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和封建的關係?有一部分人把封建的部分原因歸於儒學,對么?為什麼。?

如題。


矛盾的是,人們一邊說孔子是恢復周禮的,一邊又說儒學是封建的。當然,他們「封建」的用法一開始就是錯的。


謝邀。

中國傳統中的封建是封土建國,是指周朝開國時對姬姓子弟和部分功臣的分封,隨著秦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這個意義上的封建在中國就不是主流了,後來雖然有所反覆,但基本上都是開國時反覆一下,然後由於威脅到中央集權,如漢的七王之亂,晉的八王之亂,明的靖難之役,很快就會被取消掉。

馬列意義上的封建是針對西歐所提出的,其基本特點有幾個,我依稀記得一個是軍事貴族的武力割據、二是莊園經濟,三是人身依附,四是逐級效忠(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好像還有。但這個概念上的封建在中國基本沒有出現過,南北朝時的塢堡應該是最接近的,但沒有西歐的這種逐級分封、逐級效忠的。

所以,我不知道你所說的封建和儒學有什麼關係。

如果你是說中國近現代的落後和儒學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太大,討論的人也很多,我只能簡單的說我自己的觀點:

1、近現代面對西方的入侵,儒學作為傳統中國的意識形態,由於長期的東亞獨大,已經喪失了危機感和進取心,不但沒能從滿清用以少數落後民族統治多數先進民族這個重心上及時調整到跟上歷史潮流這個時代主旋律上,反而起到了因循守舊、開歷史倒車的壞作用,被國人所拋棄並首先成為革命的對象,在這方面,儒學是有責任的,被革命、被國人拋棄也沒問題;

2、什麼事情都是好壞,儒學自然也有好的,否則也不可能成為中國人的精神支柱,但自唐以後,由於中國天然的大一統格局、和東亞周邊沒有什麼有價值的競爭對手,儒學走向封閉、走向自我矮化是自然,壞的一方面始終在壯大,這是系統的原因,如耗散結構論所剖析,沒有外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系統自然退化;

3、儒學好的一方面,是其仁心善念所生髮出來的中國人的精神:積極進取、厚德載物、堅韌不拔、理性平和等等,這些已經根植於中國人的骨髓中了,所以在價值觀缺失的當下,儒學雖然曾經被國人所拋棄、被打到了,但依然有人心嚮往之,依然有生命力,終有復興的時候;

4、儒學的復興是因為中國人需要心靈的撫慰,是中國人需要精神支柱,是中國人需要自己的價值觀,一句話,是中國人需要和自己胃口的安身立命的東西,總不能去拜西方的上帝吧?但儒學兩千多年來因其經世濟民指向所留下來的很多用的東西因為社會運行基礎都變了,很多都過時了、沒用了,所以儒學的復興,首先要進行一次自我批判,要有所揚棄才行。


儒學是反封建的,最後卻背了封建的鍋


請先定義「封建」


看封建是什麼含義了,要是歐洲中古那種采邑封建,或是東周那種封建小邦,那最傳統的原生儒家學說就是由它產生和為他服務的

如果是郭沫若語境也就是近幾十年國內史學主流定義的那種封建,絕對君權,大一統小農經濟吏治國家,實際上在產生和發展上受儒家影響有限。秦嬴政作為奠基人對儒家的態度就不說了,後來漢朝以來的儒家實際上是董仲舒為了儒家生存而作了大量顛覆性改造後賣給朝廷的,作為陽儒陰法的外部包裝,對於唐律系統的中國封建專制司法有一些影響,但跟古典儒家肯定不一樣了


推薦閱讀:

漢雖舊邦,其命維新——對劉仲敬《經與史》的體會與批評
被誤讀的「封建」:讓中國啟蒙本身走出蒙昧與夢魘
你有哪些被父母的「封建傳統保守觀念」氣吐血的經歷?怎麼破?

TAG:文化 | 儒學 | 封建 | 制度 | 現代新儒學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