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上到底是白的東西多一點,還是黑的東西多一點?

和性本善性本惡有著相似的對比性質,究其環境改變人,那麼人在各種環境之中改變,最終的總的樣子是不是大致相似呢?


就自然本性來說,按現代文明的概念,絕對的黑。或者說,黑遠大於白。

如果不是生長在人類社會,比如狼孩,或者假定完全自己在野外長大:

* 絕對沒有「殘忍」的概念。抓只老鼠,活著剝皮吃了毫無心理障礙,甚至不剝皮也正常

* 手足相殘毫無心理壓力。事實上這是進化的核心環節之一。一窩幼仔,強壯的搶食吃,弱的餓死。注意是手足反而競爭最大。至於損人利己,那都不叫事

* 性混亂算不算?動物就不說了,人類歷史上各種「名人」亂倫幾乎就是普遍現象。有段時間看古希臘神話,想找個英雄的名字做網名,結果最後就只有一個可選,其他少部分結局不好被殺,大部分都TMD是亂倫的。。。

人類的文明發展的過程,就是一點點克服動物性的過程。


人本身是張白紙,環境不同、被染上了不同的色彩。

煙花小巷,亦有坐懷不亂;

書香門第,卻出匪盜強梁。

教而失教的例子太多,看到的陰暗自然也越多。

可歸根結底是教的錯,所以雖性格天生,終究還是一張白紙。


應邀

佛法中,一般的講,生而為人,即善惡業緣參半。

但是,具體情況,還有細分,如富貴、貧賤、壽夭、康病等等,又有善惡業緣的不同。

人生在世,心善與心惡是一生「善多」與「惡多」之主宰。

佛法中,對於要超越生死輪迴者,善惡業緣都是障礙,只有超越二元分別,才能最終解脫生死輪迴。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任是山

萬物皆是山


瀉藥!

善惡一念之間,在灰色地帶堅持本心吧!(做重要決定前多想想後果)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

如果各位,沒有在社會底層摸吧滾打,沒有吃盡苦頭,沒有干過很多工作,沒有見識過很多人。

我想你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涉及人性,而人性,是一個複雜的東西。

人可以對路邊的老人或者小孩出手相助,也可以不顧自己安危拯救他人。

也可以自私自利,傷害他人,謀取利益。

你要問我是白的多還是黑的多,我沒法下定義,但是,我個人看法是,

人的底子是黑,影子是白。

從網路就可以看出來,平時再怎樣和藹溫柔善良的人,若有了遮擋,看不見自己,便能在網上展現人性的黑暗之處,出現網上的鍵盤俠,杠精等等。試問若有一天,人可以不再受約束,那麼會幹出怎樣的事呢,如果問我,我想我會殺掉某些不喜歡的人。

02年的時候有個科學家做過實驗,將白鼠放在箱子里模擬人的社會,在開始糧食水充足的時候,白鼠們非常和平,開始繁殖,但是到後面不給水和糧食時,白鼠社會秩序發生了紊亂,出現了強尖,亂–倫,公鼠與公鼠發生關係,互相殺害的情景,到最後那個箱子的情況到處是血跡,不忍直視。

那麼為什麼說人的底子是黑,影子是白,

解釋為,人的內里和本性是看不見的,所以是黑暗的,影子是在外展示給別人的,所以是白色的好看的。

這是個誰都不願意觸及和接觸的問題,畢竟誰願意把自己扒開來觀察呢。

這個沉重的回答希望不要給題主帶來太多影響。


謝邀。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是對於個體而言,真的很難把一個人量化成黑與白的百分比。

如果說環境的問題,那環境中的黑與白又從哪來?同一個環境出來的人,是不是就會一樣的黑白配比?也不是。

很久以前有過一場辯論,雙方辯題是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這兩個觀念爭執了幾千年,還因此弄死了不少人,最後誰也回答不了誰的詰問:如果人性本善,那麼怎麼開出惡之花?如果人性本惡,為什麼世上有善良?

人最有意思的,不是善惡,而是人在進化過程中獲得了智慧。懂得學習和分辨,這才是人類最有意思的地方。

有個說法,好人成佛要九世行善,壞人只要放下屠刀。這樣的兩個人,誰比誰身上的白多一點,又有什麼意義?


我認為人性是複雜的,這種複雜性並不是單單的包含了善惡混合,而是人趨利避害的選擇的複雜。這種趨利避害的選擇,導致了人性的複雜。

每種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都想讓自己的種族於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這是生存的本能。而每一個個體,在種族發展的時候,為了使得自己的血脈基因能更好的傳遞下去,亦是以趨利避害作為自己生存的準則。

不可否認,人生來是趨利避害的,然而後天的教育對人的善惡取向也有著巨大的影響。人區別於其他生物的是,人擁有高等智慧。人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環境的影響,便會後天對自己的一些善惡行為做出規範。這裡的環境不單單是他生活的環境,更包含他所受到的教育。倘若一個人在一種自私自利的氛圍中成長,受到教育,那麼這個人將更加的趨利避害從自我角度出發;相反,如果一個人在一種人人互相幫助弘揚對社會做貢獻的環境中長大,那麼這個人將會從更多的從社會的角度進行趨利避害。

這也就是人性區別於獸性的地方。獸性更多的是基於先天的基因,它的趨利避害是取決於自我還是種族由基因決定的更多。而人由於擁有高等智慧,先天基因中的趨利避害和後天的環境影響對其行為影響都是巨大的,這也就使得人性更加複雜化。人是擁有高等智慧的生物,在生存進化的時候,做出的選擇便有可能不是出於自己這個個體的趨利避害,而是種族的趨利避害。這也就致使人性產生了善惡的不同體現,有的人保存了生物的本能,以獸性進行著趨利避害,哪怕這個過程中侵害了他人的利益,此時人的趨利避害就提現他的自私性與惡的方面。而有的人卻是由於人進化的過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的影響,更加願意為了種族的最終繁榮,從種族整體的角度趨利避害。此時這些人的趨利避害性可能便不是出於自身的趨利避害性,而是種族的趨利避害性。此時他們便可能損失自己的利益而使得種族利益實現最大化。這些人從種族的角度進行趨利避害的行為,也就體現出了人的善性。

然而人終究是人,趨利避害性的選擇也不一定是固定的於自身出發或者於種族出發。更多的是,時而獸性從自身出發,時而神性從種族出發,有些事從自身出發,有些事從種族出發。所以說,人並不能單單簡單的說,他是本性是惡還是善,而是複雜的。其本質是趨利避害的,其受後天影響也是巨大的。


絕大多數人灰色最多


黑白的多與少的對比是變化的,可能此消彼長,也可能和諧共生。看所處環境,看成長經歷,也看對手。高手就是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出人性中的善和制約人性之惡的那些人。

至善至美之人當然也是有的,普通人就不要用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了。

由於法律、道德以及社會規範等的制約,表面上大多數人看上去差不多都是「好人」,內里還是會有差別。張愛玲曾寫道:「這個世上『好人』很多,『真人』很少。」

所以,碰到擁有赤子之心的「真人」,請珍惜。


題主的思路是正確的,總有人拿著「良知」去胡騙大眾。黑、白永遠是對立的,正義永遠屬於勝利的一方,並不是出自所謂的「良知」。如果良知是絕對的,也就沒有善惡之分。


??,求答案?


總的樣子當大致相似,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我不知道別人,但是我知道自己,黑的多點


不考慮微觀的話,僅就你能觀測到的,論數量,黑的多,毛髮。論面積,白的多,皮膚。


非黑即白是一種不客觀的認知方式呢。


黑的多,自取滅亡;白的多,比較快樂


外部教育和影響是環境是外因,自身修養及感悟是內因,兩者相互作用而成為性格顏色。


。。。畫個太極圖行不。。


人是有選擇權的。任何人都可以選擇。你可以選擇變黑一點還是變白一點。這個選擇是自己做的。

願望——行動——結果

「 葛吉夫 格言

4 隨時隨地記得你自己。

5 記住你們來這裡,就已經了解了和自己鬥爭的必要性——只和你自己。因此,感謝給你這個機會的每一個人。

6 在這裡我們只能引導和創造條件,而非幫助。

7 要知道,這地方只對那些已經明白自己的虛無,並相信改變的可能性的人有用。

8 如果你已經知道什麼是錯的,還去明知故犯,你就犯了一個難以補救的罪。

9 此生幸福的首要方法在於有能力恆常地外在顧慮,而永不內在顧慮。

10 不以感覺去愛藝術。

11 好人愛其父母。、

12 靠自己來判斷別人,你將少犯錯。

13 只幫助那些不懶惰的人。

14 敬重所有宗教。

15 我愛那熱愛工作之人。

16 我們只能力求自己有能力成為基督徒。

17 不易流言評判別人。

18 該考慮他人對你有如何想法,而非說什麼。

19 區東方的了解和西方的知識——然後探尋。

20 只有能照顧屬於他人之物的人,才能擁有自己的東西。

21 有意識的受苦才有價值。

22 暫時的自私自利,好過永不公道。

23 先從動物著手練習如何愛,因為它們比較敏感。

24 透過教導別人,你自己也會學到。

25 要記得在這裡,工作知識一種手段,並不是目的。

26 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人,才能公正。

27 如果你天生欠缺批判思維,你留在這裡毫無用處。

28 誰能從「明天」這惡疾中解救出來,誰就有機會達成來這裡的目的。

29 有靈魂之人有福了,無靈魂之人也有福了,但那只有靈魂概念之人,將受苦受難。

30 休息來自睡眠的質,而不是量。

31 睡得少,不後悔。

32 花在主動的內在工作上的能量,會及時轉變成新鮮的能量,而消耗在被動工作上的能量則永遠流失了。

33 激發工作自己的願望,其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認知到你可能隨時死去。但首先你得學會如何記住它。

34 有意識的愛喚起相同的回應。情感的愛引發相反的結果。肉體的愛則依賴身體類型和極性。

35 有意識的信仰是自由。情感的信仰是奴役。肉體的信仰是愚蠢。

36 有意識的希望是力量。情感的希望是怯懦。肉體的希望是疾病。

37 人被賦予定量的經驗——善用它們就是延長人的壽命。

38 這裡既沒有俄國人也沒有英國人,沒有猶太教徒也沒有基督教徒,只有這樣一些人,它們追求同一目標——能夠活在當下、記得自己。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a602b07427e0


推薦閱讀:

如何摒棄「別人的才是最好的」這種心理?
夜深人靜就會思考人生,睡不著怎麼辦?
腦迴路和別人永遠不一樣是種什麼樣的感受?
什麼是成年人的思考方式?
為什麼說長大以後我們都會變成從前厭惡的呢種人?

TAG:思考 | 人性 | 心理 |