評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

TAG:哲學 | 道德 | 潛意識 | 哲學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